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
一、单选题
1.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A.大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C.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以上都是
2.某航班飞机飞行时,飞行员向塔台请求向左偏航以躲避积雨云,从而避免暴雨的影响,说明当时飞机很可能飞行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3.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A.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B.出现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C.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D.生命将从地球上消失
4.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6.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飞机主要在这一层飞行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C.集中了地球上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 D.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7.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8.封闭玻璃管内装有水,现将玻璃管的右下角置于冰块上(如图),则( )
A.水会逆时针流动 B.水会顺时针流动 C.水只在右侧竖直管内上下流动 D.水不会流动
9.下列符合对流层大气特点的是( )
A.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B.不同纬度其高度都是一样的
C.云雨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D.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10.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小新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的。由此你猜想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________(填“上端”或“下端“)。
12.大气层由内到外可以分为五层,其中,臭氧层位于________。我们生活在________层,请你在图中画出空气对流的方向________。
13.由“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A层大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________(填字母)是平流层,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
14.神舟十一号飞船自10月17日升空,绕地球飞行一月后于11月18日13时59分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最后穿过大气层的名称是________。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
15.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上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________(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点燃后扣上一只大烧杯。
(1)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观察到线香的烟往上弥漫
B.此实验说明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如烟)都会往上升
C.实验中观察到的就是对流层的对流现象
D.此实验的现象与烧水时的对流现象本质原因相同
(2)请想象一下,如果对流层中的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与现在的相反,地球上可能会有怎样的现象?请写出一个现象:________。
四、解答题
17.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中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18.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_______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100.8℃
B.-68.8℃
C.-132.8℃
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19.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________;③为________。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③ ,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________地区最厚,________地区最薄,其原因是________。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20.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层叫________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 .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________ ]________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________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________ ]________ 层。(填序号和名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该题考查大气层的特点。
解答: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来分层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 A
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
解答:因为对流运动显著,而且富含水汽和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雾、雨、雪等与水的相变有关的都集中在本层。
故答案为:A
3.答案: B
地球的大气层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没有大气层鸟儿不能飞翔,天空将会变得阴暗,人会缺少水资源和氧气,有了大气层,就会出现雨雪,冰雹等多样的天气现象,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就没有生命,其他行星上有大气层但是陨石坑依然很多。
解答:A、地球有大气层,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小的陨石等到撞击到地面时已经烧尽了。大一点的陨石经过大气层也会被烧烤得很小了,撞击地面威力很很小,但是月球上是没有大气层的,陨石来临,那就是毫无阻挡,直接就撞上去了,陨石坑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因此说明了就算没有大气层,行星上依然会有陨石坑,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对流层,因此若是没有大气层,地球上不会出现雪、雨等复杂的天气现象,B符合题意。
C、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就没有蓝天,没有美丽的日落,天空会变黑,因为空气中没有散射太阳蓝光的粒子了,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海洋、湖泊和河流也将开始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在没有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将从100°C显著下降,地球上所有的水都会像被遗忘的水壶一样开始沸腾,并非所有这些水都会变成蒸汽。很快,我们将通过足够的蒸汽来达到平衡,以防止水的沸腾。但在大气压力为零的情况下,水不会保持液态,剩下的就会变成冰,人和动物的生命离不开水,没有水资源生物就会死亡。在地球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人可以活多久,除非人有一套太空服和氧气面罩外,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那么就会死去。为了吸气,人需要压力差。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人将无法呼吸,即便是连接到呼吸器。但不要屏住呼吸,因为人的肺会在几秒钟内发生爆裂。而呼气可以帮助人的身体保持大约3分钟的活力,但是,在大约15秒后,人将会失去知觉,因此没有大气层,生命将从地球上消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 A
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解答: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符合题意。对流层是A层,降雨下雪等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②符合题意。图中B层是平流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并不在平流层,③不符合题意。图中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并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因为对流层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 D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解答: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距离地面20千米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再往上就是平流层,平流层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气温变化是先下降后升高。
故答案为:D
6.答案: A
对流层(troposphere)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 17 ~ 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解答:A、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不适合飞机飞行,飞机飞行主要在平流层,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中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 B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解答: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所以其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对流层内大气对流活动明显;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 D
空气对流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水的对流是热水上升,冷水下沉。
解答:如图,冰块放在右下角,那么玻璃管的右下角为冷水,要形成对流,冷水会下沉;而右下角水已经在下方,则不会形成对流。
故答案为:D
9.答案: C
本题考查考生对大气对流层特点的理解判断能力。
解答:A 对流层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这样才能形成对流,错误;
B 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为对流运动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了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比高纬地区大,错误;
C 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云雨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正确;
D对流层大气由于热量直接来源于地表,故距下垫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 C
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解答: A、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A图表示冷的地方空气上升,A不符合题意。
B、白天的海洋和陆地区别在于,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所以陆地是上升气流,海洋是下沉气流,可是B图是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B不符合题意。
C、白天的山峰和山谷之间,山峰气温高于谷地气温,因此山峰呈上升气流,山谷呈下沉气流,C符合题意。
D、城市气温高于郊外气温,所以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外盛行下沉气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答案: 逆时针;上端
(1)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物质会向下运动,而密度小的物质会向上运动;
(2)夏季的空调是用来制冷的,而冷空气向下运动,所以应该将空调安装在房间上端,这样可以使整个屋子温度降低。
解答:(1)如图所示,在水管的右下角用酒精灯加热,那么右边的水受热密度变小,会向上运动,而左边的冷水会受到推力向右运动,因此水是逆时针流动的;
(2)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上端。
12.答案: 平流;对流;
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解答:大气层由内到外可以分为五层,其中,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因为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我们生活在对流层,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雨、雪、冰、雹、霜、露、雾等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都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对流层空气的清洁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因此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故答案为:平流;对流;
13.答案: 对流;B
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由“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A层因为是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B是平流层,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
故答案为:对流;B
14.答案: 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解答:大气层的最底层是与生物圈关系最密切的对流层,对流层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流运动强烈,天气情况复杂多变;
故答案为: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15.答案: (1)
(2)下部
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
解答:(1)
(2)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原理,取暖器应该安装在下部有利于空气对流。
故答案为:(1)上图:(2)下部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A,D
(2)地表不会出现下雨等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实验比较空气中的对流现象以及在密封情况下气体的情况知识
解答:A、因为线香在燃烧所以它的烟在往上弥漫,A符合题意。
B、不透明的就是东西有许多,若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都会往上升,那比如铜墙铁壁,B不符合题意。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可是从实验中线香的烟没有遇冷,而是线香的烟上升到烧杯顶不断蔓延,B不符合题意。
D、烧水时里面的气体不停充满,之后气体可以从口中排出,此实验中的线香的烟气,最终在烧杯里弥漫满了烟气,然后烟气再漫出烧杯,D符合题意。
(2)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就因为对流层的这些特点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如果对流层中的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与现在的相反,地球上出现的现象等天气现象比如下雨。
故答案为:(1)AD (2) 地表不会出现下雨等现象
四、解答题
17.答案: (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解答:(1)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所以乒乓球向左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时,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故答案为:(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18.答案: (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A
(4)电离
(5)B
(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1)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所以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运动显著。(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太阳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32-16.8*6=-68.8℃。(6)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19.答案: (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中间层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暖层和外层随高温增加温度增加。
解答:(1)根据温度与大气层的分层关系可知:②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③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2)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平流层上热下冷,对流不明显,有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运动强弱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对流越显著反之越弱,赤道温度最高所以最厚,两极温度最低所以最薄。(4)③是对流层处于大气层的低部受到的光照最少,所以图中呈现的③的气温变化是由地面向上逐渐降低,所以考虑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反射的太阳光对它进行加热。故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20.答案: (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 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 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 500千米。 对流层(troposphere)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解答:
(1)图中ABC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故B为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为由图可知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暖层。
故本题的答案为: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评优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评优课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21大气层2pptx、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21大气层2教学设计doc、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21大气层2学案含答案doc、对流mp4、空气对流mp4、臭氧层破坏的危害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评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节大气层,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的分布,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随高度增加而降低,55千米,约12千米,85千米,500千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气层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1大气层-pptx、21大气层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