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5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6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7世界地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9旅游地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10环境保护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8中国地理含解析
展开中国地理
(2019北京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5.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
2.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①潮湿气团 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
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
3.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 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5.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份苹果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渭河与汉江流域分水岭(山脉)及走向是
A.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B.贺兰山,呈南北走向
C.南岭,呈东西走向 D.秦岭,呈东西走向
7.下列关于图中苹果基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漠化严重 B.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集中
C.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D.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粮食单产高
8.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该区域引种苹果有利于
①吸收二氧化硫等气体,减轻酸雨危害 ②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
③改善气温条件,减轻寒潮 ④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令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完成下列各题。
9.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减少洪涝灾害
10.“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这种景观的形成说明
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显著 ②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显著
③人类活动、地表状况的季节变化显著 ④气旋、锋面的季节变化显著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河流全长265km,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经苛苛苏湖流入额尔齐斯河,属额尔齐斯河的支流。下图示意克兰河1959~1960年和2001~2005年年内径流过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断克兰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12.21世纪初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该区域
A.春季降水更多,区域气候变冷 B.夏季降水更多,区域气候变暖
C.冬季降水更多,区域气候变冷 D.冬季降水更多,区域气候变暖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美化环境 B.夏季遮荫
C.安全警示 D.保持水土
14.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
A.窑洞雨水下渗 B.院心天井积水
C.窑洞内气温过高 D.窑洞内外温差大
15.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技术进步 B.缓解耕地紧缺
C.交通用地不足 D.生活条件改善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6.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17.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下列小题。
18.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19.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相同的是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气候适宜 D.天然气丰富
20.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区名称是 ,自然带主要是 ,区域中绿洲体现了 的分异规律。
(2)本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 ,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3)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 (高或低),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
(4)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F山脉名称 ,走向是 。
(2)写出下列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G ; 。
(3)写出下列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M ; 。
(4)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2条即可)
(5)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 ,名称是 。
【答案】
1.A
2.C
【解析】
1.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2.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答案】
3.B
4.C
5.A
【解析】
本题根据图示和材料,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3.材料中提到:“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说明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长,劳动频次高,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增加生产活动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种植蔬菜的是距离宅基地最近的②,①③④距离宅基地较远,不方便进行平时的管理,故B对,ACD错误。
4.大型机械化作业适用于土地平坦开阔,农作物集中连片,且种植作物相同的地区。该农户的四个地块,虽然土地形状规整,地形均为平原,但面积不大,且比较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故AB错误,C正确。距离村庄远近不同,故D错误。
5.材料提到:“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说明该村人口总数减少,但农业用地面积不变,因此,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故B错误,A正确。土地集中起来由种田专业户经营,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农产品品种更会趋于单一化,故C错误。随着商品率的提高,农产品受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为了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种田专业户会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故D错误。
【答案】
1.D
2.C
3.D
【解析】
1.云瀑是多云,云密集形成瀑布的形态,湿润的雨后水汽充足,早晨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云瀑常常出现在湿润的早晨,D正确。
2.水汽充足形成①潮湿气团,在④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动力吹送至⑤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⑥重力因素跌落,C正确。云瀑如下图所示。
3.图中川西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为云瀑形成提供水汽,A正确;该地气候复杂,天气多变,气流运动强烈,为云瀑形成提供动力,B正确;由图可知该地靠近横断山区,群峰纵列,峡谷纵横,地形起伏大,为云瀑形成提供地形条件,C正确;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与云瀑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
【答案】
4.D
5.B
【解析】
4.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错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正确。故选D。
5.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②错误。故选B。
【答案】
6.D
7.C
8.B
【解析】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省份为陕西省,陕西南部的渭河流域属北方地区,而汉江流域为南方地区,两者的两界线是东西走向的秦岭,D符合题意。太行山位于山西和河北之间,不是南北地区的分界线,也不是渭河与汉江流域的分水岭,排除A。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侧,不是渭河与汉江流域的分水岭,排除B。南岭位于湖南、江西与广东之间,大致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不是渭河与汉江流域的分水岭,排除C。故选D。
7.图中显示,图中苹果基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属黄土高原地区,地表黄土深厚,具有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而具有“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漠化严重”地貌特征是云贵高原,A错误。图中苹果基地位于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图中苹果基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属黄土高原地区,当地黄土疏松,降水集中,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C正确。图中苹果基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属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不具有“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粮食单产高”的特点,D错误。故选C。
8.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该区域引种苹果,苹果树对吸收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功能较弱,为了保证苹果产品品质,也不能让苹果树受到二氧化硫的污染,该地区降水少,酸雨轻,①错误。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该区域引种苹果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②正确。该区域引种苹果,只是影响局部地区,对改善大范围气温条件、减轻寒潮的作用很小,③错误。该区域引种苹果,增加林业产值比重,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答案】
9.B
10.B
【解析】
9.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重义,故A正确。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但不利于湿地的保护,故B错误。能降解污染、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故C正确。蓄洪抗旱,调蓄洪水,可减少自然灾害,故D正确。故选B。
10.夏秋季节夏季风带来的大量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汇入鄱阳湖,湖面天水一色;冬春季节降水很少,大量湖中滩地出露。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显著从根本上印证了鄱阳湖周期性变化的水情,故①正确。②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显著直接印证了鄱阳湖周期性变化的水情,故②正确。③不能说明人类活动、地表状况的季节变化显著,故③错误。④不能说明气旋、锋面的季节变化显著,故④错误。故B①②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
11.C
12.D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判断及水文特征变化的原因分析,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1.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判断:根据材料中信息,该河流量偏小(最大径流量小于100m3/s),根据径流量季节变化图,春季河流流量开始增大,流量最高峰出现在春末夏初,夏季流量减少,因此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而高山冰雪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呈正相关,理论上7月份达到最大值,根据图中径流量变化来看,高山冰雪融水较少;该地位于阿尔泰山南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强烈抬升,会形成雨水补给,但是由于距离大西洋遥远,水汽损失量大,大气降水不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类型。据此判断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2.与1959-1960年流量平均值相比,2001-2005年汛期提前,且流量更大。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说明季节性融水量大。据此判断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21世纪初冬季降水更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进而导致河流的汛期提前,且径流量增大。故选D。
【答案】
13.C
14.D
15.B
【解析】
13.种在坑里对美化环境作用不大,A错误。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遮阳挡雨、保持水土的作用不大,B、D错误;“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C正确;故选C。
14.豫西黄土高原降水较少,窑洞内冬暖夏凉,夏季窑内温度低,窑外温度高且有水井,水汽含量大,窑内外温差大;外面的热空气进入窑内遇冷凝结,使得窑内湿度增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B正确;建筑技术进步、交通用地不足、生活条件改善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答案】
16.B
1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资源分布状况。
16.西南、东南、西北、华北四个地区中,西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所以①是西南地区,据此可以排除A、C,并且四个地区中,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口最少,所以④是西北地区。B正确。故选B。
17.读表格,可以根据表格中人口百分比与耕地面积百分比计算出人均耕地资源的大小,得出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
18.A
19.D
20.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盆地。
18.结合经纬网可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①塔里木河和②长江,所以①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而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②河气温高,不会结冰,所以没有凌汛;②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因雨季长,所以汛期长。故选A。
19.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甲盆地的河流水量小,乙河流速快,所以水运条件差;甲盆地人口稀少,劳动力少;甲盆地气候干旱。故选D。
20.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而受地形影响小;土壤和水源条件都比乙盆地差。故选B。
21.
【答案】
(1)塔里木盆地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
(2)冰川积雪融水 自南向北 气温
(3)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低 水源
(4)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阻挡
【解析】
(1)根据图示区域的轮廓及地理事物名称可知,图示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这里居于内陆,降水少,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荒漠带,区域中绿洲点缀在沙漠中或分布在盆地边缘,体现了非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2)本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但该区域高山多,冰川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最终消失在荒漠中,故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由于该河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气温是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由于缺少水源,环境承载力低。
(4)该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边有高大山地等地形阻挡,地形较为封闭,使得该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
22.
【答案】
(1)武夷山 东北一西南
(2)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3)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4)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 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⑥河流的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⑦农业上水田与早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
(5)Q 喜马拉雅山脉
【解析】
(1)读图,F山脉名称是武夷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2)G山脉是巫山,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四川盆地。
(3)M山脉是天山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
(4)E山脉是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黄土高原的南界;大致是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是农业上水田与早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的分界线;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等。
(5)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Q,名称是喜马拉雅山脉。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中国地理——区域发展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中国地理——区域发展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新疆棉花生长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8农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8农业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10环境保护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10环境保护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