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兰州第二十七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兰州第二十七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
兰州二十七中2020―2021学年度
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1~5、7、10~12、14、17~19)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城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已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繁。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
C.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型的。
D.随着人类进人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瘟疫就发生了,并随着人群移动而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示答案。
B.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
C.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
D.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安然
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
B.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
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贱”“万
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
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现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
(摘编自长乐《好日子咋养不出壮孩子?》《人民日报》2017年9月21日)
材料二:
2016中日儿童青少年BMI[住](男女)对比图
[注]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在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在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摘编自梁璇《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数字“差”的背后》,
《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26日)
材料三:针对开幕式上多名大学生晕倒所暴露出的体质问题,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张主任介绍,学校每年对大学生都会有体质监测。监测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随着在校运动量的增加,大二时体质明显提升;大三时基本会保持大二的水平;到了大四,由于找工作等原因,运动量减少,学生体质又会下降。为了让大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学校一直在想方设法开设大学生们喜欢的运动课程,比如三大球、瑜伽、健美操、游泳、羽毛球等,不少学生都因此喜欢上了运动。张主任提醒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不合格将不予颁发毕业证。
(摘编自《东北农业大学军训开幕式 站30分钟晕倒4人
一天至少30人开假条》,东北网2018年9月10日)
材料四: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其中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我国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学生肥胖率超过15%。有调查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在某些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兵员的质量。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 当然,造成学生某些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视力和肥胖问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导致学生肥胖和视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
(摘编自黄大鹏《青少年体质亟须全面提高》,
《中国国防报》2018年9月6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在大部分年龄段高于日本,但并不代表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标都高于
日本。
B.中日男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均逐年上升,中国在17岁时达到最高值,日本在18岁达到最高值。
C.中国女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在7~13岁均高于日本女孩,但在16、17岁时明显低于日本女孩。
D.中国男孩BMI各年龄段数值均高于中国女孩,但不都高于日本女孩,在14岁时与日本女孩
的数值基本持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少年只有从“好日子”的安逸中走出来,远离电子产品,各项身体指标才能有所上升,各
种疾病提早侵袭的现象才能有所减缓。
B.东北农业大学对本校学生体质监测的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这可能与高三课业负
担过重,学生缺乏运动有关。
C.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视力和肥胖问题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
错误观念是最主要原因。
D.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首位,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小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一半,
大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九成。
6.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需要青少年、学校、家长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为三方各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 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
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B.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
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C.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
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D.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现了石
油大会战时的艰辛,直接抒发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之情。
8.文章第三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_
9.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_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各题。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太守,专崇德教,不尚威刑。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争财相讼,义曰:“太守德薄不胜任之所致,非其罪也。”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善安等各怀耻愧,移贯他州。于是风教大洽。其以德化人,皆此类也。进封建平郡公。明、武世,历西京、瓜、邵三州刺史。数从征伐,进位开府。宣帝嗣位,政刑日乱,义上疏谏。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帝览表色动,谓侍臣曰:“于义谤讪朝廷也。”御正大夫颜之仪进曰:“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于义之言,不可罪也。”帝乃解。及高祖作相,王谦构逆,高祖将击之,问将于高颎。颎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帅。”高祖初然之。刘昉进曰:“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义之下。”高祖乃止。于是以睿为元帅,以义为行军总管。谦将达奚基拥众据开远,义将左军击破之。寻拜潼州总管,赐奴婢五百口,杂彩三千段,超拜上柱国。时义兄翼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岁余,以疾免职,归于京师。数月卒,时年五十。赠豫州刺史,谥曰刚。赙物千段,粟米五百石。子宣道、宣敏,并知名。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命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免丧,拜车骑将军,兼左卫长史。后六岁,迁太子左卫副率,进位上仪同。后卒,年四十二。
(节选自《隋书•于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命
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
B.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命
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
C.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
命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
D.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命
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伯,和下文的县公都是古代的爵位、爵号,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B.诽谤之木,"诽谤"相当于谏言,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即"诽谤之木"。
C.杂彩,杂色丝织品,古代代表丝织品的名词还有"绸、缎、帛、绮、练、绢、褐、锦"等。
D.贵戚,古代指帝王亲族或有权势的豪门世族,而外戚指的是帝王的母族、妻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义注重教化,治理效果显著。他担任安武太守时,处理郡民为钱财相争的官司,首先反躬自
省,然后用行动感化教育他们;他治理的地方风气非常纯正。
B.于义正直进言,得到朝臣支持。面对国家政刑混乱的局面,他直言进谏,却遭到宠臣的诬陷,因
此被皇帝质疑,但御正大夫颜之仪在皇帝面前为他辩护。
C.于义胸有韬略,善于用兵打仗。高祖打算让于义担任主帅平定王谦叛乱,却遭到刘昉的反
对, 于义只好任行军总管,他率领左军击败了王谦的部将达奚基。
D.于义仕途顺利,最终官高位显。他凭借父亲恩荫被封爵,曾在地方担任行政长官,在朝中出
任高官,受命带兵平定叛乱,凭借功勋被破格任命上柱国之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张善安等各怀耻愧,移贯他州。
(2)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
(二)古代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歌,完成 14~15 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
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15.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鸟不合群来比喻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指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 ”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在《赤壁赋》中作者则用“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我国戏曲史上,元代是古典戏曲第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悲剧蓬勃出现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终元一代,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血潮火海之中。生产力遭受破坏,人类文明被___________,文人儒士长期没有出路;法治堕隳,官府昏聩,恶棍横行,生灵涂炭。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愤懑、悲观、失意。为他们的思想心态所占据。一部分人因此使精神体验趋于停滞和萎缩,或耽于耳目声色的享乐,或卷入隐逸之风;( ),于是___________于下层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之中,以最为大众化的戏曲为武器,采用悲剧的样式来反映时代的悲剧现实,揭示心灵深处___________的悲剧意识。 所以元杂剧中的悲剧能以超乎前代的思想深度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姿态,成为这个悲剧时代___________的精神产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抛弃 置身 厚重 举世瞩目
B.毁弃 隐身 厚重 引人注目
C.毁弃 置身 浓重 引人注目
D.抛弃 隐身 浓重 举世瞩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
们的思想心态占据了愤懑、悲观、失意。
B.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
他们的思想心态为愤懑、悲观、失意所占据。
C.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们
的思想心态占据了愤懑、悲观、失意。
D.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元代文人无奈地放弃了驾驭时代的梦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急迫追求,他
们的思想心态为愤懑、悲观、失意所占据。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也让一部分人从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激发了对外
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
B.但也有一部分人从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激发了对外
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
C.但也有一部分人从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对外部悲剧
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被激发了
D.但坎坷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也让一部分人从中深刻悟得了人的生命的悲剧性质,对外部悲剧
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被激发了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5分)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都
布尔凯举行,并邀请200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兰州二十七中2020―2021学年度
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答案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A“‘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不正确,原文为“自古以来资
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韧’的精神”,且“战胜”一词也夺大事
实。B“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C“道
家思想属……保守型的”不正确,应是“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
2.C(“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不合文意。)
3.B(“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 (B项,“均逐年上升”错,从材料二的第一个图表看,中国男孩身体质量指
数是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并不是“逐年上升”的。)
5.B (A项,“从‘好日子’的安逸中走出来,远离电子产品”可以提高的是“身
体素质”,而不是“身体指标”。C项,无中生有,“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错
误观念是最主要原因”于文无据。D项,“居世界首位”错,原文材料四说的是“目前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
6.青少年方面:①增强健康意识;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方面:①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喜欢的
运动课程;③适当组织户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④可以将体育作为考核项目。
家长方面:①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②转变观
念,杜绝“唯分数论”,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春游等各种户外活动多持理解和支持态
度。(每方面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解析】本题题目中已明确指出需针对青少年、学校、家长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材料一写的是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如不爱运动、沉迷电子产品等,对此,可要求青少
年增强健康意识,改掉不良习惯,积极参加锻炼。材料三介绍了东北农业大学的经验,
如开设学生喜欢的运动课程、把体育作为考查项目等,可根据这些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材料四写了学生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使用过多、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家长和学校“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建议学校适当减负,建议家长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改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D (“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
8.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
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
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9.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
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
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仕周”的主语是“于义”,意思是“于义在周做官”,表意完整,应与后
文断开,排除AB两项;“累日”是“水浆不入口者”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C项。)
11.C(“古代代表丝织品的名词还有‘绸、缎、帛、绮、练、绢、褐、锦’等”
错误,“褐”指粗布或者粗布衣服,不指丝织品。故选C。)
12.C(“高祖打算让于义担任主帅平定王谦叛乱”错误,根据“高祖将击之,问
将于高颎。颎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帅’”可知,是高祖征求高颎的意见,高颎
推荐于义担任主帅。故选C。)
13.(1)于是拿出自己家里的财产,加倍给了这两个人,教育后让他们离开。善安
等人心怀羞耻愧疚,改变籍贯迁移到了他州。( “倍”,加倍;“喻”,晓谕,开导;“遣”,
打发;“贯”,籍贯。)
(2)当时郑译、刘昉因为受到皇帝的宠幸掌权,认为于义对自己不利,于是预先
在皇帝面前说于义的坏话。(“以”,因为;“当权”,掌权;“谓”,认为;“不利于己”,
状语后置句;“先恶之于帝”,状语后置句;“恶”,中伤,说坏话。)
参考译文:
于义,字慈恭,是河南洛阳人。于义年轻时矜持严整,有高尚节操,专心致志,爱好学习。大统末年,因为父亲的功劳,被赐予平昌县伯的爵位,食邑五百户,后来改封为广都县公。周闵帝即位,将他的食邑增加到六百户。后多次升迁为安武太守,崇尚德政教化,不崇尚威严刑罚。有叫张善安、王叔儿的郡县百姓因为争夺财产互相打官司,于义说:“太守德行浅薄不能胜任所导致的,不是他们的罪。”于是拿出自己家里的财产,加倍给了这两个人,教育后让他们离开。善安等人心怀羞耻愧疚,改变籍贯迁移到了他州。于是风俗教化非常融洽。他用德行感化人,大多像这样。晋升为封建平郡公。明帝、武帝两世,历任西京、瓜、邵三州刺史。屡次跟随皇帝出征,进升为开府(高级官员)。宣帝即位后,政治刑法一天比一天乱,于义上疏进谏。当时郑译、刘昉因为受到皇帝的宠幸掌权,认为于义对自己不利,于是预先在皇帝面前说于义的坏话。皇帝看到于义的表章后改变了脸色,对侍臣说:“于义诽谤诬陷朝廷。” 御正大夫颜之仪进谏说:“古代圣明的君主树立诽谤木,还设立敢谏鼓,尚且担心听不到批评。于义的话,不该治罪。”皇帝才息了怒气。等到高祖任丞相,王谦叛乱,高祖准备进攻他,问高颎谁可任将军。高颎回答到:“于义一向有经验谋略,可以做元帅。”高祖开始认可他。刘昉进言说:“梁睿的地位声望一向很高,不能居于于义之下。”高祖只得作罢。于是任命梁睿为元帅,任命于义做行军总管。王谦的大将达奚基统领大军占据着开远,于义率领左军打败达奚基。不久,拜任潼州总管,赐给奴婢五百口,各种彩缎三千段,破格提升为上柱国。当时于义的兄长于翼担任太尉,弟弟于智、侄子于仲文都任上柱国,大将军职位以上有十余人,被称为贵戚。一年多,因病免职,回到京师。几个月后去世,享年五十岁。封赠豫州刺史,谥号为“刚”。为助办丧事,增物品有一千段,粟米有五百石。儿子宣道、宣敏都有名声。宣道,字元明,性格谨慎缜密,不结交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在周做官,出仕任左侍上士。因为父亲的功劳,得赐爵位成安县男。食邑二百户。遭遇父亲去世,好几天不喝水。献皇后命令宦官前去劝勉晓谕。过了一年多,诏令他出来做官。守孝期满,担任车骑将军,兼任左卫长史。六年后,升迁为太子左卫副率,进升为上仪同。后来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2. 古代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
15.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本诗颈联细腻的描画出了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
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的画面,表现出自己
经过漂泊后,暂获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情。而《登高》颈联主要表达身世飘零,老
病孤愁的悲哀,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6分)
16.(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2)卷起千堆雪 白露横江
(3)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C(第一组,抛弃:扔掉不要;丢弃。毁弃:指毁坏抛弃。根据语境“人类文明被”,
填入“毁弃”。第二组,置身:存身,处在的地方。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隐身:
不露身份。根据语境“于是...于”,填入“置身”。第三组,厚重:丰富而贵重。浓重:(烟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根据语境“的悲剧意识”,填入“浓重”。第四组,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语境“成为这个悲剧时代”,填入“引人注目”。)
18.D(“面对……使……”,句子无主语,排除B;“愤懑、悲观、失意”成分残缺,改为“他们的思想心态为愤懑、悲观、失意所占据”,排除AC。)
19.B(根据句前“一部分人因此使……”,句式一直原则,括号内填入“但也有一部分人……”,排除AD;后半句根据“或耽于耳目声色的享乐,或卷入隐逸之风”,填入主动句,而不是被动句,“激发了对外部悲剧世界作无情解剖的强烈愿望”,排除C。)
20.(6分)① 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②他不仅爱好美食。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解析】整个文段说“文人与美食”,尤其是说“苏轼”与“美食” 。第一空,文段是拿孟子的话来引证一个事实,不是说孟子本人就不爱好做饭,承后文“文人”,当说“但爱下厨房的文人却不多见”。第二空,苏轼是一个诗词高手,但此处文段在说美食,后文虽说了其“诗词文章”,但只是一个参照物,承前文语脉“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当说“不但爱好美食”,显然没有从“文人与美食”话题高度去着眼,看似顾了后语境,实却以次为主,死扣了细枝末节。第三空,承后文名菜,流传至今可知。
21.(5分)示例:①2020年12月7日,②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③围绕“共铸文化丝路”的主题,④将开展线上演出、剧本互译丛书发布等活动,⑤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相关素材:
疫情之下,再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疫情突发的日子里,许多国家主动向我们伸出援手。
从一衣带水的邻邦,到远隔重洋的异域,从用军机运输大量物资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到不顾自身困难对我们倾囊相助的巴基斯坦、伊朗……有太多国家的善意值得中国人铭记。据人民日报消息:截至3月2日,共有71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宣布向中国捐助疫情防控物资。这一批批的国际援助,送来的不仅仅是紧缺的物资,还是精神上的声援与支持。就像那些写在日本捐赠物品上的古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些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异邦的友爱和温暖,增强了我们与病毒搏斗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向来重情重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疫情在中国得到遏制,而在海外大肆蔓延的时候,已经取得一定抗疫经验,并且稳住心神的中国,开始大力援助其它国家。意大利是中国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3月12日起,中国先后向意大利派出3批抗疫专家组,和每一批专家组同机抵达的,还有数十吨的医疗物资。第二批专家组在米兰机场合影时,大家拉起一条横幅,上面是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而在从浙江运抵意大利的物资包装上,贴着一张乐谱,那是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的一段曲子,对应的歌词是: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在中国驻意使馆的脸书帐号下,意大利网友纷纷写下“Grazie”(意大利语:谢谢),并配上红心,表示感谢。4月10日,外交部公布: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还向11个国家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灾难来临时,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然而,在这种互援互助的友好氛围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甚至刺耳的声音。有些国家不是集中精力与病毒战斗,而是歧视、抹黑他人,以达到甩锅、推责的目的。中国对他国的无私援助,竟然遭到了无耻的诋毁:中国物资是劣质品、中国有政治图谋……聒噪之声不绝于耳。马云捐给美国100万只口罩,有的美国人竟然质疑:如果植入了病毒怎么办?在我们的同胞中,也有个别人对别国疫情幸灾乐祸,甚至拉起横幅祝他人“疫帆风顺”。
面对这些不和谐现象,有人认为:在保守主义愈演愈烈、分离主义遍地开花的时候,一个更加危险、更加撕裂的世界,正在宣告它的到来。这样的论调过于悲观,但是这样的担忧却非杞人忧天。君不见,早在疫情暴发之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和衷共济还是以邻为壑?人类仿佛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在这样的时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更显意义非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交通迅捷便利、信息全球共享、经济互通有无的今天,国家之间走向合作是必然的大趋势。虽然中途难免会有小波折、小插曲,但是这个大趋势谁都无法逆转。就比如这次的新冠疫情,当病毒袭击人类时,哪个国家又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纵使是那些最初远离病毒的发达国家,到头来依然手忙脚乱,疲于应对。中国人民付出了非常之代价,终于抑制了病毒的蔓延,但是,封锁与隔离终非长久之计,如果别国的疫情得不到控制,这样的战绩又怎能保持?所以说,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才是战胜病毒的唯一出路,援助别人就是在拯救自己。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有一首著名的诗作《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全文如下: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素材积累
01. 合则强,孤则弱。——《管子》0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03.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汉·崔骃《达旨》04.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05.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06.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清·魏源(一个人往上托举重物是很难举起的,众人一起走路很容易走得快。)07.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全世界各种文明如果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那么人类社会就能和平有序、共同繁荣。)08. 汉字“人”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灯火。09. 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加缪 《西西弗的神话》10. 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施皮特勒[瑞士诗人]11. 因为没有任何更好的东西,所以我选择站在人这边。——米沃什[波兰诗人]12.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兰州第二十七中学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拉萨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银川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