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玉田县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段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玉田县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段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与远郊区相比,市区,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图示观测时段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 2020.12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 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 2007 年 3 月 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据此完成 1~3 题。
图1
1.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是( )
A.3 月 1~3 日 B. 3 月 4~15 日 C. 3 月 16~19 D. 3 月 21~25 日
2.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
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
D.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3.3 月 16~19 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
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
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
涌泉根灌是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的一种新型灌溉方式。图2示意我国陕西省某果园6月初采用不同方式(滴灌和涌泉根灌)灌溉后1小时和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状况(滴灌和涌泉根灌所使用的水量相同)。据此完成4~5题。
图2
4.图中表示滴灌和涌泉根灌24小时后土壤含水量的曲线序号分别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
A.提高地下水位 B.减少土壤蒸发
C.促进杂草生长 D.减少植物蒸腾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读图3完成6~8题。
图3
6. 与远郊区相比,市区( )
A. 动物多样性较丰富 B. 植物多样性较丰富
C. 外来物种数量较多 D. 本地物种数量较多
7. 导致近郊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原因是( )
A.环境更接近自然 B. 栖息地面积更广
C. 人类活动干扰少 D. 生存环境更多样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城市( )
A. 市区生物多样性会持续减少 B. 近郊区本地物种多样性增加
C. 远郊区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 D. 生物多样性高值区移向市区
人口政策的执行,不仅影响婚姻生育行为,而且影响人口的空间移动。图4示意新加坡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人数。据此完成下面9~11题。
图4
9.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 自然增长量、净移民人数、人口增长量
B. 自然增长量、人口增长量、净移民人数
C. 人口增长量、净移民人数、自然增长量
D. 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净移民人数
10. 新加坡移民政策最宽松的时期是( )
A. 1958-1970 年 B. 1971-1980年
C. 1981-1990 年 D. 1991-2000 年
11. 2000年以来,新加坡外来移民中华人占70% ,远高于马来人和其他族群,其主要原因是( )
A. 空间位置邻近 B. 文化习俗相近
C. 经济收入差异 D. 教育水平差异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5完成12~13题。
图5
12.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 由北向南 B. 由西向东
C. 由西北向东南 D. 由东北向西南
13.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①④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6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图6
14. 图示观测时段内(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15.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吉布提,当地语言意为“沸腾的蒸锅”。首都吉布提港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2/3,境内地形复杂,沙漠与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境内的阿萨勒湖不仅水温高,而且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盐湖之一,湖水通过地下裂缝与海洋相连,湖面的海拨为-156m,盐湖东南部的火山是最年轻的火山,有大量的熔岩从火山中溢出,阻断了阿萨勒洼地与亚丁湾之间的海水联系。
材料二 图9为吉布提地理位置和地形图。
图7
(1)解释吉布提被称为“沸腾的蒸锅”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阿萨勒湖高温高盐的原因。(6分)
(3)简述吉布提港成为该国人口最多城市的区位条件。(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6 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6 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4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 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 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大江 东去。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城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沉积了巨厚含盐地层,分析该巨厚含盐地层的成因。(6 分)
从地壳运动的角度分析新生代以来古长江流域地势格局发生转变的原因。(4 分)
推测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6 分)
(4)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 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4 分)
2020--2021学年度玉田一中高三年级12月段考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第1题,B正确。 积雪要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地表就需要有积雪覆盖,而1-3日和17-21日,地表基本没有积雪,对地表没有起到保温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
第2题,D正确。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原理是:积雪覆盖的地表,减少了地表的长波辐射,阻碍了地面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因而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
第3题,A正确。积雪消融时地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减弱,B错;16-19日地气温差为正,说明地温高于气温,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 ,会使地气温差变小,C错;积雪消融吸收大量地面辐射,使地表热量散失,D错;16-19日积雪减少,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A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第4题,D正确。相比于把水肥直接输送到根部的涌泉根灌,滴灌主要作用于土壤表层,故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之要高。6月初蒸发量旺盛,相比于灌溉后1小时,24小时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故选D。
第5题,B正确。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使得土壤表层含水量减少,能够减少杂草生长,B正确。
第6题,C正确。从图上可知,近郊和远郊的生物多样性多于市区,市区由于空间狭小,不适合动物的生态活动,动物种类少,A错误。市区人为的建设活动,导致植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市区的绿化和美化,大多数以外来物种为主,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种类多,C正确,D错误。故选C。
第7题,D正确。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D正确。远效环境更接近自然,栖息面积远郊大、人类干扰远郊少,ABC错误。故选D。
第8题,C正确。市区的本地物种多样性会减少,但外来物种的增加,使生物多样性不会持续减少,A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郊用地被占用,生物生存空间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远郊物种由于城市的发展,外来物种会不断增加,C正确。生物多样性高值区应移向远郊区,D错误。故选C。
第9题,D正确。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所以①为人口增长量;②总体趋于下降,应为自然增长量;新加坡经济发达,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大,人口迁入多,因此③为净移民人数,故选D。
第10题,D正确。
移民政策宽松的时期,净移民数量较大,由图可知,1991--2000年净移民数量最大,应是移民政策最宽松的时期,故选D。
第11题,B正确。马来人等族群分布地区与新加坡空间位置更邻近,同时也存在经济收人差异和教育水平差异。而新加坡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与中国大陆习俗相近。故选B。
第12题,C正确。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
第13题,D正确。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
第14题,C正确。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第15题,A正确。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第16题,C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部分
第17题
纬度低,地处热带,气温高;沿海分布,蒸发旺盛。(4分)
(2)温度:纬度低,气温高;临近火山,地热丰富;盐度:地表径流汇入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积累,且有地下管道与海洋相连,盐分得到补充;与外界水体交流少。 (6分)
(3)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经济活动、政治中心等(6分)
第18题
(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2分)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4分)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6分)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4分)
第19题
(1)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距海较远,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地处中低纬度,气温较 高,蒸发强烈,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江汉盆地是内流盆地,径流不断从四周带来盐分进入湖盆:内流 盆地形成时间长,盐分积累多。(6分)
(2)受板块碰撞影响,西部地壳强烈隆起: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使得东部高原、高地陷落。( 4 分)
(3)(受板块挤压)甲地地壳持续抬升隆起,阻挡古川江南流;古川江最终由向西南流改为向东北流;青 藏高原隆起使东部季风环流加强,降水增多,乙地东、西两侧河流整体侵蚀作用加强(或答地下喀斯特发 育);乙地以东地区地壳陷落,(巫山与江汉盆地)高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加强,切穿巫山,(袭 夺古川江)使得古川江东流。(6分)
(4)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的钛磁铁矿,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只能来自甲地;该矿风化后经 流水侵蚀,当古长江贯通后,钛磁铁矿碎屑才被古长江流水搬运至江汉盆地沉积。(4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连城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济南商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