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3150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3150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3150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已知A样本的数据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AD∥BC,AC平分∠BAD,若∠B=40°,则∠C的度数是( )
A.40° B.65° C.70° D.80°
2.如图,半径为的中,弦,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若,,则弦的长等于( )
A. B. C. D.
3.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同学,某校开展捐书活动,九(1)班40名同学积极参与.现将捐书数量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捐书数量在5.5~6.5组别的频率是( )
A.0.1 B.0.2
C.0.3 D.0.4
4.如图,点A、B、C、D、O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是由△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 )
A.30° B.45°
C.90° D.135°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C的坐标分别为点B(﹣3,1)、C(0,﹣1),若将△ABC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1B1C,则点B对应点B1的坐标是( )
A.(3,1) B.(2,2) C.(1,3) D.(3,0)
6.如图,△ABC中,∠B=55°,∠C=3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结AD,则∠BAD的度数为( )
A.65° B.60°
C.55° D.45°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2+x3=x5 B.x2•x3=x5 C.(﹣x2)3=x8 D.x6÷x2=x3
8.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 050 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1% .将2 05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205万 B. C. D.
9.已知A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则A,B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 )
A.平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众数
10.如图,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是()
A.y=2n+1 B.y=2n+n C.y=2n+1+n D.y=2n+n+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航行到A处测得小岛C位于北偏东60°方向上,继续向东航行10海里到达点B处,测得小岛C在轮船的北偏东15°方向上,此时轮船与小岛C的距离为_________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12.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若x=4,则函数值y=________.
13.已知抛物线y=x2﹣x+3与y轴相交于点M,其顶点为N,平移该抛物线,使点M平移后的对应点M′与点N重合,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
1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n=1没有实数根,那么|2﹣n|﹣|1﹣n|的化简结果是_____.
15.在“三角尺拼角”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1=__________°.
16.若函数y=的图象在其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点E在⊙O外,∠EAC=∠D=60°.求∠ABC的度数;求证:AE是⊙O的切线;当BC=4时,求劣弧AC的长.
18.(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过A(0,4),B(2,0),C(-2,0)三点.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x轴上有一点D(-4,0),将二次函数的图象沿射线DA方向平移,使图象再次经过点B.
①求平移后图象顶点E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在A,B两点之间(含A,B两点)的曲线部分在平移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19.(8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13,AC=8,cos∠BAC=,BD⊥AC,垂足为点D,E是BD的中点,联结AE并延长,交边BC于点F.
(1)求∠EAD的余切值;
(2)求的值.
20.(8分)已知是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的全体实数,如表是与的几组对应值.
小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利用上述表格所反映出的与之间的变化规律,对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从表格中读出,当自变量是﹣2时,函数值是 ;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在画出的函数图象上标出时所对应的点,并写出 .
(4)结合函数的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
21.(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两点,且点,点在轴正半轴上运动,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
(1)求的值和点的坐标;
(2)当时,直线与直线交于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当时,若直线与直线和(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当间距离大于等于2时,求的取值范围.
22.(10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该方程一个根为5,求m的值.
23.(12分)如图,点D,C在BF上,AB∥EF,∠A=∠E,BD=CF.求证:AB=EF.
24.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tan∠ABC=2,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射线DA的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将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α=∠BCD),得到对应线段CF.
(1)求证:BE=DF;
(2)当t= 秒时,DF的长度有最小值,最小值等于 ;
(3)如图2,连接BD、EF、BD交EC、EF于点P、Q,当t为何值时,△EPQ是直角三角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解析】
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B+∠BAD=180°,∠C=∠DAC,求出∠BAD,求出∠DAC,即可得出∠C的度数.
【详解】
解:∵AD∥BC,
∴∠B+∠BAD=180°,
∵∠B=40°,
∴∠BAD=140°,
∵AC平分∠DAB,
∴∠DAC=∠BAD=70°,
∵A∥BC,
∴∠C=∠DAC=7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求出∠DAC或∠BAC的度数.
2、A
【解析】
作AH⊥BC于H,作直径CF,连结BF,先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DAE=∠BAF,然后再根据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得到DE=BF=6,由AH⊥BC,根据垂径定理得CH=BH,易得AH为△CBF的中位线,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AH=BF=1,从而求解.
解:作AH⊥BC于H,作直径CF,连结BF,如图,
∵∠BAC+∠EAD=120°,而∠BAC+∠BAF=120°,
∴∠DAE=∠BAF,∴弧DE=弧BF,∴DE=BF=6,
∵AH⊥BC,∴CH=BH,
∵CA=AF,∴AH为△CBF的中位线,∴AH=BF=1.
∴,
∴BC=2BH=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也考查了垂径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3、B
【解析】
∵在5.5~6.5组别的频数是8,总数是40,
∴=0.1.
故选B.
4、C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解.
【详解】
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得,
OC=
,AO=
,AC=4,
∵OC2+AO2==16,
AC2=42=16,
∴△AOC是直角三角形,
∴∠AOC=90°.
故选C.
【点睛】
考点:勾股定理逆定理.
5、B
【解析】
作出点A、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可得△A1B1C,即可得到点B对应点B1的坐标.
【详解】
解:如图所示,△A1B1C即为旋转后的三角形,点B对应点B1的坐标为(2,2).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正确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
6、A
【解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C,求得∠DAC=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AC=95°,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由题意可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则AD=DC,故∠C=∠DAC,
∵∠C=30°,
∴∠DAC=30°,
∵∠B=55°,
∴∠BAC=95°,
∴∠BAD=∠BAC-∠CAD=65°,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正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7、B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A、不是同类项,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
B、 正确;
C、 故此选项错误;
D、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和积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8、C
【解析】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2,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60°;(2)证明略;(3)
【解析】
(1)根据∠ABC与∠D都是劣弧AC所对的圆周角,利用圆周角定理可证出∠ABC=∠D=60°;
(2)根据AB是⊙O的直径,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CB=90°,结合∠ABC=60°求得∠BAC=30°,从而推出∠BAE=90°,即OA⊥AE,可得AE是⊙O的切线;
(3)连结OC,证出△OBC是等边三角形,算出∠BOC=60°且⊙O的半径等于4,可得劣弧AC所对的圆心角∠AOC=120°,再由弧长公式加以计算,可得劣弧AC的长.
【详解】
(1)∵∠ABC与∠D都是弧AC所对的圆周角,
∴∠ABC=∠D=60°;
(2)∵AB是⊙O的直径,
∴∠ACB=90°.
∴∠BAC=30°,
∴∠BAE=∠BAC+∠EAC=30°+60°=90°,
即BA⊥AE,
∴AE是⊙O的切线;
(3)如图,连接OC,
∵OB=OC,∠ABC=60°,
∴△OBC是等边三角形,
∴OB=BC=4,∠BOC=60°,
∴∠AOC=120°,
∴劣弧AC的长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定理及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8、(1)y=﹣x2+4;(2)①E(5,9);②1.
【解析】
(1)待定系数法即可解题,
(2)①求出直线DA的解析式,根据顶点E在直线DA上,设出E的坐标,带入即可求解;②AB扫过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ABGE,根据S四边形ABGE=S矩形IOKH﹣S△AOB﹣S△AEI﹣S△EHG﹣S△GBK,求出点B(2,0),G(7,5),A(0,4),E(5,9),根据坐标几何含义即可解题.
【详解】
解:(1)∵A(0,4),B(2,0),C(﹣2,0)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A(0,4),
∴设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ax2+4,
将B(2,0)代入,得4a+4=0,
解得,a=﹣1,
∴二次函数表达式y=﹣x2+4;
(2)①设直线DA:y=kx+b(k≠0),
将A(0,4),D(﹣4,0)代入,得 ,
解得, ,
∴直线DA:y=x+4,
由题意可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E在直线DA上,
∴设顶点E(m,m+4),
∴平移后的抛物线表达式为y=﹣(x﹣m)2+m+4,
又∵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B(2,0),
∴将其代入得,﹣(2﹣m)2+m+4=0,
解得,m1=5,m2=0(不合题意,舍去),
∴顶点E(5,9),
②如图,连接AB,过点B作BL∥AD交平移后的抛物线于点G,连结EG,
∴四边形ABGE的面积就是图象A,B两点间的部分扫过的面积,
过点G作GK⊥x轴于点K,过点E作EI⊥y轴于点I,直线EI,GK交于点H.
由点A(0,4)平移至点E(5,9),可知点B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至点G.
∵B(2,0),∴点G(7,5),
∴GK=5,OB=2,OK=7,
∴BK=OK﹣OB=7﹣2=5,
∵A(0,4),E(5,9),
∴AI=9﹣4=5,EI=5,
∴EH=7﹣5=2,HG=9﹣5=4,
∴S四边形ABGE=S矩形IOKH﹣S△AOB﹣S△AEI﹣S△EHG﹣S△GBK
=7×9﹣×2×4﹣×5×5﹣×2×4﹣×5×5
=63﹣8﹣25
=1
答:图象A,B两点间的部分扫过的面积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难度较大,建立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19、(1)∠EAD的余切值为;(2)=.
【解析】
(1)在Rt△ADB中,根据AB=13,cos∠BAC=,求出AD的长,由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进而可求出DE的长,然后根据余切的定义求∠EAD的余切即可;
(2)过D作DG∥AF交BC于G,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CD:AD=CG:FG=3:5,从而可设CD=3x,AD=5x,再由EF∥DG,BE=ED, 可知BF=FG=5x,然后可求BF:CF的值.
【详解】
(1)∵BD⊥AC,
∴∠ADE=90°,
Rt△ADB中,AB=13,cos∠BAC=,
∴AD=5, 由勾股定理得:BD=12,
∵E是BD的中点,
∴ED=6,
∴∠EAD的余切==;
(2)过D作DG∥AF交BC于G,
∵AC=8,AD=5, ∴CD=3,
∵DG∥AF,
∴=,
设CD=3x,AD=5x,
∵EF∥DG,BE=ED,
∴BF=FG=5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1)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解(2)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0、(1);(2)见解析;(3);(4)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
(1)根据表中,的对应值即可得到结论;
(2)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利用平滑的曲线连结各点即可;
(3)在所画的函数图象上找出自变量为7所对应的函数值即可;
(4)利用函数图象的图象求解.
【详解】
解:(1)当自变量是﹣2时,函数值是;
故答案为:.
(2)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3)当时所对应的点 如图所示,
且;
故答案为:;
(4)函数的性质: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值,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①有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③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21、(1),;(2);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1)把代入得出的值,进而得出点坐标;
(2)当时,将代入,进而得出的值,求出点坐标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可得,当向下运动但是不超过轴时,符合要求,进而得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1)∵直线: 经过点,
∴,
∴,
∴;
(2)当时,将代入,
得,,
∴代入得,,
∴;
(3)当时,即,而,
如图,,当向下运动但是不超过轴时,符合要求,
∴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当有两个函数的时候,着重使用一次函数,体现了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
22、(1)详见解析;(2)的值为3或1.
【解析】
(1)将原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令即可求解,(2)将x=1代入,求得m的值,再重新解方程即可.
【详解】
证明:原方程可化为,
,,,
,
不论m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解:将代入原方程,得:,
解得:,.
的值为3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参数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影响.中等难度.关键是将根据不同情况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
23、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可通过证△ABC≌△EFD来得出AB=EF的结论,两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AB∥EF即∠B=∠F,∠A=∠E,BD=CF,即BC=DF;可根据AAS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解题.
证明:∵AB∥EF,
∴∠B=∠F.
又∵BD=CF,
∴BC=FD.
在△ABC与△EFD中,
∴△ABC≌△EFD(AAS),
∴AB=EF.
24、(1)见解析;(2)t=(6+6),最小值等于12;(3)t=6秒或6秒时,△EPQ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
(1)由∠ECF=∠BCD得∠DCF=∠BCE,结合DC=BC、CE=CF证△DCF≌△BCE即可得;
(2)作BE′⊥DA交DA的延长线于E′.当点E运动至点E′时,由DF=BE′知此时DF最小,求得BE′、AE′即可得答案;
(3)①∠EQP=90°时,由∠ECF=∠BCD、BC=DC、EC=FC得∠BCP=∠EQP=90°,根据AB=CD=6,tan∠ABC=tan∠ADC=2即可求得DE;
②∠EPQ=90°时,由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知EC与AC重合,可得DE=6.
【详解】
(1)∵∠ECF=∠BCD,即∠BCE+∠DCE=∠DCF+∠DCE,
∴∠DCF=∠BCE,
∵四边形ABCD是菱形,
∴DC=BC,
在△DCF和△BCE中,
,
∴△DCF≌△BCE(SAS),
∴DF=BE;
(2)如图1,作BE′⊥DA交DA的延长线于E′.
当点E运动至点E′时,DF=BE′,此时DF最小,
在Rt△ABE′中,AB=6,tan∠ABC=tan∠BAE′=2,
∴设AE′=x,则BE′=2x,
∴AB=x=6,x=6,
则AE′=6
∴DE′=6+6,DF=BE′=12,
时间t=6+6,
故答案为:6+6,12;
(3)∵CE=CF,
∴∠CEQ<90°,
①当∠EQP=90°时,如图2①,
∵∠ECF=∠BCD,BC=DC,EC=FC,
∴∠CBD=∠CEF,
∵∠BPC=∠EPQ,
∴∠BCP=∠EQP=90°,
∵AB=CD=6,tan∠ABC=tan∠ADC=2,
∴DE=6,
∴t=6秒;
②当∠EPQ=90°时,如图2②,
∵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
∴EC与AC重合,
∴DE=6,
∴t=6秒,
综上所述,t=6秒或6秒时,△EPQ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
此题是菱形与动点问题,考查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注意(3)中的直角没有明确时应分情况讨论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江门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电流I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德宏市重点中学中考押题数学预测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计算4×的结果等于,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cs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中学中考押题数学预测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的算术平方根为,下列实数中,有理数是,计算的结果等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