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知识考查,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师大附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36道小题;答题纸共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课内知识考查
    (一)文言文知识考查(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夙遭闵凶 B. 趣舍万殊
    C. 早织而缕 D. 垣墙周庭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闵,通“悯”,忧患。句意: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
    B.趣,通“取”,追求。句意:每个人所追求和舍弃的东西都不相同。
    C.而,通“尔”,你们。句意:早点纺好你们的线。
    D.没有通假字。句意:在院子四周砌上矮墙。
    故选D。

    2.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南声函胡 B.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C. 零丁孤苦 D.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
    B.句意: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没有通假字。
    C.句意:孤独无靠。“零丁”同“伶仃”,孤苦无靠。
    D.句意: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有”同“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故选B。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臣洗马(授职) B. 宠命优渥(深厚)
    C. 门衰祚薄(福分) D. 日薄西山(单薄)
    【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薄:迫近、靠近。句意: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故选D。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何竟日默默在此(竟然) B. 余扃牗而居(关闭)
    C. 终期于尽(至,归结) D. 夫人之相与(结交)
    【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竟:整,全。句意:为什么整天默默在这里。
    故选A。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迹
    B.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 名我固当 而此独以钟名
    【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始”,才。前一句句意: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后一句句意:到了唐代的李渤才亲自查访到那个遗迹。
    B.“矜”,怜悯。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矜”,看重,推崇。句意: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
    C.“夙”,早。前一句句意:小时候就遭遇不幸之事。后一句句意:但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
    D.“名”,名词作动词,称呼,命名。前一句句意:叫我这个名字实很恰当。后一句句意: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
    故选B。
    6.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A.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 驼业种树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乳二世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句意:然而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的偏离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A.句意:用指甲抓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爪”,名词作动词,用手指抓(或掐)。
    B.句意:郭橐驼以种树为业。“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C.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舟”,名词作状语,用船,坐船。
    D.句意:喂养了两辈人。“乳”,名词作动词,喂养,哺育。
    故选C。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早实以蕃
    ③微风鼓浪 ④非有能硕茂之也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 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⑧游目骋怀
    ⑨凡在故老 ⑩少长咸集
    A. ①⑥/②③⑤/④⑦⑧/⑨⑩ B. ①⑥⑦/②③/④⑤⑧/⑨⑩
    C. ①⑥⑦/②③⑨/④⑤⑧/⑩ D. ①⑤⑦/④⑨/②③⑧/⑥⑩
    【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雨水往下流。
    ②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句意:结果实早而且多。
    ③鼓:名词作动词,振动。句意:微风振动波浪。
    ④硕茂:使动,使……硕大、繁茂。句意:并没有使它高大繁茂的诀窍。
    ⑤蕃:使动,使……繁衍。句意: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⑥手:名词作状语,亲手。句意: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
    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
    ⑧游:使动,使……放开。句意: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旧臣。句意: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⑩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句意:年轻的年长的都聚在一起。
    ①⑥⑦名词作状语/②③名词作动词/④⑤⑧使动/⑨⑩形容词作名词

    故选B。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具以表闻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不知老之将至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C.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且不得暇
    D.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硿硿焉
    【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用。句意: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以”,介词,因为。句意: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
    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前一句句意: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后一句句意:以后的人看待今天,也就像今天的人看过去。
    C.“且”,连词,表并列。句意:我并不能使树木长寿并且结果实多。/“且”,副词,尚且,还。句意:尚且忙不过来。
    D.“焉”,兼词,在那里。句意: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焉”,词尾,……的样子。句意:硿硿地发出声响。
    故选B。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急于星火
    B. 取诸怀抱 迨诸父异爨
    C.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既然已,勿动勿虑
    D. 某所,而母立于兹 早缫而绪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在。句意: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于”,介词,比。句意: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B.“诸”,兼词,之于。句意: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诸”,形容词,众,各。句意:等到伯、叔们分了家。
    C.“既”,副词,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句意: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既”,副词,已经,……之后。句意:这样做完以后,不要动不要顾虑。
    D.“而”同“尔”,你的。句意: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而”同“尔”,你们的。句意: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故选D。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③所以游目骋怀 ④此世所以不传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以为”,把……作为。
    ②句意: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以为”,认为。
    ③句意: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所以”,用来……的。
    ④句意: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所以”,……的原因。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故选D。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森然欲搏人 B. 空中而多窍
    C. 感慨系之矣 D. 从余问古事
    【1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森然:古今相同,阴森森的。句意: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
    B.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句意: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 。

    C.感慨:古今相同,感触、感叹。句意:感慨随之产生。
    D.古事:古今相同,古代的事。句意:向我问及一些古代的事。
    故选B。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于成立 B. 臣之辛苦
    C. 余韵徐歇 D. 室仅方丈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一直到成人自立。“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
    B.句意:我的辛酸苦楚。“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表身心劳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倦的感觉。
    C.句意:余音慢慢地消失。“余韵”,古今意思一致,都指余音。
    D.句意:室内仅一丈见方。“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主持寺庙的和尚。
    故选C。
    13. 下面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例:故不我若也
    A. 吾又何能为哉 B. 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则告诉不许 D. 今以钟磬置水中
    【1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故不若我”。句意:所以他们都不如我。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吾又能为何哉”。句意:我又能做什么呢?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大声于水上发”。句意:而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
    C.被动句。句意:可是我们的申诉却不被允许。
    D.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句意:如今把钟磬放在水中。
    故选A。
    14. 下面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1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之石”。
    B.句意:凡是长安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及种树卖果营利的富豪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的豪富人”。
    C.句意: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
    D.句意: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正常语序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
    故选D。
    15. 下面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句式不相同一项是( )
    A 妪,先大母婢也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余是以记之 D.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5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老妇人,是已故祖母的婢女。
    B.宾语前置句,“不余欺”正常语序是“不欺余”。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C.宾语前置句,“是以”正常语序是“以是”。句意: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
    D.宾语前置句,“何以”正常语序是“以何”。句意:又用什么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
    故选A。

    (二)现代文知识与名著考查(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6.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沧桑 决计 豪绅 隐约其词
    B. 扶殖 脱缰 涅槃 鸦雀无声
    C. 精辟 贿赂 永诀 锣鼓喧天
    D. 安详 纪实 装帧 郑重其是
    【1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隐约其词”的“词”应写作“辞”;
    B.“扶殖”的“殖”应写作“植”;
    D.“郑重其是”的“是”应写作“事”。
    故选C。

    1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逮(dǎi)捕 惴(zhuì)惴 譬(pì)如 吮血(shǔn)(xuè)
    B. 寥寥(liǎo) 饲(sì)养 轧(gá)票处 褴褛(1án)(1ǚ)
    C. 执拗(niù) 欺侮(wǔ) 弄(lòng)堂 惩戒(chěng)(jiè)
    D. 召(zhào)集 据(jù)点 扣人心弦(xián)熨帖(yù)(tiē)
    【1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逮捕”的“逮”应读dài。
    B.“寥寥”的“寥”应读liáo。
    C.“惩戒”的“惩”应读chéng。
    故选D。
    18.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时上海的报章都______________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______________,或不屑载这件事。
    ②看着这种______________小姑娘盈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③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______________了一下。
    A. 不愿 不敢 豢养 吮
    B. 不敢 不愿 饲养 吮
    C. 不敢 不愿 饲养 舔
    D. 不愿 不敢 豢养 舔
    【1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不敢”,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不愿”,不想,不希望。“不敢”是受外界影响而没有勇气,而“不愿”是自身情感上的不情愿,结合后面的“不屑”可知,语境应是从没有勇气到不愿意,所以第一空填“不敢”,第二空填“不愿”。排除AD。
    ②“饲养”,给(动物)东西吃,并照料,使能生长。“豢养”,喂养(牲畜),比喻收买并利用。语境是说资本家把这些小姑娘当作盈利的工具,把她们当动物一样喂养,来榨取她们的血汗,填“饲养”。
    ③“吮”,把嘴唇聚拢在有小口的物体上吸取东西。“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语境是说女人的手被苇眉子划破,她是吸取流出的血液,填“吮”。
    故选B。
    1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正方形的彩色卡纸已经全部准备好了,现在,摆在幼儿园老师面前的任务就只剩下如何教会孩子们折彩色小兔子的问题了。
    B. 若凡事不问青红皂白,随意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上,很可能让毫不知情的甚或是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受伤害。
    C.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拥有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拥有了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
    D.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春运期间高铁线路载客能力有限,近日,上海高铁站再增加了一列新车上线运行。
    【1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主宾搭配不当,“任务”是“问题”错误,可删去“任务”或“的问题”。

    C.句式杂糅,“拥有了一个……平台”和“……的统一平台建成”两个句子杂糅,可以去掉“建成”。

    D.成分残缺,“缓解……”缺宾语中心语,在“高铁线路载客能力有限”后面加上“的紧张状况”;句式杂糅,“增加了……新车”和“新车上线运行”两个句子杂糅,可以去掉“上线运行”或“再增加了”。

    故选B。

    20. 下列各选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为“左联五烈士”所作的纪念文章。其中,“左联”指“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指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青年作家。
    B. 《小二黑结婚》的作者赵树理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他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在弘扬新思想、新风尚的同时保持浓郁的地域特色,努力实现作品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C.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实用类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都是此类文章中的杰出之作。
    D.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称《焦仲卿妻》,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将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赵树理是‘荷花淀派’”错误,应是“山药蛋派”,“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是孙犁。
    故选B。
    21. 下列对《边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边城》以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 《边城》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她总是在睡梦中伴随美妙的歌声去采摘虎耳草。这是为了表现她已暗恋“二老”傩送,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
    C. 沈从文在《边城》中借“爷爷”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中两种求婚方式:一是走马路,由家长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二是走车路,由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D. 《边城》的结尾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2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走车路,是由家长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走马路,是由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选项说法反了。
    故选C。

    22. 下列对《呐喊》内容、艺术特色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明天》中,单四嫂子带宝儿抓药回来的路上,蓝皮阿五帮忙抱孩子;宝儿去世后,王九妈帮忙张罗丧事,这体现出冷漠、麻木的鲁镇民众残存的善良,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温情。
    B. 《一件小事》中车夫的负责任和“我”的自私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我”的渺小感,凸显出车夫的伟大,也足以反映出鲁迅对下层民众朴素而深沉的爱。
    C. 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时许多国民畸形的心态,无情地鞭挞了封建文化控制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D.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塑造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对中国旧制度和腐朽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否定。
    【2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这体现出冷漠、麻木的鲁镇民众残存的善良,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温情”错,蓝皮阿五从来没打算帮单四嫂什么,他当初抱孩子,只是为了名正言顺的揩油。王九妈、蓝皮阿五、抬棺木的脚夫,一干人等,在办完宝儿的丧事以后,吃过晚饭便回去了。这足见人情如纸张张薄。他们并不关心单四嫂子和宝儿。
    故选A。

    (三)(每小题1分,共10分)
    23. 课内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宠命优渥,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希冀。
    (3)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7)舟人大恐。徐而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9)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3题答案】
    【答案】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 茕茕孑立 ③. 过蒙拔擢 ④. 岂敢盘桓 ⑤. 偃仰啸歌 ⑥. 冥然兀坐 ⑦. 悟言一室之内 ⑧. 放浪形骸之外 ⑨. 未尝不临文嗟悼 ⑩. 齐彭殇为妄作 ⑪. 其莳也若子 ⑫. 其置也若弃 ⑬. 则山下皆石穴罅 ⑭.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⑮. 事不目见耳闻 ⑯. 而臆断其有无 ⑰. 渐车帷裳 ⑱. 士也罔极 ⑲. 行人驻足听 ⑳. 寡妇起彷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茕茕”“孑”“擢”“桓”“冥”“骸”“悼”“殇”“莳”“罅”“涵澹”“臆”“帷”“罔”“驻”“彷徨”。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②“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③“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④“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⑤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⑥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2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
    25.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2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 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 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 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27.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24~27题答案】
    【答案】24. D 25. A 26. D
    27. (1)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2)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终身”;(3)问案勤谨、宅心仁厚,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躬”,自身、自己。
    故选D。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家贫”“为”“积累钱财”错误。句意: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以是”,因为钱财;“为”,动词,成为;“累”,累赘。
    故选A。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错误,作者的意图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够“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正是由于先辈们的美好品德。
    故选D。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作者在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为人、事亲、为官的角度表现父亲的形象。
    如第二段,“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这是说父亲的为人,欧阳修的父亲为官清廉,而且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俸禄虽然不多,常不使有剩余,可见清贫好施。
    如第三段,“汝父之能养也”“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这是说父亲的事亲,欧阳修的父亲祭祀的时候必会流泪感慨,进用酒食的时候也定然会流泪,而且这种表现一直到他去世,可见重亲至孝。
    如第四段,“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这是写父亲的为官,因为死囚犯找生路而未得感慨叹息,可见宅心仁厚,且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可见问案勤谨。
    参考译文:
    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发誓守妇节不再嫁,生活贫困,在衣食方面全靠自己操劳,一边养育一边教导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
    “你父亲为官清廉,而且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他的俸禄虽然不多,常不使有剩余,说:‘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一间房屋、一块田地让家人有所依靠来维持生活。我凭借着什么而能坚持下来呢?我对你父亲,还是了解他的一些心思的,他是对你有所期望啊。
    “从我出嫁成为欧阳家的人,没赶上侍奉我的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你父亲去世时你还年幼,我不能知道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当初嫁来时,你父亲服母丧三年期满刚一年,每年祭祀,就一定流着眼泪说:‘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有时进用酒食,就又流泪说:‘从前常常不足,现在有余了,可是想弥补却来不及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这种情况,以为是刚除丧服,余哀未尽,才这样罢了。不久之后见他常常这样,一直到他去世未尝不是这样。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但凭这些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
    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
    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但是足以用来荫庇子孙了。”于是记载先父崇公的遗训,先母的教诲有待于在我身上实现的,在墓道表上一并作详细记载。让人知道我欧阳修并无什么道德才能,而能够为官作宰,未遭不测之祸,未辱没祖先,是由于祖宗积德的缘故。
    (二)课外古诗词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28.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 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 “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 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9. 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 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30. 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8~30题答案】
    【答案】28. B 29. D
    30. 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解析】
    【2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B项“艰苦和辛酸”不当。隐逸生活,人过着和平宁静、不受困扰、自给自足的劳动生活。
    【2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理解诗句内容,D项,主要写人。
    【30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点睛: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的公式: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模式:诗中描写了……(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的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复杂的必要
    ①母亲去世后第十年的清明节,我和父亲和妹妹去寻过她的坟。
    ②母亲走得突然,且在中年。那时,我坐在轮椅上正惶然不知要向哪儿去,妹妹还在读小学,只有父亲独自送母亲下了葬。这一巨大灾难对我们打击太大,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她,甚至把墙上她的照片也收了起来,总看着她和总让她看着我们,都受不了。仿佛是越大的悲痛越是静默:没有说起一句关于她的话,是恰当的;没有进行一次关于她的纪念,是正常的。
    ③十年过去,悲痛才似轻了些。就在清明,我们同时说起要去看看母亲的坟,三个人也便同时明白,十年里我们不提起她,但各自都在一天一天地想着她。
    ④坟却没有了,或者从来就没有过。母亲辞世的那个年代,城市的普通百姓不可能有一座坟,只是火化了然后深葬,不留痕迹。父亲满山跑着找,终于找到了他当年牢记下的一个标志,说:离那标志向东三十步左右就是母亲的骨灰深埋的地方。但是向东不足二十步已是几间新房——一处墓碑制作工场了。房前堆满了石料,几个工匠埋头叮当地雕凿着碑石。父亲憋红了脸,喘气声一下比一下粗重。妹妹推着我走近前去,把那儿看了很久,又是无言。离开时我对他们俩说:也好,只当那儿是母亲的纪念堂吧。
    ⑤虽是这么说,心里却空落得以至于疼!
    ⑥我当然反对大造阴宅。但是,简单到深埋且不留一丝痕迹,真的也太残酷。一个你所深爱的人,一个饱经艰难的人,一个无比丰富的心魂……就这么轻易地删简为零了?这感觉让人沮丧至极,仿佛是说,生命历程的每一种复杂每一步艰巨原都是可以这样删除的。
    ⑦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求复杂些才好。复杂不是繁冗和耗费,配得上生命历程与心魂的复杂,并非物质的铺张可以奏效的,其要义在于隆重。可以火葬,可以水葬,可以天葬,可以树碑,也可为死者种一棵树,甚或只为他(她)珍藏一片树叶或供奉一根枯草……任何方式都行,唯独不可意味着简单;任何方式都好,只要能体现必要的复杂和隆重。因为,那是心魂对心魂的珍重所要求的仪式,心魂不能容忍对心魂在体悟与安置上面的简化。
    ⑧从而又想到文学。文学,原本也是“生命的纪念”;墓葬没有了,文学可以成为另一块碑碣。复杂是一个必要的原则,正是遵奉了它,文学才称之为文学。概括要走向简单,文学却要接近复杂。若要简单,任何人生都是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吃喝屙撒睡的,任何故事也都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几行梗概,任何历史都可以删简到只留几个符号式的伟人,任何壮举和怯逃都可以删简成一份光荣加一份耻辱……但是这不行,小说戏剧散文乃至诗歌都不能这样表达。你不可能满足于像孩子那样只盼结局,你要观赏过程与场面,要从复杂的过程和场面看生命的艰巨,看心魂的丰富,以享隆重或壮美等等。
    ⑨这样想着,又觉得纪念而外,生活与做事也是如此。或者因着粗心,或者因着从速,多少人活着也都在直奔主题而去,立竿就希望见影,马上成功,或早早见到结果,成为多少人的直接诉求与关注。殊不知,这种匆促的过程简化是不好的。
    ⑩其实人间有很多的事,是可以删简但不容删简的。不信去想吧,比如足球,若单为决个胜负,原是可以一上来就踢点球的,满场奔跑倒为了什么呢?
    (取材于史铁生同题散文,有改动)
    31. 下面对文章的解读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开篇用一“寻”字,从时间距离久、空间不确定、内心追念强烈等方面表达了思想感情。
    B. 第③段运用两个“同时”,表明一家人虽然没有约定,但还是能心灵感应,重视清明祭母。
    C. 父亲看到母亲的坟墓被人侵占,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愤懑,憋红了脸,喘气声变得很粗重。
    D. 第⑧段末引入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方便沟通,有亲切感,增强了抒情效果。
    E. 结尾处的“……”拓展文意,使“复杂的必要”所指更宽泛,增强了主题的现实针对性。
    32. 开头大篇幅描述一家人去寻母亲的坟却无功而返的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33. 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越大的悲痛越是静默。
    ②就这么轻易地删简为零了?
    34. 第8段划线处特意使用“生命的纪念”这个短语,有何表达效果?请联系全文,作简要赏析。
    【31~34题答案】
    【答案】31. C 32. 为下文第6、7自然段议论“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作铺垫;为强调“纪念的必要”“且务要复杂”提供依据;同时与第8自然段议论文学的复杂原则的必要性共同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
    33. ①“越大的悲痛”来源于人内心深处,装载了太多生活的苦难和感悟,经年沉淀之后反而难以用语言表达,此可谓“大悲默默”;母亲的一生,是在生活中的重压之下度过的一生,也是为儿女,尤其是为“我”默默奉献的一生。母亲生之艰难固然已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家庭生活的困窘,儿子残疾的打击,社会灾难的压力都让关于母亲的记忆充满了太多不愿回首的艰辛和痛苦。
    ②对我们所爱的人,每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灵魂,在他逝去之后,人们应对他保留最基本的尊重与纪念。同时让他灵魂中对我们曾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东西留承下来,让后人景仰和学习。生命的意义在于它过程中的经历及其对后人的影响,这些都不应删除。
    34. (1)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照应上文关于母亲的纪念,以及复杂的必要性的思考;同时引出后文关于文学和“生活与做事”的思考,文学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纪念方式。(2)把文学的表达比喻为“生命的纪念”,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文字对于生命的纪念的意义,由文学到“生命”,引发关注、重视,文学是生活经历的记录,是不可或缺的复杂纪念,极具必要性,暗示主题突出中心。
    【解析】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C.“被人侵占……愤懑”错,谈不上被人侵占,因为“不可能有一座坟,只是火化了然后深葬,不留痕迹”,父亲有对自己没能找到“母亲的骨灰深埋的地方”感到深深的遗憾、痛惜、悔恨,应该没有对别人的愤懑。
    故选C。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段落作用关涉内容、情感、结构、效果等多方面。
    开头大篇幅描述一家人去寻母亲的坟却无功而返的事,结构思路上照应题目“复杂的必要”,突出母亲对于我们一家人的重要性,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因为思念而寻找,因为找不到“心里却空落得以至于疼!”“我当然反对大造阴宅。但是,简单到深埋且不留一丝痕迹,真的也太残酷”“一个你所深爱的人,一个饱经艰难的人,一个无比丰富的心魂……就这么轻易地删简为零了?这感觉让人沮丧至极,仿佛是说,生命历程的每一种复杂每一步艰巨原都是可以这样删除的”,于是由坟墓的纪念意义联想到换一种方式,用文字、文学表达对生命、逝者的深切缅怀,“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求复杂些才好。复杂不是繁冗和耗费,配得上生命历程与心魂的复杂,并非物质的铺张可以奏效的,其要义在于隆重”,可见该段为强调“纪念的必要”“且务要复杂”提供依据;同时与第8自然段议论文学的复杂原则的必要性共同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文学,原本也是‘生命的纪念’;墓葬没有了,文学可以成为另一块碑碣。复杂是一个必要的原则,正是遵奉了它,文学才称之为文学”,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殊不知,这种匆促的过程简化是不好的”“其实人间有很多的事,是可以删简但不容删简的”。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句子含义时需要回归原文,加以延伸拓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具体作答时可以借助关键词或者修辞手法。
    第①句“越大的悲痛越是静默”在第②段,注意画横线句子前的“仿佛”和冒号。“仿佛”意味着句子意思与上文“这一巨大灾难对我们打击太大,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她,甚至把墙上她的照片也收了起来,总看着她和总让她看着我们,都受不了”有关,母亲离开后我们一家三口保持缄默,是因为打击太大,不提不念甚至收起照片是因为不胜其痛,这就理解了“越大的悲痛”的内涵;再结合冒号后内容“没有说起一句关于她的话,是恰当的;没有进行一次关于她的纪念,是正常的”加以分析,便理解了关键词“静默”的意义。可见母亲于我们一家人心中分量之重,作答时可结合课文《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形象加以理解分析,母亲默默奉献,给予我们深重的爱,母亲一生是艰辛而困窘的,遭遇了太多的困苦,但顽强坚忍,不幸病逝,家人的痛苦和思念可想而知。该句使用了对比反举法,解答时注意写出“大的悲痛”和“静默”两个词语矛盾中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②句“就这么轻易地删简为零了?”使用了反问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情感态度,那就是不该如此。相关内容在第⑥段,结合前后语境,“但是,简单到深埋且不留一丝痕迹,真的也太残酷。一个你所深爱的人,一个饱经艰难的人,一个无比丰富的心魂……”“这感觉让人沮丧至极,仿佛是说,生命历程的每一种复杂每一步艰巨原都是可以这样删除的”来理解。以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启迪读者,珍惜拥有,不要等失去后空怅惘;对逝者的思念除了深埋于心,更改有一些仪式,仪式不是徒有的形式,而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对逝者的尊重和敬爱,“任何方式都行,唯独不可意味着简单;任何方式都好,只要能体现必要的复杂和隆重。因为,那是心魂对心魂的珍重所要求的仪式,心魂不能容忍对心魂在体悟与安置上面的简化”“要从复杂的过程和场面看生命的艰巨,看心魂的丰富,以享隆重或壮美”。
    【3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8段划线处特意使用“生命的纪念”这个短语,一方面照应上文关于母亲的去世对于家人的影响,以及“我”的甚至怀念,“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求复杂些才好”“任何方式都行,唯独不可意味着简单;任何方式都好,只要能体现必要的复杂和隆重。因为,那是心魂对心魂的珍重所要求的仪式,心魂不能容忍对心魂在体悟与安置上面的简化”,同时引出后文(第8段)关于文学的思考,“墓葬没有了,文学可以成为另一块碑碣。复杂是一个必要的原则,正是遵奉了它,文学才称之为文学”,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把文学的表达比喻为“生命的纪念”,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由文学到“生命”,引发作者和读者对生命、文学的重视,从而思考文学以及人生的特点和意义,无论文学还是人生都是有关于生命和纪念的话题,文学是生活经历的记录,是不可或缺的复杂纪念,极具必要性,“任何人生都是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吃喝屙撒睡的,任何故事也都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几行梗概,任何历史都可以删简到只留几个符号式的伟人,任何壮举和怯逃都可以删简成一份光荣加一份耻辱……”“你不可能满足于像孩子那样只盼结局,你要观赏过程与场面,要从复杂的过程和场面看生命的艰巨,看心魂的丰富,以享隆重或壮美等等”突出中心思想,生命的意义,值得用文学表达尊重和真挚的纪念。
    四、微写作
    35. 请按要求作答。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社会和自身,因此选择好高中阶段经典文学阅读的第一部书很重要。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推荐给高一的同学,并简述理由。
    要求:理由具体充分,结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35题答案】
    【答案】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是一幅壮丽的画卷,铺陈开去的是那辽阔的一望无际的黄色土地和由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灵,在山河巨变中各自完成着自己的蜕变。 路遥说:“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的确,生命总有缺憾和苦难,人们的种种挣扎和奋斗就是为了弥补这些缺憾和苦难。而个人的精神和意志、生命周围的亲情和爱情无疑在作品中成为挣扎和奋斗的支撑点,是最后走出苦难,诞生灵魂之歌的基础。这个世界以平凡而起,平凡而终,留下的是每个人的那一抹不平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推荐名著给高一同学,这是一种推荐语的写作,运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题设定了以下内容:“高中阶段”“青少年”“高一同学”,限定了写作的对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社会和自身”限定了写作的主题,即通过阅读加深对社会和自身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限定了推荐书目,这些都是经典文学篇目,考生要从中选择一部推荐给同学。
    综合起来,考生要结合推荐作品的阅读,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人类思想精髓、人物精神品质等有价值的信息,要结合作品具体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如《呐喊》可以侧重表现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性,《边城》侧重表现人情美、人性美,《平凡的世界》侧重表现人物在困境中的成长,《老人与海》侧重表现硬汉精神等。以推荐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推荐理由要充分。注意语言要简洁流畅,有一定感染力。

    五、作文
    3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由种树之道,迁移到治民之理,是生动的人物传状,也是深刻的事理寓言。对于种树行家郭橐驼,作者着意推崇并强调的,是他“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尊重态度,是他“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的专业见解,是他“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的关爱有度和放手自信,是他绝不“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的清醒忌讳。移之官理,也都般般相应相通,感悟独到,耐人寻味。
    根据上面这段话的基本内容和思维逻辑,如果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迁移到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领域,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以“种树和育才”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联系现实,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少于800字。
    【36题答案】
    【答案】例文:
    种树和育才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将树养成“硕茂”之状,且“其实且蕃矣”而扬名天下,那对于育人而言,又怎样让各种不同的“材”经培养而成为“栋梁”呢?
    郭橐驼的成功在于培植树木能顺其天性,“顺其天性”是其培植的指导思想。可是,我们现今的教育是否真正按照育人的客观规律来操作的呢?学生每天的时间被划分成了许多小块,学校严格地规定着学生几点到宿舍,几点到教室,什么时候学什么课,什么学科的课上学什么内容。学校还给学生设定好了条条框框,哪里是平安区,畅通无阻;哪里是雷区,千万勿涉。学生整天被围在四堵墙内学习僵死的知识,远离社会和生活……而老师,对学生“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更有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因此,老师成了教育专线上的教育狂人,紧紧张张的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成绩,辛辛苦苦地扭曲着学生的人格和性格,使“其性日以离矣”。学校、家长、社会都把学生的成长成材的唯一方式定位到高考上,定位到教室内。为此,孩子们少了多少快乐和体验啊!
    可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这个世界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永远都有好、中、差之分,永远不可能等同。作为一名老师只要能够顺应人的、个体的成长规律,使学生自由的、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特长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对老师而言,或许最合适、最因材施教的方式就是对于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择时提醒、鼓励;对于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要进行调动,并帮他树立目标,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学生的成长环境需要的是自由和宽松,并适度的施以阳光和雨露。有时候,对学生关注、约束的太多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的伤害和阻碍。
    可是,拒绝过多的关注和约束,是否意味着完全放手呢?当然不是。学生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学校与社会应该给与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三者很好地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效果的最优化。在如今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社会,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没有的多大的关系,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点;再者就是几代人溺爱一个孩子,为其包办一切,而非引导教育孩子成长。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为人处世的方式家长言传身教,学习习惯家长更是堪为楷模,孩子们在家长的榜样与熏陶的作用下养成诸多好习惯,才能为他们以后的自我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好比一棵树,在种下它的时候,如果你将它树得不正,培得不实,它就会歪,歪了不去从根子上纠正它,只知道用两根棍子的外力来支撑它,那这棵树越大则棍子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直到把棍子压垮为止。反之,种正了,培实了,活根了,树就会自然的健康成长,经得起雨雪风霜了,也不需要两根棍子来支撑了。
    所以,给孩子自由,也让孩子知对错、明得失,这才是最好的育才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引语类。
    《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长安人郭橐驼善于种树,不仅成活率高、挂果早,还很茂盛,别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并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故事。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由种树到治民之理的启发,而从教育角度来说,“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顺应孩子自然天性的道理。“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则说明在尊重自然天性的同时,也必须要培植好孩子的根基,如德育为先,而不是自由放纵。“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的关爱有度和放手自信,同样可以放到老师和父母身上,让孩子勇敢去自我尝试。绝不“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则说明老师和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样要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
    写作时,应当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重点阐述“在把控好根基的基础上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和自由成长”的观念。写作时应当从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和习性,才能培育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转化为遵循孩子的自然规律和习性,才能培育出可堪大用的社会有用人才的论点上。试题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时要注意文体要求。
    立意:
    1.要尊其天性,不扼其本性。
    2.自由绝不是散漫,要给予孩子“有枷锁”的自由。
    3.给孩子们松松绑。
    相关试卷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名著阅读,选择类,混合默写,微写作,命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主观题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