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一只温度计示数不准,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6℃,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2℃。当实际气温为 20℃时,它的读数为( )
A. 23.2℃B. 28.2℃C. 33.2℃D. 38.2℃
疫情期间,如图所示的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B. 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C. 分度值是 1℃D.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0℃
B. 熔化过程持续了3 min
C. 该物质在AB段时的比热容大于在CD段时的比热容
D.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金属“镓”是晶体,如图,将一块柱形的金属“镓”轻轻地放在手心,很快就会变成一颗液滴,由此可知该过程( )
A. 金属“镓”发生熔化B. 金属“镓”发生液化
C. 该过程金属“镓”放热D. 金属“镓”的熔点高于手的温度
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冬天,在脸上涂些油脂就能保护皮肤,这是因为 ( )
A. 涂油脂使皮肤不直接被风吹,防止干裂
B. 涂油脂使皮肤不直接接触冷空气,防止冻坏
C. 尽量减少皮肤水分蒸发,防止干裂
D.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物质Q通过适当处理,出现三种常见的不同物态(甲、乙、丙),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乙是液态B. 甲变成乙需要吸收热量
C. 丙直接变成甲需要吸收热量D. 乙经冷却后变成丙的过程称为凝固
关于下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①热水瓶口冒“白气”; 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③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④冬天玻璃窗上产生冰花。
A. ① ③B. ② ③C. ③ ④D. ① ④
2020年1月7日23时2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直冲云霄。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底部涌出了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所示),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那么,这个白色气团的形成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 )
A. 熔化、液化B. 汽化、液化C. 升华、凝固D. 熔化、凝固
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冰箱中制冷剂汽化吸热造成的
B. 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
C.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原理示意图,管内衬有一层叫吸收芯的多孔材料,里面装有酒精或其他液体。热管可以把高温部分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低温部分,其主要是利用了内装液体在高温部分 ,然后又迅速跑到低温部分进行 的原理。
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它的形成需要 ______热。
小明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医生用如图所示的喷雾剂为他及时冷疗,喷雾剂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装入瓶中是采用__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出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
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把它插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高度为5厘米,把它插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高度为25厘米。当把该温度计插入某种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0厘米,则该液体的温度是 ℃。当液体温度为80℃时,水银柱的高度为 厘米。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请在下图中画出将−4℃的冰熔化为10℃水的大致图象。
某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为40℃,一定质量的该物质从温度为80℃的液态凝固为20℃的固态,请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环境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如图所示,这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____℃。
(3)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气体散发到空气中,里面的气体是________。
(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__。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并由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水沸腾后再冷却一段时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1)如图甲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纠正错误以后小华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花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一个改进措施:______;
(2)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根据乙图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
(3)由甲、乙两图可知:图甲时刻烧杯中的水____(选填“已”或“未”)沸腾;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______;
(4)在同样的环境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
结合图乙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______;
A.方法①冷却效果较好
B.方法②冷却效果较好
C.两种方法冷却效果相同
(5)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华氏度(°F)是最早的温度度量单位,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1°F”。
(1)1℃等于多少华氏度?
(2)某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多少华氏度?
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103℃。求:
(1)此时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9℃,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多少?
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小刚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实际温度为100℃,该温度计示数为92℃;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是0℃,该温度计示数为6℃,所以100℃只占用了温度计刻度格数为
92−6=86
则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86℃。当实际气温为20℃时,20℃所占用的温度计的小格个数为
20℃10086℃=17.2
所以示数为
6℃+17.2℃=23.2℃
故选A。
2.【答案】D
【解析】解:A.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故A错误;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它是能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
C.此体温计上1℃分成10份,1份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C错误;
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4)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由于其特殊构造,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
3.【答案】C
【解析】 A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未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液体接触。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关键是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3)用相同的加热源,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利用公式Q=cm△t可计算比较比热容大小;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解答】
A.该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且熔化对应的温度是0℃,即熔点为0℃,是晶体,故A正确;
B.从图象可以看出,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结束,该物质熔化的时间大约为3min,故B正确;
C.AB段与CD段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吸收了相同的热量,CD段温度变化10℃,AB段温度变化了20℃,被加热物质的质量不变,根据Q=cm△t可知cCDcAB=1ΔtCD1ΔtAB=110℃120℃=2,cCD=2cAB,故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故C错误;
D.BC是熔化过程,该物质在AB段是固态,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晶体熔化吸热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
AB、将一块金属放在手心,金属很快熔化成了一颗液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正确、B错误;
C、金属“镓”熔化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热量,故C错误;
D、金属“镓”需要从手心吸收热量,熔点低于手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温度就叫晶体的熔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D
【解析】解:A、战士口中呼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白炽灯用久了,灯泡的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发生升华,又遇冷发生凝华的缘故,故C错误;
D、夏天,在水中游泳的人上岸后会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汽化时要从人体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7.【答案】D
【解析】在脸上涂抹油脂,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皮肤不直接被风吹,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冷空气,阻碍皮肤水分蒸发,从而可避免由于水分过度蒸发而造成的皮肤干裂,同时还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冻的作用,故D正确。
8.【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存在状态,并且知道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AB.由图象可知,物态甲压缩体积变为物态乙,压缩体积能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因此甲是气态,乙是液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D.物态乙冷却变为物态丙,乙是液态,冷却放热凝固成丙,因此丙是固态;丙直接变成甲,即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要吸收热量,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解析】解: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结冰,水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打开冰箱门,能看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箱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冷冻室的管子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4)冰箱的原理就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将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从而起到制冷的作用。
本题是根据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分析冰箱制冷的原理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①热水瓶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 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是汽化,吸热; ③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吸热; ④冬天玻璃窗上产生冰花,是凝华现象,放热;故需要吸热的是②③,故选B。
11.【答案】B
【解析】解:
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12.【答案】A
【解析】 解:
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就会汽化吸收周围热量,从而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打开冰箱门后看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D选项错误。
13.【答案】汽化
液化
【解析】略
14.【答案】凝华 放
【解析】解: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压缩体积;汽化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喷雾剂考查了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在常温下,我们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比如打火机、煤气罐里的液化气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2)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喷雾剂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装入瓶中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其在常温下液化;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6.【答案】 25
21
【解析】(1)把温度计插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5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5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L=25cm−5cm=20cm
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是
20cm100℃=0.2cm/℃
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ΔL=10cm−5cm=5cm
则温度为T=5cm0.2cm/℃=25℃
(2)当水温为80℃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
ΔL′=80℃×0.2cm/℃=16cm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L′′=5cm+16cm=21cm
17.【答案】解:冰是晶体,熔点为0℃,冰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升高,根据Q=cm△t知,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冰的温度变化大,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如图所示:
【解析】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然后根据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大,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冰的温度变化大,即可画出大致图线。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理解,其中能由图象中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冰的温度变化大,是画图线的关键。
18.【答案】
【解析】
【分析】
同种晶体熔点的凝固点相同,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
液态的比热容大于气态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温度变化慢。
本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图象,是一道中等题,掌握晶体的凝固特点,即可解决。
【解答】
同种晶体熔点的凝固点相同,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一定质量的该物质从温度为80℃的液态放热后温度降至40℃凝固,温度不变,
全部凝固后放热温度继续下降至20℃,液态的比热容大于气态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温度变化慢,图象如图所示:
19.【答案】(1)A处向上;
(2)76;
(3)水蒸气;
(4)吸热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
(1)在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要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温度计读数,注意要先认清其分度值;
(3)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4)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解答】
(1)实验中,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因此该小组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76℃;
(3)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时液体水快速汽化,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将酒精灯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1)A处向上;
(2)76;
(3)水蒸气;
(4)吸热。
20.【答案】(1) A处向上 ; 减小水的质量 (2) A ; 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未 ; 石棉网有余热 (4) A (5) B
【解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且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为了减小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适当减小水的质量。
(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可知图中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由乙图可知,水在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100℃,由图甲可知,此时水的温度为96℃,未达到水的沸点,故可知此时烧杯中的水未沸腾。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此时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仍然有余热。
(4)由图乙可知,水在降温过程中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可知同样冷却5min后,水的初温越大,5min后水的温度下降量越大,故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水温下降更快,故可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5)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即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B正确;C.水沸腾时,在水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故C错误。
21.【答案】解:(1)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其间平均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记作“1℃”。华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1°F”,所以摄氏温差100℃等同华氏温差180°F,则
1℃=180100℉=1.8℉
华氏温度32℉等于摄氏温度0℃,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为
T=1.8(℉/∘C)t+32℉
温度为1℃,华氏度为
T=1.8(℉/∘C)t+32℉=1.8(℉/∘C)×1∘C+32℉=33.8℉
(2)某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华氏度为
T′=1.8(℉/∘C)t′+32℉=1.8(℉/∘C)×15∘C+32℉=59℉
答:(1)1℃等于33.8华氏度。
(2)某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59华氏度。
【解析】略
22.【答案】解:(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t实1=0℃,沸水的温度为t实2=100℃,其温差Δt实=100℃−0℃=100℃;
不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分别为t显1=−2℃,t显2=103℃,其温差Δt显=103℃−(−2℃)=105℃,即105个小格与实际的100℃对应;
则每个小格代表的温度为100℃105格=2021℃/格;
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021℃;
(2)依据题意可知,当显示温度为19℃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19+2)个小格,故其实际温度为t实=(19+2)×2021℃=20℃;
(3)当实际温度t=60℃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60℃2021℃=63,所以其显示温度t显=(63−2)℃=61℃;
(4)若t显=t实=t′,对应的实际格数为t′℃2021℃=2120t′,其显示温度t′=2120t′−2;
解得t′=40℃。
答:(1)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2021℃;
(2)温度计的示数为19℃,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20℃;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61℃;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40℃。
【解析】(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t实1=0℃,沸水的温度为t实2=100℃,不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分别为t显1=−2℃,t显2=103℃,对应105个小格,则每个小格对应的温度为该不准确温度计的分度值;
(2)已知显示温度t显,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t显+2,再×其分度值即可求解实际温度;
(3)已知实际温度,再除以分度值即可求出实际格数,再用实际格数减2可求显示温度值;
(4)用实际温度除以分度值可得不准确温度计上的实际格数,实际格数−2=显示温度的数值,据此可求显示温度的数值。
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不准确温度计每个小格对应的数值是其分度值,利用实际格数和分度值的乘积可得实际温度。
23.【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
t=100℃86−6=1.25℃;
(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
t′=1.25℃×20=25℃;
(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1=0℃−1.25℃×6=−7.5℃;
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2=1.25℃×94=117.5℃
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
(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
(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实际温度,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不标准温度计的计算问题,这是温度部分的难点,关键是能够搞清温度计上一个小格所能代表的实际温度。
24.【答案】(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100℃−0℃70−20=2℃。
(2)已知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测冰水混合物时,液柱停在第20格;
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液柱停在第70格,说明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30格,
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t=100℃+30×2℃=160℃,
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t=−20×2℃=−40℃。
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t=(50−20)×2℃=60℃。
答:(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60℃。
【解析】(1)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求出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根据第20格和第70格对应的温度并结合分度值求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从而得出该温度计的量程;
(3)利用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乘以0℃以上格数即可求出对应的真实温度。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摄氏温度的规定及根据规定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题时最好在草稿纸上画图,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