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计算题&解答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3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3154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计算题&解答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3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3154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计算题&解答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3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3154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计算题&解答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3题)
展开
这是一份04计算题&解答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3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4计算题&解答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一.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共1小题)
1.(2022•金华)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2的甲、乙两幅曲线图。
【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
(2)图2甲、乙曲线图中,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
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共1小题)
2.(2022•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 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份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共1小题)
3.(2022•台州)某同学用食盐、水和一支装有沙子的薄壁塑料管来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步骤如下:
室温下,将食盐晶体慢慢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4.(2022•绍兴)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 克。
(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共1小题)
5.(2022•杭州)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
(1)1735Cl和品1737Cl的中子个数相差 个。
(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六.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6.(2022•宁波)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七.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共1小题)
7.(2022•嘉兴)开春以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某农场积极做好科学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1)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如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为促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需要多施磷肥。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
A.碳酸钾(K2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氨钙[Ca(H2PO4)2]
(2)氮肥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一百亩水稻需要施3950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这些碳酸氢铵用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合成,需要氨气(NH3)多少千克?
(3)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共1小题)
8.(2022•杭州)《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
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
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
(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 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CaCO3CaO+CO2↑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九.物质的鉴别、推断(共1小题)
9.(2022•宁波)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 。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 。
一十.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2小题)
10.(2022•杭州)2021年,马延和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涉及60余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而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只需11步,其技术路线如图所示:绿色植物(以玉米为例)光合作用和使用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合成等量淀粉的对比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玉米淀粉
人工合成淀粉
能量转化效率
2%
7%
生产条件与方式
阳光、灌溉、施肥施药、收割
全天候车间生产
生产周期
4一6个月
1一2天
(1)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阶段1:从x能→电能→氢能→甲醇;
阶段2:以甲醇为原料通过“C1→Cy→C6→淀粉”的策略,多步酶催化合成淀粉。
据图分析,在阶段1中,x能为 能,利用氢能合成甲醇的反应物为 ;在阶段2中,Cy为甘油酮(C3H6O3),则y的值为 (填写数字)。
(2)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均需多种 作为催化剂,淀粉属于糖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 。
(3)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虽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对解决粮食危机和减少碳排放有着重大意义。据表分析,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在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上的优势是 。(写出2点)
11.(2022•温州)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一十一.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1小题)
12.(2022•温州)科学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模型”。
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个“〇”代表所有的蔗糖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在答题纸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
一十二.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共1小题)
13.(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一十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1小题)
14.(2022•台州)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 元素。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日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 。
一十四.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共1小题)
15.(2022•嘉兴)我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除了陆地植物固碳外,海洋也是重要的固碳之地,如图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三种方式。
碳酸盐泵:贝壳类、珊瑚等海洋生物将碳元素以碳酸钙的形式沉积起来。某地贝壳堤储存了约4亿吨贝壳,其中95%为碳酸钙,则该地贝壳堤固定了多少亿吨碳元素?
一十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7小题)
16.(2022•杭州)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为原料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每天需要吸收0.64吨二氧化硫,则该发电厂每个月(按30天计)需要含碳酸钙为90%的石灰石多少吨?(杂质不参与反应)
17.(2022•湖州)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8.(2022•宁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NH4NO3+NaOH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2)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19.(2022•嘉兴)2022年我国将有6名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要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1)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 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 等代谢废物。
(2)为实现氧的循环,目前空间站内利用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质量约1.1千克,若这些二氧化碳全部与氢气反应,则可生成水多少千克?
20.(2022•台州)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碳的发现
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但有灰烬,还产生了一种不可见的气体,于是他将该气体命名为“森林之精”,蜡烛的火焰会在该气体中熄灭,说明了这种气体的化学性质有 。
(2)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现要制取4.4克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
(3)二氧化碳的减排和消耗
人类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21.(2022•绍兴)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
22.(2022•温州)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明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盐酸利用率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小明用400克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升?(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3)实验中,小明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升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
一十六.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共1小题)
23.(2022•绍兴)“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绍兴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节点,正以积极的姿态规划发展海洋经济。
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①盐化工是我国重要海洋产业。盐卤中主要盐类物质及其含量如图甲,利用盐卤生产金属镁的流程如图乙。由图甲可知,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流程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 ;若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没有损失,且其他盐类中的镁元素质量可忽略不计,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 克。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你觉得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共1小题)
1.(2022•金华)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2的甲、乙两幅曲线图。
【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或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被吸入瓶内 ;
(2)图2甲、乙曲线图中,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
【解答】(1)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或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被吸入瓶内;
(2)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原因是铁生锈消耗氧气并放热,故温度升高,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大于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原因是因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自动注入瓶内,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和产生氢气都使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
(1)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或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被吸入瓶内;
(2)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原因是铁生锈消耗氧气并放热,故温度升高,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大于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原因是因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自动注入瓶内,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和产生氢气都使压强增大。
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共1小题)
2.(2022•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分离转移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 颗粒大小 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份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8% 。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
【解答】解:(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故答案为:分离转移;
(2)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故答案为:颗粒大小;
(3)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H2SO4+BaCl2=BaSO4↓+2HCl
98 233
x 0.233g
x=0.098g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故答案为:0.98%;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答案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共1小题)
3.(2022•台州)某同学用食盐、水和一支装有沙子的薄壁塑料管来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步骤如下:
室温下,将食盐晶体慢慢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观察到 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 现象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室温下,将食盐晶体慢慢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观察到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
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4.(2022•绍兴)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 8.4 克。
(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 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40g﹣31.6g=8.4g。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含义是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升温至60℃,蒸发60g水,则最多能溶解的质量为×110g=44g,则②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40g,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答: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故答案为:
(1)8.4;
(2)不饱和;
(3)50%。
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共1小题)
5.(2022•杭州)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
(1)1735Cl和品1737Cl的中子个数相差 2 个。
(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② (选填“①”“②”或“③”)。
【解答】解:(1)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则中子个数相差37﹣35=2个。
(2)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图,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②,表示的是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
(1)2;
(2)②。
六.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6.(2022•宁波)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3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混合物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 气体。
【解答】解:(1)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
(2)该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碳酸氢钠、柠檬酸等,属于混合物。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是因为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柠檬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
(1)3;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
七.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共1小题)
7.(2022•嘉兴)开春以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某农场积极做好科学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1)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如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为促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需要多施磷肥。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C 。
A.碳酸钾(K2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氨钙[Ca(H2PO4)2]
(2)氮肥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一百亩水稻需要施3950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这些碳酸氢铵用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合成,需要氨气(NH3)多少千克?
(3)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解答】解:(1)A.碳酸钾( K2CO3 )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B.尿素[CO(NH2)2]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C.磷酸二氨钙[Ca( H2PO4)2]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答案为:C;
(2)设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则:
NH3+CO2+H2O=NH4HCO3
17 79
x 3950kg
x=850kg
答:需要氨气850kg;
(3)设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的质量为y,则:
7500kg×0.01%=y×5%
y=15kg
答: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15kg。
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共1小题)
8.(2022•杭州)《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
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
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
(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 盐 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CaCO3CaO+CO2↑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 分解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解答】解:(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都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同属于盐;故答案为:盐;
(2)由CaCO3CaO+CO2↑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分解;CaO+H2O=Ca(OH)2。
九.物质的鉴别、推断(共1小题)
9.(2022•宁波)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 AgCl 。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 Na2CO3、MgCl2、Ba(OH)2 。
【解答】解:(1)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钡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AgCl;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故答案为:(1)AgCl;
(2)Na2CO3、MgCl2、Ba(OH)2。
一十.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2小题)
10.(2022•杭州)2021年,马延和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涉及60余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而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只需11步,其技术路线如图所示:绿色植物(以玉米为例)光合作用和使用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合成等量淀粉的对比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玉米淀粉
人工合成淀粉
能量转化效率
2%
7%
生产条件与方式
阳光、灌溉、施肥施药、收割
全天候车间生产
生产周期
4一6个月
1一2天
(1)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阶段1:从x能→电能→氢能→甲醇;
阶段2:以甲醇为原料通过“C1→Cy→C6→淀粉”的策略,多步酶催化合成淀粉。
据图分析,在阶段1中,x能为 太阳 能,利用氢能合成甲醇的反应物为 氢气和二氧化碳 ;在阶段2中,Cy为甘油酮(C3H6O3),则y的值为 3 (填写数字)。
(2)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均需多种 酶 作为催化剂,淀粉属于糖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 为人体提供能量 。
(3)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虽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对解决粮食危机和减少碳排放有着重大意义。据表分析,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在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上的优势是 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不受气候等因素制约,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 。(写出2点)
【解答】解:(1)据图分析,在阶段1中,x能为太阳能,利用氢能合成甲醇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甘油酮中一个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3,则y的值为3,故答案为:太阳能;氢气和二氧化碳;3;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均需多种酶作为催化剂,糖类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故答案为:酶;为人体提供能量;
(3)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可知,人工合成淀粉相较于传统农业,在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上的优势是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不受气候等因素制约,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故答案为: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不受气候等因素制约,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
11.(2022•温州)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a+d=b+c或m=a+d或m=b+c
【解答】解:(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由甲图可知,产氧药块产生的氧气和氯气,通过试剂X,氯气被吸收,氧气排出,故推测图甲中试剂X能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2NaCl+3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生成气体的质量即为固体减少的质量,由图乙可知,m﹣d=a,即m=a+d;m﹣c=b,即m=b+c;a+d=b+c;故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有a+d=b+c、m=a+d、m=b+c。
故答案为:
(1)2Mg+O22MgO;
(2)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3)a+d=b+c或m=a+d或m=b+c。
一十一.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1小题)
12.(2022•温州)科学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模型”。
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个“〇”代表所有的蔗糖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在答题纸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
【解答】解: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10%的蔗糖溶液密度为ρ1,5%的蔗糖溶液密度为ρ2,5%溶液体积为x,则有50mL×ρ1×10%=x×ρ2×5%,由于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即ρ1>ρ2,故x>100mL,稀释后的蔗糖溶液密度减小,蔗糖分子间间隔增大,溶液是均一的,故蔗糖分子均匀分布,故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如下:。
故答案为:。
一十二.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共1小题)
13.(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分子之间有引力 。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质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质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有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质子之间存在引力。
一十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1小题)
14.(2022•台州)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24 个原子。
(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 碳(或C) 元素。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日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 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
【解答】解:(1)由化学式(C10H12O2)可知,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共有24个原子;故答案为:24;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16×2)=120:12:32,可见①代表碳元素;故答案为:碳(或C);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日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故答案为: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一十四.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共1小题)
15.(2022•嘉兴)我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除了陆地植物固碳外,海洋也是重要的固碳之地,如图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三种方式。
碳酸盐泵:贝壳类、珊瑚等海洋生物将碳元素以碳酸钙的形式沉积起来。某地贝壳堤储存了约4亿吨贝壳,其中95%为碳酸钙,则该地贝壳堤固定了多少亿吨碳元素?
【解答】解:某地贝壳堤储存了约4亿吨贝壳,其中95%为碳酸钙,则该地贝壳堤固定了碳元素的质量为4亿吨×95%××100%=0.456亿吨。
答:该地贝壳堤固定了0.456亿吨碳元素。
一十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7小题)
16.(2022•杭州)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为原料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每天需要吸收0.64吨二氧化硫,则该发电厂每个月(按30天计)需要含碳酸钙为90%的石灰石多少吨?(杂质不参与反应)
【解答】解:设每天需要消耗CaCO3的质量为x
2CaCO3+O2+2SO2═2CaSO4+2CO2,
200 128
x 0.64t
=
x=1t
则每个月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30=33.3t
答:该发电厂每个月需要含碳酸钙为90%的石灰石33.3t。
17.(2022•湖州)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无色酚酞试液 。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H2O 。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20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红色消失,说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2)酸碱中和的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80.4﹣60.4=20;
②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20g×7.3% x
x=2.3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2%.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故答案为:(1)无色酚酞试液;
(2)H+和OH﹣结合生成H2O;
(3)①20;
②5.2%。
18.(2022•宁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NH4NO3+NaOH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2)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解答】解:(1)样品中含有硝酸铵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
NH4NO3+NaOHNaNO3+NH3↑+H2O
80 85 17
x y 0.17g
x=0.8g
y=0.85g
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2)设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z
Ca(NO3)2+Na2CO3=CaCO3↓+2NaNO3
100 170
4.0g z
z=6.8g
则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0.85g+6.8g=7.65g
答: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7.65g。
19.(2022•嘉兴)2022年我国将有6名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要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1)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 3 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 尿素、尿酸 等代谢废物。
(2)为实现氧的循环,目前空间站内利用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质量约1.1千克,若这些二氧化碳全部与氢气反应,则可生成水多少千克?
【解答】解:(1)由图可知,航天员呼吸生成水,将航天员的尿液净化得到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甲烷,故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三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
(2)设可生成水质量为x
4H2+CO22H2O+CH4
44 36
1.1千克 x
=
x=0.9千克
答:可生成水0.9千克。
故答案为:
(1)3;尿素、尿酸;
(2)0.9千克。
20.(2022•台州)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碳的发现
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但有灰烬,还产生了一种不可见的气体,于是他将该气体命名为“森林之精”,蜡烛的火焰会在该气体中熄灭,说明了这种气体的化学性质有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现要制取4.4克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
(3)二氧化碳的减排和消耗
人类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
【解答】解:(1)蜡烛的火焰会在该气体中熄灭,说明了这种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
石灰石的质量为=12.5g
答:至少需要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12.5g。
(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故答案为: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1.(2022•绍兴)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或CO2)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等质量的MgCO3和“镁粉”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 。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MgCO3和Mg(OH)2 。
【解答】解:(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
(3)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73
4.2g x
x=3.65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29%;
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Mg(OH)2+2HCl═MgCl2+2H2O
58 73
4.2g y
y≈5.286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84.0g
答:表格中m的值为84.0;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
设MgCO3的质量为m,则,解得m=3.57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58.0g=49.3g;“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解得n=84g,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或CO2);
(2)等质量的MgCO3和“镁粉”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
(3)84.0;
(4)MgCO3和Mg(OH)2。
22.(2022•温州)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明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盐酸利用率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
(2)小明用400克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升?(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3)实验中,小明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升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选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能满足收集10升二氧化碳 。
【解答】解:(1)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2)解:参加反应的稀盐酸溶质质量:m=400克×7.3%×82.5%=24.09克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H2O+CO2↑
73 44
24.09克 x
=
解得:x=14.52克
V==7.26升
答: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7.26升。
(3)选B,由图像可知,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体积大于1升,能满足十分钟内收集10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2)7.26升;
(3)选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能满足收集10升二氧化碳。
一十六.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共1小题)
23.(2022•绍兴)“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绍兴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节点,正以积极的姿态规划发展海洋经济。
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①盐化工是我国重要海洋产业。盐卤中主要盐类物质及其含量如图甲,利用盐卤生产金属镁的流程如图乙。由图甲可知,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氯化钠 ;流程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若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没有损失,且其他盐类中的镁元素质量可忽略不计,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 48 克。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你觉得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 潮汐能(合理即可) 。
【解答】解:①由图甲中盐卤中主要盐类物质及其含量,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
操作A能将滤液和氢氧化镁沉淀分离,是过滤操作。
若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没有损失,且其他盐类中的镁元素质量可忽略不计,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的质量为142.5g××100%+60g××100%=48g。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海洋中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潮汐能(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①氯化钠;过滤;48;
②潮汐能(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6解答题-江苏省苏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16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4解答题-福建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2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钢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并进行保护实验,2和CuCO3的化学性质,净化实验、步骤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1选择题-浙江省2022年各市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42题),共3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