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晋中市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晋中市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2cs 30°的值等于,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3)2=a2﹣9B.()﹣1=2C.x+y=xyD.x6÷x2=x3
2.如图,小刚从山脚A出发,沿坡角为的山坡向上走了300米到达B点,则小刚上升了( )
A.米B.米C.米D.米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3﹣a2=aB.a2•a3=a6
C.(a﹣b)2=a2﹣b2D.(﹣a2)3=﹣a6
4.2cs 30°的值等于( )
A.1B.C.D.2
5.如图,在△ABC中,AB=AC=3,BC=4,AE平分∠BAC交BC于点E,点D为AB的中点,连接DE,则△BDE的周长是( )
A.3B.4C.5D.6
6.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 )
A.x=﹣2B.x≠2C.x>﹣2D.x≠﹣2
7.如果两圆只有两条公切线,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外切C.相交D.外离
8.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 )
A.8米B.米C.米D.米
9.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2a+3a=6aB.x8÷x2=x4
C.D.(﹣a﹣2)3=﹣
10.如图,用一个半径为6cm的定滑轮带动重物上升,假设绳索(粗细不计)与滑轮之间没有滑动,绳索端点G向下移动了3πcm,则滑轮上的点F旋转了( )
A.60°B.90°C.120°D.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O中,AB是直径,点D是⊙O上一点,点C是的中点,CE⊥AB于点E,过点D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CE,CB于点P,Q,连接AC,关于下列结论:①∠BAD=∠ABC;②GP=GD;③点P是△ACQ的外心,其中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
12.分解因式:__________.
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正弦值为__.
14.25位同学10秒钟跳绳的成绩汇总如下表:
那么跳绳次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
15.如果抛物线y=(k﹣2)x2+k的开口向上,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6.如图,正方形内的阴影部分是由四个直角边长都是1和3的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假设可以在正方形内部随意取点,那么这个点取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若点C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D在x轴上,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D的坐标.
18.(8分)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与x轴的另外一个交点为C填空:b= ,c= ,点C的坐标为 .如图1,若点P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点,连接OP交直线AB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m.PQ与OQ的比值为y,求y与m的数学关系式,并求出PQ与OQ的比值的最大值.如图2,若点P是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B与AP,当∠PBA+∠CBO=45°时.求△PBA的面积.
19.(8分)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求a、b的值.
20.(8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AC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F.
(1)证明:DE是⊙O的切线;
(2)若BE=4,∠E=30°,求由、线段BE和线段DE所围成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3)若⊙O的半径r=5,sinA=,求线段EF的长.
21.(8分)如图,AC是⊙O的直径,PA切⊙O于点A,点B是⊙O上的一点,且∠BAC=30°,∠APB=60°.
(1)求证:PB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2,求弦AB及PA,PB的长.
22.(10分)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一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上确定点D,使CD与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米,在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
(1)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米/小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用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
23.(12分)如图,∠A=∠B=30°
(1)尺规作图:过点C作CD⊥AC交AB于点D;
(只要求作出图形,保留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求证:BC2=BD•AB.
24.小明家的洗手盆上装有一种抬启式水龙头(如图1),完全开启后,把手AM的仰角α=37°,此时把手端点A、出水口B和点落水点C在同一直线上,洗手盆及水龙头的相关数据如图2.(参考数据:sin37°= ,cs37°= ,tan37°= )
(1)求把手端点A到BD的距离;
(2)求CH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解析】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负整数指数幂,合并同类项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判断出结果.
详解:A. (a﹣3)2=a2﹣6a+9,故该选项错误;
B. ()﹣1=2,故该选项正确;
C.x与y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错误;
D. x6÷x2=x6-2=x4,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可不是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负整数指数幂,合并同类项以及同度数幂的除法的运算,熟记它们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A
【解析】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即可求出小刚上升了的高度.
【详解】
在Rt△AOB中,∠AOB=90°,AB=300米,
BO=AB•sinα=300sinα米.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正确选择锐角三角函数得出AB,BO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3、D
【解析】
各项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解:A、原式不能合并,不符合题意;
B、原式=a5,不符合题意;
C、原式=a2﹣2ab+b2,不符合题意;
D、原式=﹣a6,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
分析:根据30°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2cs30°=2×=.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
5、C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BC=2,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BD、DE长,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在△ABC中,AB=AC=3,AE平分∠BAC,
∴BE=CE=BC=2,
又∵D是AB中点,
∴BD=AB=,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C=,
∴△BDE的周长为BD+DE+BE=++2=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式有意义,∴x+1≠0,∴x≠﹣1,即x的取值应满足:x≠﹣1.故选D.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7、C
【解析】
两圆内含时,无公切线;两圆内切时,只有一条公切线;两圆外离时,有4条公切线;两圆外切时,有3条公切线;两圆相交时,有2条公切线.
【详解】
根据两圆相交时才有2条公切线.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熟悉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中的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的条数.
8、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AC=4,AC⊥BC,
∵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60°.
∴∠ABC≤60°,最大角为60°.
即梯子的长至少为米,
故选C.
9、D
【解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分数指数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A:2a+3a=(2+3)a=5a,故A错误;
B:x8÷x2=x8-2=x6,故B错误;
C:=,故C错误;
D:(-a-2)3=-a-6=-,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分数指数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法则.其中指数为分数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很少出现.
10、B
【解析】
由弧长的计算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圆弧长计算公式,将l=3π代入,
可得n =9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弧长计算公式,牢记并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②③
【解析】
试题分析:∠BAD与∠ABC不一定相等,选项①错误;
∵GD为圆O的切线,∴∠GDP=∠ABD,又AB为圆O的直径,∴∠ADB=90°,∵CF⊥AB,∴∠AEP=90°,∴∠ADB=∠AEP,又∠PAE=∠BAD,∴△APE∽△ABD,∴∠ABD=∠APE,又∠APE=∠GPD,∴∠GDP=∠GPD,∴GP=GD,选项②正确;
由AB是直径,则∠ACQ=90°,如果能说明P是斜边AQ的中点,那么P也就是这个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了.Rt△BQD中,∠BQD=90°-∠6, Rt△BCE中,∠8=90°-∠5,而∠7=∠BQD,∠6=∠5, 所以∠8=∠7, 所以CP=QP;由②知:∠3=∠5=∠4,则AP=CP; 所以AP=CP=QP,则点P是△ACQ的外心,选项③正确.
则正确的选项序号有②③.故答案为②③.
考点:1.切线的性质;2.圆周角定理;3.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2、3(m-1)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先提公因式,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即3m2-6m+3=3(m2-2m+1)=3(m-1)2.
故答案为:3(m-1)2
点睛: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积的形式.根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三检查(彻底分解).
13、
【解析】
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2,BC2,AC2,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明∠BCA=90°,然后得到∠ABC的度数,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可得∠ABC的正弦值.
【详解】
解:
连接AC
AB2=32+12=10,BC2=22+12=5,AC2=22+12=5,
∴AC=CB,BC2+AC2=AB2,
∴∠BCA=90°,
∴∠ABC=45°,
∴∠ABC的正弦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14、20
【解析】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详解:
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次跳绳次数的中位数是将这25位同学的跳绳次数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的第12个和13个数据的平均数,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的第12个和第13个数据都是20,
∴这组跳绳次数的中位数是20.
故答案为:2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怎样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弄清“中位数”的定义: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若数据组中共有奇数个数据,则最中间一个数据是该组数据的中位数;若数据组中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个,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5、k>2
【解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二次项系数k﹣2>1.
【详解】
因为抛物线y=(k﹣2)x2+k的开口向上,
所以k﹣2>1,即k>2,
故答案为k>2.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16、.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即为所求概率.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1÷2×4=6,因为正方形对角线形成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边长是=,∴这个点取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6÷=6÷18=.
考点: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y= (1)(1,0)
【解析】
(1)将点M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得a的值;然后将点M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k的值即可;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C∥AD且BD=AD,结合图形与坐标的性质求得点D的坐标.
【详解】
解:(1)∵点M(a,4)在直线y=1x+1上,
∴4=1a+1,
解得a=1,
∴M(1,4),将其代入y=得到:k=xy=1×4=4,
∴反比例函数y=(x>0)的表达式为y=;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当x=0时,y=1.
当y=0时,x=﹣1,
∴B(0,1),A(﹣1,0).
∵BC∥AD,
∴点C的纵坐标也等于1,且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将y=1代入y=,得1=,
解得x=1,
∴C(1,1).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且BD=AD,
由B(0,1),C(1,1)两点的坐标知,BC∥AD.
又BC=1,
∴AD=1,
∵A(﹣1,0),点D在点A的右侧,
∴点D的坐标是(1,0).
【点睛】
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18、(3)3, 2,C(﹣2,4);(2)y=﹣m2+m ,PQ与OQ的比值的最大值为;(3)S△PBA=3.
【解析】
(3)通过一次函数解析式确定A、B两点坐标,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得到b,c的值,令y=4便可得C点坐标.
(2)分别过P、Q两点向x轴作垂线,通过PQ与OQ的比值为y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找到,设点P坐标为(m,-m2+m+2),Q点坐标(n,-n+2),表示出ED、OD等长度即可得y与m、n之间的关系,再次利用即可求解.
(3)求得P点坐标,利用图形割补法求解即可.
【详解】
(3)∵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A(2,4),B(4,2).
又∵抛物线过B(4,2)
∴c=2.
把A(2,4)代入y=﹣x2+bx+2得,
4=﹣×22+2b+2,解得,b=3.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
令﹣x2+x+2=4,
解得,x=﹣2或x=2.
∴C(﹣2,4).
(2)如图3,
分别过P、Q作PE、QD垂直于x轴交x轴于点E、D.
设P(m,﹣m2+m+2),Q(n,﹣n+2),
则PE=﹣m2+m+2,QD=﹣n+2.
又∵=y.
∴n=.
又∵,即
把n=代入上式得,
整理得,2y=﹣m2+2m.
∴y=﹣m2+m.
ymax=.
即PQ与OQ的比值的最大值为.
(3)如图2,
∵∠OBA=∠OBP+∠PBA=25°
∠PBA+∠CBO=25°
∴∠OBP=∠CBO
此时PB过点(2,4).
设直线PB解析式为,y=kx+2.
把点(2,4)代入上式得,4=2k+2.
解得,k=﹣2
∴直线PB解析式为,y=﹣2x+2.
令﹣2x+2=﹣x2+x+2
整理得, x2﹣3x=4.
解得,x=4(舍去)或x=5.
当x=5时,﹣2x+2=﹣2×5+2=﹣7
∴P(5,﹣7).
过P作PH⊥cy轴于点H.
则S四边形OHPA=(OA+PH)•OH=(2+5)×7=24.
S△OAB=OA•OB=×2×2=7.
S△BHP=PH•BH=×5×3=35.
∴S△PBA=S四边形OHPA+S△OAB﹣S△BHP=24+7﹣35=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确定,以及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抛物线解析式常数的方法,再者考查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图形线段长度的比化为坐标轴上点之间的线段长度比的思维能力.还考查了运用图形割补法求解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19、或
【解析】
把代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经过整理,得到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到b的值,把b的值代入一个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把代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
由①得:a=1+b,
把a=1+b代入②,整理得:
b2+b-2=0,
解得:b= -2或b=1,
把b= -2代入①得:a+2=1,
解得:a= -1,
把b=1代入①得:
a-1=1,
解得:a=2,
即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正确掌握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
20、(1)见解析 (2)8(3)
【解析】
分析:(1)连接BD、OD,由AB=BC及∠ADB=90°知AD=CD,根据AO=OB知OD是△ABC的中位线,据此知OD∥BC,结合DE⊥BC即可得证;
(2)设⊙O的半径为x,则OB=OD=x,在Rt△ODE中由sinE=求得x的值,再根据S阴影=S△ODE-S扇形ODB计算可得答案.
(3)先证Rt△DFB∽Rt△DCB得,据此求得BF的长,再证△EFB∽△EDO得,据此求得EB的长,继而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1)如图,连接BD、OD,
∵AB是⊙O的直径,
∴∠BDA=90°,
∵BA=BC,
∴AD=CD,
又∵AO=OB,
∴OD∥BC,
∵DE⊥BC,
∴OD⊥DE,
∴DE是⊙O的切线;
(2)设⊙O的半径为x,则OB=OD=x,
在Rt△ODE中,OE=4+x,∠E=30°,
∴,
解得:x=4,
∴DE=4,S△ODE=×4×4=8,
S扇形ODB=,
则S阴影=S△ODE-S扇形ODB=8-;
(3)在Rt△ABD中,BD=ABsinA=10×=2,
∵DE⊥BC,
∴Rt△DFB∽Rt△DCB,
∴,即,
∴BF=2,
∵OD∥BC,
∴△EFB∽△EDO,
∴,即,
∴EB=,
∴E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有关性质、中位线定理、三角函数的应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
21、(1)见解析;(2)2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B,证PB⊥OB.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结合已知条件可得∠OBP=90°得证;
(2)连接OP,根据切线长定理得直角三角形,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1)连接OB.
∵OA=OB,∴∠OBA=∠BAC=30°.
∴∠AOB=80°-30°-30°=20°.
∵PA切⊙O于点A,∴OA⊥PA,
∴∠OAP=9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OBP=360°-90°-60°-20°=90°.
∴OB⊥PB.
又∵点B是⊙O上的一点,
∴PB是⊙O的切线.
(2)连接OP,
∵PA、PB是⊙O的切线,
∴PA=PB,∠OPA=∠OPB=,∠APB=30°.
在Rt△OAP中,∠OAP=90°,∠OPA=30°,
∴OP=2OA=2×2=1.
∴PA=OP2-OA2=2
∵PA=PB,∠APB=60°,
∴PA=PB=AB=2.
考点: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切线长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
22、(1)24.2米(2) 超速,理由见解析
【解析】
(1)分别在Rt△ADC与Rt△BDC中,利用正切函数,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从而求得AB的长.
(2)由从A到B用时2秒,即可求得这辆校车的速度,比较与40千米/小时的大小,即可确定这辆校车是否超速.
【详解】
解:(1)由題意得,
在Rt△ADC中,,
在Rt△BDC中,,
∴AB=AD-BD=(米).
(2)∵汽车从A到B用时2秒,∴速度为24.2÷2=12.1(米/秒),
∵12.1米/秒=43.56千米/小时,∴该车速度为43.56千米/小时.
∵43.56千米/小时大于40千米/小时,
∴此校车在AB路段超速.
23、见解析
【解析】
(1)利用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确定D点即可得;
(2)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CD=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A=30°,推出△CDB∽△AC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如图所示,CD即为所求;
(2)∵CD⊥AC,
∴∠ACD=90°
∵∠A=∠B=30°,
∴∠ACB=120°
∴∠DCB=∠A=30°,
∵∠B=∠B,
∴△CDB∽△ACB,
∴,
∴BC2=BD•AB.
【点睛】
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作图: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24、(1)12;(2)CH的长度是10cm.
【解析】
(1)、过点A作于点N,过点M作于点Q,根据Rt△AMQ中α的三角函数得出得出AN的长度;
(2)、根据△ANB和△AGC相似得出DN的长度,然后求出BN的长度,最后求出GC的长度,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过点A作于点N,过点M作于点Q.
在中,.
∴,
∴,
∴.
(2)、根据题意:∥.
∴.
∴.
∵,
∴.
∴.
∴.
∴.
答:的长度是10cm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以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关注核心内容,经历测量、运算、建模等数学实践活动为主线的问题探究过程,突出考查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蕴含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数
1
2
3
4
5
10
次数
15
8
25
10
17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估计介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渭源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的相反数是,计算的结果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桐庐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计算正确的是,已知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