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
    • 解析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第1页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第2页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第3页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第1页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第2页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展开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68题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68题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上海卷第6—8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目。从上海市近几年中考命题来看,该题都是从课内、课外分别选取难度相当、且内容有所关联的文言语段材料进行比较,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理解”、“课内文言句子翻译”、“课内语段内容分析”、“课内外语段文意概括和写法比较”等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大都是简单题、中等难度题,都要求学生依据文本,有条理、有层次的分析问题,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文言实词理解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二、文言句子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三、内容理解概括
    1.考查形式
    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2.考查内容
    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3.解题方法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四、语段比较探究
    1.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2.“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2021·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卖油翁(节选)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核舟记(节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丙】
    口技(节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卖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甲]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答案】1.     宋     欧阳修
    2.可是计算核舟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3.     熟能生巧     惊慌失措     技亦灵怪矣哉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语:而:可是。其:代词,指核舟。曾:竟然。盈:满。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甲文“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可知,道理是熟能生巧;从丙文“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可知,宾客的样子是惊慌失措;从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可知,是赞叹艺人的高超技艺。
    【点睛】
    参考译文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一、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①,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②“雪窦山”字。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③,触喉吻④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⑤,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山上峰峦,高复称此。
    (节选自《雪窦游志》邓牧)
    [注释]①舆夫:轿夫。朴野:质朴土气。②髹(xiū)书:用漆涂饰书写。③清谈玄辩:谈论老庄学说的话语。④触喉吻:指话到了嘴边。⑤羡衍:延伸,扩展。
    4.下列加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类城府   佛印绝类弥勒
    B.或强然诺   或异二者之为
    C.杂然而前陈者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众宾欢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5.下列句子与“负者歌于途”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甚矣,汝之不惠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7.“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两篇文章除了山水之乐之外,作者的“乐”还分别体现在[甲]_______和[乙]_______。
    8.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雪窦山景色优美,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将如何给游客介绍雪窦山?请结合选文,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
    9.请从语言特点上分析[甲][乙]两篇选文的相似之处。
    【答案】4.B
    5.C
    6.(1)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7.     示例:与民同乐(或宴酣之乐)     读书之乐(或田园之乐)
    8.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雪窦山,我是你们的导游。雪窦山景色优美,群山环绕。远远望去,涧中水流,宛如白蛇,奔流而下。置身其中,如在画中游。山中僧人喜爱读书,博学多识,也是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雪窦山的美说不尽,道不完。请您尽情欣赏雪窦山的美景吧!
    9.示例:(1)两篇文章都用了很多短句,兼有四字词语,语调铿锵、节奏明快。如《醉翁亭记》中“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既短小又对称,富有韵律美。《雪窦游志》中“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也是句式短小,形象地写出了行程的变化和作者愉悦的心情。
    示例:(2)两篇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概括。“有亭翼然”,运用比喻,刻画出亭的形状、风貌如鸟儿展翅,凌空欲飞。 “初若大练,触岩石,喷薄如急雪飞下。”运用比喻,寥寥十余字写出了瀑布自崖顶飞泻潭下的壮观景象。
    【分析】
    4.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动词,类似/动词,类似;
    B.代词,有的/连词,或者;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D.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故选B。
    5.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题干“负者歌于途”的正常语序为“负者于途歌”,句式是状语后置。
    A.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宾语前置;
    B.正常语序应为“高之庙堂”,定语后置;
    C.正常语序应为“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
    D.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主谓倒装;
    故选C。
    6.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及句式:“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定语后置;“……者,……也”表判断;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于:在。
    (2)重点词语:负:背靠;不类:不像;城府:出入城市官府的僧人。
    7.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甲]文还写了宴酣之乐;
    根据[甲]文“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甲]文还写了与民同乐;
    根据[乙]文“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可知,[乙]文还写了读书之乐;
    根据[乙]文“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可知,[乙]文还写了田园之乐;
    8.
    本题考查导游词。开放题,只要抓住文中景物特点介绍即可。注意称呼和用语得体。
    示例: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下面游览雪窦山。雪窦山,群山环绕,风景如画。最著名的就是千丈岩瀑布。远看,流动的瀑布,宛如白练,从翡翠般的镜子中,喷薄而出,飞泻而下,蔚为壮观。下临碧潭,深不可测。近观,飞沫似雪,令人遐思。坐在飞雪亭上,人如在画中。山中有座药师寺,寺前,稻田被山林环绕,富饶美丽,好像世外桃源。寺里和尚喜欢读书,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也是可供观赏的人文景观。雪窦山,山水秀丽,气候宜人,会令您流连忘返。请尽情玩赏吧!
    9.
    本题考查语言特点比较。只要抓住语言上的相似点,扣内容分析即可。
    示例1:我觉得两文的相似点是多用短句,特别是四字短语,语调铿锵、节奏明快。如[甲]文“前者呼,后者应”“射者中,弈者胜”“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等短小明快,又具对称特点,读起来语调铿锵,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乙]文“涉溪水,四山回环”“桑畦麦陇,高下联络”也是句式简短,叙事简洁,描写紧扣事物特征,且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愉快。
    示例2:两篇选文的语言都很生动形象,凝练概括的特点。[甲]“渐闻水声潺潺”,“潺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水流动的样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写出了醉翁亭飞架溪水之上,凌空欲飞的样子,不仅形象,且富有动感。[乙] “初若大练,触岩石,喷薄如急雪飞下”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瀑布比作大的白练,喷薄时比作急雪,不仅写出了它的形状,似乎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颜色,非常生动和凝练,让人们领略了千丈岩的壮观。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乙]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从寺庙右边登上千丈岩,流动的瀑布就像从景色的镜子中流淌出来,飞泻而下,落在悬崖绝壁下面的深潭中,潭水深不可测。站在树林的悬崖边,伸手攀树向下看,大概头晕目眩。瀑布刚落下时像一幅大白绢,一碰到山岩,水花飞溅犹如大雪纷飞,因此瀑布上方的亭台被称为飞雪亭。坐在亭上休息,不仅觉得陶醉,想谈论老庄的话语,话到了嘴边,可是没有与我交谈的人;因为想起一生的老朋友,惆怅了很久。寺的前面稻田延展,山林围绕,与平地没有不同。但是,从旁边看山下的村庄,相聚也有几百丈;从雪窦寺到山峰的高度同到山下村庄的距离相当,也有数百丈。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0.读甲文后,你认为作者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乙文中的诸葛亮称他是“________”。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
    12.乙文①②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五字)
    1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
    B.第②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经具备的语句是“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C.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诸葛亮上表出师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
    14.翻译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10.     曹操     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贼
    11.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12.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13.D
    14.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分析】
    10.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及诗文内容、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甲】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诗人以景托志,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乐观进取精神;
    【乙】文第③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意思是: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可见诸葛亮称曹操是“贼”。
    11.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甲】诗“水何澹澹”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表现了大海一望无垠,广阔浩荡之势;【甲】诗“洪波涌起”意思是: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表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的澎湃之势;共同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
    12.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乙】文第①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本来在南阳亲自耕田,先帝多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征询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可概括为“三顾茅庐”;
    根据【乙】文第①段“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知,诸葛亮在兵败、国家危难之时接受任务;可概括为“临危受命”;
    根据【乙】文第②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可知,先帝知道诸葛亮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可概括为“临崩寄大事”。
    13.
    D.根据【乙】文第②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诸葛亮上表出师即为了报答先帝,也是为了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本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以,因为;卑鄙,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顾,拜访。
    【点睛】
    【甲】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乙】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三、(2022·上海徐汇·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游石湖小记(节选)
    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15.[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欣然起行
    (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待月出,方命酒。
    18.根据[乙]文与[丙]文内容,完成表格。
    篇目
    时间
    目的地
    行为
    [乙]文
    (1)_______
    (2)_______
    步于庭中、欣赏月色等
    [丙]文
    是日
    石湖
    (3)_______、________等

    19.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澄澈之美。
    B.[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20.根据三则选文表达的情感,将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的横线处。

    A.知己之欢                 B.赏景之乐                 C.怀古之忧                 D.赋闲之郁
    【答案】15.白居易
    16.(1)行走(步行);(2)都
    17.(我们)等到月亮出来,才下令备酒。(补充主语、方、酒)
    18.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登山、赏花     泊舟湖心、并舟露坐、剧饮而还。
    19.A
    20.(1)D (2)A(3)B
    15.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6.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技巧:把握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欣然起行:高兴地起身出门。行:行走(步行)。
    (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伯美、我弟弟一些人都有高雅的情致。俱:都,全。
    17.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翻译句子,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整体流畅,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补充完整的句子:(我们)待月出,方命酒。待:等待。方:才。命酒:命人备酒,命人摆放酒。
    18.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和分析。
    (1)结合【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可知,时间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结合【乙】文“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作者去了承天寺,故地点是:承天寺。
    (3)结合【丙】文“由薇村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可知,作者等人在登山;结合【丙】文“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可知,作者等人在摘花、闻花、赏花;结合【丙】文“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可知,作者等人并舟露坐、剧饮而还。
    登山和赏花是在路上、白日的行为;并舟露坐、剧饮而还、则是在水中、舟中,夜晚的行为。
    故行为有:登山和赏花;泊舟湖心、并舟露坐、剧饮而还。
    19.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甲】诗写水的句子是“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一句写出了水面上涨,没有写水的清澈;【乙】文写景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用比喻、正侧面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甲】文没有写出水的澄澈,【乙】文没有写水,A错误;
    B.【甲】诗“乱花渐欲迷人眼”写出了花朵的美丽、烂漫;【丙】文“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从嗅觉角度写出了花朵的烂漫、美好;故B正确;
    C.【甲】诗作者行踪是从孤山寺北到湖东,【乙】文作者的行踪是从家里到承天寺,到承天寺的中庭,结合【丙】文“由薇村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落日,泊舟湖心”等句子可知,【丙】文作者的行踪从薇村到上方,再从郊台、茶磨向下,再到湖中心,故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C正确;
    D.结合【甲】文题目“钱塘湖春行”可知,【甲】文写的是春季;结合【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可知,【乙】文写的是冬季;结合【丙】文“是日,秋爽”可知,【丙】文写的是秋季;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D正确;
    故选A。
    20.
    本题考查主题情感。
    (1)在图中,(1)是【乙】文单独具有的情感,结合【乙】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这两句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被贬,被迫赋闲,一方面作者心胸开阔,不以为意,用一种洒脱的状态来欣赏自然的美景,另一方面作者感到一种被贬、壮志不得实现的抑郁,故(1)单独具有的情感是赋闲的抑郁之情,故(1)选D。
    (2)在图中,【丙】文和【乙】文共同具有(2)情感。
    结合【乙】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在被贬的背景下,作者看到美景却无人可分享,马上想到并去寻找张怀民,发现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二人可以说处境相似,心灵相通,此时二人不仅是赏月,更是内心的沟通,【乙】文流露了作者的知己之欢。
    结合【丙】文“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等句子可知,作者和伯美、孟阳、鲁生等人有相同的高雅的情趣,赏景、赏月,尽兴而归,是十年未有之快乐,表现出他们志趣相投,故【丙】文也流露了作者的知己之欢。
    故【丙】文和【乙】文共同具有的情感是知己之欢,(2)选A。
    (3)在图中,【甲】【乙】【丙】三篇诗文都具有(3)的情感。
    在图中【甲】诗主要表达一种情感,结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等句子可知,作者生动描绘了春日、西湖的美景,表达的是对西湖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关注到图中【丙】文和【乙】文也具有这种情感,结合【丙】文“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等句子可知,【丙】文作者也描写了游览的景色和快乐,表达赏景之乐。结合【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在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也流露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故(3)选B,赏景之乐。
    【点睛】
    译文:
    (甲)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过去到石湖游览,都是最美的景色。这一天,秋高气爽,伯美、我弟弟一些人都有高雅的情致,从薇村到上方,又从郊台、茶磨找到小路向下走去。路旁不时有野花清幽的香气传来,童子采摘了满把。日落时分,乘船到湖心,等月亮出来,才命人摆放好酒。孟阳、鲁生相继到了,小舟并排露天地闲坐,痛饮到半夜才回去。大概十年没有这样的快乐了。
    四、(2022·上海静安·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注]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ǎ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1)[甲]文中的“鸿儒”指 _____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___,_____”,[乙]文中则指“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
    ①竭其俸入 _____
    ②反不得饮而起 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夜尽一烛为率
    (5)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
    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
    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6)[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
    【答案】(1)博学的人。
    (2)     调素琴     阅金经     以事铅椠
    (3)     竭尽。     得到。
    (4)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
    (5)D
    (6)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句意:谈笑的是一些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2)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可知,作者平素所做就是自己喜欢的阅读佛经,弹奏古琴,可见作者的情趣高雅,不被俗物所累。
    根据[乙]文句子“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可知,李清照与丈夫平时喜欢做的就是书籍的校勘、刻写。可知作者也是情趣高雅。与刘禹锡的兴趣相同。
    (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要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①句意: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竭,竭尽。
    ②句意:反而饮不到一口。得,得到。
    (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夜,每晚。率,准则。
    (5)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根据文句“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可知,他们沉醉其中的原因是能坚持自己的志趣,不在意结果及别人的看法。
    故选D。
    (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通过描写陋室环境、陋室主人的交往,表达了即便身处陋室,只要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陋室的简陋的观点,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乙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与丈夫深处逆境仍坚持自己的志趣并乐在其中的事。可用如下复句表达自己的感悟: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
    【点睛】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颜色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后来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蜡烛烧完才去睡觉。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

    一、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B.范仲淹谥号“文正”。
    C.范仲淹、欧阳修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这两篇文章都与作者被贬官的背景有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描写的是“迁客骚人”在____________(天气)登楼时的心境。【乙】文中“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
    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岳阳楼记》(节选)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醉翁亭记》(节选)
    ③___________

    【答案】1.C
    2.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
    3.     天气晴朗
         冬季
    4.     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快乐(或高兴)
         朝而往,暮而归

    1.
    本题考查作者作品的常识识记。
    C.“范仲淹、欧阳修都属于‘唐宋八大家’”表述错误,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故选C。
    2.
    本题考试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翔:飞翔。集:停歇。锦鳞:美丽的鱼。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空:联系【甲】文“至若春和景明”的意思“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可知,此时的天气是晴朗的;
    ②空:联系【乙】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意思“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可知“野芳发而幽香”对应的是春季,“佳木秀而繁阴”对应的是夏季,“风霜高洁”对应的季节是秋季,“水落而石出”对应的是冬季。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空:联系【甲】文“登斯楼也”的意思“登上这座楼”,“把酒临风”的意思“端着酒杯,吹着微风”可知,这描写的均是人的活动;
    ②空:联系【甲】文“其喜洋洋者矣”的意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以及【乙】文“而乐亦无穷也”的意思“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可知,这里都体现出了作者快乐高兴的心情。
    ③空:联系【乙】文“朝而往,暮而归”的意思“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可知,这描写的是人的活动。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甲】文选自《_____》一书,【乙】文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甲】文中“忠”的内涵是:鲁庄公_____;【乙】文中“忠”的内涵是:诸葛亮_____。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曹刿看来战争取胜的关键是要取信于民。
    B.【乙】文语言质朴、言辞恳切,表达了作者对先帝和后主的一片忠心。
    C.【甲】【乙】选文显示了曹刿与诸葛亮都是关心国事,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D.【甲】文主要运用对话的形式及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答案】(1)     《左传》     刘备
    (2)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够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3)     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     诸葛亮忠诚蜀汉,兴汉室,报先帝忠陛下
    (4)C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文中的“先帝”指的是蜀汉第一任皇帝刘备。
    (2)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
    狱:案件。察:明察。以:按照。情:实情。
    (3)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甲】文中“忠”的内涵是: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由“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乙】文中“忠”的内涵是:诸葛亮忠诚蜀汉,兴汉室,报先帝忠陛下。
    (4)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有误,根据“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乙】文主要表现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品质。
    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节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丙】
    岳阳楼记(节选)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丁】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甲】诗出自________(书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丙】【丁】两文作者同属一个朝代,都是_______(朝代)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对选文中的“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乙】文中的“乐”,表现了作者之乐。
    B.【丙】【丁】两文中的“乐”,体现了作者情怀
    C.【乙】【丙】两文中的“乐”,都是作者自勉语
    D.【乙】【丙】【丁】文作者都是被贬而苦中作乐
    【答案】6.     《诗经》     北宋
    7.(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8.B
    【分析】
    6.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澈:透过;布:分布、映照。
    (2)乐:欢乐;述:记述;以:用。
    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情感把握。
    A.由“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可知,【甲】诗是让“窈窕淑女”乐,并非“表现了作者之乐”;
    C.【乙】文对“潭中鱼”的描写,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喜悦,是游玩之乐,不是“作者自勉语”;
    D.【丙】文作者劝诫滕子京做一个像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并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并非“被贬而苦中作乐”;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乙】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丙】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丁】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朝代)时作品。【乙】中“先帝”指__________(人名)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甲】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乙】文提起“先帝”次数比“陛下”多,且期望“陛下”成就“先帝”未竟的大业。
    C.【甲】文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D.【乙】文中作者处处为“陛下”着想,但以长辈的口吻有失臣子身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2.【甲】【乙】两文的作者,有着共同的志向:______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的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波澜壮阔,含蓄地表达了这一雄心壮志;而【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了这一理想。
    【答案】9.     三国     刘备
    10.D
    11.(我)担心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以至于损伤了先帝的英明。
    12.     统一中国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先帝:指汉昭烈帝刘备。
    1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但以长辈的口吻有失臣子身份”错误。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诸葛亮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11.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恐:担心。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效:实现。伤:损伤。明:英明。
    12.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及古诗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在原文中定位找出答案。
    选段甲出自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家国统一的雄心壮志。
    选段乙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文中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直接表达了这一理想。
    【点睛】
    译文:
    甲: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乙: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泉香而酒洌          (2)杂然而前陈者        (3)树林阴翳       (4)太守谓谁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咸来问讯 B.茂林修竹/讲信修睦
    C.引以为流觞曲水/下车引之 D.亦足以畅叙幽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1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俯 察 品 类   之 盛 所 以 游 目 骋 怀 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
    17.(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所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18.(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13.(1)清(2)陈列,摆开(3)遮盖(4)为,是
    14.(1)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绿的树荫。
    15.A
    1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17.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8.【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分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大意:泉水香并且酒也清。洌:清。
    (2)大意: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3)大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4)大意:太守是谁呢?谓:为,是。
    14.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绝:断绝;翻译时注意,该句为判断句。
    (2)芳:花;发:动词,开放;而:并且;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这里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1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全,都/全,都;
    B.长/建立;
    C.取过来/牵,拉;
    D.足够/值得;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能力。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该句大意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注意“仰”“俯”对举,两句为对称句;“游目骋怀”和“极视听之娱”是行为和结果的关系,故应断开;故断句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17.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甲文划线句为“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意思是“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这里具体生动的描绘了太守宴的欢乐场面。乙文中,描写兰亭宴会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意思是“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故该句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8.
    本题考查文本理解。
    根据甲文“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甲文写了太守与宾客、百姓之乐,甚至有禽鸟之乐,真正做到了“与民同乐”;根据乙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知乙文写了志同道合的有人赏景饮酒赋诗之乐。
    【点睛】
    甲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相关试卷

    押上海卷第16—20题 记叙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16—20题 记叙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1620题记叙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1620题记叙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上海卷第9—11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9—11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911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911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上海卷第24题 写作-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24题 写作-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24题写作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24题写作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