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01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02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7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考点06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

    【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段落“作用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是因为段落作用考查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诸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都离不了阅读段落,段落理解是最能解决这些题目的关键,甚至一些文章的主旨也常常隐含在其中。

    段落作用题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1选文第x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结合第x段,谈谈这一段这样写的好处。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内容,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第x段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x段能否删去。

    6两段能否调换顺序?

     

    【技巧点拨】

    一、注重整体阅读,是解答作用题的前提

    学习任何一篇课文,第一步都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和思路,然后从宏观上大致描绘文章的轮廓,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

    就单一的课文而言,整体阅读不仅能指导我们弄清写作对象,了解作者的基本倾向及表达的内容,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因此,不管考查的段落是在文章的哪个位置,都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因为每个段落都是文章有条理的组织者。注重整体阅读是解答段落作用的前提。

    二、把握段落在文章结构中的位置,是解答作用题的关键

    段落在文章中的不同位置,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      开头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①渲染气氛,揭示主题。

    设置悬念(以故事开头或以发问开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开篇写景,为故事设置背景。

    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回忆。

    开篇点题,总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交代故事起因,为下文作铺垫,是全文故事的大前提。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

    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

    ⑩以诗词开篇,增加文采。

    2结构上:①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引起下文。

    总结全文(统摄全篇)

    提示:答题时不能只写术语,必须要对选文进行整体感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      中间段的作用

    1、结构上:①承上启下;②呼应标题(开头、结尾);③做铺垫;④推动情节发展;⑤使文章脉络清晰。

    2、内容上:①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②强调……,点明中心;③若为插叙段,补充说明……

    的内容;④若为环境描写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3、答题模板:本段写了……,在结构上承接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内容上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4、、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的作用一般是

    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题时应结合上下文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5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尾段的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同样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以下一些术语学生必须牢记清楚。

    (1)      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升华感情)

    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

    点题,揭示题旨。

    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

    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

    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

    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卒章显志(篇末点题),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2)      结构上:①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了解段落在文中的表情达意,是解答作用题的立足点

    解答段落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在阅读解答记叙文试题时,必须紧扣内容,明确文章主旨解答。这也可以从以下四看入手:一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二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三看是不是点明了中心四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

    四、某段能否删去答题技巧

    (一)、答题思路

    1叙类语段:让故事更完整让情节有照应丰富了内容拓展了意境深化了主旨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诗情画意增添了浪漫色彩和传奇色彩虚实结合强化中心等。

    2、描写类语段交代自然环境展现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心理变化刻画人物形象反衬人物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精神风貌等。

    3、抒情议论类语段总结全文,概括主旨画龙点睛升华文章内容表达爱憎之情;点明哲理;卒章显志照应上文点题。

    (二)、答题模板:(一般情况)不能十分析表达效果(根据语段内容选择上面“答题思路”中的一个)+若删去就破坏了这种关也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所以不能删。

    五、两段能否调换顺序

    答题模板:(一般情况)不能;

    ②这段和x段的x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几段存在逻辑上的(递进、转折、因果、由现象

    本质等)顺序;

    ③若调换,就不符合这种对应/逻辑顺序;

    ④所以不能换。

    六、引用名言(古诗词、歌谣等)的作用

    答题思路:增强文学色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作品主题;用于表情达意,抒发作者感情等。

     

    【典型题析】

    一、2020·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小题。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侯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黃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形形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1217日,有删改)

    【问题】文章第①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1)开篇点题;(2)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3)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趣味性和可读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往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句段在开头,在结构上,往往有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等作用;在内容上,则可以概括其要点。如引用歌词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2021·重庆B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樟树下,外婆家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问题】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对第④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第⑨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相照应。

     

    【变式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草木旧知

    鄢虹

    1、要赏一场好银杏,其实难得。北京入冬早的年份,立冬前几日便可有雪,彼时银杏正值转黄之时,不经冻,大雪一压,冷雨一打,半青不黄的叶子也湿漉漉地落了一地,让人心里直叹可惜。

    2、放在五六年前,深秋时的北大,当属31楼底下最热闹。黄得亮堂堂的一小段路,处处车马喧阗,长枪短炮架着扛着,还时不时有拍婚纱照的。楼前的银杏慷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头顶依旧枝柯蔽日,风起时,还在纷纷地落。

    3、如此盛景,至多不过三五日,早了叶子尚未黄透,晚了零落稀疏,最要紧,得有好天气养着。我刚入学时,北京的蓝天尚属寻常。只要不下雨,澄蓝的天,真是浸透着阳光的海,令人时时想起林庚先生。在干燥温暖的阳光里泡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一如好酒陈年。若得上天成全,中途没有雨雪搅扰,最终熟透时,便可醉人心目。

    4、一开始只要那前后十来日没有雨雪便好。深秋雨,初冬雪,皆湿冷入骨,若连日有此,银杏必伤神韵,黄得瑟缩衰颓,失却应有的鲜洁明润,且不等放晴便稍稍零落。后来,尘霾渐起,不见长安,爽快的碧空黄叶,便更难见到了。前年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楼前银杏颇遭戕损,元气大伤。昔年盛景,竟如华胥一梦,言之思之,已渐使人恍惚生疑。

    5、学校这几年拆了不少老楼,捎带着折了的植物多了,28楼北面的杨树,亦在此数。

    6、刚来北京时,我还没怎么见过温带的落叶阔叶林。九月开学,慌忙间十月又匆匆过去,十一月入秋,北风乍起。每天从31楼出门,走过博实超市前的那条小路去上课,头顶都有一片震耳欲聋的海,滚滚地朝前涌。

    7、那时才知道什么叫“高树多悲风”。南方的芭蕉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北方轰轰烈烈的秋声,也着实让我惆怅了好一阵。过不了几天,这些北方的树便开始落叶。杨树太高,树叶又密又大,罡风一吹,漫天落木好似没有来处,直教人逃都逃不出去,如果再来一场雨逗引秋心,当真能让人无可奈何。

    8、等到看惯落叶,听惯秋声,已经在北京待足了两三年。此时不甚在意秋天的杨树,却总是在春末夏初时纳闷:明明刚长了嫩叶,怎么就绿得这么深了?

    9、只在此春中,春深不知处,时日悠闲,是该有此一问。据说春天的满城飞絮,有一多半是杨絮,渐暖时分,偏偏飘出一场“雪”来,蒙蒙乱扑行人面,也是先前没见过的景象。常走的那条路上,种的似乎是加拿大杨,属黑杨之一种。除此之外,学校里还有毛白杨,灰白的树皮上有菱形散生的黑色皮孔,很好认。不知黑杨因何得名?入夏以后,这树倒真是绿得发黑,熏风过处,带角质层的阔大叶片翻腾出粼粼的白光,看得人犯困。

    10、我从没想过它们会被砍掉,也没想过要给它们拍照,再相见时,数了两遍路旁突兀的树桩,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日本有个说法叫一期一会,所有的相遇,都当它有今日无明日,想做的事,该尽的心,不要留到下次。彼时无端想起此语,只觉其见事通透。

    11、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生死盛衰,人亦难免,何况草木?不过曩昔相识,影迹尚在,一旦过其旧址,难免怀想,平白生出几段絮语,聊遣愚衷罢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7030315)

    1.作者认为“要赏一场好银杏,其实难得 ”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北京人冬早的年份,立冬前几日便有雪银杏不经冻,雪压雨打,半青不黄的叶子便落了银杏胜景至多不过三五日得有好天气养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近年尘霾渐起,爽快的碧空黄叶更难见到;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银杏树颇遭损。

    【解析】文章第段开头就说要赏一场好银杏,其实难得,由此可知,下面的内容是在说明原因。由第北京入冬早的年份,立冬前几日便可有雪,彼时银杏正值转黄之时,不经冻,大雪一压,冷雨一打,半青不黄的叶子也湿漉漉地落了一地可知,银杏不经冻。由第如此盛景,至多不过三五日,早了叶子尚未黄透,晚了零落稀疏可知,银杏胜景至多不过三五日。由最要紧,得有好天气养着”“在干燥温暖的阳光里泡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可知,得有好天气养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由第尘霾渐起,不见长安,爽快的碧空黄叶,便更难见到了可知,近年尘霾渐起;前年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楼前银杏颇遭戕损,元气大伤。昔年盛景,竟如华胥一梦可知,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银杏树颇遭戕损。

     

    2、请简要分析第8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由看惯了秋天的草木,转到对春末夏初时杨树的关注,引出下文对杨树的描写。

    【解析】段落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看,本段的上文写“秋日里的银杏、杨树”,下文写“据说春天的满城飞絮,有一多半是杨絮……看得人犯困”,所以本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秋天的草木的描写,引出下文对春末夏初时杨树的关注。从内容上看,前面一句“等到看惯落叶,听惯秋声,已经在北京待足了两三年”写看惯了秋天的草木;后一句“此时不甚在意秋天的杨树,却总是在春末夏初时纳闷:明明刚长了嫩叶,怎么就绿得这么深了”写的是对春末夏初时杨树的关注,即引出下文对杨树的描写。

    3、品析语言(6分)

    在干燥温暖的阳光里泡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一如好酒陈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丰沛饱满的黄色银杏叶比作陈年好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杏叶的美好情态,表现了它的丰沛饱满、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盛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1)从“一如”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丰沛饱满的黄色银杏叶比作陈年好酒,突出了银杏叶的丰沛饱满、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盛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入夏以后,这树倒真是绿得发黑,熏风过处,带角质层的阔大叶片翻腾出粼粼的白光,看得人犯困。(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参考答案】(2)运用“翻腾”这一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入夏以后杨树的情状,表现了杨树的盎然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爱恋之情。

    【解析】先理解“翻腾”的本义,即(波浪等)上下滚动,属于动词;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表达效果,阔大叶片翻腾写出了杨树的生机与活力;最后分析其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即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爱恋之情。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草木”指的是北大31楼底下的银杏、北大28楼北面的杨树;“旧知”是“老朋友、旧友”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爱恋之情,也暗含作者对再也见不到当初的银杏和杨树盛景的遗憾和对生命生死盛衰的感慨。

    【解析】分析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内容。文章主要回忆了往日银杏、杨树繁盛时的美好景象,由此可知“草木”的含义;文章还写出了对往日景象的美好回忆,由此可知“旧知”的含义;最后结合文章末尾两段“数了两遍路旁突兀的树桩,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生死盛衰,人亦难免,何况草木”可知,题目暗含作者对见不到当初的银杏和杨树盛景的遗憾和对生命生死盛衰的感慨

     

    相关试卷

    考点05 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5 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9页。

    考点11 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11 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12页。

    考点04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4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