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二课时《季风的影响》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0/132875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二课时《季风的影响》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0/132875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二框 季风的影响精品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季风的影响。
本框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季风气候为重点,阐述了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和影响,是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特点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范围;理解季风气候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观察相关材料,逐步提高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学会辩证看待、分析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读图和析图的习惯;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季风气候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利弊影响
四、课时、课型
一课时、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图示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七、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本课内容涉及大范围的气候分布,学生从生活周围获取的感性认识还不充足,对中国气候也缺乏整体、系统的感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和引导。
八、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略
2、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杭州冬季吹的是什么风啊,和夏季的时候有没有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种风向有规律变化的风就是季风,从而引出今天有关季风的学习内容《季风的影响》。
3、讲授新课
(1)气候类型多样
1、观察课本P14页图5—18中国气候类型图,找一找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我国气候类型多样,自南向北主要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特点一:气候类型多样
2、活动:成双成对
请将下列地区与其相对应的气候类型连起来:
杭州 热带季风气候
吉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 温带季风气候
青藏高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乌鲁木齐 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1、师:从观察图5—18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啊,我国各地受什么气候影响最大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指出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属于非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二:季风气候显著
2、认识季风(季风的概念和类型、特点)
观看有关季风的视频,思考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阐述自己获取的知识)
教师指出(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
根据课文P14页的内容和P15页图5-19,同桌合作完成表格的填空。
师:在我们身边能否感受到季风呢?生回答
师过渡:季风除了影响到杭州,还影响到其他哪些地区呢?
3、探索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我们把受到夏季风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师:结合课本图5-19,说说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以什么为界?
生: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师总结:大阴贺巴冈(大鹰喝八缸)。以这条线为界线,这条线以西为非季风区,以东为季风区。季风区面积更大。季风区降水较多,非季风区降水稀少。讲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句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家想一下,春风是什么季风?为什么春风不能“度玉门关”呢?
生回答略
师:夏季风;这个玉门关正是在贺兰山以西。
(3)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正面影响
1、展示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思考:A、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
B、降水和气温两者之间呈现什么特点,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2、观察课本P15图5—20和P16阅读卡《季风的功劳》,小组讨论:
A、比较广州和利雅得这两座城市在位置上的相同点
B、这两座城市冬季、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C、你喜欢哪一个城市,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季风区湿润,适合人类生存。
过渡:季风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那它是否百利而无一害呢?
(4)季风气候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1、看课本P16的内容,说说季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引起洪灾,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引起旱灾。冬季风太强烈会爆发寒潮。
2、观看有关98特大洪水和寒潮冻雨的视频,加深对季风负面影响的认识。
(5)我眼中的季风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季风对生活的影响,以及面对季风的不利影响,你有何高招。
4、总结巩固
运用诗歌,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内容。
新三字经——季风篇
我之国,气候多;季风显,曰冬夏。夏偏南,暖又湿;冬偏北,冷又干
雨热时,利作物;不稳定,旱涝灾。功与过,大家论;
5、作业布置
略类型
发源地
风向
特点(气温、降水)
冬季风
西伯利亚、蒙古
偏北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偏南
温暖湿润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微课文本,地形复杂多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综合探究六 区域的变化一等奖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综合探究六 区域的变化一等奖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三框 母亲河优质课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三框 母亲河优质课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系统,教材处理,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