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 贞观之治B. 大运河开通C. 安史之乱D. 隋朝的统一
“文帝”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帝王谥号,有“经天纬地”的含义。下列对隋文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B. 创立科举制,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C. 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D. 好大喜功,营造一系列重大工程
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
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有关唐太宗的史实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 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C. 完善三省六部制D. 击败东西突厥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④光武中兴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②①④③D. ③④②①
唐朝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农具( )
A. 耧车B. 曲辕犁C. 筒车D. 秧马
如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对边疆统治加强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
A. 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B. 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 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D. 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以下是一位初三同学复习唐朝某一主题历史所搜集的图片,据此可知该主题是( )
A. 开放的社会风气B. 手工业的兴盛
C. 盛唐的社会气象D. 民族关系的发展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史记》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D. 《马可波罗游记》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对某一事件的描述,上述现象说明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
A.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C. 社会经济遭到破坏D.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
下列属于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②隋朝③宋朝
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 重文轻武B. 休养生息C. 重农抑商D. 科教兴国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④②③①D. ②③①④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 北宋与西夏B. 北宋与辽C. 南宋与辽D. 南宋与金
《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河南开封)。”描述的社会现实是( )
A. 西湖的美景B. 杭州的富庶C. 南宋的偏安D. 南宋的繁荣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
A. 宋代商业繁荣B. 民族政权并立C. 宋代国家统一D. 宋代民族融合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 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 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 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 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末年上供钱物共计一千五百零三万(贯匹两),……仅两浙一路就占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九,若加上江东等五路,则占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技术B.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C. 南北人民共同劳动D. 民族融合加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隋唐历史大事记(部分)
(1) 根据材料,写出唐朝两个盛世的名称。
(2) 阅读以上材料,从隋唐两个朝代中,分别至少各选取一个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材料一下表是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民族政权并立”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1) 在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
(2) 材料二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条宋太祖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上实行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虞云国《细说宋史》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
——钱穆《中国经济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在哪一朝代完成?
材料三: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稻”和“晚稻”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3) 根据材料三,写出宋代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隋文帝杨坚在581年代北周建立隋朝,于589年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了继秦汉后又一个封建大一统的繁荣时期,为繁盛的隋唐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了解隋朝的统一及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据“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杨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关键信息是“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4.【答案】A
【解析】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朝不是唐太宗建立的。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故A符合题意,BCD属于贞观之治的史实,都可能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出现。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把握唐朝的建立者和贞观之治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由此可见,C选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这一题首先要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什么。
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
6.【答案】B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
故选:B。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掌握这些治世局面的先后顺序。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可知描述的是灌溉农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发明了筒车,用于灌溉。故C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农具,排除A;曲辕犁是耕作农具,排除B;秧马是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A
【解析】题目的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发展,乐舞俑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音乐舞蹈多姿多彩,无法体现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符合题意。
本题以唐三彩乐俑为依托,考查唐朝的艺术成就。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题以“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
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A
【解析】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令种禾黍”“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体现了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王建《凉州行》和元稹《法曲》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11.【答案】C
【解析】图片体现了唐朝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唐蕃会盟表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吴道子的画,都体现了盛唐的社会气象。故其学习主题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故选:C。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解析】7世纪中国处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僧人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所以要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大唐西域记》最值得查阅。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把握《大唐西域记》的来历。
解答本题的关键因素是要明白7世纪中国处于唐朝时期这一知识点。
13.【答案】D
【解析】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大诗人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写下了《垂老别》,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藩镇割据局面和唐朝由盛转衰,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在南宋时期。
故选:C。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掌握安史之乱的过程和影响。
1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陈桥驿站披旎冕。杯酒之间销兵权”,结合所学知识:“陈桥驿站披旎冕”指的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杯酒释兵权的措施。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故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为切入点,考查秦朝、隋朝的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秦朝、隋朝的统一的相关知识。
17.【答案】A
【解析】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重文轻武。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10世纪初北方的辽建立,南方是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十国结束,11世纪初期西夏建立,辽、西夏、北宋同时并存。后来金灭辽,金、西夏、北宋同时并存.1127年金又灭掉北宋,南宋建立,金、西夏、南宋同时并存。
故选:C。
此题考查了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各政权建立的时间,要牢记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概况.
解答此题要根据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进行思考.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边境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宋夏最后议和双方贸易兴旺;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故“大散关”至淮水是南宋与金的分界线。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与辽金夏关系的掌握,知道“大散关”至淮水是南宋与金的分界线。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的解析理解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渊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但还是缔结了澶渊之盟。
故选:A。
本题考查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21.【答案】C
【解析】1127年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因此,林升《题临安邸》描述的社会现实是南宋的偏安。
故选:C。
本题考查南宋的建立,知道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本题考查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A
【解析】题干展厅出现的这一组图片“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铜板拓片”“市舶司遗址”“货郎图”可知,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宋代商业繁荣。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掌握宋代商业的繁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23.【答案】D
【解析】秦俑故乡,丝路源头反映的是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繁华汴水,精彩开封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六朝古都,金陵风韵反映的是南朝都城建康;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是南宋都城临安。故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本题考查南宋都城,知道南宋都城是临安。
本题考查南宋都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B
【解析】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发达。宋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点。
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现象是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地,即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由所学可知,D项不是江南开发的原因,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开发较快的原因是ABC项内容,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取材料主旨信息并结合所学江南开发较快的原因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小题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小题2】选取事件:隋朝: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618年,隋朝灭亡;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观点:失民心失天下,得民心得天下。论述: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如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等。隋炀帝的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前期,唐太宗和唐玄宗等实行了开明统治,勤于政事,广纳贤才,鼓励发展生产等,得到人民拥护,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故失民心失天下,得民心得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影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唐朝出现的两个封建盛世局面。
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27.【答案】【小题1】①“澶渊之盟”;②西夏;③女真;④岳飞。
【小题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小题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
28.【答案】【小题1】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
【小题2】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
【小题3】水稻;耕作技术与方式、生产工具、国内政局、政府政策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和宋代的农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本题考查唐和宋代的农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朝代
事件
隋朝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605年,开凿大运河
618年,隋朝灭亡
唐朝
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754年,鉴真东渡日本成功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政权
民族
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辽
契丹
宋真宗时,北宋打败辽
双方签订①
北宋
汉族
②
党项
宋夏和议
金
③
④在郾城大败金军
后来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南宋
汉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