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运现象是人口迁移吗?
1、运用资料,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等。
2.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 阅读国际人口迁移和中国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时间属性——永久性或长期性
空间属性——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一个国家内部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①外出度假、旅游。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③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④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攀枝花市地处川滇交界,金沙江畔,是我国四大铁矿区之一。从1965年至1978年期间,数十万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来到攀枝花,投入钢铁基地建设。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因为冬季气候温暖,吸引了很多地方的老年人过来定居,成为我国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17世纪初,土豆传入爱尔兰,并广泛种植;18世纪末,土豆成为主要粮食,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650万;1845年,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歉收;引发大饥荒,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当地遭到了核污染,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叙利亚10年内战,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
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①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
②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
③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④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⑤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2. 19 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19 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
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西亚、北非战争难民涌入欧洲
国际劳工迁往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往欧美发达国家
欧洲人口继续迁入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移到新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特别提醒] 国际人口迁移不影响世界人口总量的变化;同样一个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不影响该国家人口总量变化。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
下图中,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与图形一致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图,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人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
(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甲地优美的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 2010 年人口迁入、迁出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2005- 2010 年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自然环境差异C.家庭教育D.国家政策
(2)图中人口迁入率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共同特点是A.矿产资源丰富B.都属于南方地区C.就业岗位较多D.自然环境优越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内地—沿海及工矿区农村——城市
缓解了迁出区的就业压力;缓解迁出区的人地矛盾,减轻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促进迁出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迁出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
导致人才外流;产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高了迁入区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迁入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迁入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
给城市环境、交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容易引起迁入地生态环境问题;
(2)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
下图为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TOP10城市分布。深圳新流入常住人口的32.38%来自TOP10城市。据此完成1~3题。
1.从资料可以看出 (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单一 B.人口来源地都集中在大城市C.吸引人群应以中老年为主 D.该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2.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等级较高C.经济发展迅速 D.文化底蕴深厚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公开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自然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ppt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秀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我国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国内人口迁移,否时间太短,国内迁移,国际迁移,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