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展开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7 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闸/安营扎寨 凋零/棱角分明 B.腈纶/人情世故 冗杂/踊跃参加
C.寒噤/平易近人 斡旋/急流漩涡 D.缭绕/星火燎原 窈窕/黄发垂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拙劣 追朔 欺侮 消声匿迹 B.油馍 漂移 迁徙 分崩离析
C.帷幕 锤击 狡辨 目眩神迷 D.驰聘 浮躁 颠簸 嘎然而止
番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了“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文佳搜集了两则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第 3~6 题。
材料一: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 材料二:“中国环境标志”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0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0
50
不太关注
60
7
不关注
8
10
3.文佳同学将在班上做《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演讲。以下文段摘自他的演讲稿,你认为下列的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同学们,近些年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现象接踵而至,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环境问题已被推上风口浪尖,面对环境的恶化,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要以目空一切的勇气,坚定不移地向破坏环境的行为说“不”。
A.接踵而至 B.风口浪尖 C.袖手旁观 D.目空一切
4.文佳同学收到了一则关于“低碳生活在行动”的校刊投稿短讯,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5月17日,①番城中学召开了“低碳生活”系列活动,②通过植树、义卖、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引导节能减排。③初一同学在大夫山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低碳生活——走进番禺”公益活动。④初二共青团在星海公园通过实施、筹划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活动,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A.① B.② C.③ D.④
5.文佳同学打算在《倡导低碳生活》的演讲稿中使用材料一中的调查数据,你认为这些数据可提取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概括。(2 分)
6.请简要描述材料二中“中国环境标志”的内容。(3 分)
7.请用行楷简体字,把下图书法作品里的诗句(源自崔颢《黄鹤楼》)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汉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3 分)
二、(1小题,8分)
8.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作答时请在答题卷的圆圈内填写小题号,然后再默写出对应的内容)
① ,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⑤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悠哉悠哉, 。(《关雎》)
(2)文佳同学收集了几组表现苦痛现实生活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作者
描述现实的句子
境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内心纷乱,雨夜无眠。
《石壕吏》
杜甫
①
年老力衰,无奈应征。
《卖炭翁》
白居易
②
寒透单衣,心忧价贱。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题。(8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才美不外见/见渔人,乃大惊 B.食之不能尽其材/设酒杀鸡作食
C.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得其船
10.把“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常用抒怀之句。
B.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其真不知马也”与开头相呼应,并诠释文章主旨。
C.作者认为“千里马”得以展现其才华需要多重条件,如“策以其道”、“食尽其材”,还需要有能识别和欣赏它的伯乐。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写了千里马的可悲命运,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为“食不饱,力不足”。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③,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⑤而不苟取,力裕⑥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摘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称:衡量。②介胄:披上战甲。③酉:酉时,指傍晚。④褫(chǐ):解除。⑤受大:指饮食量大。⑥力裕:力量充沛。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故常奇之( ) ②始振鬣长鸣( )
(2)用自己的话说“称其德也”中的“德”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木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淡。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对表现主人公感情有何帮助?请简要分析。(2分)
项目
四、(8 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 题。(13 分)
文佳同学对气候兴趣浓厚,他了解到竺可桢先生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于是他收集了竺可桢先生不少有关气候研究的材料。
材料一:
历史时代气候有没有变迁,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不但历史学家对这问题有争论,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的意见也是很不一致的。要知道古今气候有无波动,不但须知道古代的物候,还必须知道现今各地的物候。我们试以北京为例,来看一下物候是什么一回事。在农业上,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春天物候尤其重要。当东风解冻、大地回春的时候,大自然好像是乐队指挥员,他的棒指到哪里,花就得要放,鸟就得要鸣。北京的气候是大陆性,春天非常短促,好像是奏的快板。下表可比作是十二年来北京春天大自然进行曲的曲谱,我们有了这一个粗略的曲谱就可以来衡量宋、元、明、清几代的北京气候调子的高低了。
年份
月日
项目
19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山海解冻
-
3/16
3/10
-
3/15
3/29
3/24
3/18
2/24
2/29
3/3
山桃开花
3/26
3/28
4/1
3/24
3/29
4/6
4/6
4/6
4/2
3/23
3/24
3/19
杏树开花
4/1
4/6
4/4
4/5
4/5
4/8
4/12
4/13
4/6
3/27
3/31
3/26
苹果开花
4/11
4/14
4/11
4/13
4/13
—
4/14
4/19
4/14
4/3
4/8
4/2
海棠开花
4/13
—
4/18
—
—
4/22
4/27
4/23
4/23
4/12
—
4/7
燕初见
4/21
—
4/14
4/23
—
4/12
4/20
4/2
—
4/19
—
4/19
飞柳絮
4/29
—
5/6
4/26
4/29
5/3
5/9
5/4
5/2
4/24
—
4/25
洋槐开花
—
—
5/10
5/9
—
5/6
5/14
5/9
5/12
—
—
5/3
子规初鸣
—
—
5/12
5/19
5/19
—
5/25
5/22
5/27
—
5/23
—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在这十二年中,北京春季的物候迟早大有差别,尤其是1956、1957两年物候特迟,而 1959 到 1961 年却特早。春季花信的迟早,一般人以为是只受冬季和当时的温度影响。冬季温度虽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如雪的厚薄、土壤湿度的多少、阳光的强弱、和风力的大小,也会影响花信。如北京 1960 年冬天和 1956 年冬天平均温度差不多,而物候迟早相差悬殊。我们有了北京十二年的物候记载,好比有了一根小小的尺,可以衡量北京古代的物候。从近一百多年北京的气候记录,气温虽有波动,起伏的幅度不大。而气候波动的原因,直到现时虽尚没有结论,但许多科学家多相信地球上气候的波动是和太阳幅射强弱有关系。首先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寒、温、热三带的分别,均是因为太阳幅射有强弱的缘故。当太阳黑斑多时,地面上空游离层骚动加多,其下的臭氧层则吸收大量紫外光线,因之高空的同温层温度可以骤然增高而影响到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改变再影响到地面上温度和雨量的分布,所以太阳幅射和地面气候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整理自竺可桢《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材料二:
有些气象学家相信,日中黑子的周期与气候的周期有关系。日本和达清夫认为,十九世纪日本稻类作物,由于夏季低温而生长不好的几年,似与日中黑子最大的几年一致。波兰的A.Kosiba 认为,“北半球的极端严冬,是同日中黑子最高年有严格的相关”。天津、上海和香港的最寒冷冬季,均正好发生于 1957 和 1893 年,正是日中黑子最大的年中,这似乎支持了和达清夫和 Kosiba 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顺着线索,追溯到十九世纪和十八世纪最寒冷的冬季和最寒冷的年代,把它们同日中黑子最大的年相比,我们就可看出它们并非总是一致的。如以上海而论,像1945 和 1878 年这样寒冷的年份,实际见于日中黑子最小的年中。总之,日中黑子的多少,虽影响到地面上的气候,但其关系相当复杂,到目前我们还没能探索出一个很好的规律出来。
(整理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材料三:
控制中国气候主要之因子有三。(1)惟中国之气候,则与地中海区域或西欧者大相径庭。此种差异盖因中国居欧亚大陆东部,所受之海洋影响极微,而欧洲大西洋沿岸,则位欧亚大陆西部,洋流之势最盛。因水陆对于日光热吸收与反射之作用不同,陆地夏季受热易,而冬季放热亦速,海洋反之。(2)中国在地形上,为一山岭崎岖之国家。山岳之影响有二:第一,在夏季足为自南来之含雨风之阻碍,在冬季又足为自北来砭骨寒风之障碍。第二,高度渐增,温度每千公尺大约减低摄氏六度。而降水量则渐行增加,至相当高度而后止。(3)温带之内,风暴恒为天气变动的主因,此语于中国,亦尚适合,春冬二季尤然。
(整理自竺可桢《中国气候之要素》)
14.文佳整理了竺可桢关于对气候的看法,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相符合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今气候有无变化,是很多学科专家争论了很久的问题,通过研究各地的物候就能知道。
B.春季花信受多个因素影响,如冬季温度、雪的厚薄、土壤湿度、阳光强弱和风力大小等。
C.科学家虽然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相信地球上气候的波动与太阳幅射强弱直接相关。
D.日中黑子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某一年日中黑子变大,那么地球气温会因此而降低。
15.下列补充资料不能佐证气候发生变迁的一项是( )(3 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唐朝时塞外无杨柳,今日新疆各处有杨柳。
B.《诗经》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诗句,而现在终南山无梅树。
C.唐诗“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写当时的成都有荔枝。
D.唐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山寺四月有桃花。
16.研究了上述资料,文佳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竺可桢在分析北京物候时语言生动形象,把大自然比喻成乐队的指挥员,轻松活泼。
B.竺可桢用图表说明 1959 年到 1961 年的山海解冻要比 1956 和 1957 年早,非常直观。
C.采用上海 1945 年与 1878 年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和达清夫和 Kosiba 的观点。
D.为了让读者了解控制中国气候的要素,竺可桢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特点非常清楚。
17.文佳打算研究广州古今气候特点,请你结合他收集的资料,为他提供研究方法建议。(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1 题。(17分)
毛毡里的马槽子
阿瑟穆·小七
①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篱笆墙边的马槽子,来回走了两圈。这是有点历史的老物件,大概有七八十年的样子,可能更久远。也许牧民已经嫌弃它老旧和笨重,可是它的魅力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②隔着栅栏门,看到屋内走出一位老人。他扬起他那顶破旧的毡帽,热切地迎过来,毡帽随手被挂在了身边的篱笆墙上。
③“嗯?你在看这个?”
④我点头称是。
⑤“如果你想要的话,必须来个一百块才行!这是红松木马槽子,劈成柴火,够你烧一个星期的奶茶啦!”
⑥他抬起脚,朝马槽子跺了几脚。我的心随着他的脚上上下下地猛跳了几下——要是再不把这个马槽子运走的话,他可真会用它烧火做饭了。
⑦我听到自己的声音脱口而出:“我要了!”
⑧“好!要不是它硬得像石头,我早用斧头劈了!”说完,他长舒一口气。
⑨红松木很重,在跟僵硬的旧毛毡搏斗了一番之后,我终于抓住了合适的部位,这才眼睛鼓胀、满脸通红地提起了马槽,蹒跚着往家的方向挪去。
⑩路上,一群羊像是从天而降似的,出现在马路对面的树林里。牧羊犬首先发现了我,它哈着气,兴奋地冲了过来,好像我是一根久违的肉骨头,牧羊人“咻——咻——”几声口哨,才喝退了它。
⑪羊群潮水般涌过来,我在羊群中钻进钻出,旧毛毡的一端裂开了,马槽子连同我一起摔倒在闹哄哄的羊群里。
⑫我在挤来挤去的羊之间和牧羊人的吆喝声中来回爬了好一阵才站起来,又在羊的东撞西搡之下将毛毡重新裹好,提起马槽,跌跌撞撞冲下路基。慌乱中,我瞥见几辆汽车等在路边,其中一辆像是警车。一个警察模样的人朝我走来。
⑬我逃离羊群,如释重负扔下马槽,现在不必再担心被羊群踩踏了。我跌坐在地上,低头看双手,粗糙的旧毛毡几乎划坏我的指甲。我脱下身上的衣服,跪在地上,捆着毛毡裂开的那一端。我做完这一切时,一只大手按住了我的胳膊。
⑭“嗨,你包着个什么玩意儿?”是那个大高个警察,一双眼睛正从他的帽檐底下盯着我,一边嘴角上扬,似笑非笑,好像早已看穿我的内心,要看我接下来耍什么花招。
⑮“马……马槽……而已……”说这话时,那牧羊人正站在路中间向这边回瞧着,似乎暂时忘了他的羊群。我暗暗祈祷,希望他不认识我这个在牧民中“赫赫有名”的小作家。因为现在这个场景,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⑯“马槽子?你用毛毡包着个马槽子?你说的可是喂马吃草的那个木头疙瘩?不要再费口舌了,请到那边去。”他指指停在路边的警车,又指指我脚边绑得结结实实的木乃伊般的物件,“这堆东西一起搬过来。”
⑰我只好硬着头皮提起那堆东西,把重心从一条腿移到另一条腿,再由另一条腿移回来。这样反复交替着,朝警车边挪去。
⑱他满脸不耐烦地喊道:“老实交代吧!”“哦,对不起,你是说这块旧毛毡吗?这是买马槽送的,他丢在院子里也碍事的。”我深呼吸一口气,设法让自己镇定下来。
⑲高个子警察的下巴抬得比先前更高了:“我说的是那里面包的玩意儿。”
⑳我怀着疑问,不情愿地解开毛毡。这时正是半上午,太阳把路面烤得热烘烘的。糟糕的静谧延续了十分钟之久,热风扑到我脸上。我感觉嗓子干涩,呼吸困难,汗水从发根悄无声息地流淌出来。天哪,从鼻尖到全身上下,统统都泡在了汗里头。
_一阵马蹄声打破了沉默。
+“是小七老师吗?”好像是牧羊人认出了我,“我们的大作家,您为什么坐在那里……”
1听到有人叫我作家,我立即来了精气神,清了清嗓子,也没忘记拍拍腿上的灰尘,理一下衣领,还把垂到眼前的头发收拢到耳后。
2“保护游牧民族的文化………马槽是游牧文化最直观的一部分……不带走,就会被人当柴火烧了……”
3不记得我是怎么结束这场坐在马路上的宣讲的,在我慢慢恢复平静的当口,听到牧民说话了:“太感谢了,小七老师,大家都说您在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
4一阵沉默之后,警察也开口说话了:“刚才,作家拼着命提着马槽子的样子,真是叫人感动啊!”
5 “的确,不容易啊!”牧民附和着。
6“真是使出了全身的力量啊,没见过这么为我们民族着想的——看看,满脸的汗,满身的土……”又是一阵停顿之后,警察说道,“你知道吗,我还以为大作家毛毡里包着别的什么。”
7“什么?”牧民满眼疑惑。
8“我说这话你们都别介意啊……”警察用手盖住嘴,瞄了我一眼,朝着牧民压低声音说道,“她从羊群里披头散发钻出来的时候,我以为她偷了你的羊。”
(选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1 月 10 日,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并不懂得马槽子的文化价值,在他眼里,马槽子不能拿来喂马了,只能当柴火烧。
B.“我”害怕被牧羊人认出,是因为“我”拿着这个破旧的马槽子的模样很狼狈很丢人。
C.警察是牧羊人利益的守护者,他将“我”视为小偷并进行调查,是他尽职尽责的表现。
D.牧羊人的感激和警察对“我”的赞许,都是因为“我”一直在想方设法保护民族文化。
19.请仿照“搬运马槽”这一短语形式,通过在各横线上添加一个词语的方式,梳理文中事件的发展过程。(4分)
① 马槽——② _马槽——搬运马槽———③ 马槽——④ 马槽
20.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这时正是半上午,太阳把路面烤得热烘烘的。糟糕的静谧延续了十分钟之久,热风扑到我脸上。
(2)听到有人叫我作家,我立即来了精气神。清了清嗓子,也没忘记拍拍腿上的灰尘,
理一下衣领,还把垂到眼前的头发收拢到耳后。
21.本文以“毛毡里的马槽子”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2.请以《我能照顾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50 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 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名称。
附加题(8分)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任务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姓名或称呼。(2分)
(1)这陌生人穿着一件灰短褂,从上到下扣着纽扣,紧紧地绷住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身子。这短褂显然是太窄了。他的脖子像牛脖子一样粗壮,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大的老橡树那样结实。( )
(2)她腼腆地同保尔握手问好,面对这位陌生的年轻男人,她的脸羞得红到了耳朵根。保尔没有立刻放开她那粗壮的起茧的手……她算不上漂亮,但是那一对淡褐色的大眼睛,有点像蒙古画上那样的细眉毛,端正的鼻子和线条分明的鲜艳嘴唇,使她显得富有魅力。( )
2.任务二:文佳试图以表格梳理《傅雷家书》内容,请填写他尚未完成的部分。(3 分)
人物
简介
性格
傅雷
傅雷(1908-1966),字怒安,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他与夫人在 1954 年至 1966 年傅雷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近 200 余封家信,他是现代中国平凡又典型的知识分子。
严谨、认真,为人坦荡、秉性刚毅,慈祥仁爱、善于言传身教和解剖自己。
傅聪
1934 年生于上海,8 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 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1954 年赴波兰留学。1959 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傅聪足迹遍布五大洲,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的美名。
3.任务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能使千万读者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请结合书中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保尔的心狂跳不止。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终于冲破了枷锁,现在他已经拿起新的武器,重新投身到战斗行列,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的人生中还有哪些“冲破了枷锁”的经历?请试举一例,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人物精神对你的启示。(3 分)
:
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科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1.(2分)C(A.zhá/ zhā líng/ léng B.jīng/qíng rǒng/yǒng C. jìn/jìn xuán/xuán D. liáo/ liáo tiǎo/tiáo)
第1题所考查词语在教材的出处
选项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A
水闸
八上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安营扎寨
八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凋零
八下7大雁归来
棱角分明
八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B
腈纶
八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人情世故
八下4灯笼
冗杂
八下3安塞腰鼓
踊跃参加
八下3安塞腰鼓
C
寒噤
八下17壶口瀑布
平易近人
八下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斡旋
八下4灯笼
急流漩涡
八下17壶口瀑布
D
缭绕
八下19登勃朗峰
星火燎原
八下4灯笼
窈窕
八下12《诗经》二首
黄发垂髫
八下9桃花源记
2.B(2分)(A.追溯 销声匿迹 C.捶击 狡辩 D.驰骋 戛然而止)
选项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A
拙劣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追溯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欺侮
1社戏
销声匿迹
5大自然的语言
B
油馍
2回延安
漂移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迁徙
7大雁归来
分崩离析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C
帷幕
8时间的脚印
捶击
13最后一次演讲
狡辩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目眩神迷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D
驰骋
17壶口瀑布
浮躁
19登勃朗峰
颠簸
19登勃朗峰
戛然而止
3安塞腰鼓
3.(2分)D.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为贬义词。“风口浪尖”比喻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在到来。“袖手旁观”表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或不帮助。
4.(2分)B.①搭配不当,改“召开”为“举办”;③ 缺宾语,在“活动”后加上“的序幕”;④语序不当,“实施”与“筹划”调序。)
5.(2分)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共两个采分点,一处1分)
6.(3分)图形中心由上至下分别为太阳、青山和绿水;(1分,有两个要素即可)中心往外为紧密结合、环环紧扣的十个环;(1分,指出“相互联结的环”即可)环外为一圆,环与圆之间为文字,上、下端分别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中文与英文。(共三个采分点,一处1分。描述次序混乱扣1分。)
7.(3分)请各评卷场安排书法老师或书法专长的语文老师评卷。
书法题评卷标准:
1.行楷字体结构标准(占2分):行楷书写要求笔画端正清晰。部首有主次、大小之分,搭配恰当。一句不达标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行楷章法布局标准(占1分):要求每句文字大小变化搭配适宜,排列整齐。一句不达标扣0.5分,扣完1分为止。
8.(1)(4分)①山光悦鸟性;②只有香如故;③欲济无舟楫;④天涯若比邻;⑤落英缤纷;⑥辗转反侧。
(2)(4分)①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9.(2分)C(A.同“现”,表现/看见;B.喂/食物;C.表疑问的语气副词,“怎么”;D.能/找到)
10.(4分)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采分点:一是“策”,二是“材”,三是“通”,全句意思正确1分,共4分。)
11.(2分)D(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12.(2分)(1)①认为……奇怪。②才
(2)(2分)食量大但不吃不精致不干净的食物,力气充沛却不逞能、不炫耀。(共两个采分点,一处1分)
【参考译文】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振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方的良材啊。
13.(2分)(1)描绘了一幅芦苇繁密(茂盛)、露凝成霜的凄清的清晨水乡图。(概括1分,具体内容1分,共2分)
(2)(2分)用了重章叠句(或反复)的手法(1分),有回环往复的美感,“溯洄从之”是指逆着水流去追寻心上人,表现了主人公不畏道路艰险,对思念的姑娘执着追求的精神。(1分)(指出手法1分,答出情感1分。)
14.(3分)B(A项曲解文意,须知古今各地物候;C项为范围错误,从材料二第一行可知,只是许多科学家相信;D项把可能当成必然,黑子变大,地球气温不一定降低。)
15.(3分)D(此项内容反映了物候受区域海拔高度的影响)
16.(3分)B(B项举了上海1945与1878年的例子,与和达清夫和Kosiba的观点相反)。
17.(4分)①收集广州古代关于物候的文献资料。②实地调查研究广州现在的物候现象(或研究现代广州关于物候的文献资料)。③对比古今广州物候的差异。④了解广州区域位置、地形特点等。⑤参考借鉴物候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共4分,每点1分。)
18.(3分)B(“我”不希望被牧羊人认出来,是因为“我”当时被警察抓住,误会还没有解除,我不想被牧羊人误会“我”犯了事。)
19.(4分)①发现②购买③误判/误会/误解/怀疑④理解/宣讲(一处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4分)①(2分)运用了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天气的闷热,烘托了“我”被警察误会之后内心的不安(1分)。
②(2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 用“清”“拍”“理”“收拢”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在身份被证明后从窘迫(狼狈)变得镇定(有底气)的心理状态。(1分)
21.(6分)①它是本文的写作对象。②马槽子一语双关,表层指喂食牛马的器具,深层指民族文化。③“毛毡里的马槽子”是本文叙事线索。④表明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呵护。⑤引发读者“马槽子为何被包在毛毡里”的思考。⑥暗示被误会的原因。(每点1分,共6分)
22.写作(50分)
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内容
(25分)
25-21
20-14
13-9
8-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情感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情感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情感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
情感不真实
语言
(16分)
16-13
12-9
8-5
4-0
语言准确、
流畅、生动
语言准确、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结构
(5分)
5
4
3-2
1-0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晰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晰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晰
文面
(4分)
4
3
2
1-0
卷面整洁
字体工整
卷面较整洁
字体端正
卷面基本整洁
字体清楚
卷面不整洁
字迹难辨
评分细则说明:
(1)关于内容
内容是评分的主要依据,评分坚持内容决定形式(语言、结构、文面)或内容重于形式的原则,评分操作时以内容为切入点进行综合评价。
对作文“内容”的评分,应该从“题意、中心、选材、情感”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可以从“符合、基本符合、偏离”三个层面进行评判。不必苛求作文的“题意、中心、选材、情感”四个方面都达到优秀,才能评为优秀作文;只要有其中一两个方面优秀,就可以适当给高分。
“我能照顾自己”属青少年成长主题,是青少年摆脱依赖、独立成长的心声,表现青少年自信、自力与自强的精神风貌。此题意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养成勇于面对困境、独立解决困难的习惯。
(2)关于“语言”
一般情况下,语言项等级与内容项等级相当。但若语言特别好,可上升一个等级评分,但不可以给该等级上等分数;若语言相对较差,可下降一等评分。不得跨等级给分。如:内容评为三等“基本符合题意”,而语言相对较好,则语言项可评在二等中或二等下,但不得评为一等。对语言的评判,应结合文体的语言要求综合评判。
(3)关于“结构”
“结构”项的评分同样须遵守不跨等级评分的原则。
一等(5分):结构完整、严谨,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段落设计能有效辅助内容与中心的表达。
二等(4分):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详略较得当,段落设计较为恰当。
三等(3-2分):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晰,段落设计基本恰当;文章字数未满450字(含450字),但文章已结尾;文章字数已够,但尚未结尾。
四等(1-0分):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文章未结尾且字数未满400字(含400字);全文一段到底,没有分段。
另,如书信体文章而未能符合书信格式,“结构”项不能评为一等,可酌情在二等或三等给分。
(4)关于“文面”
文面主要从卷面和字迹两个方面进行评分。
卷面要求包括符合现代汉语书写规范要求和修改要求。符合现代汉语书写规范要求,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段首空两格等;符合修改要求,如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不使用涂改液、涂改带等违规涂改方式。
特别说明,“卷面整洁”并不意味着无涂改痕迹,只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个别增、删的字句不影响整体美观,均视为“卷面整洁”。
字迹书写要求包括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规范汉字,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等,书写工整、清楚等。
文面项独立评分,但若文章确定为偏离题意或抄袭,则文面项不能评为一等。
错别字不在“文面”项扣分,而在错别字扣分项另行执行。
(5)关于扣分
①文章有正文,但没有写题目的扣2分;改写题目的扣1分(加字或改字);
②文章没有正文,只写了题目的,只给题目分2分;写了题目,全文抄写本试卷阅读文章或材料的,只给题目分2分。
③凡出现校名、真实姓名,在扣分栏扣5分,其实是在总分里扣5分。
附加题:
1. (2分)(1)朱赫来 (2)达雅(每空1分,共2分)
2.(3分)生活有条理,严谨;热爱音乐,刻苦用功,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共3分,答出一点1分,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新的征程指的是从事文学创作(写作、写书)。
3. (3分)①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虻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②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③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④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⑤保尔的书稿丢失,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符合文意皆可,举例2分,枷锁的具体内容1分,冲破枷锁的方式或手段1分)保尔在遭受病魔折磨仍旧保持乐观的精神鼓舞了在学习中碰到困难的我,让我乐观以对,不轻言放弃。
(保尔精神:追求上进、自强不息、英勇无畏、刚毅坚强、积极乐观、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有忘我的工作热情、心系党和国家的利益。)(准确指出人物某种精神并结合自身经历谈1分)
07,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7,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个工作日,三层高的茶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古诗文默写,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