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27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溶液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27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溶液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27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随堂练习题,共40页。
溶液练习题
1.(2022·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2.(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 B.漏斗 C.烧杯 D.量筒
3.(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4.(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氧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未经调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5.(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升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和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7.(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乙和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8.(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9.(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期末)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中各种变化的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向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Zn粉、Al粉、Mg粉
B.向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C.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10.(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
C.t2℃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0g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1.(2022·河北秦皇岛·九年级期末)下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
12.(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3.(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14.(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B.经沉淀、过滤和吸附操作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透明,属于纯净物
C.溶质都以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D.配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15.(2022·河北·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B.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 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16.(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固体混合物
17.(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8.(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19.(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期末)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D.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20.(2022·河北·大城县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21.(2022·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Y 的溶解度比X 的溶解度大
B.t1℃时,X、Y 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 20%
C.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则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 Y
D.t2℃时,若X、Y 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
22.(2022·河北省吴桥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23.(2022·河北·南皮县桂和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50g 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4.(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5.(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
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26.(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九年级期末)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B>A=C B.A>B>C C.B>A>C D.C>B>A
27.(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28.(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29.(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食盐
31.(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期末)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面粉 B.无水硫酸铜 C.汽油 D.蔗糖
32.(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食醋 D.白糖
33.(2022·河北·卢龙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34.(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
②
③
④
X
稀盐酸
水
水
水
Y
锌粒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A.硝酸铵、水 B.氢氧化钠、水 C.锌、稀硫酸 D.氯化钠、水
36.(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37.(2022·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沙子 B.食盐 C.面粉 D.橄榄油
38.(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花生油 C.食盐 D.味精
39.(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期末)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 B.食盐 C.白糖 D.酒精
40.(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浓硫酸
41.(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生理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碘酒 D.澄清石灰水
42.(2022·河北·廊坊市第六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
A.冰块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43.(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期末)下表是KC1、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1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NH4C1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
B.4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 KNO3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
D.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44.(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
(2)把30℃时的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____。
45.(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___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46.(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___乙(填“”)。
(4)若固体甲中含少量固体乙,可采用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若甲为KNO3,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酒精 E.浓硫酸
47.(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图中能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选填“A”或“B”),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据表格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______℃之间。
(3)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4)60℃时,用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配制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______m2(填或“>”、“铁>铜,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固体混合物,镁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反应的关系式为,则每24份质量的镁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少,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关系式为,则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变小,当加入的镁和铁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
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正确;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错误;
D、由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故选C。
18.A
【解析】
根据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经过转移、加入50mL水,结合溶液的均一性、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A、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大,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故A正确;
B、甲是饱和溶液,甲、乙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多,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室温时,二者溶解度相同,故C错误;
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是既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还有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19.D
【解析】
A、溶液中除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还有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稳定、均一性,故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在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甲乙烧杯中氯化钠溶解度相同,故选项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甲乙烧杯中溶质的量相等,溶剂的量乙大于甲,故选项正确;
故选择D;
20.B
【解析】
A、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
B、溶液质量不确定,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无法比较,B错误。
C、甲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
D、由图可知,t2℃时甲溶解度大于25g,故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D正确。
故选:B。
21.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1℃,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t1℃时,X的溶解度与Y的溶解度相等,而t1℃- t2℃,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故不符合题意;
B、t1℃时,X、Y 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 ×100%=16.7%,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由溶解度曲线可知,X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则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X,故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Y 的溶解度大于X,若X、Y 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故符合题意。
22.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说法正确;
B、t1℃时,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固体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幅度较小,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
D、t2℃时,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固体甲物质,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溶质是25g,溶剂是50g,形成75g溶液,说法正确;
答案:B。
23.D
【解析】
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
C、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KNO3,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42.75g,50℃时,5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4.A
【解析】
A、对比乙丙图可知,升温固体溶解,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A正确。
B、溶液中没有固体不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B错误。
C、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乙部分溶解,丙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C错误。
D、对比乙丙图可知,升温固体溶解,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错误。
故选:A。
25.B
【解析】
A、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为易溶物质。A正确。
B、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不一定相等。B错。
C、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不会析出晶体。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6.C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小于B的溶解度。因此,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因此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
故选:C。
27.D
【解析】
A、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无明显现象,硝酸钾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中溶液均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一定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8.B
【解析】
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气温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而不是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加观赏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C
【解析】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②加入氢氧化钙,使溶液中的溶质增多。①②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③升高温度的方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C。
30.A
【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A正确;
B、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31.D
【解析】
A、面粉不溶于水,面粉和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
B、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错误;
C、汽油不溶于水,汽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
D、蔗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故选D。
32.A
【解析】
A、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B
【解析】
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以防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符合题意;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B
【解析】
要使气球逐渐膨胀,则瓶中的气压一定增大,即有气体生成或者是放热
①反应会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②氯化钠溶于水不会放出气体和放热,不符合题意;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故符合题意;
④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择B。
35.B
【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膨胀,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选项B正确;
C、锌与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氢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选项D错误。
故选:B。
36.D
【解析】
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A不正确;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B不正确;
C、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C不正确;
D、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
37.B
【解析】
A、沙子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B、食盐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故选B。
38.B
【解析】
A、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花生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C、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D、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9.A
【解析】
A、豆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C、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0.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能够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的水变成冰,而使两者冻结在一起,此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41.C
【解析】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溶剂是水,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溶解到酒精中形成的,溶剂是酒精,选项C符合题意;
D、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中形成的,溶剂是水,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D
【解析】
由于试管与瓶子里面是不相通的,所以使气球鼓起来的原因只能是使瓶内气压增大,而使瓶内气压增大只能考虑热胀冷缩造成该现象,冰块溶于水使试管温度降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试管温度降低,这两种情况导致气球变瘪,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气球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试管内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故气球鼓起来.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于水热量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从而使气球鼓起来,还是缩进去,要熟记常见物质溶于水吸热还是放热情况: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43.CD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溶解度比较,要指明温度,在同一温度下比较,故A不正确;
B、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 ,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的质量为
,故B不正确;
C、由表格信息可知,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故C正确;
D、由表格信息可知,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CD。
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上溶剂质量。
44. A=B>C 减小 不变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A=B>C,故填:A=B>C;
(2)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把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A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把3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减小;不变。
45.(1)t1
(2) 饱和 62.5
(3)降温结晶
(4)乙>甲>丙
【解析】
(1)
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t1℃,此温度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50g水最多溶解12.5g甲物质。所以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50g=62.5g。
(3)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变化不大,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所以对应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甲、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温后溶解度下降,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46.(1)甲
(2) B 28.6%
(3)>
(4)降温
(5)C
【解析】
(1)
由图1可知,图中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说明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填甲。
(2)
由图可知,t1℃时的甲的溶解度为20g,则t1℃时将10g甲放到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即图中A烧杯中的溶液为甲的不饱和溶液,t1℃时将20g甲放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即图中B烧杯中的溶液为甲的饱和溶液,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则t2℃时将图中的30g甲放到100g水中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即烧杯C中的溶液为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故填B;
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烧杯中甲的质量为55g,最终溶解的甲的质量为40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8.6%,故填28.6%。
(3)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减小,溶液变为t1℃甲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t1℃甲的溶解时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则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故选为甲>乙,故填>。
(4)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则固体甲中含少量固体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填降温。
(5)
A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选项错误;
B 生石灰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选项错误;
C 冰块与水混合后液体的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溶液的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选项正确;
D 酒精溶于水后既不复燃也不吸收热量,液体的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溶液的底部没有晶体析出,选项错误;
E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选项错误;
故填C。
47.(1) A t1℃时A、B(或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10~30
(3) 不饱和 69.1
(4)>
【解析】
(1)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溶解度曲线中氯化钠为A,硝酸钾为B;P点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在t1℃时的交点,故P点表示t1℃时A、B(或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
由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可知1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2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溶解度,故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10℃~30℃;
(3)
由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可知6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即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1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溶液恰好饱和,现在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1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0.9g,即在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9g硝酸钾,原溶液中有90g硝酸钾,在10℃时只能溶解20.9g硝酸钾,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90g-20.9g=69.1g;
(4)
60℃时,由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可知用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配制两种饱和溶液,氯化钠需要水的量大于硝酸钾需要水的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故溶解后氯化钠溶液质量m1大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2。
48. A>B 20 ℃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 65 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1)从图示看: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因为该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曲线A高于B。
(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义是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将20g 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克,因为此时的溶解度只有30克,50克水中只能溶解15克A。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因为AB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A随温度变化较大。
49.(1)36.0
(2) 增大 较小
(3)不饱和
(4) 蒸发结晶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解析】
(1)
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2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故填36.0;
(2)
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因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3)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有8.4g硝酸钾固体不溶,升温至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45.8g,剩余的8.4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
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因此氯化钠结晶的方法为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即为蒸发结晶。
50.(1) 40g 甲大于乙
(2)20℃
(3) 饱和 75g
【解析】
(1)
由图可知,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此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大于乙。
(2)
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20℃时,此时均为30g。
(3)
40℃时,甲溶解度为5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溶质25g,所得溶液是甲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51.(1)D
(2) C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解析】
(1)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放在右盘,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氯化钠洒出,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不影响溶液的浓度。
故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操作是D;
(2)
由(1)的分析可知,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操作为C,原因是: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2.(1)1.6
(2)解:设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3.4g
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解析】
(1)
据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6g;
(2)
见答案
53.(1)1.6g
(2)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3.4g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60.0g﹣258.4g=1.6g;
(2)
见答案。
54.氯酸钾的质量为:
解:设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解析】
见答案。
55.(1)9.6g;(2)14.9%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钾的质量。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9.6g;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
x=14.9g
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4.9%
答:(1)共制得氧气9.6g。(2)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56.(1)充分反应后,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g,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比较第一、二次的数据可知:20g盐酸完全反应可以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0g-8g=2g,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见答案。
57.(1)0.2(2)9.8%
【解析】
解:(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310.2 g-310.0 g=0.2 g;
(2)由于金属是足量的,所以酸应该是完全反应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 g
x=9.8 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58.(1)0.2g;(2)9.8%
【解析】
(1)由图可知,先加入8g粗锌,反应后,天平显示的质量是213.4g,再加入2g粗锌,天平显示的质量是215.4g,故第一次加入8g粗锌,已经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6g+8g-213.4g=0.2g;
(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05.6g-105.6g=100g;
x=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俗称“干冰”的物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盐+化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