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印度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1515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课文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来源小故事,归纳学习,基本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历程;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教义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发源地: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遗址
从遗址中可以看出,早期城市有高大的公共建筑,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街区分有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可见当时文明的发达。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印度早期文明的发展情况:
根据图片分析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你知道的深受印度佛像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
在古印度,人们认为,在一个人的身上,最洁净神圣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赞歌的出口,婆罗门的工作是用口,自然而然地生于神口的婆罗门也是最神圣的、等级最高的姓。而生于臂的刹帝利位置比婆罗门低,应从事作战或治理国家的工作,属于第二种姓。生于腿的吠舍因有不洁的俗气,所以应终身辛勤工作,以养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较低的第三种姓。至于首陀罗,由于生于肮脏的脚,因而是不洁的、低下的,理所应当地该恭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务,是第四种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触的姓。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图片信息做出表格进行归纳学习
在马拉塔农村,一个不可接触者不准在地上吐痰,他外出须携带一瓦罐,把痰吐在其中,以免玷污洁净种姓。此外,他还必须携带一束树枝, 用以扫除他的足迹。倘若一个婆罗门通过,他必须在一定距离之外平卧地上, 以免他那污秽的影子玷污了神圣的婆罗门。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佛经中说到,有的婆罗门用男奴隶耕田,用女奴隶春米磨面:有的婆罗门迫使奴隶做艰苦的平整土地的劳动,几乎逼得奴隶投水自杀。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刘家和、王敦书本卷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据此分析种姓制度的实质和评价
实质: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目的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的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消极:激化了社会矛盾,制造种姓隔离,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在公元前7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愿意问一个为什么,非要得出答案不可。净饭王非常喜欢小王子,希望有一天小王子能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大王。但是老国王总为这个小王子担心,因为他总愿意思考一些在老国王看来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他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的子子孙孙都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子子孙孙永远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老国王回答不出来,只好说这是上天安排的,但悉达多说,他不相信,又说他要找到一个让人人平等的办法。在他35岁那年,他终于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后来,悉达多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加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谛”,“谛”的意思是真理,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佛教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扬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释迦牟尼的这些主张,逃避严酷的现实,有消极的一面。他还主张用自我解脱的办法来消除烦恼,否定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往往都利用它。
创立时间:创始人:教义:经典:传播: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提出“人人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北传: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南传: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在地图上识别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区域
四大亚非文明区域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为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在地图上正好是由西向东的顺序
纬度位置:北纬20°-40°之间地理环境:大河流域经济类型:农耕经济政治制度:中央集权
注意:只有中国文明延续至今
1、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2、某历史论文提到了“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种姓制度
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出土的甲骨文 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4、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5、下表是某初三学生在整理古印度文化时的草稿,请你帮他指出有误的一项( )
这些古文明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教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材料二,材料一,任务四,任务五,佛教传播路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示范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孔雀王朝,雅利安人,社会等级,婆罗门,世代相袭,乔达摩·悉达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习题课件ppt,共2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