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
A. 0℃B. 20℃C. 80℃D. 100℃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达到。若把−273.15℃定义为0“开”,上升1“开”与上升1℃是相同的,则用这种新方法表示的“200开”是( )
A. −200℃B. −73.15℃C. 73.15℃D. 473.15℃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前只需观察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不需要观察量程
B. 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示数偏小
C.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
D.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不需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
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北方冬天河面会结冰B. 冬天树枝外包裹着一层雾凇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D. 早晨的浓雾
下列图象能反映水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时节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立春B. 白露
C. 霜降D. 大雪
中华诗词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下列诗句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升化现象
D.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汽化吸热
B. 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是汽化放热
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是瓶内水蒸气体液化放热
D. 春天,用烧水壶烧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自然界中,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其中呈固态的水是( )
A. 小雪花B. 薄雾C. 露珠D. 水蒸气
江、河、湖、海、湿地、树木、植被在调节水的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水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表的水放出热量后,液化成水蒸气
B. 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液化成小水滴
C. 高空的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凝华成小冰晶
D. 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面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 ______(选填“甲”、“乙”或“丙”)为气态,由甲到乙是 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过程。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民间俗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霜的形成属于 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河水结冰的过程中,要不断 ______热量。
北京某天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所示,则当天的最高气温为 C,最低气温为 C。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在图中,在两支温度计上用笔线分别画出液柱的位置。
用同一酒精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丙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提高水的初温,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b;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分析图象还可以发现水降温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在同样的环境下,给大半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入冷水至满杯;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冷水至满杯,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______(选填“方法①”或“方法②”)。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分折数据可知,实验时大气压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若将烧杯中质量为100g的水从20℃开始加热,升高30℃时消耗了1.4g酒精,则实验中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 ______%被水吸收。(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
(4)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温从5℃升高到8℃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 ______。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请阅读《制冷与生活》并回答问题。
制冷与生活制冷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技术使空间内的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从日常生活到科学领域,都离不开制冷技术。
古代,人们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制冷。如在家里放置冰块,可以达到降暑的目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如图所示。夏季,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鉴缶之间装热水,还可起到保温作用。
当代制冷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制冷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液氮制冷,已成为一种非常便捷实用的制冷技术。这项技术是利用了液氮无毒、低温、呈化学惰性等特性,直接接触发生热交换达到制冷效果。液氮的温度能低到−196℃左右,所以制冷非常快,可以直接和生物组织接触,就算立即冰冻也不会破坏生物活性。液氮制冷可应用于食品速冻、病变冷冻医疗、低温实验研究等。
二氧化碳制冷被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制冰上。在国家速滑馆的热力学循环系统内,冰面下的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而气态的二氧化碳再经过压缩、冷凝、膨胀等过程,又回到液态状态循环到冰面下。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可以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便越平整。生活中的冰箱制冷、空调制冷,也应用了类似的原理。
磁制冷,是利用磁性材料来实现制冷的新技术。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吸热、放热的特性,磁制冷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实现制冷的。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低温及超低温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制冷技术将出现日新月异的变革,最终推动生产技术、科学研究的长足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我国冬奥会利用冰面下的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实现制冷,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凝固
(2)结合上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利用液氮速冻食品时,液氮需要放热
B.往饮料中加冰块和冰鉴制冷的原理不同
C.液氮温度非常低,可以直接接触迅速制冷
D.磁制冷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吸、放热的特性而实现的
(3)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冷,使水变成冰,而气态二氧化碳变回液态时又会放出热量。如果你是冬奥场馆制冷系统的设计人员,请简单写出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再利用的具体措施。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液体
温度低于凝固点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体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太过纯净,没有凝固所需的“结晶核”。当具备凝固条件的物质,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过冷液体迅速凝固。
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0℃以下不结冰,从而成为过冷水。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作一瓶过冷水并使其迅速凝固:第一步,先将冰箱冷冻室温度调至−7℃;第二步,再将两只玻璃瓶装入纯净水竖直放入冷冻室,记录时间;第三步,三天后打开冰箱观察纯净水,发现水还没冰冻;第四步,拿出纯净水摇晃几下继续观察,发现水被冻住。
(1)过冷液体是指温度低于 ______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
(2)制作过冷水过程中,纯净水刚刚从冰箱拿出来时的温度为 ______,纯净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 ______。
(3)为了使制作的过冷水能迅速结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4)生活中不仅有过冷液体,还可能产生过热液体,请你分析过热液体可能是指:______。
请根据材料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空气温湿度计可以测量出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材料二:“回南天”空气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比空气温度低的地板、墙壁上常常出现水珠.
(1)“回南天”在墙壁、地板上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 (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2)如图,在一个密封箱内放入一个表面干燥初始温度为4℃的铁球,以下可能会发生的是 .
①铁球表面会出现水珠
②铁球表面不会出现水珠
③密封箱内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④密封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气体液化
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即当气体温度低于某个温度值时就会液化,称为“液化温度”,比如水蒸气,常压时,水蒸气的液化温度跟水的沸点一样都是100℃,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水大多情况下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
在一定温度下,也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例如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如图甲所示,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乙醚液化温度约在34.6℃,当活塞往外拉时,里面的气压急剧降低,乙醚的液化温度就会降低很多,以至于在常温下就已经超过它的液化温度了,乙醚就变成气态,反过来,当活塞往里推时,乙醚的液化温度就会升高,高于环境温度,乙醚再变成液态,可见压缩体积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但是,对每一种物质来说,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无论怎样压缩体积,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该物质可能被液化的最高温度,乙醚的临界温度193.55℃。
东台的各大小区都有接通天然气管道,我们通常使用运输LNG(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如图乙)通过海上运输,运输船运输途中一般要将天然气冷却至−162℃,−162℃是天然气在常压下的液化温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2.3℃是甲烷的临界温度。
(1)当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时,乙醚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
(2)只要温度不超过 ______℃,通过压缩体积都可以使乙醚液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A.100℃以下也有气态的水
B.天然气在常温下加压是无法液化的
C.任何气体都可以通过加压的方法液化
D.在常压下水蒸气的液化温度是100℃,因此,平常水蒸气极易冷却成水
(4)气体打火机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临界温度151℃,常压下沸点(液化温度)是−0.5℃,所以丁烷常压下是 ______(选填“气态”、“液态”或“固态”)。
(5)人们在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发现,通过降温和加压的方式,双管齐下,天然气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能源,便于储存和运输,天然气的液化温度一般可以控制在 ______℃和 ______℃之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正确。
故选:A。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摄氏单位是这样规定的: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此题考查的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把−273.15℃定义为0“开”,且每上升1“开”与上升1℃是相同的,若用T表示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摄氏温度,可得
T=t+273.15℃
则
t=T−273.15℃=200开−273.15℃=−73.15℃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故A错误;
B、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示数偏大,故B错误;
C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可以离开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用实验用的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4.【答案】A
【解析】解:A、北方冬天河面会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树枝外包裹着一层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冰直接升华水蒸气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早晨的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掌握各种物态变化定义和吸热放热情况,对照一种现象的前后状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5.【答案】B
【解析】水凝固过程属于晶体凝固过程,放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能反映水凝固过程,故B符合题意;
C.物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本题考查辨别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基础题。
7.【答案】B
【解析】解:A、立春冰雪融化,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D
【解析】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正确;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答案】D
【解析】解:A、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是身上的水发生汽化吸热造成的,故B错误;
C、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故C错误;
D、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
(3)(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主要围绕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了解,属热学基础题。
10.【答案】A
【解析】解:
A、小雪花是水的固体状态,故A正确;
B、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雾气是水的液体状态,故B错误;
C、露珠是水的液体状态,故C错误;
D、水蒸气是水的气体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蒸气是水的气体状态,分析各选项然后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了判断水的存在状态,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状态形式即可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11.【答案】B
【解析】解:A、地表水和海水吸热后才能汽化为水蒸气,不是放出热量液化成水蒸气,故A错误;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雨水,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都吸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都放热。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分析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海水吸热升温,由于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以蒸发的方式变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正确;
B、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云,正确;
C、小水滴遇冷后会放热凝固,形成固态小冰晶,变大的小冰珠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正确;
D、气态水蒸气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错误。
故选:D。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各种物态变化定义和水循环的理解,我们要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3.【答案】丙 凝固
【解析】解:由图知,丙到甲放热,甲到乙放热,所以丙为气态,甲为液态,则乙为固态;
甲到乙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所以是凝固。
故答案为:丙;凝固。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推断,确定丙的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答案】液化 放出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答案】凝华 放出
【解析】解: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河水结冰的过程中,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16.【答案】 4
−6
【解析】由图知,温度计的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左图越往上示数越大,表示温度为零上,示数为4℃。
右图越往上示数越小,表示温度为零下,示数为−6℃。
17.【答案】解: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7℃在5℃上方两格处,如图所示: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在0℃下方3格处,如图所示:
【解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18.【答案】解: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初温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由于水的初温升高,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快;
故答案为:
【解析】水的多少会影响加热时间,其它条件相同,水的质量越大,水温升高的越慢,初温越高,水温升高越快。
液体沸腾实验中,影响加热时间长短的因素有:是否加盖、水量多少、水的初温、火焰大小等。
19.【答案】68 100 先快后慢 方法①
【解析】解:
(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在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
(2)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100℃;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水降温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因水降温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给一大碗滚烫的热水降温,应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入冷水至满杯,即选择方法①。
故答案为:(1)68;(2)100;先快后慢;(3)方法①。
(1)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液体降温时先快后慢。
液体沸腾的图象,是考查的一个重点知识,它不仅体现了液体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图象中还包括了液体的沸点、沸腾的时间等信息。
20.【答案】小于 液化 10 大
【解析】解:(1)分折数据可知,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即水的沸点为98℃,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沸点98℃低于100℃,所以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100g的水从20℃开始加热,升高到30℃时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0.1kg×(30℃−20℃)=4200J;
1.4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4×10−3kg×3×107J/kg=42000J;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利用率:
η=Q吸Q放=4200J42000J=10%;
(3)水的温度在4℃−8℃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999.97~999.94~999.90~9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而水的质量不变,由公式ρ=mV可知一定量的水的温度从从5℃升高到8℃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1)小于;(2)液化;(3)10;(4)大。
(1)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2)“白气”由大量小水珠组成,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由Q吸=cmΔt,可求得水温升高30℃吸收的热量,利用Q放=mq计算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达到效率。
(4)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度数值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水的沸腾现象和吸热公式的应用及效率的计算,属于综合题。
21.【答案】A CD
【解析】解:(1)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汽化,吸收热量。
故选:A。
(2)A.利用液氮速冻食品时,液氮需要吸热,故A错误;
B.往饮料中加冰块和冰鉴制冷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制冷,故B错误;
C.液氮的温度能低到−196℃左右,所以制冷非常快,可以直接和生物组织接触,就算立即冰冻也不会破坏生物活性,故C正确;
D.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吸热、放热的特性,磁制冷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实现制冷的,故D正确。
故选:CD。
(3)如果我是冬奥场馆制冷系统的设计人员,设计专门管道,把制冷过程排出的余热,送达观众席供暖、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需求热源的地方。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2)仔细阅读《制冷与生活》,逐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气态二氧化碳变回液态时又会放出热量”这一特点,进行设计。
本题为材料阅读类题型,需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后结合相关物理知识作答,考查考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22.【答案】凝固点 −7℃ 凝结核 向水中投入细沙粒 温度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解析】解:(1)温度低于凝固点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
(2)由题意知:冷冻室温度调至−7℃,所以从冰箱拿出的纯净水的温度是−7℃;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故过冷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
(3))根据“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故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可以向水中投入细沙粒;
(4)热水一般是沸腾的水,而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故答案为:(1)凝固点;(2)−7℃;凝结核;(3)向水中投入细沙粒;(4)温度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1)根据短文内容得出过冷液体的定义;
(2)由题意分析水凝固成冰的条件;
(3)根据凝固的条件使水凝固;
(4)根据过冷水来得出过热水。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意分析解答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23.【答案】(1)液化;放热;
(2)①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1)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2)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
【解答】
(1)墙壁、地板上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
(2)密封箱中空气的温度比铁球高,密封箱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铁球会发生液化,铁球表面出现水珠;密封箱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因此密封箱内空气湿度降低,①③正确。
24.【答案】液化 193.55 AD 气态 −162 ;−82.3
【解析】解:(1)当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时,乙醚的体积减小,乙醚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临界温度是该物质可能被液化的最高温度,乙醚的临界温度193.55℃,只要温度不超过193.55℃,通过压缩体积都可以使乙醚液化;
(3)A.100℃以下有水蒸气存在,故A正确;
B.天然气在常温下加压进行液化的,故B错误;
C.对每一种物质来说,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无论怎样压缩体积,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故C错误;
D.在常压下水蒸气的液化等于100℃,就可以液化,常水蒸气极易冷却成水,故D正确;
故选:AD;
(4)气体打火机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临界温度151℃,常压下沸点(液化温度)是−0.5℃,所以丁烷常压下是气态;
(5)运输船运输途中一般要将天然气冷却至−162℃,−162℃是天然气在常压下的液化温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2.3℃是甲烷的临界温度,天然气的液化温度一般可以控制在−162℃和−82.3℃之间。
故答案为:(1)液化;(2)193.55;(3)AD;(4)气态;(5)−162;−82.3。
(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对每一种物质来说,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无论怎样压缩体积,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
(3)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现象;天然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进行液化;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水蒸气在低于100℃时能进行液化;
(4)丁烷,临界温度151℃,常压下沸点(液化温度)是−0.5℃,丁烷常压下是气态;
(5)运输船运输途中一般要将天然气冷却至−162℃,−162℃是天然气在常压下的液化温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2.3℃是甲烷的临界温度。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了解,重点是液化方法的了解,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m
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