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5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6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7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背景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阶级分化,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国家产生,三皇五帝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距今约七千年至五千年前
    距今约70—20万年前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内外服制度;殷墟、甲骨文;青铜器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犬戎破京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特点: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火;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以前)中国境内古人类
    1965年5月1日,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先生在元谋县上那蚌村进行地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两枚人类门齿化石,经古地磁学鉴定为距今170万年,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是亚洲最早的直立人,简称元谋人。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左右)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500年
    红山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
    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
    特点:出现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开始定居生活;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从良渚文化墓地看贫富分化非常明显,等级差别已经出现,大墓中的琮、璧等成组玉器的出现,表明已有了严格的礼仪等级制度,人类进入已有私有制的父系氏族社会。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化的一些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了早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地区及其边缘地区。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具有哪些特征?
    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世系随母系计算,女性占主导世系随父系计算,男性占主导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思考: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的最大区别?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二、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
    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神农氏(炎帝: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有夏氏部落的禹因为治水有功,接受禹的禅让,成为部落首领。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出自《大戴礼记》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思考:为什么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说法不一??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五帝后期的文化遗存(如龙山文化陶寺遗址)中,出现了宫殿建筑和玉制礼器 。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导论·史前》
    早期国家----夏王朝的统治:
    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考古学家徐旭生率工作团队,运用《左传》、《汉书·地理志》等文献,以及与禹、鲧相关历史材料为依据,前往河南、山西一带寻找夏文化的遗迹,终于在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发现遗址。
    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遗址的位置与规模,完全与史书上夏王朝都城记载相符,因此认为二里头遗址即是夏的都城。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史记·夏本记》
    最高权力继承:禅让制(传贤)——王位世袭制(传子)社会组织形式:氏族部落(公天下)——早期奴隶制国家(家天下)
    ①政治制度:出现统治者及早期中央政治机构和职官;②文化成就:《夏小正》; ③灭亡:商汤伐桀。
    1、商朝:(1)建立:BC1600年,汤(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国家管理结构:内外服制度
    三、商和西周(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
    商王朝的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作为礼器,簋一般与鼎配套使用,且有严格的规矩:天子用九鼎八簋(ɡuǐ ),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九鼎八簋”成为中央政权的象征,鼎用来盛装肉食,簋用来盛装粮食。
    (3)考古发现: ①甲骨文:神权色彩 ②青铜器:阶级分化(4)灭亡:牧野之战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商王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2、西周:(1)建立:BC1046年,周武王(2)政治制度: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
    ◎礼乐制度示意图(举例)
    分封制(权力分配),宗法制(权力继承),礼乐制(权力认同),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3)西周时期社会经济:①农业:井田制②手工业:青铜铸造
    井田制:西周时期,把土地分隔成方块,表面归国家所有,实质归周王所有,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王把土地分配给庶民使用,并不得买卖和转让,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雄伟。纹饰华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①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政治: 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经济: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到(大量青铜器)
    文化:①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总结: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1.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为跨入文明的门槛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①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③原始农业产生 ④私有制产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距今约5 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3.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的理解错误的是A.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多样性B.从禅让到世袭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C.禅让制在禹时代仍有很大影响D.《史记》的记载晚,比《战国策》更可信4.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变化体现了A.商内外服制度得到沿袭 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有所加强C.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 D.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发展演变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文明,何为国家,如何证实,实物史料,文献史料,阅读第一子目,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满天星斗,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国家产生,从部落到国家,①宫廷气派的建筑群,②墓葬等级分化严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