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3026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3026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3026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30268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30268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30268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8 力的概念、重力(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专题08 力的概念、重力
初中知识回顾:
一、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高中知识预习:
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基本特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则必定有另一个物体来产生这一作用力,不存在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同时,被作用的物体也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去作用于另一物体。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叫做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作用点.
[注意]: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
2.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
(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常见的三类力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k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注意]: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形规则的重心,在它们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②采用二次悬挂法可以确定任意薄板的重心.
③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质心也是一样).
④物体的重心和质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物体远离地球而不受重力作用时,重心这个概念就失去意义,但质心依然存在,对于地球上体积不大的物体,重心与质心的位置是重合的.
⑤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改变.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典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解析 甲推乙的同时,乙也在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例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支撑书,B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都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力,即又是施力物体,C对;力是矢量,比较两个力是否相同,除了比较其大小还要比较其方向,D错.
答案 C
[典例2]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
答案 B
解析 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物体在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他物体力的作用,即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A、D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只要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力,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误.
[典例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来源:学,科,网]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解析 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
答案 D
[典例4]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
答案 D
解析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为G=mg.可见对同一物体(m一定),在同一地点(g一定),重力大小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选项A、B、C均错误,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典例5]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
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
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答案 D
解析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C错误.
[典例6]如图所示,圆桶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某种液体,容器和液体整体的重心正好位于液面下的A点,现将液体倒出一些,则关于整体重心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D
一、单选题
1.小物块静止放在斜面上,斜面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3N,下面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斜面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3N,作用点应该在小物块上,且方向应该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速度、时间、加速度、位移
B.位移、速度、力、加速度
C.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
D.速度、加速度、力、时间
【答案】B
【解析】矢量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等;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时间,质量、长度等。
A.速度、位移、加速度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
B.四个量都是矢量,故B正确;
C.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质量是标量,故C错误;
D.速度、加速度、力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D错误。
故选B。
3.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C.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D.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A正确;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一个力必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B错误;
C.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由于惯性,不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根据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
B.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但形状规则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同一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其重力大小不变
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答案】D
【解析】A.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并不代表不受到力的作用,例如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自身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形状规则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也不一定在物体上,如足球。故B错误;
C.同一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其质量不变,因为地球和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重力大小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5.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我们用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到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故选A。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答案】D
【解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A错误;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再受向前的推力,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用力推乙时,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可以不相互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答案】C
【解析】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只有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物体的重心才一定在物体上,故B错误;
C.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故C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不具有此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将卡车上的货物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卡车(连同货物)的( )
A.重力大小不变,重心位置不变
B.重力大小改变,重心位置不变
C.重力大小不变,重心位置改变
D.重力大小改变,重心位置改变
【答案】C
【解析】根据G=mg可知重力大小不变,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当货物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重心位置改变。
故选C。
9.如图所示,一个空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现对空杯缓慢加水,直至水加满,则此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降低 D.先降低后上升
【答案】D
【解析】空杯子的重心在杯子中心偏点下,对空杯缓慢加水的过程中,重心位置不断下降,随着水的不断增加,整个重心又要上升,故重心的位置先下降后上升,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田径比赛中的跳高项目,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5次技术性的革命。目前运动员普遍采用“背越式”技术,获得较好成绩的原因是( )
A.采用“背越式”技术,起跳时人体重心可以提高更多
B.在五种技术中“背越式”最易掌握,成绩比较稳定
C.“背越式”掌握得好的运动员,过杆时重心在横杆上擦杆而过
D.“背越式”掌握得好的运动员,过杆时重心在横杆下钻过去
【答案】D
【解析】A.“背越式”技术是使重心降低,故A项错误;
B.“背越式”需要控制好身体的弧线,并掌握好过杆时机,其难度较大,不易掌握,故B项错误;
CD.采用“背越式”技术,人体两端向下弯曲状,当人体从杆上通过时,重心在杆下,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1.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某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欹”通“倚”。斜倚,斜靠)、中则正、满则覆”。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下面选项中的瓶均同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 B.瓶处于静止状态时,瓶子都是竖直的
C.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 D.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答案】D
【解析】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严格来说,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所以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A错误;
B.由题意瓶处于静止状态时,水比较少时,则是倾斜的,B错误;
C.瓶本身的重心位置不变,水比较少时,随水的增加,整体的重心位置可能先减小然后才逐渐升高,C错误;
D.根据重心的定义可知,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n块厚度为d的相同的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起来,这堆砖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当砖块在地面上时,重心高度为,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起来重心高度为,这堆砖的重心升高了故选B。
二、多选题
13.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至少涉及一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AD
【解析】A.有力的作用必然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故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A正确;
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作为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错误;
C.一个力的发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C错误;
D.重力的大小为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均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正确。
故选AD。
14.如图所示,一条长的链子对称地挂在光滑圆环上,若稍有扰动,链子从右侧滑下,至链子刚离开圆环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链子重心下移了 B.链子重心下移了
C.下滑过程中链子重心先上移再下移 D.下滑过程中链子重心一直下移
【答案】BD
【解析】AB.初始时链子重心距圆环下端10cm,刚离开圆环时链子重心距圆环下端20cm,链子重心下移了,故A错误,B正确;
CD.下滑过程中,可看作将链子左侧下端移到链子右侧下端,则重心一直下移,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三、解答题
15.磁悬浮地球仪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地球模型漂浮在半空中,主要由地球模型和磁悬浮底座组成。如图所示,质量的地球模型和的磁悬浮底座放在水平玻璃面上。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地球模型所受的重力:
(2)底座对玻璃面的压力。
【答案】(1)4N,方向竖直向下;(2)10N,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
(1)由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下。
(2)对磁悬浮地球仪整体受力分析有
又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下。
16.近几年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假设将来我国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则:
(1)该宇航员在地球上的质量为多少?所受重力大小为多少?
(2)该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质量为多少?所受重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1)60kg,588N;(2)60kg,96N
【解析】
(1)宇航员在地球上的质置为60kg,所受重力大小为
(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质量仍为60kg,所受重力大小为
阅读材料5:不倒翁
1.不倒翁的力学原理
最初,不倒翁在形状上像一个老人,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因而又称“扳不倒儿”。不倒翁空心壳体,重量很轻;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量较大,不倒翁的重心就在半球体之内。下面的半球体和支承面之间只有一个接触点,这个半球体在支承面上滚动时,接触点的位置就要发生改变。不倒翁收到歪理作用时,会失去平衡,而在外力除去后,它又能自行恢复到平衡状态,甚至将他横放,一松手它就又会站立起来。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不倒翁的不倒的力学原理。
(1)不倒翁平衡时的受力情况。不倒翁在桌面上,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G,即地球对不倒翁的吸引力;另一个是支持力N,即桌面对球体的反作用力。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只要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倒翁就能够保持平衡的状态。从力矩平衡角度来分析,重力此时通过支点,不产生力矩。如图甲所示。因此不倒翁是直立的。
(2)不倒翁倾斜时的受力情况。不倒翁倾斜时受到两个力矩作用。我们把外力F的力矩称为干扰力矩,另一个是重力力矩我们称之为抵抗力矩。由于干扰力矩不倒翁倾斜,接触点随之右移到O1形成新的支点。此时重力作用线未过支点O1,因此形成力矩,这就是抵抗力矩如图乙所示。
正是由于抵抗力矩的形成和加强,抵抗和遏制了外力的干扰作用。抵抗力矩的方向和干扰力矩的方向刚好相反,同时不倒翁倾斜程度越大,重心作用线偏移新支点的距离就越大,抵抗力矩也不断增大。当抵抗力矩等于干扰力矩时,不倒翁就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倾斜平衡状态)。当外力F撤去是,干扰力矩消失,不倒翁在抵抗力矩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2.不倒翁的制作
最常见的不倒翁是纸身、泥底,即用纸浆灌模或用废纸粘糊成形,再用泥土 制成半圆形的底座,将二者粘合好之后,再在外表糊上净纸,施以彩绘而成;也有的用木头做底,底部中心固定上铁块和小石子;还有用小葫芦挖净内瓤,内部灌铅做成的“葫芦”;今天还有用鸡蛋壳、旧乒乓球做成的小不倒翁。所有的这些不倒翁都有相同的特点:上半身为空心壳体、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底部为圆形。
制作材料:半球塑料壳、细铁丝、小磁铁、橡皮泥、白色硬纸、彩笔、胶水、小刀。
制作方法:
(1)在半球塑料壳底部中央填充一定量的橡皮泥并固定小铁丝。
(2)用两个小磁铁夹住细铁丝,使得小磁铁可以上下滑动,以此实现整体重心的上下调节。
(3)把白色硬纸剪成一扇形,扇形的弧长应稍大于半球的圆周长,并将扇形两边对接做成一圆锥形。
(4)将纸圆锥与半球粘接起来,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头像,白色的锥形帽子上描出不倒翁的五官图样或其他图样。
(5)上下调节小磁铁位置,感受重心位置变化与不倒翁平衡时的稳定性关系。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2 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2 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02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师版含解析docx、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02运动的基本概念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0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0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师版含解析docx、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0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13 力的分解(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 13 力的分解(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13力的分解教师版含解析docx、2022年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13力的分解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