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74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74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74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10页。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燃冰主要含有A.氢气 B.一氧化碳C.甲烷水合物 D.酒精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与他人。下列关于安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做灯火实验B.为了安全在加油站不能接打电话C.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D.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3.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4.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5.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6.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清水B.加油站加油时,严禁吸烟和拨打电话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D.夜间闻到煤气气味,立即开灯检查泄露原因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8.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9.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10.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燃料燃烧提供的,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的燃烧易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是物理变化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12.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1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14.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 B.C. D.15.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二、填空题1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_____。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 太阳能 B 风能 C 石油(2)乙醇汽油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答一点即可)。(3)二甲醚( CH3OCH3)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燃料,二甲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17.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A 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C 火上浇油 D 煽风点火(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③“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18.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是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抱薪救火 B.杯水车薪 C.卧薪尝胆 D.釜底抽薪(4)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砺房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①上述反应过程中,可将煤饼加工成煤粉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砺房成灰”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5)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除氢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19.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___。(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20.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三、推断题21.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E____________。(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22.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推断结果及结论(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无气味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_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_(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确定该气体。四、实验题23.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1)能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24.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A.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B.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C.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试管编号ABC水沸腾所用时间/s903045 (1)结论:酒精灯的_______温度最高。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2)灯焰的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3)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②禁止向____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______。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个酒精灯。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盖灭,不可用______吹灭酒精灯。五、计算题25.利用化学反应2Na+H22NaH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26.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盐酸的质量/g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35a20 (1)a的数值为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
参考答案:1.C2.D3.A4.A5.D6.B7.B8.D9.B10.A11.B12.C13.D14.D15.B16. CO、SO2 C 乙醇能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石油等资源等) CH3OCH3+3O22CO2+3H2O17. A 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 分解反应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18.(1) 煤 (2)物理(3)C(4)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解反应(5)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能潮沙能等)19. 酒精灯 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 低 D20.(1)4P + 5O2点燃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21. 分解反应 灭火或制冷剂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22. 氧气或二氧化碳或氢气 氢气 氧气 二氧化碳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能够变成红色23. a B P2O524. 外焰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焰心处缺少氧气,酒精燃烧不充分,燃烧值低,散发的热量少 燃着 失火 引燃 灯帽 嘴25.10 g26.(1)25 (2)22.2g (3)8g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