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72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72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72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黑火药爆炸事件的反应为,发生如下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1.(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10
27
4
反应后质量/g
1
a
0
23
A.a的值是8 B.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2
2.(2022·湖南·古丈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 C.N2O D.N2O3
3.(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
4.(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5.(2022·湖南·宁远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2.8g某有机物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3.6gH2O,则有关该有机物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6.(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黑火药爆炸事件的反应为:,则X是
A.K2S B.K2SO3 C.K2SO4 D.K2S2O3
7.(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CO和NO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
D.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不含CO和NO
8.(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铜是一种不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不反应,但可与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发生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A.NO2 B.NO C.N2 D.N2O
9.(2022·湖南·双牌县教育研究室九年级期末)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C.示意图中共有2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10.(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H2↑+O2↑ B. C+O2=CO2
C.2Mg+O22MgO D.4Fe+3O22Fe2O3
11.(2022·湖南湘西·九年级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13.(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14.(2022·湖南·炎陵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增加了对空气的污染
B.该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15.(2022·湖南·炎陵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C.从变化上看: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从质量上看: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
16.(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很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下列有关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B.162g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为14g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7.(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8.(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只含碳、氢元素
B.消耗氧气32g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19.(2022·湖南·双牌县教育研究室九年级期末)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待测
26
2
12
A.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数值是5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4:5
20.(2022·湖南·宁远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21.(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单质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41
22.(2022·湖南湘西·九年级期末)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23.(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下面关于某反应微观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 B.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
24.(2022·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4H4S B.C4H6S C.CH4 D.C4H8S
25.(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26.(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2022·湖南·株洲景炎学校九年级期末)“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28.(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29.(2022·湖南张家界·九年级期末)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B.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30.(2022·湖南·凤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神舟”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N2H6 B.N2H4 C.NH2 D.N2H4O2
31.(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MnSO4常温下为固体,在850℃时可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SO2 B.MnSO4中锰为+3价
C.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D.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32.(2022·湖南省汉寿县教育研究室九年级期末)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33.(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在 已知34gA和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68 B.34 C.32 D.17
34.(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是催化剂
B.甲和丁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之比为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35.(2022·湖南·邵阳市大祥区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C和1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8 B.27 C.46 D.54
36.(2022·湖南常德·九年级期末)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37.(2022·湖南·株洲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38.(2022·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 质
氧 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物质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39.(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18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0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9:4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3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40.(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请回答:
(1)316/32表示的化学意义是___________;6.3g/x表示的化学意义是___________。
(2)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相关的量“上下____________、左右单位___________”。
41.(2022·湖南·宁远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42.(2022·湖南·永顺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中国北斗,星耀全球——6月23日,由氢氧发动机提供动力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好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上太空。已知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需要44t液氢(H2),则使液氢完全燃烧需提供液氧(O2)多少吨?
43.(2022·湖南·古丈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学校附近某矿山石灰石炭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
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质量
150g
12g
157.6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44.(2022·湖南常德·九年级期末)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测得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反应后烧杯总质量m/g
110.00
109.94
109.90
109.88
109.80
109.80
请计算:
(1)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请计算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45.(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请计算参加反应高锰酸钾的质量。(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46.(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乙醇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将乙醇按一定比例和汽油混合制成乙醇汽油可节约大量的化石燃料。请计算:
(1)乙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现有9.2kg乙醇,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
47.(2022·湖南·株洲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制取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48.(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9.(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请结合下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操作a:包括过滤、洗涤、烘干、称重)
(1)上图中x的值为______。
(2)反应中共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0.(2022·湖南株洲·九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计算:
(1)产生O2的质量是______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51.(2022·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实验室用34克过氧化氢溶液和1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3)计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_______(此问必须要有完整计算过程)
52.(2022·湖南益阳·九年级期末)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 .4g 。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二氧化锰的质量。
53.(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在试管中加入2g二氧化锰和适量氯酸钾,反应过程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试管中固体质量/g
14.25
12.65
11.05
9.45
9.45
请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54.(2022·湖南·炎陵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为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5 g该样品和1 g二氧化锰混合后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在不同的时间测得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试管中固体的质量/g
6
5.8
5
4.4
4.08
4.08
4.08
(1)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5.(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0.2g固体物质。
(1)制得氧气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是多少g?(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
56.(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某含杂质的碳酸氢钠固体样品460g(杂质中不含钠元素且受热不分解)。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加热一段时间,使部分分解,生成88gCO2(已知试计算:
(1)该固体样品中的质量是______g。
(2)该固体样品中分解了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57.(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_______;
(2)m=______g;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丙从27g变成0g,是反应物,丁从4g增加到23g,是生成物,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所以推算出乙的质量应该是27g-19g=8g,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A、因为生成乙的质量为8g,所以a应该是8+10=18,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反应中乙生成了8g,丁生成了19g,所以质量比为8:19,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即可。
2.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SO2+NO2═SO3+X中,左边S、O、N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4、1,右边S、O的原子个数分别1、3,则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
3.C
【解析】
由图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4g,是反应物;乙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6g,是反应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30g,是生成物;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丁。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B.甲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说法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0g-14g):(50g-20g)=8:15,说法正确;
故选:C。
4.A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小白球表示的原子个数一共为4,反应后小白球表示的原子的个数一共有8个,黑球代表的原子个数为2,则X处的粒子中一共有两个黑球代表的原子,4个小白球代表的原子,即一个黑球与两个白球结合,故A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2.8g某有机物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3.6g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有机物中一定含C、H元素,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相等,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与有机物中氢元素质量相等,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g+0.4g=2.8g,故该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故选C。
6.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C、K、N、O的个数分别是1、3、2、2、6,生成物中含S、C、K、N、O的个数分别是0、3、0、2、6,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S、2个K,故X的化学式为:K2S。
故选A。
7.B
【解析】
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
A、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CO和NO按个数比1:1进行,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28:(2×44)=7:22(或22:7),错误;
D、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含Cu、H、O、N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24、8,反应后含Cu、H、O、N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22、6,可判断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B。
9.A
【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故A正确;
B.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示意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就是只有一种单质,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选C。
11.D
【解析】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是:符合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须做到:化学式正确、已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气体符号等使用正确。
A、,气体符号使用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化学式错误,产物应该是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C、,不符合客观事实,过氧化氢分解应该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完全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则B=9.6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9.6=C+3.6,故C=8.8克.
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13.D
【解析】
A、P增加了15g,W减少了5g,所以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5g:5g=3:1,选项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说明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参与反应,选项B错误;
C、反应后R质量为4g,Q质量为2g,两者质量比=4g:2g=2:1,选项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Q的质量未发生改变,符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点,但是其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无法判断,因此只能推断可能为催化剂,选项D正确。故选D。
14.B
【解析】
A、该反应将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错误;B、因CO和NO都有毒,通过该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即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正确;C、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该反应中分子的个数虽发生了变化,但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变化,反应前后质量相等,错误。故选B。
15.D
【解析】
A、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从宏观上看: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从微观上看: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D、从质量上看: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ⅹ15:16ⅹ5=9:4,故符合题意
16.B
【解析】
A、从尼古丁的化学式C10H14N2中可知,尼古丁中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氮元素,因此尼古丁完全燃烧不仅生成CO2和H2O,还有含氮物质生成,选项A不正确;
B、162g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为:,选项B正确;
C、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C10H14N2,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14,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7.C
【解析】
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故选C
18.A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R中碳、氢元素质量等于二氧化碳、水中碳、氢元素质量,分别为、,12+4=16g,故R只含碳、氢元素。
由分析得:
A. R只含碳、氢元素,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为44+36-16=64g,错误;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
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故选A。
19.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应后M的待测值为:18g+1g+2g+32g-26g-2g-12g=13g;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N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同理可以确定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Q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M的质量减少,M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8g-13g=5g。
A、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待测数值是13,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和Q,生成物是N,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25g:20g=5: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此类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的相关计算,一般分三步完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未知的值;
2、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
3、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求出反应物反应的质量和生成物生成的质量,即减少的质量和增加的质量。
再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每个选项的正误。
20.A
【解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题中信息可知,四个方程式对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反应均在点燃条件下进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边的数为化学计量数,所以A中计量数之比为1:1:1,B中计量数之比为2:1:2,C中计量数之比为1:1:2,D中计量数之比为2:1:2,且A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
故选A。
21.C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丙的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
A、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故丁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C
【解析】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23.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反应的微粒构成可知,只有丙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3:1.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A
【解析】
反应后生成物中,共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6O2中已有12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C4H4S。故选A。
25.C
【解析】
由方程式C2H5OH + 4CrO3+ 6H2SO4 =2X + 2CO2↑+9H2O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2个C,18个H,4个Cr,37个O,4个S,而生成物中出现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2个C,18个H,13个O,;由于化学方程式中是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X中含有2个Cr,3个S和 12个O故X的化学式为:Cr2(SO4)3。故选C。
26.A
【解析】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液态锡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表述正确;
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表述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27.A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由同种元素的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由该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可知,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8.A
【解析】
由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为:;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故A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C说法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9.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说法不正确;
B、此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0.B
【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反应后H、O、N的原子个数分别是8、4、2个,而反应前2H2O2中有4个H原子和4个O原子,故X里有4个H原子和2个N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2H4。
故选B。
31.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锰、硫、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4、16,反应后除X外,其他物质中锰、硫、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0、8,故一个X中硫、氧原子数目为:1、2,化学式为SO2。
A. 根据分析,X的化学式为SO2,选项A正确;
B. MnSO4中硫酸根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锰为+2价,选项B错误;
C. 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选项C错误;
D. 因为该反应中生成两种气体,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硫,所以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选项D错误。
故选A。
32.B
【解析】
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
A、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则反应为甲和丁生成丙,符合多变一,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则甲可能是单质,故B正确;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故C不正确;
D、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该物质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
33.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的质量=(34g+80g)-54g=60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
综上所述:选择D。
34.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故C不正确;
D、甲、丙为反应物,生成物为丁,乙的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多的是生成物。
35.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的质量为57g+1g-49g=9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故2x:(3×98)=9g:49g,x=27。
故选B。
36.A
【解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37.B
【解析】
试题分析:A、X=7.6+2+0.2﹣3.2﹣5.8﹣0.4=0.4,正确;B、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不一定为单质,错误;C、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正确;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6﹣3.2):(5.8﹣0.2)=11:14,正确;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8.C
【解析】
由解析可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选项正确。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选项正确
C.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24g+32g=56g>48g,所以物质W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选项错误。
D.物质W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32g=12g;氢元素的质量:27g-24g=3g,所以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4:1,选项正确。
故选:C
39.A
【解析】
甲的质量减少,故属于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20g-2g=18g;丙的质量增加,则丙属于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是30g-20g=10g;丁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26g-18g=8g。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18:8=9:4,此选项表述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18g=10g+8g,即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正好等于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故乙没有参加反应,催化剂能该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变,故不能确定乙在该反应中就一定作催化剂,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故其质量应该等于m,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反应中有一种反应物,反应后生成了两种生成物,故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
40.(1) 316份质量的KMnO4加热完全分解,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 6.3gKMnO4加热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 对齐 相同
【解析】
(1)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316/32表示的化学意义是316份质量的KMnO4加热完全分解,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
6.3g/x表示的化学意义是6.3gKMnO4加热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相关的量“上下对齐、左右单位相同。
41.27
【解析】
设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3X+ 4Y= 2Z
3×32 4×y 2×102
3×32+4×y═2×102,y═27,故答案为27。
42.352t
【解析】
解:设需要提供液氧的质量为x
x=352t
答:需要提供液氧的质量为352t。
43.(1)4.4g;(2)10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比反应前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2g﹣157.6g=4.4g。
(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克,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为10g。
44.(1)0.20g
(2)35%
解: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解得x=6.5g
所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的质量为反应体系减少的质量=110.00g-109.80g=0.20g;
(2)
已求出产生氢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为6.5g,则铜的质量分数=。
45.(1)0.64
(2)解:设参加反应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高锰酸钾的质量为6.32g。
【解析】
(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氧气和二氧化锰,固体减小质量就是生成氧气质量9.0-8.36=0.64g。
(2)
见答案。
46.(1)3:8
(2)解:设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9.2kg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kg
【解析】
(1)
乙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6=3:8。
(2)
见答案。
47.(1)
(2)19.2
(3)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49g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
【解析】
(1)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题中图示可得,制取氧气的质量是:60g-40.8g=19.2g。
(3)
见答案。
48.(1)6.6
(2)75%
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20g-113.4g=6.6g,故填:6.6;
(2)
见答案。
49.(1)6
(2)2.4
(3)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x=5.1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5.1g。
【解析】
(1)
过氧化氢分解后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二氧化锰,其质量为6g。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01g+6g-204.6g=2.4g。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一定,故根据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具体计算过程见答案。
50.(1)19.2
(2)解:设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
答: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49g。
(3)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8.3%。
【解析】
(1)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质量60-40.8=19.2g,故填:19.2。
(2)
见答案。
(3)
见答案。
51.(1) 催化作用 质量和化学性质
(2)1.6
(3)解: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x=1.8g
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生成水1.8g。
【解析】
(1)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2)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g-33.4g=1.6g;
(3)
见答案。
52.(1)9.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26g-16.4g=9.6g;
(2)1.5g
解:设氯化钾的质量为x,
二氧化锰的质量=16.4g-14.9g=1.5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g。
【解析】
见答案。
53.(1)4.8g
(2)7.45g
解法1:设氯化钾的质量为x。
x=7.45g
解法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9.45-2=7.45g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25g-9.45g=4.8g;
(2)
见答案
54.(1)1.92
(2)解:设5 g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
x=98%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产生氧气的质量是:6g-4.08g=1.92g;
(2)
见答案。
55.(1)4.8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MnO2的质量为15g-12.25g=2.75g。
答: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2.75g。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制得氧气为:15g-10.2g=4.8g。
(2)
见答案(2)。
56.(1)420
(2)
解:设固体样品中分解的质量为x,
答:该固体样品中分解了336g。
【解析】
(1)
碳酸氢钠固体样品中钠元素质量为460g×25%=115g;
固体样品中的质量是115g÷(×100%)=420g,故填:420;
(2)
见答案。
57.(1)1、2;(2)4.4;(3)70%
【解析】
(1)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每次实验使用稀盐酸50g;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表,5g石灰石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1.54g,若15g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54g×3=4.62,而实验中仅放出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加入样品时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没有完全反应是由于稀盐酸不足;而第3次实验中加入样品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所以可以判断前两次实验中盐酸有剩余;
(2)根据(1)中的分析可以知道,第3次中盐酸量不足,所以第4次加入的样品不能再反应,生成的气体仍为4.4g,即m=4.4;
(3设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
解得:x=3.5g
所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本题关键是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41页。
这是一份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