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最新课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面镜定义,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并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稿纸、薄玻璃板、蜡烛、平面镜、火柴、一个光屏(白纸)、跳棋学生准备一个小平面镜、刻度尺、笔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主 案(教学过程和内容)副 案(专家建议)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环节一:魔术导入:讲课前给同学变个魔术,老师有个魔术箱,能把少的东西变多了,同学们想把什么变多呢?作业呀?钱啊?让同学拿出两张钱,然后让同学们想想是什么机关。学生可能猜测是平面镜,引出新课。 学生活动一:学生参与游戏并思考问题。通过一个小魔术,提起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把平面镜特点与游戏联系,教学效果非常好! 新课环节二:一、平面镜定义:平静的水面、生活中用到的镜子,它们都能反射光,且表面很平,我们将这样的镜面称为平面镜。 环节三:二、平面镜成像特点我们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打开幻灯片,共同探究)首先是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物像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以及像的虚实就是像的特点。教师指导: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猜想和假设,并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时要注意:你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是你们认为重要的,或者是应该注意的,或者是比较难的。提出来。实验结束后呈现给大家。 教师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略)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2.为什么用薄玻璃板?3.为什么准备两支一样的蜡烛?4.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不斜放?5.反复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6.用物体遮挡玻璃板后侧是否能成像?7.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到纸,有什么作用? 8.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实存在?9.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10.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左右、上下与物体是否一致?11.用蜡烛和棋子做实验的优缺点?12.刚才我们看到树或房屋在水中成的倒影,为什么看起来是倒立的?让学生用手边的圆珠笔和平面镜进行演示。思考回答。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让学生回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提问:猴子最终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让学生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演示并解释猴子捞不到月亮。 人眼怎样看见物体的?人眼通过平面镜怎样看到物体的? 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平面镜中的像又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由小孔成像的成因及特点通过ppt作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总结。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P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PA、P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P′点,人就会感到P′点是一个“发光点”,而P′点就是P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刚才我们作图是根据什么方法画的?教师板书: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再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图,强调对称法。 四、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从古代女子“对镜贴花黄”到现代舞蹈演员使用大平面镜矫正动作姿势,都是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成像。2.改变光路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潜艇很厉害,可是你们知道潜艇在下潜到水下的时候,是怎么发现敌情的么?介绍潜望镜的结构和原理。牙医的小平面镜、显微镜、投影仪等都有平面镜。科学世界:凹面镜和凸面镜球面镜的定义、作用及应用?五、巩固练习:略六、小结七、作业:调查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有哪些负面影响。如:光污染 提出问题:学生踊跃举手,做出回答。平面镜成像时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二:用手中的镜子照远处和近处的物体,观察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猜想和假设:1:像是正立的;猜想2:像和物大小关系;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或不等等。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收集数据。把班里12个小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使用蜡烛进行实验,一部分使用棋子进行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借助课本插图和说明,分别探究距离不同时物与像的大小、位置关系。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进行三次实验,实验中注意随时记录数据,实验数据不能修改。小组间探讨完,请小组间交流一下。结论:学生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实验后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其他小组给与解答。 学生回答:“蜡烛的火焰更明亮,但是不稳定”“棋子不动,高度不变,可以更好的研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后适时的拓展题目。学生:因为树顶和房顶离水面最远,所以树顶和房顶成的像离水面也是最远的,这样树木和房屋看起来是倒立的。学生活动三:学生1:(边演示边讲解)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我们可以看到在玻璃后有一个蜡烛的像。我们开始认为这个像是真实存在的,可我们用手去摸,摸不到这个像,所以我们发现原来这个像不是真实存在的。学生2:拿一张白纸,放在玻璃后,移动它的位置看在白纸上有没有蜡烛的像,没有,证明像不是真实存在的。1.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眼,引起视神经的感觉。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人眼。 找同学到黑板上用不同的方法画出物体的像。 学生回答:光的反射定律。 找同学讲阿基米德的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入侵希腊叙拉古城) (让小组同学合作观察桌子另一次的物体,开动脑筋怎么才能看到。) 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组内合作,其他同学作补充。 学生归纳平面镜的概念,培养归纳问题能力。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发现问题,萌发求知欲望。 在猜想的引领下开始主动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这一步是探究的难点,学生需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必要时全班合作,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弱化难点,突出重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的器材要合适。比较物像的位置关系时,采用了稿纸,比教材上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误差小,而且时间短。若与别的小组差距较大,找出原因是什么。不限制研究方法,学生会出现多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会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学生轮流回答,可以较大面积地检查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了物和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利用稿纸作实验,还发现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与数学中的几何知识联系,所以得出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物像是轴对称关系的结论,强调了学科联系与整合。交流与合作环节,因为有探究的体验,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想法和建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紧扣学习目标和中考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小组及组内同学间的合作。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练习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科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4.3 平面镜成像 等大 定义 等距 成像特点 垂直 虚像平面镜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原理作图法成像作图 特点作图法应用 成像 改变光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