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 小华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
A. 向下游 B. 向上游 C. 向对岸吹去 D. 从对岸吹来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 楼台倒影入池塘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潭清疑水浅 D. 云生结海楼
- 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 以下几个关于声音的小实验中目的是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的是( )
A. 在相同的试管中装入不同量的水并向试管内吹气,比较听到的声音
B.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
C. 将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放在鼓面上的米粒跳起的高度不同
-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 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 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 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钟内振动了次的物体,能发出人耳容易听到的声音
B.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音调
C. 同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比的声音振幅大
D.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
-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 南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
C. 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 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属于噪声
- 如图为气势恢宏的壶口瀑布。关于壶口瀑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巨大的瀑布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远处听到瀑布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 瀑布声低沉有力,是因为人听到的是次声波
D. 附近居民夜间休息要关窗户,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下列关于天宫课堂上声现象知识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B. 声音以的速度从天宫传到我们耳朵
C. 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 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以上
- 如图所示是一款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导盲杖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嘀嘀”的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提示音的传播速度大
B. 离障碍物越近振动越快,提示音的响度越大
C. 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 导盲杖发出提示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人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 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 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 ______处控制噪声。
-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 ______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 ______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 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_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______传到人耳。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空气温度 | ||||||
声音速度 |
- 根据图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刚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
如图所示,为了验证中的探究结论,小刚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 ______法。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______可以传声。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______。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纸盆在________:
如图乙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敲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敲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敲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如图丁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但实际操作中,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 在如图所示的海洋探测中,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共需。请计算测量处海洋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按计算
- 我国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下潜深度已突破。如果在潜水器正上方的海面利用超声波探测此时潜水器的位置,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 俊凯与千玺同学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觉得可以利用声速求两地的距离。俊凯在地鸣笛,秒后千玺在地听到声音,求两地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 汽车司机朝着山崖以的速度行驶,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后便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是,求:
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这段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听到的声音较小,而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和耳朵之间,声音通过气球传播到耳朵,听到的声音较大,这是由于气球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故B符合题意.
2.【答案】
【解析】解:小华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而堤上柳树的枝叶在随风飘动,说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且风速与小华骑车的速度相同.故选A.
3.【答案】
【解析】解:
A、“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池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故C错误。
D、“云生结海楼”是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
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通过诗句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平时要注意区分。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将所学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4.【答案】
【解析】解:、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错误。
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
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D正确。
故选:。
由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振动次数多就说明频率高,而发声体发声的音调与频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波形图的认识以及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5.【答案】
【解析】解:、在试管中装不同量的水并向试管内吹气,空气中振动发声,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听到的声音越高,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因素,故A正确;
B、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错误;
C、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米粒跳动高度不同,即说明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因此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以乒乓球比赛为背景,考查了多个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也与实际联系密切,值得我们关注。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解答】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故C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析】解:、据课本知识可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之间;物体在分钟内振动了次,;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故B错误;
C、同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比的声音响度大,振幅大;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频率是物体振动的次数,翅膀内振动了次,可以求出频率;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音色和音调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要求学生对声音及其特性、声音的传播及特征、减弱噪声的措施等知识点全面掌握。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是发声体的振幅;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声音强弱发生变化,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解析】解:、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人们主要通过音色来分辨不同的鸟鸣声,故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在人们休闲娱乐时鸟鸣声属于乐音,鸟鸣声在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根据音色能辨别物体。
介质不同,声速一般不同。
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判断声音是乐音还是噪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声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特性、乐音和噪声等,属于声学最基础的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10.【答案】
【解析】解:、巨大的瀑布声是由空气振动及瀑布冲击岩石后水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远处听到瀑布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正确;
C、瀑布声低沉有力,说明声音频率低,但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
D、附近居民夜间休息要关窗户,这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音色和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特性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11.【答案】
【解析】解:、王亚平老师讲课时能够发声是因为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在太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电磁波传递能量,故C错误;
D、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左右,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太空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太空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老师讲课一般在,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声与信息等,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A.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所以同种介质中,温度相同时,超声波和提示音的传播速度相等,故A错误;
B.当导盲杖离障碍物越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提示音越尖锐,故B错误;
C.提示音能引起人的听觉,频率在赫兹之间,超声波频率大于赫兹,超声波频率大于提示音频率,故C正确;
D.盲人通过提示音的音调高低判断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提示音给盲人传递距离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信息 音色
【解析】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指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我们之所以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声音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信息;音色。
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本题考查了声的利用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空气 声源
【解析】解:声音靠介质传播,考试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空气;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是一道声现象的基础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比较简单,难度不大。
15.【答案】振动 音色
【解析】解:
“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
“客船”上的人通过音色辨别出是钟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16.【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解: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属于基础知识。
17.【答案】解: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图:
故答案为:见上图。
【解析】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再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给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18.【答案】解: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是原来的一半时,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但音调和音色不变,即频率和波形均不变,作图如下: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
19.【答案】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转换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解析】解: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即传播声音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音叉声音就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转换法;空气;铃声越来越小。
发声体的振动往往不能直观观察到,因此可以通过其他相关的现象来反映,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传播声音的介质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
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
20.【答案】振动;由高变低;固体;空气不可能被抽尽,玻璃罩内不是真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水柱和瓶子的振动,水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图甲中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图乙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瓶子和水的振动.水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左边的瓶子水柱最短,所以振动最快,音调最高,同理最右侧的音调最低,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
图丙中用手指轻敲课桌,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敲击声,此时声音靠空气传播;耳朵贴在桌面上,声音是靠固体传播的,第一次听不到声音,第二次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图丁中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电铃的发出的声音逐渐减弱,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真空不能传声;实际操作中,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原因可能是:空气不可能被抽尽,玻璃罩内不是真空。
21.【答案】解:由可得,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
,
则海洋的深度为:
。
答:海洋的深度为。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海洋的深度为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的一半,据此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回声测距的应用,注意海洋的深度与超声波信号传播路程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解:
由题意可知,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
声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
由可得,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至少所需的时间:
。
答: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解析】先求出超声波传播的总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至少需要的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回声测距的应用,明确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与下潜深度的关系是关键,难度不大。
23.【答案】解: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笛声由传到用时;
由可得:两地的距离。
答:两地的距离为。
【解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可求两地的距离。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利用的变形公式可求路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由得,在时间内,货车行驶的距离:
;
声音传播的距离:
;
设司机鸣笛时货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则:,
;
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
答:内车行驶的路程是;
这段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是米;
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货车时,汽车以的速度已经前行了,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货车与山崖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货车距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货车到山崖距离减去货车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倍。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