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共4页。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论语》之学的内容,理解儒家主要观念。
教学重点:概括《论语》之学的内容,明确儒家之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古今两个视角评价的《论语》之学。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选读》第七课,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目的:熟悉文本。
初读:
如果从题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中提炼一个字作为课文主题,你会选择哪一个字?
预设:学。即论语之学,儒家之学。
目的:明确文本主题。
研读:
1.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我无法找到这十一则《论语》排列的依据,也就是说它们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所以我决定请同学们按照你的内容和理解给这十一则《论语》分组,每组至少两则,并按照每组的内容各写一个小标题。
预设:
学习内容、态度、动机、境界;道德与学问;君子之学;知行合一等
目的:理解文本内容。
2.对待古代文化有八字真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认为那些语句有糟粕之嫌,值得商榷。
预设:
(1)“生而知之者,上也”
质疑:带有神异色彩,不现实。
(2)“贤贤易色”
质疑:有歧视女性的嫌疑。
(3)“事君,能致其身”
质疑:封建专制思想。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质疑:君子也要求饱,求安。
(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质疑:还有更高的境界,为国。
(6)“不学《诗》,无以言。”
质疑:今人不学诗,也同样言。
目的:从古今两个视角进行评价,在知古的基础上疑古。
3.在当下的中国,你认为那一句话最有继承的价值?
(1)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预设:探讨学习的动机或境界,对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预设:如何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修养对于性格塑造的作用。
(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预设:古今对比,认识提高个人修养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
预设:人际关系的交往准则,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有积极意义。
······
小结:
1.继承古代文化要过两关,一要知道,二要质疑。
2.展示古人对学的不同解释,明确对《论语》之学的探讨远没有结束。
板书设计:
知古:态度 内容 动机 境界
道德 学问 知行 君子
疑古:古今视角
继古:永恒价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论语》简评,名句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