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西钦州市钦南区达标名校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6÷a3=a2 B.3a2•2a=6a3 C.(3a)2=3a2 D.2x2﹣x2=1
2.将557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5.57×105 B.5.57×106 C.5.57×107 D.5.57×108
3.如图,在中,,,,则等于( )
A. B. C. D.
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费米,物理学界以费米(飞米)作为长度单位.已知1飞米等于0.000000000000001米,把0.000000000000001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10﹣15 B.0.1×10﹣14 C.0.01×10﹣13 D.0.01×10﹣12
5.已知⊙O的半径为3,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2,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能确定
6.明明和亮亮都在同一直道A、B两地间做匀速往返走锻炼明明的速度小于亮亮的速度忽略掉头等时间明明从A地出发,同时亮亮从B地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止,两人之间的距离米与行走时间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则
A.明明的速度是80米分 B.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800米
C.出发25分时两人第一次相遇 D.出发35分时两人相距2000米
7.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MN与AC交于点O,连接BO.若∠DAC=26°,则∠OBC的度数为( )
A.54° B.64° C.74° D.26°
8.某班体育委员对本班学生一周锻炼(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 )
A.10 B.11 C.12 D.13
9.如图1,点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出发沿BE→E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从点B出发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若点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当0<t≤10时,△BPQ是等腰三角形;②S△ABE=48cm2;③14<t<22时,y=110﹣1t;④在运动过程中,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的P点一共有3个;⑤当△BPQ与△BEA相似时,t=14.1.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10.若点P(﹣3,y1)和点Q(﹣1,y2)在正比例函数y=﹣k2x(k≠0)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 )
A.y1>y2 B.y1≥y2 C.y1<y2 D.y1≤y2
11.如图,甲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乙从点A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则∠BAC的度数是( )
A.85° B.105° C.125° D.160°
12.如图,下列四个图形是由已知的四个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则对应的标号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有一枚材质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有1点、2点、…、6点的标记,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是素数的概率是_____.
14.-3的倒数是___________
15.如图,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是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cm,分别以它的三个不相邻的顶点为圆心,1cm长为半径画弧(如图),则所得到的三条弧的长度之和为__________cm(结果保留π).
17.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过点D作EF∥BC,交AB、CD于点E、F,则EF的长度为_____.
18.有公共顶点A,B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交正六边形于点D,则∠ADE的度数为( )
A.144° B.84° C.74° D.5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如图,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被它的两条直径分成了四个分别标有数字的扇形区域,其中标有数字“1”的扇形圆心角为120°.转动转盘,待转盘自动停止后,指针指向一个扇形的内部,则该扇形内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此时,称为转动转盘一次(若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则不计转动的次数,重新转动转盘,直到指针指向一个扇形的内部为止)转动转盘一次,求转出的数字是-2的概率;转动转盘两次,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这两次分别转出的数字之积为正数的概率.
20.(6分)x取哪些整数值时,不等式5x+2>3(x-1)与x≤2-x都成立?
21.(6分)如图,PB与⊙O相切于点B,过点B作OP的垂线BA,垂足为C,交⊙O于点A,连结PA,AO,AO的延长线交⊙O于点E,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D.
(1)求证:PA是⊙O的切线;
(2)若tan∠BAD=,且OC=4,求BD的长.
22.(8分)如图1,□OABC的边OC在y轴的正半轴上,OC=3,A(2,1),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经过点B.
(1)求点B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如图2,将线段OA延长交y= (x>0)的图象于点D,过B,D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①求直线BD的解析式;②求线段ED的长度.
23.(8分)如图,小明的家在某住宅楼AB的最顶层(AB⊥BC),他家的后面有一建筑物CD(CD∥AB),他很想知道这座建筑物的高度,于是在自家阳台的A处测得建筑物CD的底部C的俯角是43°,顶部D的仰角是25°,他又测得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C是28米,请你帮助小明求出建筑物CD的高度(精确到1米).
24.(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为AD和CD上的点,且AE=CF,连接AF、CE交于点G,求证:点G在BD上.
25.(10分)(1)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AD上,AE⊥BF于点G,求证:AE=BF;
(2)如图2,矩形ABCD中,AB=2,BC=3,点E,F分别在边CD,AD上,AE⊥BF于点M,探究AE与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基础上,若AB=m,BC=n,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AE与BF的数量关系; .
26.(12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DE=DF.
27.(12分)如图,菱形ABCD中,已知∠BAD=120°,∠EGF=60°, ∠EGF的顶点G在菱形对角线AC上运动,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CD于E、F.
(1)如图甲,当顶点G运动到与点A重合时,求证:EC+CF=BC;
(2)知识探究:
①如图乙,当顶点G运动到AC的中点时,请直接写出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不需要写出证明过程);
②如图丙,在顶点G运动的过程中,若,探究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
(3)问题解决:如图丙,已知菱形的边长为8,BG=7,CF=,当>2时,求EC的长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A、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
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
C、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D、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计算.
【详解】
解:A、a6÷a3=a3,故原题错误;
B、3a2•2a=6a3,故原题正确;
C、(3a)2=9a2,故原题错误;
D、2x2﹣x2=x2,故原题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熟记它们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5570000有7位,所以可以确定n=7﹣1=1.
【详解】
5570000=5.57×101所以B正确
3、A
【解析】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6,再由正弦函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在Rt△ABC中,∵AB=10、AC=8,
∴BC=,
∴sinA=.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及正弦函数的定义.
4、A
【解析】
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解答.
【详解】
解:把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应用,熟练掌握小于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法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圆O的半径和,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的大小,相交:d<r;相切:d=r;相离:d>r;即可选出答案.
解:∵⊙O的半径为3,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2,
∵3>2,即:d<r,
∴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故选A.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6、B
【解析】
C、由二者第二次相遇的时间结合两次相遇分别走过的路程,即可得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进而得出C选项错误;
A、当时,出现拐点,显然此时亮亮到达A地,利用速度路程时间可求出亮亮的速度及两人的速度和,二者做差后可得出明明的速度,进而得出A选项错误;
B、根据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的距离明明的速度第二次相遇的时间、B两地间的距离,即可求出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800米,B选项正确;
D、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出发35分钟时亮亮到达A地,根据出发35分钟时两人间的距离明明的速度出发时间,即可求出出发35分钟时两人间的距离为2100米,D选项错误.
【详解】
解: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了2800米,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米,且二者速度不变,
,
出发20分时两人第一次相遇,C选项错误;
亮亮的速度为米分,
两人的速度和为米分,
明明的速度为米分,A选项错误;
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距离为米,B选项正确;
出发35分钟时两人间的距离为米,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观察函数图象,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AM=CN,利用ASA可得△AMO≌△CNO,可得AO=CO,然后可得BO⊥AC,继而可求得∠OBC的度数.
【详解】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CD,AB=BC,
∴∠MAO=∠NCO,∠AMO=∠CNO,
在△AMO和△CNO中,
,
∴△AMO≌△CNO(ASA),
∴AO=CO,
∵AB=BC,
∴BO⊥AC,
∴∠BOC=90°,
∵∠DAC=26°,
∴∠BCA=∠DAC=26°,
∴∠OBC=90°﹣26°=6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掌握菱形对边平行以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
8、B
【解析】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本班的学生数,从而可以求得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由统计图可得,
本班学生有:6+9+10+8+7=40(人),
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1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中位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9、D
【解析】
根据题意,得到P、Q分别同时到达D、C可判断①②,分段讨论PQ位置后可以判断③,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方法确定④,根据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判断点P在DC上时,存在△BPQ与△BEA相似的可能性,分类讨论计算即可.
【详解】
解:由图象可知,点Q到达C时,点P到E则BE=BC=10,ED=4
故①正确
则AE=10﹣4=6
t=10时,△BPQ的面积等于
∴AB=DC=8
故
故②错误
当14<t<22时,
故③正确;
分别以A、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将两圆交点连接即为AB垂直平分线
则⊙A、⊙B及AB垂直平分线与点P运行路径的交点是P,满足△ABP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有4个,故④错误.
∵△BEA为直角三角形
∴只有点P在DC边上时,有△BPQ与△BEA相似
由已知,PQ=22﹣t
∴当或时,△BPQ与△BEA相似
分别将数值代入
或,
解得t=(舍去)或t=14.1
故⑤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判定、等腰三角
形判定,应用了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0、A
【解析】
分别将点P(﹣3,y1)和点Q(﹣1,y2)代入正比例函数y=﹣k2x,求出y1与y2的值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
∵点P(﹣3,y1)和点Q(﹣1,y2)在正比例函数y=﹣k2x(k≠0)图象上,
∴y1=﹣k2×(-3)=3k2,
y2=﹣k2×(-1)=k2,
∵k≠0,
∴y1>y2.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点.
11、C
【解析】
首先求得AB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的度数,即可求解.
【详解】
根据题意得:∠BAC=(90°﹣70°)+15°+90°=12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正确理解方向角的定义是关键.
12、B
【解析】
根据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即可得.
【详解】
由展开图可知第一个图形是②正方体的展开图,
第2个图形是①圆柱体的展开图,
第3个图形是③三棱柱的展开图,
第4个图形是④四棱锥的展开图,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体,熟练掌握几何体的展开面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解析】
先判断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为素数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掷一次这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为素数的有2,3,5共3种情况,
∴掷一次这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为素数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简单事件的概率,根据题意判断出素数的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14、
【解析】
乘积为1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的倒数即为,符号一致
【详解】
∵-3的倒数是
∴答案是
15、
【解析】
A点到-1的距离等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应用勾股定理求解出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即可.
【详解】
解: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为,则A点到-1的距离等于,
则A点所表示的数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
16、
【解析】
考点:弧长的计算;正多边形和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以及弧长计算公式.
解:方法一:
先求出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120°,
所得到的三条弧的长度之和=3×=2πcm;
方法二:先求出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60°,
得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120°,
每条弧的度数为120°,
三条弧可拼成一整圆,其三条弧的长度之和为2πcm.
17、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BD和CD分别平分∠ABC和∠ACB,和EF∥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BE=DE,DF=F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在△ABC中,BD和CD分别平分∠ABC和∠ACB,
∴∠EBD=∠DBC,∠FCD=∠DCB,
∵EF∥BC,
∴∠EBD=∠DBC=∠EDB,∠FCD=∠DCB=∠FDC,
∴BE=DE,DF=EC,
∵EF=DE+DF,
∴EF=EB+CF=2BE,
∵等边△ABC的边长为6,
∵EF∥BC,
∴△ADE是等边三角形,
∴EF=AE=2BE,
∴EF==,
故答案为4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18、B
【解析】
正五边形的内角是∠ABC==108°,∵AB=BC,∴∠CAB=36°,正六边形的内角是∠ABE=∠E==120°,∵∠ADE+∠E+∠ABE+∠CAB=360°,∴∠ADE=360°–120°–120°–36°=84°,故选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2).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求得2个“-2”所占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再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
(2)由题意可得转出“1”、“3”、“-2”的概率相同,然后列表得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再找出符合条件的可能性,根据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1)由题意可知:“1”和“3”所占的扇形圆心角为120°,
所以2个“-2”所占的扇形圆心角为360°-2×120°=120°,
∴转动转盘一次,求转出的数字是-2的概率为=;
(2)由(1)可知,该转盘转出“1”、“3”、“-2”的概率相同,均为,所有可能性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1
-2
3
1
(1,1)
(1,-2)
(1,3)
-2
(-2,1)
(-2,-2)
(-2,3)
3
(3,1)
(3,-2)
(3,3)
由上表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9种,其中数字之积为正数的的有5种,其概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0、-2,-1,0,1
【解析】
解不等式5x+2>3(x-1)得:得x>-2.5;
解不等式x≤2-x得x≤1.则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为 ,
因为x取整数,则x取-2,-1,0,1.
故答案为-2,-1,0,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最后确定公共的整数解(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21、(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B,由SSS证明△PAO≌△PBO,得出∠PAO=∠PBO=90°即可;
(2)连接BE,证明△PAC∽△AOC,证出OC是△ABE的中位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BE=2OC,由△DBE∽△DPO可求出.
试题解析:(1)连结OB,则OA=OB.如图1,
∵OP⊥AB,
∴AC=BC,∴OP是AB的垂直平分线,∴PA=PB.
在△PAO和△PBO中,
∵,
∴△PAO≌△PBO(SSS),
∴∠PBO=∠PAO.∵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PBO=90°,
∴∠PAO=90°,即PA⊥OA,∴PA是⊙O的切线;
(2)连结BE.如图2,
∵在Rt△AOC中,tan∠BAD=tan∠CAO=,且OC=4,
∴AC=1,则BC=1.在Rt△APO中,∵AC⊥OP,
∴△PAC∽△AOC,∴AC2=OC•PC,解得PC=9,
∴OP=PC+OC=2.在Rt△PBC中,由勾股定理,得PB=,
∵AC=BC,OA=OE,即OC为△ABE的中位线.
∴OC=BE,OC∥BE,∴BE=2OC=3.
∵BE∥OP,∴△DBE∽△DPO,
∴,即,解得BD=.
22、(1)B(2,4),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2)①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6;②ED=2
【解析】
试题分析:(1)过点A作AP⊥x轴于点P,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P=4, 可得B(2,4),把点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即可;
(2)①先求出直线OA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联立,解方程组得到点D的坐标,再由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D的解析式; ②先求得点E的坐标,过点D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G(4,0),由沟谷定理即可求得ED长度.
试题解析:(1)过点A作AP⊥x轴于点P,
则AP=1,OP=2,
又∵AB=OC=3,
∴B(2,4).,
∵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经过的B,
∴4=,
∴k=8.
∴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2)①由点A(2,1)可得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
解方程组,得,.
∵点D在第一象限,
∴D(4,2).
由B(2,4),点D(4,2)可得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6;
②把y=0代入y=-x+6,解得x=6,
∴E(6,0),
过点D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则G(4,0),
由勾股定理可得:ED=.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平行四边形等几何知识,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9米
【解析】
过点A作AE⊥CD,垂足为点E, 在Rt△AD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出的长,在Rt△ACE中,求出的长即可得.
【详解】
解:过点A作AE⊥CD,垂足为点E,
由题意得,AE= BC=28,∠EAD=25°,∠EAC=43°,
在Rt△ADE中,∵,∴,
在Rt△ACE中,∵,∴,
∴(米),
答:建筑物CD的高度约为39米.
24、见解析
【解析】
先连接AC,根据菱形性质证明△EAC≌△FCA,然后结合中垂线的性质即可证明点G在BD上.
【详解】
证明:如图,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DA=DC,BD与AC互相垂直平分,
∴∠EAC=∠FCA.
∵AE=CF,AC=CA, ∴△EAC≌△FCA,
∴∠ECA=∠FAC, ∴GA=GC,
∴点G在AC的中垂线上,
∴点G在BD上.
【点睛】
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菱形性质的理解,掌握菱形性质和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1)证明见解析;(2)AE=BF,(3)AE=BF;
【解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C与∠C的关系,AB与BC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垂直,可得∠AM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的关系,可得∠ABM与∠BAM的关系,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M与∠CBF的关系,根据ASA,可得△ABE≌△B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BC=∠C,由余角的性质得到∠BAM=∠C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结论:AE=BF.证明方法类似(2);
【详解】
(1)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C=∠C,AB=BC.
∵AE⊥BF,
∴∠AMB=∠BAM+∠ABM=90°,
∵∠ABM+∠CBF=90°,
∴∠BAM=∠CBF.
在△ABE和△BCF中,
,
∴△ABE≌△BCF(ASA),
∴AE=BF;
(2)解:如图2中,结论:AE=BF,
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C,
∵AE⊥BF,
∴∠AMB=∠BAM+∠ABM=90°,
∵∠ABM+∠CBF=90°,
∴∠BAM=∠CBF,
∴△ABE∽△BCF,
∴,
∴AE=BF.
(3)结论:AE=BF.
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C,
∵AE⊥BF,
∴∠AMB=∠BAM+∠ABM=90°,
∵∠ABM+∠CBF=90°,
∴∠BAM=∠CBF,
∴△ABE∽△BCF,
∴,
∴AE=BF.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见解析
【解析】
由于AB=AC,那么∠B=∠C,而DE⊥AC,DF⊥AB可知∠BFD=∠CED=90°,又D是BC中点,可知BD=CD,利用AAS可证△BFD≌△CED,从而有DE=DF.
27、(1)证明见解析(2)①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为:CE+CF=BC.②CE+CF=BC(3)
【解析】
(1)利用包含60°角的菱形,证明△BAE≌△CAF,可求证;
(2)由特殊到一般,证明△CAE′∽△CGE,从而可以得到EC、CF与BC的数量关系
(3) 连接BD与AC交于点H,利用三角函数BH ,AH,CH的长度,最后求BC长度.
【详解】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120°,
∴∠BAC=60°,∠B=∠ACF=60°,AB=BC,AB=AC,
∵∠BAE+∠EAC=∠EAC+∠CAF=60°,
∴∠BAE=∠CAF,
在△BAE和△CAF中,
,
∴△BAE≌△CAF,
∴BE=CF,
∴EC+CF=EC+BE=BC,
即EC+CF=BC;
(2)知识探究:
①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为:CE+CF=BC.
理由:如图乙,过点A作AE′∥EG,AF′∥GF,分别交BC、CD于E′、F′.
类比(1)可得:E′C+CF′=BC,
∵AE′∥EG,
∴△CAE′∽△CGE
,
,
同理可得:,
,
即;
②CE+CF=BC.
理由如下:
过点A作AE′∥EG,AF′∥GF,分别交BC、CD于E′、F′.
类比(1)可得:E′C+CF′=BC,
∵AE′∥EG,∴△CAE′∽△CAE,
∴,∴CE=CE′,
同理可得:CF=CF′,
∴CE+CF=CE′+CF′=(CE′+CF′)=BC,
即CE+CF=BC;
(3)连接BD与AC交于点H,如图所示:
在Rt△ABH中,
∵AB=8,∠BAC=60°,
∴BH=ABsin60°=8×=,
AH=CH=ABcos60°=8×=4,
∴GH===1,
∴CG=4-1=3,
∴,
∴t=(t>2),
由(2)②得:CE+CF=BC,
∴CE=BC -CF=×8-=.
【点睛】
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广西自治区钦州市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西自治区钦州市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25页。
广西省桂林市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西省桂林市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计算正确的是,下面的几何体中,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天津市达标名校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天津市达标名校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