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乡土中国》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乡土中国》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把握重难点,由现象到本质,阅读指导,写作准备,预习作业,课前研学,知识清单,二课时,阅读记录表,思维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学术著作整本书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乡土中国》第1-3章
快速阅读《乡土中国》前三章
梳理各章内在关联(小组讨论,画出思维导图)
在《文字下乡》中,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空间上不需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一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化中有声音就足够了,乡土社会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生活的需求。你赞同费孝通先生的这种观点吗?小组研讨,小组内一人做笔记,一人提炼整理,最后展示整理成果。
《乡土中国》第4-7章
1.要求:阅读“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相关段落,勾画关键词语,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2.列出20个左右和自己有关系的人,根据亲疏远近在箭头指向处填写身份。
假设最外圈是邻居刘大爷,但是他以前救过你的命,你是否会做调整?请同学们再次思考与他人的关系自行调整。
情境一:课间,女生甲不小心把水洒到了乙的课桌上,道歉后,乙因为课本湿透而生气,嘴里骂骂咧咧,导致两人矛盾升级争吵起来,你身为班长兼乙的好友,如何处理?要求:字数100字左右。情境二:观看《人民的名义》中一个片段(侯亮平和他的老师高育良),学生讨论。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进行评价,字数200字左右。
《乡土中国》第8-11章
1.观看电影《秋菊打官司》2.阅读鲁迅的《离婚》
读《礼治秩序》厘清“人治”“法治”“礼治”这三个概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案例一:白鹿原上,李寡妇先后将自家的一块水地卖给了鹿子霖和白嘉轩。为了争夺这块地,白鹿原上的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发生了家族斗殴。两家剑拔弩张,都申明绝不就此罢休,倾家荡产也要打赢官司。然而,两个人的怒火,却被朱先生的一封信给轻松化解了。其实,朱先生就是写了一首诗,其中最关键的就两句:“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白嘉轩和鹿子霖看完之后,各自都没了火气,后来在冷先生的调解下,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计前嫌,重归于好。案例二:在鲁迅的《离婚》中,爱姑和婆家产生了矛盾要离婚,慰老爷调解了三年没有结果,夫家施家找来了七大人进行调停。 结合这两处案例,你能总结他们解决纠纷过程有何共通性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表现?你怎样看待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阅读故事,思考问题1.村长身上体现了什么权力?2.秋菊是否认同村长的教化权力?3.为什么最后以尴尬收场?
《乡土中国》第12-14章
摘录书中阐释的血缘、地缘、欲望、需要的相关概念的语句
小组合作1.勾画圈点2.精读(批注点评)3.研读(结合文本阅读导引质疑探究)4.概括三篇文章主要观点及主旨
绘制每章思维导图,将这三章的相关章节的知识勾连起来。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社会:欲望现代社会:需要
《名实的分离》社会变迁快“注释”变动的内容实不符名
《血缘和地缘》血缘→地缘商业的发展
1.师生共同完成整本书内容思维导图2.探讨各篇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整本书中的地位或作用
1.试列出文章中你认为比较重要或难以理解的概念。2.师生合作用文本细读法理解“乡土社会”这个核心概念。细读第一篇《乡土本色》,筛选出诠释“乡土社会”概念的语句。3.对筛选出的语句进行梳理、整合。4.学生借鉴以上方法,自主梳理《乡土中国》中其他重要概念。
学以致用 请以“今日中国的'乡土性’”为话题,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的“变与不变”任选一个,开展调查访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授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对书画的品评,对名著的点评,视频弹幕,评论区,活动过程,什么是批注,批注有哪些作用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需要读,怎样读乡土中国,第2章文字下乡,第3章再论文字下乡,第6章家族,第7章男女有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示范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纵向读“一本书”,横向读“一类书”,提前读,分阶段读,抓概念,抓结构,任务促读,下定义,譬喻法,比较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