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寸草丹心万里程,畅览经典涌文思,凝眸观世谨慎行,灵台无计逃神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鄞州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寸草丹心万里程(15分)班级举行以“探究古仁人之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3题。1.下面是一则赞美诗人灵心的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1)(2)小题。(3分)人间没有乐园。人间也处处是乐园。一朵花里可以存在天堂,一粒沙中可以yìng①______现世界,那既是花与沙的本质,却更是观花人、摩沙者的投影。英国诗人朗布里奇于《不灭之诗》中说:“两个囚犯从同一个铁窗向外tiào②_____望,一个看到的是泥污,一个看到的是星辰。”对人生而言,倘若能兼容泥污与星辰,不因星光闪烁而晕眩,也不因泥泞而执拗,那么飞翔与蛰伏,仰望与俯视,都可以十分充盈美好。(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执拗”的“拗”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拗口 B.拗断 C.别拗(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__ ②______2.下面是“生命的追寻”诗词朗诵会的开场白,请你补全。(10分)同学们,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雨,那就不是真实的人生。好友相别,有“此地一为别,(1)______”(李白《送友人》)的感伤;恋人相思,有“纵我不往,(2)______”(《诗经·郑风·子衿》)的孤独;文人遭贬,有“拣尽寒枝不肯栖,(4)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悲戚:贤者求仕,有“(3)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苦楚。然而面对别离,可将缺憾置于广表时空,以期豁达。如王勃“(7)______,(8)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面对失意,可将郁愤置于生命长河,以期忠贞。如陆游“(5)______,(6)______”(《卜算子·咏梅》);面对困境,可将悲苦置于时代洪流,以期博大。如杜甫“(9)______,(10)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此,人生便只关乎选择,诚如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我要怀着爱而生活”。3.向寸草丹心汲取灵感,为一家选址在山野的民宿挑选最适合的门联,并说明理由。(2分)A.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B.门前种杨柳,院落扫梨花我选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畅览经典涌文思(40分)(一)名著阅读(6分)4.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配文字。(2分)任选一幅图画,给它配上相应的文字来解说画面所展示的情节。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聚焦“选择性阅读”,班里组织了一次讨论,请从《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任选一部,和同学对话。(4分)主持人: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同学:是的,“选择性阅读”不失为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钢琴,也有往钢琴专业学习的打算,所以在阅读《傅雷家书》时,我围绕“学钢琴”这个问题进行了选择性阅读。在信中,傅雷多次强调除了要学习钢琴技巧,更要注重加强对乐理的学习,他还认为一个艺术家要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最好的手段就是作曲,这为我现阶段的钢琴学习指明了方向。我: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我在阅读《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冬季到云南去看海梁衡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是热的?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A.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氲飘渺、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蹿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炙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一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⑤热海虽名为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点五米,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地滚煮,锅沿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两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我抬头看一眼天上的白云和锅后山崖的绿树,忽然想起张若虚的那句名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山上何时现滚锅,滚锅何时初见人呢?天地间悄悄地隐藏有多少秘密。⑥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上山下露头的温泉就随处可见。有的潺潺而流,兀自成潭;有的点点而滴,挂垂成线;还有的间歇而喷,如城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但这泉水都脱不了一个“热”字,于是就利用来做浴池,连普通的山民家也开池营业。为了能更深一层感知热海之美,我们选了一处浴室推门而入,待穿过短廊才发现并没有“入室”,而是豁然开朗,又置身在半山之上。原来这里的浴池并不是平地之池,而是一个一个挂在半壁,就如高楼上的阳台。试想,在半山之上,绿风白云,枕石漱流是什么样子?我极兴奋,不肯下水,先披衣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只见诺大一个池子,犹抱琵琶,被一株从石缝中探出的大叶榕树俯身遮去了大半,而一株老藤左伸右屈,就做了这池子的栏杆。池边杂花弱草,青苔翠竹,池水清清见底,水面热气微微蒸腾。水先是从个石龙头中注入池中,再漫过池沿,无声地贴着石壁滑向山下,于是过水的半面山岩就如一堵谁家宾馆大堂里的水幕墙,淋淋潺潺。我凭栏遥望着对面林梢上升起的轻轻的雾和脚下谷底走的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似的自豪,然后翻身入水,畅游其中,仰望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之鱼。天下真有这样的海吗?⑦因为刚才池边的那棵大叶榕,下山时我就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广东,或者西双版纳,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说,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树的确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桫椤树。有一种我从未见过,枝如杨柳,叶如榆钱,在这个隆冬季节,满树还缀着些红茸茸的花朵。主人说,这属柳科,就叫红丝绿柳。啊!好浪漫的名字。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七十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流淌不息。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二〇一〇十二月6.游记类文章经常会用到移步换景的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所至山肚子(2)______下山路所见(1)______“大滚锅”和温泉(3)______7.本文语言生动而有味,请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任选句式、修辞、炼字等角度做批注。(4分)A.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蹿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炙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我选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两位同学对本文第④段有不同理解,你赞同谁的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编者在将本文编入《中学生散文读本》时,将题目改成了“岁月之海”,你认为与原题相比哪个更好?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鞭贾[唐]柳宗元市之鬻①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②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③然若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④汤以濯之,则遬然枯⑤,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⑥,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⑦若粪壤,无所赖者。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⑧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注释】①鬻(yù):卖。②蹇仄:卷曲,歪斜。③翲(piāo):轻。④爚(yuè):煮。⑤遬然枯:立刻就变得枯萎了。⑥踶(dì):用蹄子踢、踏。⑦理:质地。⑧曷(hé):为什么。10.积累文言字词。(4分)文言词句解释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______策之不以其道(2)______执策而临之(3)______其贾宜五十(4)______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今 之 桅 其 貌 蜡 其 言 以 求 贾 技 于 朝 者 当 其 分 则 善。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结合两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4分)两文均采用(1)_______的手法。然而,两文所托之物不同,讽刺对象也不同。甲文所托之物为千里马,隐喻真正的人才,将讽刺对象直指(2)_______;而乙文所托之物为(3)_______,作者从鞭首、握柄、质地、鞭节与纹理等方面描绘其特征,并用手掐、烧汤洗濯来揭穿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隐喻(4)_______。(四)古诗阅读(4分)【甲】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乙】送客入蜀杨凝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14.对比送行视角。(1分)唐人送行诗,对人物、景物的描绘,往往采用【甲】诗由近及远的动态视角,而【乙】诗则别开蹊径,采用了_______的动态视角叙述客人行程。15.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凝眸观世谨慎行(12分)【材料一】从识准到验真:人脸识别发展之路……人脸识别技术包括人脸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等,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的重点研究项目。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于90年代后期进入初级应用阶段。与其他身份验证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具有无需用户专门配合、接触等独特优势,使远距离身份验证成为可能,例如,通过监控摄像头进行个人身份验证。人脸识别系统将捕获到的图像数据上传到执行人脸检测和面部人脸识别的服务器,数据处理的负载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2014年前后,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发展,神经网络备受瞩目,深度学习的出现使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其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区别于传统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不同在于一方面通常有5层以上的多层隐层节点,模型结构深度大;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来学习特征,明确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大规模数据集的最新发展,深度人脸识别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通过网络自动学习人脸面部特征,从而提高人脸检测效率。从人脸表达模型来看,可细分为2D人脸识别和3D人脸识别。基于2D的人脸识别通过2D摄像头拍摄平面成像,研究时间相对较长,在多个领域都有使用,但由于2D信息存在深度数据丢失的局限性,收集的信息有限,安全级别不够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早在2019年,就有小学生手举照片“攻破”了快递柜的人脸识别系统。基于3D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3D摄像头立体成像,由两个摄像头、一个红外线补光探头和一个可见光探头相互配合形成3D图像,能够准确分辨出照片、视频、面具等逼真的攻击手段。根据使用摄像头成像原理,目前3D人脸识别主要有三种主流方案,分别是3D结构光方案、时差测距技术3D方案和双目立体成像方案。基于3D结构光的人脸识别已在一些智能手机上实际应用。2009年微软推出的Kinect则采用了TOF方式获取3D数据,颠覆了游戏的单一操作,为人机体感交互提供了有益探索。双目立体成像方案基于视差原理,通过多幅图像恢复物体的三维信息,由于对相机焦距、两个摄像头平面位置等要求较高,应用范围相对于3D结构光和TOF方案较窄。除了能够准确识人,精准判断捕捉到的人脸是真实的也至关重要。活体检测技术能够在系统摄像头正确识别人脸的同时,验证用户是本人而不是照片、视频等常见攻击手段。目前活体检测分为三种,分别是配合式活体检测、静默活体检测和双目活体防伪检测。其中,配合式活体检测最为常见,比如在银行“刷脸”办理业务、在手机端完成身份认证等应用场景,通常需要根据文字提示完成左看右看、点头、眨眨眼等动作,通过人脸关键点定位和人脸追踪等技术,验证用户是否为真实活体本人。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效率显著提升,为远程办理业务的身份认证环节提供了可靠保障。但与此同时,人脸信息保护、隐私安全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摘自《人民邮电报》2022年6月2日)【材料二】2019年4月27日,杭州市民郭兵购买杭州市野生动物世界双人年卡,留存相关个人身份信息,并录入指纹和拍照。其后,野生动物世界将年卡入园方式由指纹识别调整为人脸识别,并向郭兵发送短信通知相关事宜,要求其进行人脸激活,双方协商未果,郭兵将杭州市野生动物园告上法庭。2020年11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摘自《法制现场》2022年2月9日)16.根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脸识别具有无需用户专门配合、接触等独特优势,保障了远距离身份验证的广泛使用。B.目前3D人脸识别主要有三种主流方案,其中基于3D结构光的人脸识别已在智能手机上实际应用。C.3D人脸识别安全级别不够高,早在2019年,就有小学生手举照片“攻破”了快递柜的人脸识别系统。D.活体检测技术能够在系统摄像头正确识别人脸的同时,验证用户是本人而不是照片、视频等常见攻击手段。17.请你从下列材料中选择一个作为材料一的开头,并说明理由。(2分)A.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小到手机端应用登录,人脸识别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B.“请大数据记住我”“我敷个面膜手机人脸解锁就不认识我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与手机捆绑得越来越紧密。刷脸支付、人脸登录、进出识别等应用也让人脸识别这一技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选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郭兵把杭州市野生动物园告上法庭的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班级公众号将转载“材料一”这篇文章,选择了下面这幅漫画配在文末。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漫画的主要内容,要求: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120字左右。(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灵台无计逃神矢(30分)20.海明威说:“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创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鄞州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案一、寸草丹心万里程(15分)1.C 映 跳(每空1分,共3分)2.(1)孤蓬万里征 (2)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3)寂寞沙洲冷 (4)欲济无舟楫(5)海内存知己 (6)天涯若比邻(7)零落成泥碾作尘 (8)只有香如故。(9)安得广厦千万间 (10)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10分。每空1分。每空有一个错别字扣0.5分;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错别字,该空不给分;漏字、加字,该空均不给分)3.【示例一】选A,对联描绘了山雨微斜,林花飘香的画面,“芳草留人”巧妙写出留客之意,“意自闲”则表现了住在民宿的闲适、自在,使人产生向往之情。【示例二】选B,对联描绘了门前杨柳依依,院内梨花绽放的画面,营造了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令人对居住此间心生向往。(画面描述1分,理由/情感分析1分)二、畅览经典涌文思(40分)(一)名著阅读(6分)4.A:保尔恨透了神父,就在神父过复活节用的面团里撒了一把烟丝。B:保尔在战斗间隙给战友们讲述牛虻的英勇事迹。C:保尔在病床上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我在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围绕“如何写好作文”这个问题,选择阅读《谈作文》这封信,重点关注信中写作方法的介绍,明白了学文如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所谓临帖就是多读书,许多第一流的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要写生,则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6.(1)绿色的山脊 (2)热海 (3)植被(每空1分,共3分)7.【示例一】选A句:“一折一折”“一条条”“一层一层”等叠词,增加了句子的韵律美。“黛绿、深绿、浅绿”从色彩着笔,由远及近,体现了森林的层次美,突出了山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去看海的从容、悠闲、享受的心情(愉悦、好奇也可以)【示例二】选A句:这句话以短句的形式,句断意连,描绘了车子爬山的过程及作者所见,使人身临其境。同时,从视觉角度写出山脊绿意盗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去看海的从容、悠闲、享受的心情(愉悦、好奇也可以)【示例三】选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岩浆人格化,“不死心”“试探”“悄悄地”“不停地”“喷舔”等词,一方面写出火山的活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对热海形成的浪漫想象。(4分。角度1分,画面2分,情感1分)8.【示例】我赞同男孩的看法,不能删。第④段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热海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丰富了文章了内涵,提升了阅读价值;同时,写热海之热,使下文写“大滚锅”“温泉”在逻辑上合理化,也为表达对自然鬼斧神工的哲理性思考做铺垫。(4分。内容概括2分,作用分析2分)9.(4分)【示例一】原题更好。首先,原题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更一目了然(1分);其次,“冬季”“去看海”,更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1分);再次,作者写山脊之绿,热海之热,植被之奇,表达了游热海的惬意闲适,对自然的哲理性思考,对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所以,这既是冬季仍郁郁葱葱的“绿海”,也是地热形成的“热海”,更是大自然的“岁月之海”,而“绿海”“热海”“岁月之海”共同组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态风貌,是一片“生态之海”。(写出2个小主题就得2分)由此可见,“岁月之海”不足以概括全文内容和主题。【示例二】改后更好。以“岁月之海”为题,一方面暗示热海的景观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另一方面通过写热海形成的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敬畏。(最高2分)(三)文言文阅读(15分)10.(1)同“饲”,喂;(2)用鞭子驱赶;(3)面对;(4)同“价”,价钱。(每小题1分,共4分)11.今 之 桅 其 貌 / 蜡 其 言 / 以 求 贾 技 于 朝 者 / 当 其 分 则 善。(3分。断对1处1分。多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12.(4分)(1)只是在奴仆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2)有位富家子弟,去集市买鞭子,花了五万,拿来向我炫耀。[4分。(1)2分。(2)2努。意对即可]13.(1)托物寓意;(2)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3)鞭子;(4)腹内空空却追名逐利的庸才。(每空1分,共4分)附课外文言文翻译:市场上(有个)卖鞭子的人,别人问价,他的鞭子只值五十,(他)必定说是五万。还价五十,就(假装)笑弯了腰;还五百,就(假装)一点恼火;还五千,就(假装)大怒;必须要以五万的价钱才行。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纹理,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用指甲掐感觉指甲陷进去,却没有尽头(缺乏初性的反作用力);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我说:“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可惜那五万啊?”(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黄色和光泽,并且卖的人说……”我便叫童仆烧热水来洗那鞭子,马上就收缩并枯萎,苍然发白。原来的黄色是染的,光泽是上了蜡。富人不高兴,但是还用它用了三年,后来(有一天)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坡下与人争道。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断成五六节。马互相踢打不断,摔倒在地上,受了伤。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当今那些伪装自己的外貌、粉饰自己言论,以求在朝廷推销自己的人,适合官员的能耐就还好,一旦错给了职位超过其能耐就开心,只是适合他们的能耐的官职他们就反而会恼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是当高官?”这样而官到公卿的还真多啊。(四)古诗词阅读(4分)14.由远及近(1分)15.【示例】甲诗借景抒情。前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二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惆怅心情;乙诗用想象的手法,前二句从临别前日写起,极言前路遥远。后两句用想象写次日的送行,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3分。手法各1分,内容分析1分)三、凝眸观世谨慎行(12分)16.(2分)D(解析:A漏下“与其它身份验证技术相比”,且原意为“使远距离身份验证成为可能”;B原句为在“一些智能手机上实际应用”;C主语应该是“2D人脸识别”;D正确。)17.(2分)(内容1分,语言风格1分)选A句,理由:从内容来看,A句从城市建设、手机应用,自然地引出人脸识别的话题,与下文衔接自然;从语言风格来看,A句语言简洁凝练,自然朴素,与全文的语言风格比较统一。选B句,理由:从内容来看,选取典型的生活场景,简要交代人脸识别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从语言风格来看,口语的引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8.(3分)首先,随着人脸技术的不断成熟,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在便捷生活的同时,存在着人脸信息保护、隐私安全等问题;其次,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一样与生俱来,具有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性,杭州野生动物园强制要求郭兵把人脸识别激活,违规在前,已经为郭兵的隐私安全带来风险。19.(5分)【示例】画面左侧站着一个人,且衣服上有“个人生物信息”字样,预示着生物特征的唯一性;画面的右半部分是一台电脑,点明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画面中央是一只从电脑屏幕中伸出来大手,几乎一把将人攫住,上面配着“过度采集和滥用的风险”的文字。整幅漫画以夸张的手法,提醒人们人脸识别的风险,意在引起大家的警惕,具有现实意义。四、灵台无计逃神矢(3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探究自强不息精神,感受生活的真善美,表达心灵的声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探究自强不息精神,感受生活的真善美,表达心灵的声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