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9995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9995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9995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月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999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月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999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仁寿县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仁寿县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六月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月月考答案1. D A项,“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为“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并非就是“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选项曲解文意。B项,“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表述错误。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并非“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C项,“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表述错误。从文中来看,“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 2. C C项,“矛头直指外来文化”表述错误。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由此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迷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3. A A项,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表述错误,“如果……就能……的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等文字的表述,可见,“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4. B A 项,“……因为项庄担心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会给项羽带来危险”错误,强加因果,原文举“鸿门宴”之例只是说明中国人一开始采取的是分餐制,与选项的因果毫无关系。C 项,“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错误,原文“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并不能说是“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D 项,“……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网民认为推行家庭分餐制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错误,原文中没有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的依据,于文无据。5. A A项,“……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错误,《后汉书》只能说明“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6. ①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强化舆论引导,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②分步骤推进,可以先从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实行分餐制,逐步向家庭推进。③尽力为大众提供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营造分餐进食氛围。④每一位市民要从自我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7. B B项,“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误,文中并无此意,原文只有“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并没有提及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8. 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①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和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关键句段理解文本的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或者关键字词,分点作答。本文“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通过文本可以看出:本文前半部分写井冈山的标语,由“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等,可以看出红色革命标语蕴含着红色革命精神。后半部分写红色山歌。由“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等可以看出,红色歌谣体现着红色革命精神。9. 观点一:不可删去。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观点二:可以删去。 ① 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拓展探究和结尾段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共有以下几点: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学生结合段落作用和本文结尾段分析其是否有存在必要,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属于探究题,学生从那个角度分析都可以。例如:“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在结构上照应题目,是作者聆听井冈山后的感受;在内容上,“井冈山还在”“红色革命精神还在”,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在读者效果上,“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从这一角度说,不可以删去。学生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分析不能删去的原因。10. A 句子大意是:孝昌初年,代理河阴县令,在这以前,有人用布袋装上瓦砾,充作钱币,诈骗购买别人的马匹,畏罪而逃走。“先是”意思是“在这以前”,表示插叙以前的事情,后面应当断开;排除BC项;“钱物”是“指作”的宾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人马”是“市”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 C C项,“靖节”是私谥,不是朝廷给的。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是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 12. C C项,“从不责打奴仆”错。原文“对其儿不挞其父母”意思是“当着他们儿女的面不责打他们”,并不意味着“从不责打”。13. (1)高谦之就假装用木枷锁住一个囚犯,站在贩马市场,宣称此人就是之前那个诈骗买马的罪犯,现在准备处决他。(2)当世的名士,争着用佛教教理来驳难他的说法,高谦之仍然用佛教教义来回答他们,终究没有屈服。本题关键词有:(1)“枷”,用木枷锁住;“宣言”,宣称;“刑”,处决。(2)“竞”,争着;“难”,驳难;“竟”,终究,最终。参考译文:高谦之,字道让,小时候侍奉后母李氏以孝道著名。长大以后,不过问世事,专心攻读经史,而天文、算术、历法、图谶、纬书等书也多有涉猎,每天坚持诵读几千字,喜好文章,留心钻研《老子》和《易经》。承袭父亲爵位,从奉朝请开始做官,加授宣威将军,转任奉车都尉、廷射丞。孝昌初年,代理河阴县令,在这以前,有人用布袋装上瓦砾,充作钱币,诈骗购买别人的马匹,畏罪而逃走。朝廷下诏逮捕,必须要将结果上报,高谦之就假装用木枷锁住一个囚犯,站在贩马市场,宣称此人就是之前那个诈骗买马的罪犯,现在准备处决他。高谦之秘密地派心腹观察市场中私下议论的人。有两个人见此情景高兴地说:“不必再担忧了。”将此二人捉拿送到官府审问,详细交代了盗马的罪行,其同案犯也全部被抓获。不久下诏任命他为宁远将军,任河阴县令,在该县的两年里,调整治理方法,许多做法成为榜样,喜好赡养赈恤,诺言不悔。家中的僮仆奴隶,当着他们儿女的面不责打他们,生下三个儿子就免去其中一位为奴,从来不给奴隶剔光头刺面颊的刑罚,经常说他们也是人,怎能横加残害。因为父舅沮渠蒙逊曾经占据凉地,国家史书对此缺漏未载,高谦之就撰写了《凉书》十卷,刊行于世。凉国特别信奉佛教,他写文章贬斥它,说佛教只不过是九流中的一家,当世的名士,争着用佛教教理来驳难他的说法,高谦之仍然用佛教教义来回答他们,终究没有屈服。鉴于当时施行的历法,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就重新改元修撰,成为一家之法,虽然未能施行于世,但议论的人还是叹服他的多才多能。当初,高谦之的弟弟高道穆,正光年间任御史,纠劾相州刺史李世哲案件时,对他大加惩罚和侮辱,李家对此一直怀恨。到这时,李世哲的弟弟李神轨被灵太后宠爱信任,遇上高谦之的家僮上告从良一事,李神轨操纵此案,跟尚书省打了招呼,判处高谦之在廷尉拘禁。到要赦免的时候,神轨要求灵太后发出诏令,在狱中赐死,终年四十二岁,朝中大臣无不哀悼他。他所写的文章有一百多篇,另有集录,永安年间,追赠为征虏将军、营州刺史,谥号康。又任其一子为官,以申明他的冤屈。14. A A项,“点出时来运转、对前途充满希望心理状态”分析不当。此诗以感怀发端,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既多,自以为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了,但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首联用“似觉”点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显示出茫茫身世之感。15. 示例:①宦海沉浮,感叹岁月。他多年仕途奔波,阅历很多,自以为谙练世情,但老来仍然功业未成,不禁感慨岁月蹉跎,流年虚度。②飘泊羁旅,孤独寂寞。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的景象。衬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艰辛。③希望有机会展示才华。残冬将尽,春天将临,“柳眼桃腮”,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桃红柳绿的景象,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④思念亲人。作者从对方落笔,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生动真切。【15题详解】 首联可概括出“宦海沉浮,感叹岁月”。此诗以感怀发端。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既多,自以为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了,但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首联用“似觉”点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显示出茫茫身世之感。在旧岁将尽的年终,诗人看到年复一年,时光流逝,而自己却功业未就,老大无成,兴起了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嗟叹。颔联和颈联上句可概括出“飘泊羁旅,孤独寂寞”。开头先写思亲,佳节思亲,是人情之常,辗转客程,失去了家人团聚的欢乐,便到梦境中去寻求。却被爆竹声惊醒了。“爆竹”这一含有特定意义的形象,渲染了节日气氛,起了以景增情的作用。接着又用“残灯”、“永夜”,刻画环境的凄凉。在漫漫长夜中,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窗外又不时传来辞岁的爆竹声,叫人心碎。旅况的孤寂索寞,自然涌出“客愁新”的心情,以景衬情,颇见匠心。颈联上句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寂苦。颈联下句可概括出“希望有机会展示才华”。“柳眼桃腮领略春” 联想到腊尽春来,写出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诗人运用对偶,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在回环对比中,增加了境界之美,也表达了他想以未来欢乐的憧憬消解当前旅愁的愿望。作者在长期贬谪之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机会。他对这次临安之行充满了希望,残冬将尽春天正向他走来,可以尽情领略"桃红柳绿"的春色,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尾联可概括出“思念亲人”。诗的尾联,从对方落笔,将不尽的情思,浓缩在"想得"语之中。说儿女们围坐在地炉边,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倍加生动亲切。16、(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7. A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游客人来人往,应选“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一叫就将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十分生动。也指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说的是牛耕图很生动,应选“呼之欲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此处形容“工料”“工艺”,应选“推陈出新”。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特立独行:保持独特高尚的品行,不随波逐流。此处形容的是“人”且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应选“卓尔不群”。18. C 文段画线的句子中,“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语序不当,“零距离”应修饰“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精神”搭配不当,应为“展示……精神”。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B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19. D 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陈述对象应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排除A项。根据前句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判断,这是当初衡量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的方法和手段,体现的是匠人们的“初心”,不是“终极目标”,排除BC项。20.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下定义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根据题干的要求,首先对各句做初步压缩,其次按照下定义的一般形式设计或者选择一个基准句,这个基准句当然要是一个单句,最后把各个短句这压缩出来的内容变换成相应的定语或状语并放在基准句中做合理的修饰成分。根据下定义的性质,基准句是“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它句中的要点分别转换成相应的定语。但必须安排好多层定语的顺序,其依据是语法要求和一般逻辑事理。先用介宾结构引入对象,再表示对象的特征(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按照字数要求,加以简练润色就可以得出比较理想的答案。首先明确,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然后分析材料内容,选取合适的定语,抓住“利用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等分析,这种课堂形式,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21、 (1). 焦虑由生理、认知和行为组成 (2). 即焦虑时头脑中的想法 (3). 学习与焦虑相处【详解】第一空,依据后文“生理部分……认知部分……行为部分……”可知,这里应是概括句,起引起下文的作用。可填:焦虑由生理、认知和行为组成。第二空,句式上应该与“即焦虑时的躯体感受”相同,而后文“事情马上要失控、一定会出现灾难化的结果”是头脑中的想法,所以这里可填:即焦虑时头脑中的想法。第三空,前文说“允许焦虑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要和“焦虑”相处,再结合后文“学习与自己相处”的句式,这里可填:学习与焦虑相处。【答案】范文:定格荷香是夏季的一声叹息,我一直记得。那年夏季,荷花盛开在一片荷塘中,浑浊的水面映出荷花冰清玉洁的身影,身上处处散发出清香,荷叶像是荷花的陪衬物似的,静悄悄的铺在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整片池塘看起来像极了一幅别样的风景。我跟随父母一起到奶奶家游玩。走到巷子尽头,一扇朱红色的木门,漆已经有些斑驳,我轻轻拿起泛绿的铜锁,小心翼翼地叩了几下,门被奶奶打开了。一跨进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走进厨房,浓郁的荷香和糯米的甜米的甜香满满的溢出来,我随手拿起一片未晒干的荷叶片仔细端详着,有条理的叶纹与青翠的绿色第一时间紧紧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久久不能恢复。火苗映在奶奶的银发上,泛着温暖的光晕,跃入沧桑的沟壑间,散作一抹荷香。“奶奶,您为什么喜欢做荷叶饭呢?”奶奶停下手中的活儿,捋了捋额边的头发,认真的说:“人们往往只赞美荷花的美,忽视了荷叶这般清雅的存在,把荷叶都算作荷花的了。”她拿出一片晒干了的荷叶对我说:“你闻一下,荷叶即使枯萎老去,它仍会散发出清香。”奶奶温和的笑着,拉住我的手,温暖的触感透过粗糙的掌心传到我冰凉的指尖。“孩子,要做荷叶那样的人,献出心头的清香啊。”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做荷叶那样的人吗?告别了奶奶,我走到巷子拐角处,看到了半亩青涩的荷塘。和田玉般温润的荷叶上缀着几星露珠,颤动地滚落,惊醒了打坐的莲子,荷叶柔和地吐纳着清香。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青未青,历久弥香的荷叶,大概只有在夏季尚且年轻时,才会被注意到吧。就像奶奶,为儿女们撑起了半边天,尔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朱红小门的小院里,静静晕染着荷香,纺织模糊的心事。似乎触到夏忧伤柔软的内心,她叹出一抹荷香,那是她用一辈子去酝酿的,最优雅的一抹荷香啊!奶奶离开了我们很久了,但每当我吃饭时似乎总能感受到那扑鼻的荷香,那是我生命的力量源泉。那抹荷香,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将永远激励着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记叙文的能力。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命题所给材料提示考生,“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因此作文要写一个“瞬间”,一个“画面”,而且这个瞬间是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个画面是美好的画面。这个作文题目可选材料非常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某个美景画面,也可以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写作中重点要写出“定格”的原因,也就是要突出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参考立意:(1)定格幸福瞬间,描写一个能展现幸福场面;(2)定格美丽画面,描写一个美丽的画面,展现这一画面的意蕴;(3)定格感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这个令人感动的画面。可用素材:(1)星空深邃,无法企及边界,也正是这种无法望到zhi最远的目标,让遥望它的眼睛也永远不至呆滞,而是自始至终的寻找属于自己的终点,向前移动,带来新的奇迹。点点的星光闪烁着,跳动着,奔跑着,存在与消失,短暂与永恒,运动与静止一一浮动在这深蓝色的银幕上。我们在星空下变得小之又小,这种巨大的反差,给人的不是压抑,相反却是豁达。(2)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高远。田野里一片金黄,长势极好。小山正穿着一件黄里透红的外衣,这件外衣是秋姐姐赐给她的。山坡上挺立着一棵又一棵墨绿色的松树,在挨挨挤挤的针叶林里,有一颗颗可爱的松果。几只候鸟在天空中轻快地飞着,它们要去温暖的南方。(3)散碎的刘海下露出一张精致而又美丽的脸,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她披着长可及地的米色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行文结构:本文定格内容为“荷香”。首段直接点出定格内容“荷香”;二至八段回忆“我”去奶奶家,看到荷花荷叶,闻到荷香,奶奶告诉我要做像荷叶一样献出心头的清香的人;九、十段由物及人,写奶奶像荷香一样,是我力量的源泉;最后一段扣题,总结全文。【点睛】命题作文具体立意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的内涵是什么。例如本题可以精心地讲述一个故事,准确地定格一幅画面,生动地描写一些细节,告诉读者“定格”的是什么。(2)“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本题就可以从为什么“定格”来写。(3)将“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结合起来,深入展现所给标题的内容。例如本题就可以先写“定格”的是什么,然后通过细腻描写,展示“定格”内容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仁寿县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