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2894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2894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2894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2经济史学案全册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8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8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2.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分析垄断组织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知识点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2)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2.成就表现主要发明意义电的广泛使用(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也制造出来(3)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2)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促进了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2.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4.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知识点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表现(1)世界贸易额增长: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2)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工业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3.影响: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1)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侵略方式: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二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即亚洲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史料一 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 ①处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工业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关系。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提示】 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同工业生产开始紧密地结合起来。史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②,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③。——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解读] ②③处说明汽车的出现影响了人口流动的方向。[思考]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转移趋势。【提示】 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向煤铁生产地区转移)。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转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以电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一些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在重工业领域。2.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开展,其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3.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有些国家如日本在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5.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史料一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②。——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解读] ①处表明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②处表明英国独霸世界经济的格局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个中心。[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提示】 特点: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史料二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③,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解读] ③处说明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处说明国际分工和世界联系的加强。[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作用。【提示】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评价1.形成过程时期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主要途径影响(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显端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炮舰和商品进行不平等贸易基本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最终形成2.评价(1)积极:有利于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消极: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掠夺与奴役,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市场,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形成的根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1.不同点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发明创造者多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工程师成果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多数是科研产物,产量多、质量高开展国家最初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产业部门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2.相同点(1)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3)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4)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电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垄断组织出现。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创新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 )A.美国、德国 B.俄国、日本C.英国、法国 D.德国、法国A [美国、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其技术居于领先地位。]2.以下列图示为代表的发明及其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贝尔发明的电话 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高架电力火车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C.“铁路时代” D.“信息时代”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右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够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石油化工业飞速发展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C.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 [1870—1900年石油产量飞速增长,主要是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其根本原因在于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故本题应选D项。]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区域经济的发展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D.经济联系的加强A [垄断组织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它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是对垄断组织的正确理解,故排除。]5.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出现兴建铁路热潮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C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不是以铁路交通为主,故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远程运输,推动了铁路这种动力大、费用低的运输方式的发展,故选C项。]6.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列强的资本输出完全取代商品输出C.世界各地产品已打入欧洲市场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A [题干信息反映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选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C项不能概括题干全部信息;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蒸汽船 图二 三轮汽车材料二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1918年12月23日(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解析] 第(1)问,图一蒸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三轮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交通工具的改进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有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等。[答案] (1)图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图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政治史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