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辽宁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辽宁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6页。
www.ks5u.com
秘密★启用前
“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一百年的现代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相当于五帝时代的从距今五千多年开始至距今四千年共一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在七大区域内差不多同时起源,然后各自独立发展。各区域之间虽相互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各支文化的主体性。这是一个无中心的多元并行发展的文明起源状态。总体上看,这些多元文明还有两个现象:一是中原地区与海岱地区两支文明表现出较多的“世俗”模式,而江浙地区与北方地区两支文明则表现为较多的“宗教”模式;二是北方地区、海岱地区、江浙地区较之其他地区则更具有先进性,如果不是当时自然气候环境等因素发生了意外,实际上应该是这东部的三大区域文化最先进入早期国家阶段的。
然而,在距今四千年之前,北方地区、江浙地区、海岱地区、江汉地区的几支文化都先后衰落乃至中断。唯独中原地区持续发展,终于从距今四千年开始,在夏禹与夏启等部族酋长的努力下,夏部族率先建立以部族联盟共主世袭制为特征的早期文明国家。继夏代之后,中原地区又先后有以商族为方国联盟共主的商代、以周族为封国联盟共主的周代相继兴起。由于夏商周三代都以中原地区为活动中心,前后持续发展又达一千多年之久,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模式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这相对于五帝时代无中心的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文明模式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深刻影响了以后中华文明的发展走向。
这种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发展模式,便是以中原部族为核心不断融合周边部族而逐渐华夏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到了西周以后,在政治上,因为以分封建侯为手段的姬、姜两姓文化繁荣扩展而出现了质的飞跃。在文化上,周公“制礼作乐”,孔子编定《六经》,司马迁撰著《史记》,均强调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倡导“华夷之辨”。其结果便是,在进一步确定并弘扬中原文化的同时,淡化乃至淹没了中原以外广大地区丰富多彩的各部族、各邦国文化。这就是五帝时代数以千万计的部族文化只留下中原地区以及海岱地区、江汉地区部族文化部分资料的原因。
总之,由于时间上久远的客观性,造成了有关五帝时代文献记载稀少的情况;由于空间上的政治主观性,造成了有关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只重视中原“华夏”部族历史文化而淡化“四夷”部族历史文化的片面性。此可以“后羿代夏四十年”这一历史事实的文献记载为例。《山海经》与《楚辞》站在海岱东夷部族的角度叙述这一段历史,所以既赞美后羿,又记录详细;《尚书》《(史记》因站在中原华夏文化角度考虑,所以就完全删去了这一段历史;《左传·襄公四年》《左传·哀公元年》虽然采用了楚地传说,保留了这一段历史,但其叙述立场却是站在中原,因而把后羿作为历史反面人物看待。
(摘编自江林昌《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济南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材料二:
作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五帝时代所处的年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并可划分为三个时期:黄帝时期、颛顼与帝喾时期、唐尧与虞舜时期。结合先秦文献与考古研究,以上三个时期可以与中华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古国文明”“古王国文明”“王国文明”相对应。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首先是在小的地理区域内形成缺乏“王权”特征的“古国文明”;之后产生初具“王权”特征的“古王国文明”,但此时仍缺乏有序的国家管理机构且具有小区域特色;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且社会管理体系初步完备的“王国文明”。目前考古学所揭示的可与三个“文明”阶段相对应,并能列举一系列特征表明其社会进入“文明”发展状态的考古学文化实体个案,分别是“红山文明”“良渚文明”和“陶寺文明”。其中“红山文明”是否代表着黄帝时期的古国文明,“良渚文明”是否代表着颛顼与帝喾时期的古王国文明,尚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与认证。但是“陶寺文明”所代表的应是尧舜时期的王国文明,是中国王国文明的开端,即“最初的中国”。
陶寺文明是指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的陶寺文化早中期,具体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45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其代表性遗存,最重要的是山西省襄汾陶寺遗址发现的陶寺文化早期的城址(宫城)、大型窖藏区、6座大墓,陶寺文化中期的大型城址、较大型的宫殿建筑基址、具有祭祀与观测天象功能的半圆形大型建筑基址、城址西南角的手工业区等。
陶寺文化早中期这些高层次、高品质遗存的发现,反映出陶寺文明初步形成了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粮食储备管理体系。陶寺文化早期的宫城、中期的大型宫殿基址、王室大墓,只有大墓才享有的特殊器物——彩绘龙盘、石磬、土鼓、鼍鼓等大型礼乐器证明,陶寺文明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王权”与初步的王室文化现象,权力体系以及初级“礼制”也已经形成,显示出社会制度正在建立。陶寺文明的社会贫富分化也十分明显,如少数大墓、中型墓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墓,其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与质量,判然不同,还有被杀殉用于奠基或祭祀的人骨。
上述表明,陶寺文明具有鲜明的王权与初步的王室文化特征,以及较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或国家管理机构,所以,可以将陶寺文明视为王国文明。陶寺文明是目前认识的中国最早的王国文明。苏秉琦先生在30年前就将之称为“最初的中国”。
(摘编自朱乃诚《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文明在七大区域同时起源,各自独立发展,这是一百多年来现代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
B.七大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没有改变各支文化的主体性,但导致了除中原地区外的其他文化的消亡。
C.同为“世俗”模式,中原地区虽然没有海岱地区的先进性,但由于未遭受当时自然气候环境等因素发生的意外,得以持续发展。
D.夏商周三代都以中原地区为活动中心,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不断融合周边部族而逐渐华夏化,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走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要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成因,对中原地区公元前两千年的考古发现应该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B.《左传》和《楚辞》都有对海岱部落历史的记述,但《左传》站在中原立场视后羿为反面人物因而采用了楚地传说的历史。
C.新石器时代晚期,作为中华文明三个发展阶段之一且具有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阶段,仍缺乏有序的国家管理机构。
D.陶寺遗址中有少数大墓、中型墓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墓,说明当时社会存在多个阶层,陶寺文明的社会贫富分化十分明显。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文明形态中能够作为周公“制礼作乐”历史依据的一项是(3分)
A.红山文明 B.陶寺文明 C.良渚文明 D.海岱文明
4.材料二最后一段得出一个结论:可以将陶寺文明视为王国文明。请结合论证过程给这个结论补充演绎推理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4分)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所以陶寺文明是一种王国文明。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千八百担(节选)
吴组缃
外面远远传来一阵零乱的破锣鼓声,夹杂着小孩子的嚷嚷,像戏台上出将官的那般空气。时候已经快下午三点。在西厅里榻上躺着默默想心事的子寿,那位商会会长,这时忽然沉着脸,走到正堂里来,大声嚷着说:
“柏堂兄,今天这个会你是存心不打算开了?”
柏堂望望子寿那张想寻是非的脸,苦笑了,说:
“老弟,你这话是个什么意思?我怎么有意不打算开?是在等月斋老叔——”
“宋月斋死了呢?我们姓宋的不活啦?——诸位,我们是受人家的欺!我要打倒把持公堂侵吞义庄的白蚂蚁!我……”
大家对这突如其来的事莫名其妙,吃一惊,都瞠眼望着他。柏堂堆了满脸的苦笑。
“你这个笑面虎就是白蚂蚁!你和宋月斋勾串好了侵吞义庄!今天这个会,不是大家催迫你,你是不会召集的;现在你借口等人,你就是延宕着想不开这个会!一千八百担好让你两个盘剥上腰包!”
“老弟官,犯不着!你不过是生意失败了,债务要发作,想拿义庄的稻去维持!你纵然是狗急跳墙,可也真不通世务。这一千八百担,有多少正用?怎么挨到你来沾?打开天窗说亮话,那个野梦你不必做。”
商会会长像一只疯了的野狗,跳过去就要抓住那位一脸干笑的义庄管事。大家拉开了,说:“这是祠堂里,不能这么撒泼!都是一家人,有话好说。现在就派人去请月斋老来。也不必等了,就开会!就开会!”
“本本广!本本广!本本则本则本本广!本本——本本——广!”
那阵零乱无节的破锣鼓声和着小孩子的呐喊,这时近在外面的广场上了。大家都探头向中门那边望出去:被派了去请月斋老的景元,那位脸上有伤痕的失业店伙,忽然由门外跑进来,气急败坏的样子,挺直了眼睛,梗着两根指头粗细的青筋,嚷:
“抢抢抢抢抢粮粮的!客客客客民佃佃佃户望望望望这这边来,带带带带了家家家伙的!抢抢抢粮的——抢粮的!”
大家怔住了,每个人脸上都似乎立刻少去了一件要紧东西,只显着两只大眼和一张洞似的嘴。那门外的草场上,正有一大群赤膊人,嘈嘈杂杂向祠堂这边涌过来。破锣鼓打得更零乱,一些穷孩子喊着,跳着,打着口哨,像鬼叫。
“双喜!双喜!关大门!关大门!”是柏堂嚷。
双喜沉着那双晦气眼,像刚刚从瞌睡里忽然被人一巴掌打醒来似的,由下堂耳门奔出来,没头没脑地一阵乱窜,像个掐去了头的苍蝇那样子。
中门太大太笨重了,双喜刚刚斜着肩膊推着一片打算关,那一大群赤膊汉子已经浩浩荡荡到了门口了。每人都是一身干巴的肉,两条黑瘦的臂膊。有的脸上用烟煤石灰涂成各种的鬼脸子;有的把筲箩畚箕什么的戴在头上,学着“目莲戏”中小鬼那么一晃一闪地蹲跳着。混乱的嚷喊,锣鼓和尖锐的口哨声,直像铁锤子,不住望人耳里敲。
其中走出一个满腮蓬松胡子的黑汉子,把手向后面摇摆一阵,走到祠堂里面,喘着气嚷:
“我们是借粮!我们是借粮!我们找柏先生,宋柏堂!”
祠堂里面的宋家子孙都像一群碰见野猫的鸡,有的向东西官厅里躲,有的正望门口人堆里窜。柏堂拖住四区区长绍轩,口唇只是抖。
“这个事,你负责!你负责!”
外面那群汉子早潮水似的望门里涌过来,直向后堂仓房那边窜。箩筐,筲箕,木桶,满堂乱舞。锣鼓和嚷喊声放大了数十倍,连那一根根的大石柱都在震跳着。其中一群打锣打鼓或嚷着,打着唿哨的空手黑汉子,涌到柏堂和区长绍轩跟前。
“抓住他!宋柏堂!宋柏堂!——不要怕:脑袋砍掉也只碗口大的一个疤!”
那群空手汉子拥上去,拖住了义庄管事和区长;义庄管事和区长直着喉咙叱嚷,乱跳乱挣扎。大家抬的抬,拉的拉,拖的拖;锣鼓,呐喊,口哨直拥送着出了祠堂的门。
义庄管事和区长像两只敬神的祭猪,被那群汉子扛着拖着到龙王台下来。龙王台上那只瓦缸不知几时已被人推下地,把原先蹲在下面的西风癞痢打翻在泥泞瓦砾中。那张苦笑脸子已经粉碎了。
祠堂门口进进出出乱窜着人:挑着,扛着,驮着满满家伙稻谷的,口里“杭则!”“哎呀!”“咳则!”“杭呀!”地应答着;拿着空家伙的,口里打着唿哨,旋风似的望里面卷。豆腐店老板步青老和那位口吃的景元,不知几时也回家拿了箩筐家伙,正在人堆里挤挨着;松龄少爷刚从门里窜出来,硬着颈项跑,像一只被狗子追赶的鹅!
双喜伏在门口的台阶上,呜呜咽咽哭着“太祖爷爷呀!……两只大石狮向着他打哈哈,像打得气也喘不过来的样子。
1933年11月10日
文本二:
在现代文学以来的宗族叙事历程中考察,三十年代“社会科学理论”与文学叙事之间的深层联系由此凸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们主要凭依启蒙思想,对于宗族制的否定多是一种定性式的宣判,现在则可以“社会科学理论”为支撑进行“客观”分析。随着域外思潮逐步深入地引进,尤其是左翼思想团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的大力推广,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所受影响愈见显著。“历史的趋势”是,登上历史舞台的应该是、将会是聚集在祠堂外的人群。在《一千八百担》中,这一群佃户的面貌还是模糊不清的,他们策划的“革命”行动还是小说中的一条暗线。但是随着叙事的发展,他们必将走向舞台中央。
在两者的场景对比中更可以生动感知时代思潮与文学叙事的内在联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文学所呈现的宗族组织形态完整,强悍而有力,“玉湖庄”“浏村”都富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村民们同仇敌忾;而在以《一千八百担》《在祠堂上》《脊背与奶子》等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宗族叙事作品中,这里的宗族组织已现破败倾覆之势,族人之间明争暗斗,离心离德,家族道义沦丧殆尽。
(摘编自袁红涛《“宗族史”与“社会史”的衔接:论的叙事意识》)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人物众多繁杂,但情节始终围绕祠堂里的一千八百担粮食展开,仍然给读者一种层次清晰的感觉。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的暗示来展开情节,如“那位脸上有伤痕的失业店伙……青筋”一句含蓄地写出了佃户们的鲁莽举动。
C.小说多次写到义庄管事宋柏堂的“笑”,既使得小说情节形成前后照应,也展现出宋柏堂虚伪、圆滑的一面。
D.“连那一根根的大石柱都在震跳着”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渲染了锣鼓和嚷喊声的喧闹,也写出了佃户们的声势浩大。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篇的“外面远远传来一阵零乱的破锣鼓声”一句渲染了故事发生的紧张气氛,也与后文的锣鼓声相照应。
B.“只显着两只大眼和一张洞似的嘴”一句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宋柏堂等人遇到佃户抢粮时的恐惧。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彻底否定了宗族制的存在,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们则着墨于祠堂外的人群。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宗族叙事作品里的宗族组织没有二十年代乡土文学所呈现的宗族组织形态完整的特点,《一千八百担》中宋氏祠堂的状况就很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8.袁红涛认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的宗族叙事作品的场景对比中“更可以生动感知时代思潮与文学叙事的内在联系”。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小说《一千八百担》体现的“时代思潮与文学叙事的内在联系”。(4分)
9.如欲以“《一千八百担》里的祠堂”为题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宥,字仲严,唐之后裔,自吴徙青,遂为青人。祖成,五代末,以诗酒游公卿间,善摹写山水,至得意处,疑非笔墨所成。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宝。父觉,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宥幼孤,不好弄,长读书属文,不杂交游。举进士,调火山军判官。入馆校勘书籍,迁集贤校理,遂直院。知蕲州,岁凶人散,委婴孩而去者相属于道。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宥得其情,论如法。
提点荆湖刑狱,权户部判官,利州转运使,判户部勾院,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同判太常寺。旧宗庙五飨,辅臣摄事,中废且久,止差从官。宥因对力言,遂复故事。以谏议大夫知江宁府。民有告人杀其子者,曰:“吾子去家时,巾若巾,今巾是矣。”民自诬服。宥疑,召问,卒伸其枉。府舍火,宥畏兵乱,阖门不救,降秘书监,寻令致仕。起分司南京,改太子宾客,判留司御史台,卒。
宥性清介,然与物无忤,好奖拔士人。外族甚贫,宥有别业,以券畀之。既死,家无余财,官赐钱十万。
(节选自《宋史·李宥传》《宋史·李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B.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C.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D.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人,即青州人。青州,古代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唐宋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户部,古代官署名称,为掌管土地、户籍、财经、军需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也称地官、大司徒、大司农等。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宥年幼即孤,交友谨慎。他从吴地迁居到青州,不喜好玩耍,经常读书写文章,从不随便与其他人交游往来。
B.李宥涉远为官,体恤百姓。他担任蕲州知州,因为年景不好,人们抛弃婴孩四处逃难,他设法收养婴孩并定期去察看。
C.李宥仕途顺畅,办案有方。他代理户部判官期间,有位百姓屈打成招,李宥召来重新审问,最终替他洗雪冤屈。
D.李宥为官清廉,清正耿直。他喜好奖励推举人才;他毫不吝啬,妻族有人家境贫寒,他便将自己别处的房产送给了这家人,至死,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宝。
(2)民有告人杀其子者,曰:“吾子去家时,巾若巾,今巾是矣。”
14.州府失火时,李宥为什么关上大门不去施救?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邵陵作
张谓
尝闻虞帝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
已道一朝辞北阙,何须五月更南巡。
昔时文武皆销铄,今日精灵常寂寞。
斑竹①年来笋自生,白蘋春尽花空落。
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
惟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注]①斑竹:传说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追寻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上形成斑点,故名“斑竹”,又名“泪竹”或“湘妃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属于古体诗,三次转韵,韵脚依次是“身”“巡”“寞”“落”“愁”“流”。
B.“苍梧”的意象不仅承载了虞帝济苍生的坚毅,更承载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情。
C.作者借舜帝二妃抒发恋君之情,表现作者客居他乡的迷茫与归乡无望的凄怆。
D.这首诗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出了张谓诗作的语言风格。
16.诗的七、八两句分别写到“斑竹”“白蘋”,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师说》中,韩愈围绕“ ”展开论述,描述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结果见识反而不及“ ”的现象。
(2)《蜀道难》中李白说明蜀道艰险、盼望友人早日归来,表达对友人关切的两句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 ”从正面描写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的年轻有为,用“ ”表达自己以酒祭奠江上明月的豪迈旷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1年2月7日上午10点,南京高淳环湖线花山大桥拱塔顺利实现合龙。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环湖线花山大桥主塔的合龙,标志着环湖线建设取得又一重要阶段性进展,预计2021年10月即可建成通车。环湖线为南京市重点工程,( )“心形”拱塔高度达83.2米左右,巨大的42段钢结构拼接而成,在空中完成一个弧形。从远处看,既像一个“心形”,又像一面风帆。环湖线工程还把固城湖西侧水慢城和东侧蒋山、花山等串景成线,形成完整的环湖旅游路线。而“心形”结构的花山大桥将成为这条线上的网红地标。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中花山大桥主桥结构外形特殊,主塔采用斜靠式“心形”拱塔造型。
B.其中花山大桥采用斜靠式“心形”拱塔造型的主塔,主桥结构外形特殊。
C.其中花山大桥主桥结构外形特殊,采用斜靠式“心形”拱塔造型的主塔。
D.其中花山大桥主塔采用斜靠式“心形”拱塔造型,主桥结构外形特殊。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绿杨烟处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相关舆情在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广泛扩散,造成了不少恐慌、焦虑等情绪的蔓延。实际情况表明,① ,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公共卫生事件涉及民众切身利益,② ,然而学界对该领域的情绪传播规律的研究尚少。在研究数据方面,目前的多数研究仅选取微博博文作为研究对象,微博的评论研究还是一个缺口,相比而言,博文中陈述性消息占比较大,评论往往才能真正体现民众的意见。
在情感分析方面,归因理论运用较多,即事件的性质和责任归属会对网民的情绪产生影响,有学者提出与民众密切相关的信息易引发关注,反之亦然。一般而言,事件伤害的对象与自己相关度越高,情绪越强烈,事件违反法律和道义越严重,③ ,这些与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的传播规律不谋而合。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正在热播的纪录片《中国》有下面三组有关孔子的镜头:
早年的孔子:拜访老子时高谈阔论、意气风发,那是年轻气盛的雄心勃勃;
壮年的孔子:周游列国时满目沧桑、失魂落魄,那是奔走之人的颠沛流离;
晚年的孔子:杏坛讲学时诲人不倦、气定神闲,那是传道授业的充实满足。
网友的弹幕:
网友甲:早知会落魄流离,何必当初去鲁远游!
网友乙:不论是对传道授业的坚守,还是游走天下时的无奈,你,一直在路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以“进退都是无悔人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3月联考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1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6
7
10
11
12
15
18
19
D
B
B
B
C
A
D
C
C
A
C
4.【答案及评分标准】
大前提: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且社会管理体系初步完备的文明形态就是王国文明。
小前提:陶寺文明具备了鲜明的王权与初步的王室文化特征,以及较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或国家管理机构。
(大前提、小前提各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段论述新石器时代晚期各文化区域处于无中心的多元并行发展的文明起源状态;
第二段论述出现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段对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模式对其他部族文化产生的影响进行阐释;
第四段归纳论点,进行总结并举例分析。
材料一论证严谨、层层递进,揭示了重“华夏”而轻“四夷”的文化片面观的成因。
(针对每段的分析各1分,针对材料一整体分析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小说前半部分交代子寿与柏堂在祠堂里的冲突,展开矛盾;后半部分写佃户们进入祠堂抢粮,矛盾走向高潮,小说具有文学叙事性强的特征;②一群佃户策划“革命”行动,呐喊着去祠堂抢粮,他们必将走向历史舞台中央,小说反映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代思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一千八百担粮食成了义庄管事和区长的私囊,祠堂里有阴暗;②商会会长子寿据理力争,极力反对义庄管事和区长侵吞义庄粮食,祠堂里有斗争;③佃户们敢于反抗,去抢祠堂里的粮食,祠堂里有他们的觉醒。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答案及评分标准】
(1)想请求他作画的人,先替他摆酒,(他)饮酒尽兴时动笔,笔下景物变化万端,世人把它传为珍宝。
(“为”“烟景”“以为”各1分,句意1分)
(2) 有位百姓举报有人杀死了他的儿子,说:“我儿子离家时,戴的头巾就像这样,现在这头巾就是他戴的那头巾。”
(“民有……者”“去”“是”各1分,句意1分)
14. 【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问:李宥害怕士兵趁救火时发生叛乱。(1分)第二问:被降职为秘书监,不久皇帝让他退休归家。(2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写“斑竹”是用娥皇、女英千里追寻舜帝的典故,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极度忧伤;②写“白”是以白起兴,暗寓作者常年漂泊在外不能与友人见面带来的内心伤悲。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及评分标准】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3)雄姿英发 一尊还酹江月
(每空1分,答错或有错字、漏字、多字不得分)
20.【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删除“左右”;②在“巨大”之前加上“由”;③“完成”改为“形成”。(每处1分)
(每处1分,其他修改方式如正确可酌情给分)
21.【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这类负面情绪易引起民众的不安 ②民众的情绪极易被调动 ③引发的情绪也越负面。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舆情在网络上传播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②不能仅选取微博博文作为研究公共卫生事件的情绪传播规律的对象。③事件的性质和责任归属不可能不对网民的情绪产生影响。
(语意3分,运用否定句式2分)
23.【材料分析】这是一道限定主题的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纪录片《中国》中与孔子有关的三个镜头和两则网友的弹幕评论。孔子的三个镜头,从早年、壮年再到晚年,有周游列国、布道天下的积极进取,也有杏坛讲学、诲人不倦的传道授业。既有积极进取也有退而传道。进退之间如何取舍,不同的网友有不同的评论,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考生可以根据所给的主题“进退都是无悔人生”来加以选择。从主题来看,这句话对孔子的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无论是他积极进取的一面,还是退而开坛讲学的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孔子的一生。对梦想的追求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审读此题,第一,要整体把握镜头的内涵和网友的评论,辨析网友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材料后的解读和主题要求进行辨析,确定主题。这篇作文的主题倾向于赞同网友乙的观点。第二,审读此题要善于举一反三。考生要能够根据这一则影视文化热点所隐含的意义进行举一反三,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进行多角度立意。立意指向一定要符合“进退都是无悔人生”这一主题。把握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第三,要明确文体。考生在写作时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等文体皆可,但是必须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提示】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韧;②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强与悲壮;③舍我其谁的笃定与坚守;④胜不骄败不馁的矢志不渝。
【写作评分细则】满分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残篇评定: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9月联考卷语文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湖北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2021山东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