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1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3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4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5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6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7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第8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16张,共16页。
    《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导入社会在发展,劳动内容也在发展,但劳动精神的内核是不变的。今天,我们对比阅读《芣苢》《插秧歌》,看看劳动诗歌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01020403目录学习目标作家人物文意结构主旨文法学习目标1.比较《芣苢》与《插秧歌》的写作背景的不同;2.比较《芣苢》与《插秧歌》的写作内容的异同;3.比较《芣苢》与《插秧歌》写作手法与语言的异同;4.感受两首诗歌中对劳动人物精神的异同,感受劳动的魅力。写作背景的对比《芣苢》是西周民歌,选自《诗经》,作者不可考。农业极不发达。《插秧歌》是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农业已经有很大发展。诗歌内容对比《芣苢》的内容是采摘芣苢,劳动者可能是女子,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明,劳动内容较为轻松,诗歌内容也较为单一;《插秧歌》的内容是插秧,劳动者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亲人,劳动内容较为繁重,诗歌内容也更为丰富。诗歌手法对比《芣苢》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形式更富有音乐性;《插秧歌》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形式更自由;《芣苢》注重借用动词表现劳动过程,细节描写;《插秧歌》不仅借助动词,还使用语言描写,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写农人投身插秧的勤劳乐观;《插秧歌》首联“抛”“接”“拔”“插”是对《芣苢》的继承,也是突破。《芣苢》的六个动词之间有一定的先后关系,从采到兜,但是人物之间没有合作,而《插秧歌》人物之间有合作。诗歌语言的对比《芣苢》虚词多,语言质朴;《插秧歌》语言浅白流畅,善用口语,生动、新鲜。劳动精神的对比《芣苢》表现了劳动者的喜悦;《插秧歌》表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以及其中洋溢的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精神更加丰富和复杂。主旨的对比《芣苢》是采诗官采风所得,为统治者阅读欣赏的,有一定的美化作用;《插秧歌》是诗人杨万里有感而发,在于表达个人的精神状态,对农事活动的欣赏以及对农民的关心,还有对官场的厌倦。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