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五谷酿酒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机杼织布
2.(2分)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稀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碱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3.(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对铝合金、氢氧化钙、硫酸锌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碱、酸 B.单质、碱、酸
C.氧化物、碱、纯净物 D.混合物、碱、盐
4.(2分)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5.(2分)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6.(2分)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常用作火锅和内燃机的燃料。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完全反应,生成4.4g丙和2.7g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甲中含碳、氢、氧元素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7.(2分)化学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因此研究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SO4→FeCl2 B.H2SO4→MgO
C.CaCO3→CaO D.Zn→Cu
8.(2分)对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请将正确备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9.(3分)“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其中化学符号含义丰富。现有四种化学符号:①2H2;②Fe3+;③3C;④N2。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 ;②中“3+”表示 ;
(2)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填序号)。
10.(8分)化学在提供能源、保护身体健康和气候环境等方面,能为人类作出贡献。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身体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夜盲症
(2)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送入中国空间站,进行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空间站内的用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来自水电解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净化空间站内空气的方法之一是将电解生成的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X,生成的水循环使用,X排出太空舱,X的化学式为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为此某同学决定模仿空间站中氧气的制取方法,称取7.2g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生成3.2g氧气时,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的挑战,要实现“碳中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减少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其中植树造林就是一种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用该方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15g甲放入在2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析出溶质质量多少的关系是 (填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12.(3分)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学习金属性质,根据性质合理使用金属就显得十分重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问题: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2)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13.(5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绿色粉末状固体,B、J、G为黑色固体,H为铁锈的主要成分,D、I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③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 ;④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4.(9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性质,决定选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决定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但由于该反应速率过快,需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组装该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该小组同学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乙同学决定选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选择的仪器为 (填字母),还缺少的仪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同学决定制取二氧化硫来探究酸雨的危害,经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中常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得,若你用此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收集装置应选用如图中的甲而不是乙,原因是 。
15.(7分)氢氧化钠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保存不妥易发生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
【猜想与假设】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实验与结论】
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案二
首先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溶液变浑浊
部分变质
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评价与解释】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同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二科学合理,方案一有明显漏洞。你认为方案一的漏洞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方案二中加入过量氧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向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整改】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需 保存。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6.(6分)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有开采使用价值,决定称取该地石灰石样品4.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X
2.0
1.0
0.4
0.4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X的值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五谷酿酒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机杼织布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五谷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稀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碱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分析】A、根据酒精失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强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蛋白质的变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不能用水浇灭,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项正确;
B、稀酸显酸性,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抹3%~5%显碱性的的小苏打溶液,该项正确;
C、硫酸属于强酸,有腐蚀性,碱液洒在衣服上不能涂抹硫酸,该项错误;
D、氯化钡属于重金属盐,能破坏蛋白质结构,鲜牛奶和鸡蛋清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避免重金属中毒,该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对不同事故处理措施进行了考查,题目较简单,在答题时需要分析处理措施中涉及的化学反应。
3.(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对铝合金、氢氧化钙、硫酸锌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碱、酸 B.单质、碱、酸
C.氧化物、碱、纯净物 D.混合物、碱、盐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铝合金中含有铝,其它的金属或非金属,属于混合物。
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硫酸锌是由锌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将一氧化碳排出室外,以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能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造成产生的一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能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一氧化碳有毒、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分析】要根据火灾的大小,看是否用灭火器或报警求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往外跑,在楼上时千万不要选择跳楼,否则容易造成摔伤致死;不要打开门窗,容易使空气进入给可燃物提供大量的氧气,会越烧越旺。
【解答】解:A、高层住宅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火场,以防止停电时困在电梯内且易形成烟囱效应而造成人的窒息,故错误;
B、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低头俯身,贴近地面行走,故正确;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这样更容易迅速逃生,故正确;
D、为了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进入口鼻,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故正确。
故选:A。
【点评】仔细审题,找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正确的做法和错误的做法,再结合本题是反向选择题,应该找出符合题题的选项作答。
6.(2分)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常用作火锅和内燃机的燃料。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完全反应,生成4.4g丙和2.7g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甲中含碳、氢、氧元素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甲的质量=4.4g+2.7g﹣4.8g=2.3g,反应元素质量、种类不变可知,甲中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碳元素质量为4.4g×=1.2g,氢元素质量=2.7g×=0.3g,甲中氧元素质量=2.3g﹣1.2g﹣0.3g=0.8g。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甲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故B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故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氧气是单质,氧元素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合物,氧元素化合价不为0,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2分)化学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因此研究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SO4→FeCl2 B.H2SO4→MgO
C.CaCO3→CaO D.Zn→Cu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A、硫酸亚铁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硫酸能与氧化镁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镁,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8.(2分)对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分离出碳酸钙,再对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钙,故选项方案错误。
B、硫酸铵和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案错误。
C、碳酸钠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正确。
D、氯化氢能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请将正确备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9.(3分)“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其中化学符号含义丰富。现有四种化学符号:①2H2;②Fe3+;③3C;④N2。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 2个氢分子 ;②中“3+”表示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
(2)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④ (填序号)。
【分析】(1)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①2H2表示2个氢分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②中“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答案为:2个氢分子;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2)N2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④。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8分)化学在提供能源、保护身体健康和气候环境等方面,能为人类作出贡献。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身体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A (填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夜盲症
(2)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送入中国空间站,进行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空间站内的用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来自水电解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净化空间站内空气的方法之一是将电解生成的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X,生成的水循环使用,X排出太空舱,X的化学式为 CH4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为此某同学决定模仿空间站中氧气的制取方法,称取7.2g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生成3.2g氧气时,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
(3)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的挑战,要实现“碳中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减少 煤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其中植树造林就是一种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用该方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6H2O+6CO2C6H12O6+6O2 。
【分析】(1)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分析;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根据氧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水的质量,进一步求溶质质量分数;
(3)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身体一旦缺钙,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幼儿患佝偻病,故选:A;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由4H2+CO22H2O+X可知,反应前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8、2,反应后碳原子、硫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则X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X化学式为CH4;
设当生成3.2g氧气时,电解水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32
x 3.2g
x=3.6g
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3)要实现“碳中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化学方程式是6H2O+6CO2C6H12O6+6O2。
故答案为:
(1)A;
(2)2H2O2H2↑+O2↑;CH4;8%;
(3)煤;6H2O+6CO2C6H12O6+6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1.(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2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15g甲放入在2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 。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析出溶质质量多少的关系是 C (填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分析】(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应交于一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t1℃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进行分析解答。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应交于一点,对应的温度是20℃。
(2)t1℃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其含义是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将15g甲放入在2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析出溶质质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
(1)20;
(2)37.5%;
(3)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学习金属性质,根据性质合理使用金属就显得十分重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问题: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
(2)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银 。
【分析】(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锌弱,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锌弱,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一定发生了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
故答案为:
(1)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硝酸锌和硝酸亚铁;银。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5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绿色粉末状固体,B、J、G为黑色固体,H为铁锈的主要成分,D、I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CuO ;
(2)写出反应③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 CO2+C2CO ;④ 3CO+Fe2O32Fe+3CO2 。
【分析】A为绿色粉末状固体,所以A是碱式碳酸铜(铜绿),它加热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则B为氧化铜,水能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所以C是水,则D是剩下的二氧化碳。
H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H是三氧化二铁,黑色的铁粉和氧气和水能生成铁锈,所以E是氧气,J是铁粉。二氧化碳和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D为炭,I为一氧化碳。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符合题意。
【解答】解:(1)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其中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则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①: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②:反应④是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答案为:
(1)CuO;
(2)①CO2+C2CO;②3CO+Fe2O32Fe+3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4.(9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性质,决定选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决定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但由于该反应速率过快,需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组装该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 ADF或BDEF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如该小组同学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
(2)乙同学决定选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选择的仪器为 BEHK (填字母),还缺少的仪器是 酒精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丙同学决定制取二氧化硫来探究酸雨的危害,经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中常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得,若你用此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收集装置应选用如图中的甲而不是乙,原因是 便于尾气处理或便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所需仪器;根据化学方程式含义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所需仪器;
(3)根据装置特点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要控制反应速率,需要用分液漏斗,用分液漏斗,就必须用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还需要反应容器锥形瓶或试管、铁架台;故选ADF或BDE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有一半转化到氧气中,故完全反应后,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BEHK,还需要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能排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故收集装置应选用如图中的甲而不是乙,原因是便于尾气处理或便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1)ADF或BDEF;2H2O22H2O+O2↑;1:2;
(2)BEHK;酒精灯;2KMnO4K2MnO4+MnO2+O2↑;
(3)便于尾气处理或便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7分)氢氧化钠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保存不妥易发生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
【猜想与假设】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实验与结论】
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案二
首先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溶液变浑浊
部分变质
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评价与解释】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同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二科学合理,方案一有明显漏洞。你认为方案一的漏洞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滴入的稀盐酸过少,稀盐酸只与氢氧化钠反应 ;方案二中加入过量氧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 ,向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
【反思与整改】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需 密封 保存。
【分析】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探究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先除去碳酸钠,在通过实验探究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据此分析。
【解答】解:【评价与解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将氢氧化钠消耗完后,才和碳酸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稀盐酸的量太少,只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没有和碳酸钠反应,方案二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则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故答案为:滴入的稀盐酸过少,稀盐酸只与氢氧化钠反应;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思与整改】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因此需要密封保存,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密封。
【点评】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钠,其溶液也是碱性的酸碱盐混合时优先发生中和反应。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6.(6分)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有开采使用价值,决定称取该地石灰石样品4.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X
2.0
1.0
0.4
0.4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X的值 3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90% 。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前两次每次加入10g盐酸总共减少固体2g,第三次减少了1g,而第四次减少了0.6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进而求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而求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需要根据每10g盐酸对应1g碳酸钙计算。
【解答】解:前两次每次加入10g盐酸总共减少固体2g,第三次减少了1g,而第四次减少了0.6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所以第1次减少的固体为1g,所以X=3,碳酸钙的质量为4g﹣0.4g=3.6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
每10g盐酸对应1g碳酸钙
设10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g x
x=0.73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故答案为:(1)3;
(2)90%;
(3)7.3%。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N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