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2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展开

    这是一份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1.(2022·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九年级期末)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3.(2022·河北省吴桥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2022·河北·安新县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5.(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的核电荷数
    7.(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属于(  )

    A.原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分子
    8.(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B.氧 C.铁 D.铝
    9.(2022·河北·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期末)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0.(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硒
    B.硅
    C.铝
    D.锡
    11.(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为纪念门捷列夫,将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钔”,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Md
    C.原子序数是101
    D.相对原子质量是258g
    12.(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镁元素和钙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3.(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4.(2022·河北·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期末)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15.(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端午时节粽子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16.(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17.(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18.(2022·河北·怀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9.(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单位体积的不同状态水的微观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代表的是水蒸气
    B.“甲→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乙→丙”分子间隔增大
    D.“甲→乙→丙”分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20.(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0℃分子停止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发生了变化
    C.气体可以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D.1g水约有3.01×1023个分子——分子质量很小
    21.(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原子 B.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D.①到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2.(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
    23.(2022·河北·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24.(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考古人员用碳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年代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14 B.6 C.8 D.12
    25.(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大气污染物,若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B. C. D.
    26.(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27.(2022·河北省吴桥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是金属元素
    B.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8.(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9.(2022·河北·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30.(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31.(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①④均表示离子
    C.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32.(2022·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钋广泛用于抗静电刷。钋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84
    C.核外电子数为8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09g
    33.(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硒元素是动物体必需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硒的原子序数为34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硒化氢的化学式是H2Se
    34.(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35.(2022·河北·原竞秀学校九年级期末)婴幼儿为了防止龋齿,常常去医院“涂氟”,这里的“氟”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36.(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九年级期末)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镨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方面可用作催化剂,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镨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9
    C.镨原子的中子数为59
    D.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
    37.(2022·河北·阜城县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都相似
    B.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同族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增加
    38.(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
    39.(2022·河北·南皮县桂和中学九年级期末)生产太阳能电池需要使用精制锗(Ge)片。锗的化学性质与硅相似,如图是两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锗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锗原子的质子数相等
    C.锗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D.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1g
    40.(2022·河北·廊坊市第六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是密闭系统中发生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中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变
    41.(2022·河北省吴桥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42.(2022·河北·唐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3.(2022·河北·辛集市教学科研所九年级期末)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铀-214的中子数为146 B.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C.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 D.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44.(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
    C.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
    45.(2022·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九年级期末)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
    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46.(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锂离子蓄电池在供配电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
    B.元素符号为Li
    C.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D.核内质子数为3
    47.(2022·河北·阜城县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湖北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当地盛产“富硒茶叶”和“富硒鸡蛋”。这里的硒指的是_____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钛合金具有记忆效应,如图为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C.钛的元素符号是Ti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3)结合以下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
    48.(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作为医学救援的“侦察兵”,CT移动方舱让隔离区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肺部CT检查,并帮助医护人员尽早发现病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是生产CT移动方舱阳极帽的重要金属材料,可以用作电极,主要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若用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观察到铜片上划痕较深,说明铜片的硬度比黄铜片的硬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CT移动方舱中,X线球管的透光片材料通常由金属铍(Be)制成,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铍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3)金属铍的化学性质与镁相似,请写出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9.(2022·河北·南皮县桂和中学九年级期末)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
    (1)在氯化氢、硅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2)“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图为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______,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______一个电子,有相似的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大.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选D
    2.A
    【解析】
    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所以可以嗅出毒品的气味,故选A
    3.D
    【解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
    A、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降温的过程中,氧气的分子数目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温度,分子间间隔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温度和压强会影响分子间间隔,温度降低,间隔变小,压强增加,间隔变小。
    4.B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
    5.D
    【解析】
    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故选D。
    6.B
    【解析】

    7.A
    【解析】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为原子。
    故选A。
    8.B
    【解析】
    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9.B
    【解析】
    试题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选B。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10.B
    【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
    故选:B。
    11.D
    【解析】
    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钅”旁,钔元素是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是元素符号,钔元素元素符号是Md,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钔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01,故C正确;
    D、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58,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故选D。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2.B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故选B。
    13.B
    【解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而铝、氧两种元素是不同种元素,因而其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B。
    14.B
    【解析】
    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导致汽油挥发出去,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冰融化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解析】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引起粽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粽子飘香,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升高运动的速率加快,晴天比阴天温度高,所以,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不符合题意;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40L的钢瓶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C
    【解析】
    氮气无色无味,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A答案正确;
    增大压强可以使得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故B答案正确;
    分子本身的大小是分子本身的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C答案错误;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D答案正确。故选C。
    17.A
    【解析】
    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水气味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腔被我们感受到,所以有香水味,故选:A。
    18.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9.C
    【解析】
    【分析】根据水在不同状态时微粒的间隔大小和微粒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A、在水的三种状态中水蒸气中水分子的间隔最大,由微粒的间隔可知,甲中水分子的间隔不是最大,代表的不是水蒸气,故A说法不正确;
    B、“甲→乙”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分子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乙→丙”分子间隔增大,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甲→乙→丙”分子没有发生了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
    20.A
    【解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0℃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分子间有间隔,则气体可以压缩,故C正确;
    D、 1g水约有3.01×1023个分子,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D正确。故选A。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21.B
    【解析】
    ①是冰的状态,②是水的状态,③是水蒸气的状态。
    A、冰由是水分子构成的固体,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②是水的状态,③是水蒸气的状态,水分子间的间隔: ②<③,选项说法正确;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①<③,选项说法错误;
    D、①到③的过程中是冰先液化再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2.A
    【解析】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23.B
    【解析】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①②③④的质子数分别为:8、12、11、12,故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选项错误;
    B、对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数=核外电子数,②表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故选项正确;
    C、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所以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①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④中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
    24.B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故核外电子数6,故选:B。
    25.A
    【解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A。
    26.C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
    27.C
    【解析】
    A、镓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8.D
    【解析】
    这里的“碘”指的是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故选D。
    29.B
    【解析】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项正确;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单位为1,一般不写,不是g,C错;
    D.因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位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D错。
    故选B
    30.C
    【解析】
    A、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分解生成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C
    【解析】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④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不符合题意;
    C、③④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D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钋,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84,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84,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为209,错误;
    故选D。
    33.C
    【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A、硒元素原子序数是34,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硒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该选项说法正确;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硒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硒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硒化氢的化学式是H2Se,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4.A
    【解析】
    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故选A。
    35.D
    【解析】
    这里的“氟”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36.D
    【解析】
    A、由“金”字旁可知,镨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59,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41-59=82,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符合题意。
    故选D。
    37.D
    【解析】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化学性质都相似,例如氦元素、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错误;
    D、同族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增加,正确。
    故选D。
    38.A
    【解析】
    试题分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说法不正确;B、核外电子数都=2+8=10,说法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都=8,为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而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例子则不相等,那么说法正确。
    考点:原子的结构
    39.C
    【解析】
    A、根据锗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硅、锗原子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4、3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硅、锗原子的质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C、根据硅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硅、锗是同一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锗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选项正确;
    D、根据锗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0.B
    【解析】
    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A、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或1:2,故选项不正确;
    B、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氧化物,故选项不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41.B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间有间隔,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42.C
    【解析】
    A、运动速率不会因为分子和原子而有区别,故不符合题意;

    B、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影响因素比较多,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故不符合题意;
    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符合题意;
    D、部分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金属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3.A
    【解析】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9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14-92=122,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92,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铀-238与铀-21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铀-238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铀-2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故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B
    【解析】
    A、由“钅”字旁可知,镉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 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镉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期表中第五周期,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6.C
    【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所以锂的原子序数为3,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所以锂元素符号为Li,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为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7.(1)元素
    (2)B
    (3)     bcdf     ad
    【解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硒是指元素。
    (2)
    A、由汉字结构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中子数为47.87-22≈26,错误;
    C、钛的元素符号是Ti,正确;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正确;
    故选B。
    (3)
    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层为2的结构是稳定结构,bcdf为最外层电子填满了的8电子稳定结构;
    ②同一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ad。
    48.(1)     导电性     小
    (2)4
    (3)
    【解析】
    (1)
    铜可以用作电极,主要利用了铜的导电性;铜片上划痕较深,说明铜片的硬度比黄铜片的硬度小。
    (2)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铍原子的质子数为4
    (3)
    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铍和氢气。
    故填:
    49.     氯化氢     元素     9     得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1)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填:氯化氢。
    (2)“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3)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x=2+7=9,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化学反应中都易得一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9;得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相关试卷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这是一份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这是一份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下列物质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富硒大米”中的“硒”表示的是,据中国医学会调查发现,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水分子的是,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随堂练习题,共4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