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课课件ppt
展开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道家思想代表作:《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有意思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人非草木,安知草木无情?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由于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批判现实社会,向往自由
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
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两脚往前伸直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人死了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却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她刚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可是她原本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和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庄子认为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切生命一样 ,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那,生与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没有必要悲哀。
庄周梦蝶曾有一次,庄子睡觉时做了个梦。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十分惬意地飞翔。醒来之后,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生活中这种事情很多,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
无用之才也有大用之处有一次,庄子跟弟子游玩,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没人伐。庄子问伐木的人:怎么没人砍这棵树,伐木者跟庄子说:“这棵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没什么价值。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做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庄子听后,笑了笑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是价值不一样而已。
如龟般自由自在 楚王一直想聘庄子辅助他,可庄子喜爱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次庄子在钓鱼,来了两位大臣想邀请庄子去朝廷处理国家大事,为君王分忧。庄子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非常喜爱这只乌龟,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上。请问二位大夫,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后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大夫说:“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喜欢名利,而有些大智慧者宁愿放弃名利,追求更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健康。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本文字里行间表面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 本文节选自其中第二部分。
这是一篇谈养生(达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庖pá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rèn若新发于硎xíng 。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jiàn,恢恢huī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wéi,怵chù然为戒,视为wèi止,行为wèi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yǐ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wèi之四顾,为wèi之踌躇chóu chú满志,善刀而藏cáng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观看一段朗诵视频,注意读音和节奏
1.总结全文讲了什么故事?2.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本文讲述了梁惠王从庖丁宰牛的场面、经历、方法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第一部分: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其技艺高超。第二部分: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丁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手接触到的地方,肩膀倚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到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这里指:……的地方
作者是从哪些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拟声词:砉然、騞然——莫不中音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节奏
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了自然的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第2、3段)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1.提问:借文惠君的提问过渡到下文2.赞叹:通过文惠君的赞叹,侧面烘托出庖丁技艺的高超。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 乎 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古:没有不是今:副词,不外乎
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其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有哪三重境界?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依乎天理,批大郤, 导大 窾,因其固然,技经 肯綮之未尝(碰),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 于 硎。
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连接处的大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头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天道,这里指牛体的天然结构
状语后置句:刀刃若于硎新发
突出庖丁技艺高超,解牛技术娴熟。也说明了“有道”和“无道”的不同,突出“道” 的重要性。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 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也会小心翼翼的提高警惕,目光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为这个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微,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后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通“缮”,修治,这里指拭擦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1)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热衷于探求解牛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始解牛时/三年之后/方今之时/所解数千牛矣(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不骄傲大意。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分析庖丁形象的特点,并思考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
形象特点:1.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炉火纯青2.善于总结规律3.水平高却不骄不躁,对待工作仍认真、谨慎目的:通过描写庖丁解牛时刀刃在骨缝中游刃有余,来阐述自己的养生之道。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完成下表。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哪些“人生之道”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
热爱本职,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避开锋芒,知难而退、从长计议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于丹<<庄子心得>>
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全:完整。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词类活用及句式。三、翻译句子。四、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应掌握的虚词用法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进乎技矣(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依乎天理(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通假字 “向” “盖” “善”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状语
一词多义 善:“ 善哉” “善刀而藏之”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族:“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乎:“技盖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示范课课件ppt,共1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作品出处,分析结构层次,思考探究文本,能力拓展二,《庄子》中成语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3 庖丁解牛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3 庖丁解牛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观唯心主义,“寓言”,异曲同工“三境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