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青岛卷)(33280816)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docx
    • 解析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docx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第1页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第2页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第3页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第1页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第2页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青岛卷)(33280816)

    展开

    这是一份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青岛卷)(33280816),文件包含押青岛卷第17-19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docx、押青岛卷第17-19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青岛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青岛卷第17-1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将文字、图表、图画等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分析、交流等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注重个性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和研究型阅读于一体的阅读方式。青岛市近两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变化不大,总分值为9分,预计2022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

    1.非连续性文本大多为实用类文本, 如果命制三道题, 这三题往往对应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运用。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要求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特别关 注标题、中心句、文本的结构(总分、并列、递进、 对比等)。信息筛选要辨别出错误和冗余信息,信息整合要有纵观材料的意识,信息运用要学会利用文本解决问题。
    2.要审读题目或提示语,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及要求。 介绍画面构图要找齐图上所有元素(图案、文字等),然后确定合理的顺序依次介绍(由主到次或方位顺序),了解各个部分形状、色彩的寓意,然后组合,尤 其要关注文字或图案的变形设计。探究漫画、宣传画 的寓意(含义、感受、启示等),要结合现实社会中的 相关问题,判断其是讽刺揭露还是歌颂赞美,然后加 以组合,形成答案。有时虽然没有直接对图片设题, 但是图片内容能帮助答题。
    3.研读数据表格。(1)要关注表头,关注试题中文字 陈述的提示或暗示(这些往往指明了应该关注的数据 和对象)。(2)局部比较数据:①横比纵比;②增减程 度;③发展趋势,如略低、渐增(减)、锐减、大幅度 上升、随……而变化、逐年呈……的趋势。如果有多行多列的表格,要纵向、横向多向比较探究,探究数 字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一、(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宇历史悠久,其形体经过了多次演变。
    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虽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系统的文字体系,是现在大家公认的汉字系统的前身。
    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形体结构比较成熟。
    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其笔法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
    隶书,汉朝通用的文字。其字体多呈宽扁形,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析点,标志着汉宇由古文字阶段进入到今文字阶段,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开始称为“草隶”。汉末后出现“今草”,今草的特点是行笔快捷,多简化和连笔,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
    楷书,最初产生于西汉民间,盛于东晋,一直通行到今天。它形体端正,笔画平直,比例适当,匀称整齐。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行书,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字体讲究运笔轻松使捷,字的点画之间相互牵连,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汉字形体的演变,总体上是由繁复趋于简约,由象形性趋于符号性。
    (摘编自《汉字演变500例》)
    材料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字,一个读音,一个偏旁部首,甚至一个笔画,都蕴藏着古老的文化和深厚的内涵,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位”字,左为“人”,右为“二”,指两个人,意为人与人变往的第一原则就是仁爱。“武”指的是战争,“止戈”就是不用武器,意为战争是为了消灭战争,不战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再如“美”,含有中国人有关审美观念的信息,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为“羊大为美”,意为大羊肥羊就是美的。在古代,羊和人的衣,食等关系密切,这反映出中国早期关于美的认识是和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使用汉字的人,往往觉得这套符号很亲切。很多汉字似乎在向人诉说一个个故事,有些甚至是文化活化石,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捷径。
    (摘编自《中国文化亮点通俗读本》)
    材料三
    汉字书法始终是与汉字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沿着汉字字体的演变而发展的,可以预见,今后汉宇书法无论怎样发展,都离不开汉字。汉字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造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文人,他们用变化万千的线条塑造汉字的个性形象,通过全身心的“书写”体验生命的律动和激情,使汉字超越了传播信息的功能而升华为艺术。追求书法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一字难求”“墨宝”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人们用尽一切华美的词藻赞颂书法作品。
    (摘自《书法的故事》)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金文的形体结构比甲骨文更成熟。
    B.隶书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汉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有些汉字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
    D.中国文人在汉字形体历次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使汉字成为一种艺术。
    【答案】D
    【解析】D。有误,材料三原文为“汉字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造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文人”,而不是“中国文人在汉字形体历次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D。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的内容,请按照字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只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答案】②④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①形体端正,笔画平直,比例适当,匀称整齐,符合材料一中楷书的特点“形体端正,笔画平直,比例适当,匀称整齐”;②笔法曲线较多,直线较少,符合材料一中小篆的特点“笔法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③字的点画之间相互牵连,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符合材料一中行书的特点“字体讲究运笔轻松使捷,字的点画之间相互牵连,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④字体呈宽扁形,横画长而竖画短,符合材料一中隶书的特点“字体多呈宽扁形,横画长而竖画短”。故按照字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④①③。
    3.请参照材料二中列举的例子,从下面两个字中任选一个,解读该字的文化内涵。
    (1)信   (2)孝
    【答案】①示例:“信”左为“人”,右为“言”,意为“人言为信”,即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②示例:“孝”由省略的“老”和“子”组成,“老”在上,“子”在下,意为儿子背着老人,意为顺从侍奉老者长辈即为“孝”。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理解,要仔细观察“信”和“孝”的字形特点,然后分析其文化内涵。“信”由“人”和“言”两部分组成,意思是说“人言为信”,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孝”由省略的“老”和“子”组成,“老”在上,“子”在下,总体来说就是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马上跑过来扶住老人,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二、(2020·山东青岛·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产》)
    材料二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重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后”传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摘编自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95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D.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答案】C
    【解析】C.错误。与原文“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不符。故选C。
    5.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高手等面塑作品,包含了流行元素,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B.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创作的《花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D.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大众。
    【答案】D
    【解析】D.“让‘非遗’走进了大众”错误。材料二原文最后一句是“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故选D。
    6.胶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答案】示例: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胶州大秧歌的表演程式、动作特点、角色扮演、音乐唱词和服饰道具等要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现实,才能接地气,可以组织秧歌迷见面会,组织意见征集会,以此来扩大秧歌的影响力;将胶州秧歌表演或比赛的视频上传网络,为胶州秧歌制作宣传片、纪录片,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要在传承中创新,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等等。
    【解析】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与运用。题目设置的语境是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来谈获得的启示。根据材料二中:“‘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得出启示:在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可以改造传统秧歌,加入歌舞等元素,但同时也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秧歌表演;“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得出启示:胶州大秧歌要用自己独有的形式,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百姓的生活;“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得出启示:利用新媒体来宣传胶州大秧歌,扩大其文化影响力;根据材料三“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得出启示:胶州大秧歌在创新的同时,不要丢掉传统的东西。

    三、(2021·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但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比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并形成相关记忆;所以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快速行动,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材料二
    人工被动免疫疫苗最常见的有三种:灭活疫苗是从病原体本身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经人工培养,收获该病毒的毒液成者毒素,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第二种是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时病原体的特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第三种是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连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这种疫苗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制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材料三
    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困扰,每年国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感染天花之后的死亡率更高,死状也很惨。当时琴纳在英国乡间行医,当地人都知道,挤奶女工似乎不会受到天花的影响。琴纳就精测,也许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牛痘这种病和天花类似,但是要温和得多,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其实在琴纳之前,已经有从没有康复的患者身上直接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让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风险太高——死亡率很高。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琴纳做了个实验。他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里取了一些脓液,经过医学处理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琴纳通过这个步骤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工作现在被认为是免疫学的基石。而天花后来也成了唯一一种被人类从地球上根除的传染病。
    7.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接触到了病原菌后就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这就是疫苗。
    B.接种过疫苗的动物再接触到其他类型的药原菌时,免疫系统会依照原有的记忆产生保护免疫。
    C.灭活疫苗在人体中虽然失去了繁殖能力,但是仍旧保留着病原菌对人体的刺激,从而形成免疫。
    D.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的优点是持续时间长,可以快速被身体吸收产生抗体,实现终生免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辨析。A.根据材料一中“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话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制”可知:“动物接触到了病原菌后就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这就是疫苗”表述有误;根据“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可知: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并非“动物接触到了病原菌后就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就是疫苗;B.根据材料一中“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可知: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会依照原有的记忆产生保护免疫;并非是“接触到其他类型会依照原有的记忆产生保护免疫”;D.根据材料二“第三种是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连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这种疫苗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制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可知:类毒素疫苗体内吸收慢,免疫效果好;可知“可以快速被身体吸收产生抗体”表述有误;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疫苗免疫持续时间较长,但未明确点出能“实现终生免疫”;故选C。
    8.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制料二用分类别的方法将所有疫苗分为三类: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
    B.琴纳起初是猜测,后来经过实验验证了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C.琴纳第一次给小男微按种牛痘是为了产生免疫,第二次给小男核接种天花是为了验证是否使得免疫。
    D.之前,从患病的人身上直接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死亡率高的原因在于,患者还没有康复,脓物未经处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根据材料三“其实在琴纳之前,已经有从没有康复的患者身上直接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让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风险太高——死亡率很高”“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里取了一些脓液,经过医学处理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可知:琴纳意在通过实验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并未写出从患病的人身上直接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死亡率高的原因;此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9.《百科名医》对水痘疫苗是这样介绍的:“水痘疫苗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过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冻干杀灭制成”。请你结合树料二和上述文字说说水痘疫苗属于哪一类疫苗?并说明理由。
    【答案】水痘属于灭活疫苗。理由:从水痘疫苗的制作过程来看,水痘疫苗是从病原体本身(水痘)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病毒,经人工培养,收获该病毒的毒液,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入稳定剂、冻干杀灭)将其杀灭制成。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应依据题干给出的水痘疫苗程序,联系材料二中的三种疫苗知识来判断。根据题干提示“水痘疫苗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过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冻干杀灭制成”可找到材料二中关联性较大的“灭活疫苗是从病原体本身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经人工培养,收获该病毒的毒液成者毒素,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可知:水痘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其原因依据灭活疫苗的制作过程描述即可。
    四、(2021·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组数据触目惊心。全球平均每1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超6000万吨。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20圈。
    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可怕?每年超10万只海洋动物因被塑料袋缠住或误食塑料袋而死亡。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垃圾侵占,食物被垃圾填满,可能一个垃圾就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灭绝。这些扔进海洋的塑料袋降解时间要200—1000年。除此之外,塑料填埋占用大量土地,且被占土地土壤受到污染,长期得不到恢复。
    【材料二】
    2008年全国范围实行“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走过11年,“限塑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随着环保理念的增强,很多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
    但也应看到,与预期相比,“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在一些大超市、连锁便利店,商家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围之外的保鲜膜、保鲜袋等塑料制品;在一些店面,“限塑令”被简化执行为“卖塑令”。在菜市场、小超市等场所,塑料袋则是随意取用。在互联网经济大力发展的背景下,“限塑令”也不断遭遇新难题。
    【材料三】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目标。“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随后,多省份出台地方版“禁塑令”,限制和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随着“禁塑令”的实施,一时间,各大餐饮企业、连锁商超纷纷落实环保行动,开启转型升级的道路。原先售卖的一次性塑料袋被替换成了无纺布袋、纸袋、可降解塑料袋。此前免费提供的塑料吸管逐渐换成更为环保的纸吸管或可降解塑料吸管,不同材质的环保刀叉勺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与城市商超、餐饮等行业落实“禁塑令”已取得一定成效相比,部分农贸市场受限于可降解制品成本较高、购买渠道不畅等,“禁塑”效果不佳。
    在云南某农贸市场,不少商贩还是习惯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装蔬菜。做了21年蔬菜批发零售生意的李阿姨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卖菜基本上都是几块、十几块钱的生意,如果装菜的塑料袋再收钱,慢慢就没有人来买菜了。大家给的也都是一次性塑料袋。我不知道哪里可以买到可降解塑料袋,而且听说价格比一次性的更贵些。”出于成本考虑,李阿姨打消了寻找、购买可降解塑料袋的想法。
    10.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塑料包装的有效回收率很低,每年都会有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这些垃圾威胁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B.丢弃在海洋中的塑料袋需要漫长的降解时间,而填埋在土地中的塑料会使这些土地受到污染,长期得不到恢复。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限塑令”实行后,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呈下降趋势。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限塑令”虽然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其也不断遭遇新难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辨析。D.根据材料二第一二段中的“走过11年,“限塑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应看到,与预期相比,‘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可知:“限塑令”的实行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预期相比“难言理想”,也就是说还未达到预期;选项中“‘限塑令’虽然取得了预期效果”表述有误;故选D。
    1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塑令”发布后,很多省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限制和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B.“禁塑令”实施后,各大餐饮企业纷纷落实环保行动,原先免费提供的塑料吸管全都换成了纸吸管或可降解塑料吸管。
    C.一些商贩担心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会增加成本,影响生意,打消了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想法。
    D.有些农贸市场仍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禁塑效果不佳,跟可降解制品购买渠道不畅有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辨析。B.根据材料三中第二段的“随着‘禁塑令’的实施,一时间,各大餐饮企业、连锁商超纷纷落实环保行动,开启转型升级的道路”“此前免费提供的塑料吸管逐渐换成更为环保的纸吸管或可降解塑料吸管”可知:“禁塑令”实施后,各大餐饮企业将免费提供的塑料吸管是逐渐更换为环保吸管的,是一个过程;并非一时间“全都换成了纸吸管或可降解塑料吸管”;故选B。
    12.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谈谈如何减少塑料垃圾。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说明。
    【链接材料】
    最近,日本的丸繁制果公司推出一款盛咖啡的可食用杯子。消费者不仅可以享用美味的咖啡,喝完咖啡后还可把用饼干做成的杯子吃掉。该产品既环保又美味,一时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尝试。这家企业从2011年开始研发可以食用的餐具。为了防止消费者不品尝就丢弃这些餐具,该企业在研发中努力使这些可食用餐具更加美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公司的销售额也不断增加。
    【答案】(1)企业要积极研发环保产品。
    (2)消费者要养成使用环保产品的习惯。
    (3)商家要给消费者提供环保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提炼。减少塑料垃圾的做法应该从原文找到根据,多角度概括。根据材料二中“2008年全国范围实行‘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可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并狠抓落实,引导企业与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等制品的使用;根据材料二中“随着环保理念的增强,很多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可知:个人要养成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养成使用环保产品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购物;根据材料三中“随着“禁塑令”的实施,一时间,各大餐饮企业、连锁商超纷纷落实环保行动,开启转型升级的道路”与【链接材料】中“最近,日本的丸繁制果公司推出一款盛咖啡的可食用杯子”可知:作为企业应主动开启转型升级,积极研发环保产品;根据材料三中“部分农贸市场受限于可降解制品成本较高、购买渠道不畅等,‘禁塑’效果不佳”与【链接材料】中“为了防止消费者不品尝就丢弃这些餐具,该企业在研发中努力使这些可食用餐具更加美味”可知:部分农贸市场购买环保用品的渠道都不畅通,作为消费者更是难以购买到环保产品,作为企业要向消费者主动提供环保产品,企业同时要加大产品研发质量。
    五、(2021·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由国内34家单位共同参与,还有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参与其中。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有数个通透的玻璃“考古舱”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罩住。这些“考古舱”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的微生物、细菌等。“考古舱”里装满各类设备,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其中开展“野外”考古。在“考古舱”旁设有各种应急文物保护实验室和库房,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淌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根据《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整理)
    【材料二】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既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也是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现实课题。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仅可以生动述说过去,也将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前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更加渴望从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汲取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建立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取得的成果越多,我们对伟大中华文明的“未知”就越少,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越足,我们伟大复兴的力量就越强大。
    (《北京青年报》2021.3)
    【材料三】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了全程电视直播,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等考古文博类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对考古学的展示,从博物馆参观、研学活动、夏令营,到社交媒体上考古“大V”分享的文章、音视频……丰富的科普形式,让曾经蒙着神秘面纱的考古学,带着鲜活的面孔,走进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生活。自从两年前看了《国家宝藏》,北京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牛牛(化名)对考古学和博物馆里的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课业并不轻松,但只要周末或节假日有时间,他都会央求父母带他去博物馆转转。“看到那些文物,我好像亲眼看到了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古人的智慧太奇妙了!”
    (《光明日报》2020.12,有改编)
    13.下列各项中的关于“三星堆遗址”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遗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B.此次考古发掘充分运用现代手段,如使用“考古舱”和穿着“防护服”等。
    C.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其中遗址的核心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
    D.三星堆遗址发现以来,挖掘出的丰富文物让我们对古蜀国有了完全了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有误,根据材料一末句可知,三星堆遗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C.有误,根据材料一可知,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淌江(鸭子河)南岸”,“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并非“约12平方公里”;D.有误,“挖掘出的丰富文物让我们对古蜀国有了完全了解”中“完全了解”的说法过于绝对,应该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故选B。
    14.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向我们介绍说明三星堆遗址,通过列举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相关情况。
    B.材料二是一段议论性质的文字,主要中心论点是赞扬肯定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C.材料三通过小学生牛牛的故事,表现了丰富的科普形式让青少年越来越喜爱文物和考古知识。
    D.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相关综艺节目和影视文学作品,对普及考古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有误,材料二是一段议论性质的文字,“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仅可以生动述说过去,也将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是中心论点。故选B。
    15.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意义的理解。
    【答案】(1)对古蜀国有更多的了解。或有助于揭开古蜀国的神秘面纱。(2)从历史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中“‘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可知,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有助于揭开古蜀国的神秘面纱;结合材料二中“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取得的成果越多,我们对伟大中华文明的‘未知’就越少,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越足,我们伟大复兴的力量就越强大”可知,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可以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
    六、(2021·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疾控君:大家好!我是疾控君,今天咱们唠唠疫苗的那些事。今天我们的访谈嘉宾是——卡介苗。它是现用疫苗中最古老、全球使用时间最长的疫苗之一。恰逢其诞生100周年,就请这位疫苗届的老前辈与大家诉诉衷肠吧!
    卡介苗:大家好,我的名字是“卡介苗”,但预防的疾病不叫“卡介病”,而是结核病。
    疾控君: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诞生历程吗?
    卡介苗:我的诞生,历时整整13年!1921年在巴黎的一家医院中,一名患肺结核的产妇产下一婴后死亡。在征得卡美特医师的同意后,儿科医生用口服法将我用于该名婴儿,1年后婴儿发育正常。这是我在培养基中修炼了十三年,终于第一次被试用于人体。
    疾控君:前面已经提到,您也曾被误解、被雪藏,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卡介苗:事情发生在1930年,德国吕城的一场“疫苗”惨案差点断送了我的一生,事后调查证实,是因为当地操作不当造成的,并非卡介苗本身的问题。虽然真相大白,但公众对卡介苗的误解短时间内却难以消除。直至二战期间,我才再次被委以重任。
    疾控君:命运虽然多舛,但沉冤终将昭雪!WHO最新立场文件中建议,在结核病高负担地区,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接种卡介苗。我国目前也将卡介苗作为免疫规划疫苗为新生儿进行接种。作为唯一批准的抗结核疫苗,卡介苗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节选自上海疾控《一次“百年老字号”疫苗的采访》)
    材料二
    近期,“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这条宣传标语获得了网民的热烈关注。“一起苗苗苗苗苗”也冲上了微博热搜,迅速走红网络。
    一些网友留言说,其实原本对打疫苗是有些害怕的,但是看到全网这么喵来喵去,忽然感到一阵暖意一阵勇气,果断也去社区“约了个喵”——原来,富有战斗力的宣传,也可以这么接地气。自正式开展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来,中国各地的疫苗接种工作正稳步推进,截止到2021年4月5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4280.2万剂次。
    就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来说,虽然国内形势平稳并持续向好,但国际流动总要恢复,同时病毒自身还在不断变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因此,要真正构筑起全民免疫屏障,唯有大范围接种疫苗。有专家估计,我国约需85%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形成免疫屏障,但目前接种率远未达到此水平。
    接种疫苗利己利民利国,增强群众接种意愿是关键。消除广大群众的顾虑,当务之急就是要宣传和普及相关科学知识,讲清楚我们所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接种。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唯有提高疫苗接种率,才能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安全屏障,早日实现“大家身上都有苗苗”的全民免疫屏障。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三
    《科学》杂志对来自23个国家的119位免疫学家、传染病研究人员以及病毒学家进行了调查问卷,以下是问卷结果。

    (摘编自2021年03月02日“环球科学”)
    16.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卡介苗诞生已100周年,它是疫苗中最古老、全球使用时间最长的疫苗之一。
    B.卡介苗作为我国唯一批准的抗结核疫苗,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C.有专家认为:我国需超过85%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形成免疫屏障。
    D.《自然》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在一些地方消失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答案】B
    【解析】A.有误,“它是疫苗中最古老、全球使用时间最长的疫苗之一”表述不准确,材料一的第①段“它是现用疫苗中最古老、全球使用时间最长的疫苗之一”中有“现用”一词;C.有误,“有专家认为”表述不准确,材料二的第③段是“有专家估计”;D.有误,由材料三《科学》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大可能占比35)可知:新冠病毒在一些地方消失的可能性不大;故选B。
    17.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表明,卡介疫苗的应用和推广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历了磨难和考验。
    B.材料二表明,我国疫苗接种的当务之急是增强群众接种意愿,提高疫苗接种率。
    C.材料三表明,世界各地的大部分居民都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成为地方性流行病毒。
    D.材料一采用了“访谈”形式,材料二引用了“微博热搜”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答案】C
    【解析】C.有误,“世界各地的大部分居民都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成为地方性流行病毒”理解不正确。材料三的数据(很有可能占到60%)表明,世界各地的大部分居民都认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成为地方性流行病毒。“可能”和“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故选C。
    18.目前,我国各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仍在有序进行。某社区符合接种条件的王女士对于打疫苗仍有所顾虑,假如你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请根据以上材料对她进行劝说。(80字左右)
    【答案】示例:王女士,新冠病毒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毒,我们应该加强防范。况且我国所使用的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您可以放心接种。
    【解析】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劝说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口语形式。劝说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讲究一定的说话技巧,以达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不能以势压人,以理压人。劝说的对象是王女士,情景是劝说王女士打消打疫苗的顾虑。劝说时先要写出称呼(王女士,您好),然后指出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利己利民利国),再向王女士解释一下新冠疫苗是安全的(我国所使用的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以此打消王女士的顾虑,请她放心安心接种。
    七、(2022·陕西宝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地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
    (摘编自网络相关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
    ①2月11日,新加坡新闻网站Eco-business近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为兑现绿色奥运这一承诺,中国不仅实践了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用实际行动开拓性地在张家口建立起一套精细的可再生能源电网示范性项目。
    ②文章称,冬奥会加速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的建设,张家口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达到23.4GW。中国在长距离传送电力上的一个长期挑战,就是电网不够柔性,而张家口的柔性直流电网项目开创性地建立了一套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应对新能源发电量的间歇性等问题。
    ③文章预测,张家口1——2月份的总发电量中,将有60%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超过当地所需,也超过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
    (《外媒:中国用实际行动兑现绿色奥运》,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15日)
    【材料四】
    ①成为奥林匹克史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的北京正在创造更多第一——包括举办首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
    ②聚焦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等议题的美国“CleanTechnica”网站刊登文章称,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首次制定了可持续性管理体系。2020年东京奥运会设法利用新技术减少赛事的碳排放。相比之下,冬奥会的情况更加复杂,因为冰雪运动对能源需求更高。
    ③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一直在努力寻求清洁能源储运技术的突破。本届赛会期间,主办方投放了超过800辆氢燃料汽车。整个冬奥期间,85%的车辆使用电力或氢气。美国《自然》杂志网站也谈道,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客观上降低了与赛会相关的交通运输强度,削减了数以十万吨计的碳排放。同时,中国种植了约6000万棵树,并在比赛区域部署氢燃料、天然气和纯电动车辆,以对冲某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
    (摘编自《首届“碳中和”奥运会创造历史》,《中国青年报》,2022年2月9日)
    【材料五】
    ①据雅虎日文网站报道,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结束,但本届奥运会为打造“绿色奥运”而格外注重环保和节能所做出的努力仍令外界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②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又称为“冰丝带”,这是因为建筑外观像22条环绕飘舞的“冰丝带”,这些“冰丝带”是由3360块曲面玻璃组成的照明带。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屋顶重量减至传统屋顶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
    ③速度滑冰是一项以0.01秒为单位衡量速度的运动,即使是冰面硬度的细微差别都会对运动员成绩产生影响。本届冬奥会首次运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而非传统的氢氟碳化合物为冰上运动场馆的冰面降温,避免了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路透社援引国家速滑馆负责人吴晓南的话说,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可以节省20%至30%的电力。
    (摘编自《节能环保“碳中和”:日媒称赞北京“绿色奥运”理念》,参考消息网,2022年3月21日)
    19.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
    【答案】示例:碳中和就是把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温室气体,通过人为或自然的方式充分吸收,使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材料一可知,“碳中和”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采用“碳抵消”的方式;阅读材料二可知,“碳中和”就是想办法让碳排放等于碳吸收,其途径就是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式让植物吸收掉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产生的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0.北京冬奥会采取了哪些方式实现碳中和?请根据后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①建设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使用清洁能源;②使用环保建筑材料,降低施工阶段的碳排放;③利用二氧化碳制冷,节约电能,避免破坏臭氧层;④植树以对冲某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阅读材料三,从第②段“冬奥会加速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的建设,张家口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第③段“张家口1——2月份的总发电量中,将有60%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超过当地所需”可以提炼出“建设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使用清洁能源”;阅读材料五,从第②段“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屋顶重量减至传统屋顶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可以提炼出“使用环保建筑材料,降低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阅读材料五,从第③段“本届冬奥会首次运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而非传统的氢氟碳化合物为冰上运动场馆的冰面降温,避免了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可以提炼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节约电能,避免破坏臭氧层”;阅读材料四,从第③段“中国种植了约6000万棵树,并在比赛区域部署氢燃料、天然气和纯电动车辆,以对冲某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提炼出“植树以对冲某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
    2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
    B.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通过碳中和防止气候变暖。
    C.中国电网不够柔性,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在长距离传送电力上的不足。
    D.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对赛场要求很高,冰面硬度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有误,“就必须通过碳中和防止气候变暖”的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一中“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可知,“碳中和”只是防止气候变暖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故选B。
    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益于柔性直流电网项目建立的新型电力系统,张家口1、2月份发电量中,清洁能源占到60%,远超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
    B.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经采用新技术减少了赛事的碳排放,但由于冰雪运动对能源需求更高,所以北京冬奥会减碳的难度比东京奥运会更大。
    C.中国执行严格的防疫政策,降低了与赛会相关的交通运输强度,可以说这也为实现“碳中和”奥运发挥了一定作用。
    D.国家速滑馆的外观像22条环绕飘舞的“冰丝带”,其在建造时选用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使屋顶重量减轻了四分之一。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有误,从材料三第③段中“文章预测,张家口1——2月份的总发电量中,将有60%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超过当地所需,也超过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可知,“张家口1、2月份发电量中,清洁能源占到60%,远超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只是文章的预测,并不一定如此准确;B.有误,从材料四第②段“2020年东京奥运会设法利用新技术减少赛事的碳排放”可知,2020年东京奥运会只是“设法”利用新技术减少赛事的碳排放,并非“已经采用新技术减少了赛事的碳排放”;D.有误,从材料五第②段中“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屋顶重量减至传统屋顶的四分之一”可知,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屋顶重量减少到屋顶的四分之一,并不是减少了四分之一;故选C。
    八、(2022·陕西榆林·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元宇宙”概念很宽泛,简单地说,它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由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三维技术(3D)、人工智能(AI)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它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相互影响,能达到真假难舞、虚实混同的境界。
    ②对于科幻迷来说,“元宇宙”不算啥新概念,而是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老“梗”。它最早由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文森在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创造,书中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未来人类在这个沉浸式数字世界中,以虚拟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后来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头号玩家》中,都可以看到“元宇宙”。
    ③当然,科幻中的老概念,在技术进步后可能会变成现实中的新概念。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元宇宙”成为火爆新概念,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的。
    ④从社会因素看: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发布会、演唱会、毕业典礼等许多真实场景被搬到虚拟世界中,加速了人类社会数字化迁徙的速度,也加速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⑤从技术因素看:“元宇宙”需要通过 AR、VR、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提升虚拟世界的沉浸感;需要通过S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需要通过区块链、AI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度,实现“元宇宙”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步……。
    ⑥这些“刚需”技术,有的进步很快,有的仅见雏形,目前构造一个初级、原始版“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离构建一个令人沉浸其中的理想“元宇宙”还相距甚远。
    (摘编自《“元宇宙”究竟是不是新科技》,《经济日报》2021年9月12日)
    【材料二】
    ①从现实性来看,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体,现实世界的生产方式、交接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都可复制到虚拟世界中。因此,元宇宙的时空动力学机制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元宇宙建构了一个把互联网、硬件终端和用户有机整合起来的、全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②从应用角度看,元宇宙将实现游戏、社交、娱乐、办公等行为方式的升级,面向C端的云技术、区块链能技术、监示系统高宽带互联网、VR/AR/MR、脑机接口等新应用所需要的软件基础和硬件基础,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元宇宙已经被投资界认为是前景十分广间的赛道,未来将是数字经济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的新高地。
    ③从技术侧看,元宇宙吸纳了信息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包括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向人们展示出建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宇孪生世界的可能性。元宇宙将引发信息科学、量于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科学分析范式,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交叉融合。
    (摘编自《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经济日报》2021年11月22 日)
    【材料三】
    ①元宇宙的出现,将会引发对虚拟世界运行规则的深度探讨。在元宇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生命概念、时空概念、能量概念、族群概念、经济概念都可能被改变,甚至被颠覆。
    ②首先,元宇宙规则由社区群众自主决定的现状,可能带来文化侵袭和价值错位。当更多人进入元宇宙之后,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层级等文明规则该如何设计?虚拟世界中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交融?谁来维护这些秩序和规则?
    ③其次,虚拟世界也存在贫富分化风险。元宇宙中不存在传统的产业结构,"观念经济"将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态。处于维形的元宇宙经济体系,可以移植和试验所有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如合性经济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但从长期来看,元宇宙独立的经济系统,也应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避免平行世界出现另类的两极分化。
    ④此外,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冲突是否会渗入元宇宙,基于种族、性别和肤色的数字化身的价格差异是否是其已渗入元宇宙的标志,都是问题。这也提醒人们,依靠教百万基至数亿人通过游戏娱乐、内容创造、人际互动等方式共同创造的元宇宙,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摘编自《冷静面对“元宇宙”热潮》,《光明日报》2021年12月15 日)
    2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早就出现过的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网络世界。
    B.元宇宙的火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将所有真实生活场景都搬到了虚拟世界。
    C.投资界认为元宇宙是数字经济创新领域和产业链延伸方面的新高地,前景十分广阔。
    D.如果不将独立经济系统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元宇宙也将存在贫富分化的风险。
    【答案】B
    【解析】B.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的“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发布会、演唱会、毕业典礼等许多真实场景被搬到虚拟世界”可知,本项“所有真实生活场景”有误。故选B。
    2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建初级的元宇宙已具备技术基础,但有些技术发展还跟不上,构建令人沉浸其中的元宇宙有待时日。
    B.无论是从现实性、应用角度还是技术侧来看,元宇宙的构建和运行都需要借鉴现实世界中的已有成果。
    C.元宇宙实际上仍然是人类在参与、操纵,我们传统生活概念以及生活方式在元宇宙中都可能被改变。
    D.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霸权等问题,在元宇宙中也一样存在,元宇宙也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答案】D
    【解析】D.根据材料三末段中的“此外,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冲突是否会渗入元宇宙,基于种族、性别和肤色的数字化身的价格差异是否是其已渗入元宇宙的标志,都是问题”可知,本项“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霸权等问题,在元宇宙中也一样存在”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
    2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答案】材料一:元宇宙的概念及爆火的原因;材料二:元宇宙发展的意义;材料三:元宇宙发展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解析】考查概括能力。材料一首段和次段介绍的是元宇宙的概念。其余各段介绍的是元宇宙爆火的原因。可概括为:元宇宙的概念及爆火的原因。材料二运用总分的结构,分别从应用角度和技术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元宇宙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三第②段、第③段、第④段的首句可知,这些是元宇宙发展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根据第③段中的“但从长期来看,元宇宙独立的经济系统,也应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避免平行世界出现另类的两极分化”和末段中的“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可知,作者还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可概括为:元宇宙发展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26.元宇宙到来不可避免,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元宇宙?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不断发展“刚需”技术,如加强AR、VR、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的发展,提升虛拟世界的沉浸感;通过5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通过区块链、AI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度,实现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步。②逐步完善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如文明规则的制定与维护,体现和谐共存的理念。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第⑤段中的“从技术因素看:‘元宇宙’需要通过 AR、VR、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提升虚拟世界的沉浸感;需要通过S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需要通过区块链、AI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度,实现‘元宇宙’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步”可得:不断发展“刚需”技术,如加强AR、VR、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的发展,提升虛拟世界的沉浸感;通过5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通过区块链、AI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度,实现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步。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中的“更多人进入元宇宙之后,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层级等文明规则该如何设计?虚拟世界中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交融?谁来维护这些秩序和规则”和末段中的“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可得:逐步完善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如文明规则的制定与维护,体现和谐共存的理念。
    九、(2022·陕西西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材料二】外媒评价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取得了“奇迹般的进步”。
    法国“数码世纪”网站文章指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民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缴纳电费、燃气费,进行网购、远程医疗咨询,接受在线教育、电子政务服务等。
    意大利Askanews 新闻社评论称,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尤其在通信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在引领全球产业技术创新”。报道援引数据指出,从6G专利申请量来看,中国以40.3%的占比高居全球首位,而这些核心技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
    肯尼亚《星报》刊发学者思德格瓦的文章表示,非洲和中国加强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助力非洲在信息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方在非中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上提出‘非中数字创新伙伴计划’,将帮助非洲加强数字基建、发展数字经济、开展数字教育、提升数字包容性、共创数字安全、搭建合作平台,有力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科技领域的南南合作创造更多机遇。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为实现北京冬奥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建成了全球首个超大冰面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低碳绿色运动场馆建设的样板工程。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至﹣15℃,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有助于打造出最快、最环保的冰面。相较于传统的制冰技术,它不仅将能效提升了20%以上,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制成的冰也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天然工质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张信荣认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且全部热量可回收利用,是冰上场馆能源系统中最有前景的工质之一,可使场馆能源系统冷热一体化高效运行,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监测系统也是冰上项目的得力“助手”。冰壶赛场建立了一套“健康监测”系统,包含加速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等,不仅能监测结构的变形、震动,还能监测环境温度和整体结构倾角,对结构的安全性和比赛舒适度进行实时评估。
    冰壶比赛对赛场环境要求严苛,现场的温度必须按照冰面温度、冰面以上1.5米高度温度、看台温度3层控制,每层的温度控制都要达到高精度。“冰立方”升级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增加了除湿功能,以确保赛场的冰面质量。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改动)
    【材料四】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网》)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网》)
    27.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科学技术取得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为民众生活带来了便捷;通信领域的重大进展正在引领全球产业技术创新;中非加强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助力非洲实现跨越式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根据“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民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缴纳电费、燃气费,进行网购、远程医疗咨询,接受在线教育、电子政务服务等”,可知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为民众生活带来了便捷;根据“在通信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在引领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可知通信领域的重大进展正在引领全球产业技术创新;根据“非洲和中国加强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助力非洲在信息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可知中非加强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助力非洲实现跨越式发展。
    28.为什么说“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回答。
    【答案】绿色环保,碳排放趋近于零;冰面温差小,制冰均匀;安全性高,能耗和成本低;环境友好,全部热量可回收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根据“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建成了全球首个超大冰面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低碳绿色运动场馆建设的样板工程”,可知原因之一是绿色环保,碳排放趋近于零;根据“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制成的冰也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可知原因之二是冰面温差小,制冰均匀;根据“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且全部热量可回收利用”,可知原因之三是安全性高,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全部热量可回收利用。
    29.下面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丝带”是全球第一个超大冰面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
    B.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过程,就是先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变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将流体进行降温降压、吸热蒸发,完成制冰和制冷的过程。
    C.冰壶赛场的“健康监测”系统,能监测结构的变形、震动,环境温度和整体结构倾角,也能实时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比赛舒适度。
    D.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增加了除湿功能,以确保赛场的冰面质量,高精度控制每层的温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辨析。B.根据材料三第3段“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至﹣15℃,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可知先“制冷”再“制冰”,B项“完成制冰和制冷的过程”的说法有误;故选B。
    30.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其中技术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
    B.材料四中,2019年和2020年国内5G手机出货量及占比全年都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C.从中国科技活动基本情况表中得知,2016~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科技成果数量成反比。
    D.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多个领城,并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辨析。A.根据材料一“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其中技术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说法有误,“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并列关系;B.根据材料四表一可知2019年国内5G手机出货量及占比的图表只包括7至12月,而并不是全年的变化,所以B项“全年”的说法是有误的;C.根据材料四表二2016~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科技成果数量成正比,C项“反比”的说法有误;故选D。
    十、(2022·陕西宝鸡·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病毒抗原和病毒核酸一样,都是病毒自带的特定物质。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抗原是包裹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外壳蛋白,比如刺突蛋白(S蛋白)和衣壳蛋白(N蛋白)等,就像是病毒外面穿的“衣服”。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原,以及人体在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来判定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一样,能够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选自“搜狐网”2022年3月19日,有删改)
    【材料二】
    如下表。
    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比较

    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检测靶标
    病毒核酸
    病毒蛋白
    血清抗体
    采集标本
    口/鼻等呼吸道分泌物
    口/鼻等呼吸道分泌物
    采集患者血液
    适用阶段
    感染早期
    感染早期
    感染中晚期
    检测目的
    是否被病毒感染
    是否被病毒感染
    是否被病毒感染病情所处阶段
    专业人员要求




    【材料三】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二者的检测对象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把新冠病毒看作一个西瓜,核酸检测测的是西瓜子(RNA),抗原检测测的是西瓜皮(外壳蛋白)。
    其次,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抗原检测的优点是简单、快速,10到15分钟便可出结果,个人可以自检,有利于对疑似人群进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缺点是敏感性稍差,不如核酸检测敏感性高。但核酸检测需要配备专门的仪器,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操作,获取结果时间长,至少需要2至3个小时。
    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如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应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但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通过集中隔离等措施进行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不能仅将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判定依据。
    (选自“北青网”2022年3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某品牌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相关使用介绍:
    【提取及检测方法】
    ·打开提取液倒入提取管内。
    ·将拭子插入提取管内旋转10次,静置一分钟。
    ·从提取管外边挤压拭子头部,取出拭子。
    ·盖上滴头。
    ·水平放置测试卡,垂直滴3滴提取液到样品孔。
    ·等待15分钟看结果。
    【检验结果解释】
    ·阳性:在15分钟内出现红色T和C线。
    ·阴性:在样品添加15分钟内出现红色C线,而没有出现红色T线。
    ·无效:只要没有出现红色C线,即表明本测试卡无效。请使用另一张测试卡重新测试。
    31.请结合上述材料给“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下定义。
    【答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们的口或鼻等呼吸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毒抗原,来判定被检测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本质是一种检测方法。根据材料一中的“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原,以及人体在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来判定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可知,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判定检测对象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口/鼻等呼吸道分泌物”可知,这种检测方法检测采集的标本是人们的口或鼻等呼吸道分泌物。据此可综合表述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们的口或鼻等呼吸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毒抗原,来判定被检测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
    32.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①检测靶标不同。核酸检测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抗体检测检测的是血清抗体。②采集标本不同。核酸检测采集的是口或鼻等呼吸道的分泌物;抗体检测采集的是患者的血液。③适用阶段不同。核酸检测适用于感染早期;抗体检测适用于感染中晚期。④检测目的不同。核酸检测的目的是判断被检测者是否被病毒感染;抗体检测除了判断被检测者是否被感染外,还可以判断被检测者病情所处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检测靶标”一项可知,核酸检测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抗体检测检测的是血清抗体。根据“采集标本”一项可知,核酸检测采集的是口或鼻等呼吸道的分泌物;抗体检测采集的是患者的血液。根据“适应阶段”一项可知,核酸检测适用于感染早期;抗体检测适用于感染中晚期。根据“检测目的”一项可知,核酸检测的目的是判断被检测者是否被病毒感染;抗体检测除了判断被检测者是否被感染外,还可以判断被检测者病情所处阶段。
    33.下列有关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抗体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来确定人是否感染了该病毒及病情所处的阶段。
    B.核酸检测与抗原检测的检测对象不一样,核酸检测测的是外壳蛋白,抗原检测测的是RNA.
    C.如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抗原检测结果却为阳性,应该以核酸检测为准定为阴性。
    D.进行抗原检测时,先水平放置测试卡,垂直滴3滴提取液到样品孔,再取出拭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根据材料一中的“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抗原是包裹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外壳蛋白”可知,本项表述颠倒;C.根据材料三末段中的“如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但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可知本项“应该以核酸检测为准定为阴性”有误,应根据抗原检测结果准定为阳性;D.根据材料四中的“提取及检测方法”可知,应先取出拭子,然后水平放置测试卡,垂直滴3滴提取液到样品孔;故选A。
    3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的检测目的完全是一样的,即都是看被检测者是否被病毒感染。
    B.抗原检测如果有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那么结果就会更加可靠。
    C.目前情况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技术都很成熟,都可以作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确诊依据。
    D.在抗原检测时一般在样品添加15分钟内出现红色C线,而没有出现红色T线,则可以判断为阴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检测目的”一项可知,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目的都是看被检测者是否被病毒感染。抗体检测的目的是看被检测者是否被病毒感染病情所处阶段;B.根据材料三中的“但核酸检测需要配备专门的仪器,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操作,获取结果时间长,至少需要2至3个小时”可知,核酸检测如果有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那么结果就会更加可靠;C.根据材料三末段中的“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可知,抗原检测只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故选D。


    相关试卷

    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押题卷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