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1医疗与公共卫生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1.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疫病发生的次数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相对而言疫病发生频率较低;北方经济繁荣,人口密度大,疫病发生的次数较多,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朝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效果不显著
B.重点是灾后赈济救助
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
D.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朝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表明明朝政府应对疫病以灾后赈济为主,故B项正确;明朝应对疫病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理学主张,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体现不出人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排除D项。
3.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古巴比伦王国、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医只是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选B项;根据题干材料“古巴比伦王国、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可知,中医并不是长期领先欧洲医学,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的是欧洲科学家,与中医无关,C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而不是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D项错误。
4.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朝“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的本质
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但是医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为了解决传染病流行的问题,医学家们只能“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创立。题干材料表明医学理论的进步是“传染病流行”的社会现实推动的,故选C项;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未超出汉朝‘伤寒论’的范围”不符,故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5.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留下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请求神祇让我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光荣。”这说明当时( )
A.神灵崇拜盛行
B.医生职业要求较高
C.宗教意识觉醒
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
答案:D
解析:根据誓言中“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可知希波克拉底注重医学为人服务,认识到人的价值,说明当时人文精神影响医学,故选D项;题干材料的侧重点是人而不是神,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对医生的职业要求较高,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的意识的觉醒,而不是宗教意识,排除C项。
6.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其中有一幅图画《西医治病》中注释道: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言语,而治病给药必须详询,方知病之原委。有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司……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 )
A.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B.西医西药广泛传播
C.报刊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
D.西学东渐有所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晚清时期《点石斋画报》刊登的《西医治病》画中文字解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国人对西医作用和影响的认可,说明西学东渐有所发展,D项正确;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由《西医治病》及其文字注释无法证实西医西药广泛传播,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报刊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的交融。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D.洋务运动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客观因素”。根据题干材料“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的交融”可知,牛痘知识及牛痘疫苗的接种技术来自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清朝时期的西学东渐有关,故B项正确。
8.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专科医生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服务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 )
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
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英国医疗资源社会化大生产趋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医疗资源显著增多,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医务人员要维持生存,也须面对更广的群体,故A项符合题意。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乡村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据此推知( )
A.乡村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C.乡村医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可知乡村医生在当时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
10.1965年,某项科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该科技成果是( )
A.断肢再植手术
B.针刺麻醉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试管婴儿
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以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格致微妙,尽为实用……则尤中土医工所未逮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撼荡,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以来未有之奇变也”。
——摘编自计沙《未来医学思维》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据丘祥兴《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以来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的科技文化对传统的“中学”形成冲击;外国传教士将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学并存的局面,传统医学面临严峻挑战。
(2)应对措施: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医学著作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中医学堂
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医学研究
1904年中国医学研究会成立;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规定“以采用科学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医药改良
仿效西法,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31)医疗与公共卫生(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31)医疗与公共卫生(含解析),共11页。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6医疗与公共卫生: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6医疗与公共卫生,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表的解读,合理的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1讲 课题59 医疗与公共卫生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1讲 课题59 医疗与公共卫生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疫病的影响,疫病的防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