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1)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1989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第一节植被,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2森林,学科关键能力构建,第二节,第二节土壤,知识点1观察土壤,易错疑难集训,教材易混易错集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属于天然植被的是( )A.原始森林B.人工草场C.苏州园林D.万里长城
知识点 1 植被与环境
1.A 原始森林是天然形成的植被,A项正确。人工草场属于人工植被,非天然植被,B项错误;苏州园林和万里长城不是天然形成的,属于古代建筑,故C、D项错误。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读森林中光照条件的变化示意图,回答2—3题。2.森林植被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湿度自上而下增大 B.光照自上而下减弱C.气温自上而下升高 D.风速自上而下降低
2.B 由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总体上越来越弱,喜光的高大乔木占据上层,需要光照较少的灌木占据中层,喜阴植被生长在林下层,B项正确。湿度、气温、风速的垂直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分层现象影响不大,A、C、D项错误。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读森林中光照条件的变化示意图,回答2—3题。3.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的分层现象越明显,层次越多。下列森林植被中,层次最多的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雨林
3.D 由题干可推知,森林植被中,层次最多的是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植被生长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水丰沛,D项正确。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所在的气候区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都不如热带雨林,因此层次都不如热带雨林多,A、B、C项错误。
[2022江苏泰州高一(上)期末考试]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其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气体、支撑植物体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如下图)。据此回答4—5题。4.导致“榕不过吉”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洋流
4.A “榕不过吉”是指榕树种植北界是吉安,往北不能再种植榕树。吉安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所以导致“榕不过吉”的主要因素应是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热量,A项正确。地形、土壤、洋流都不是导致“榕不过吉”的主要因素,B、C、D项错误。
[2022江苏泰州高一(上)期末考试]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其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气体、支撑植物体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如下图)。据此回答4—5题。5.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 )A.过酸 B.过干 C.过碱 D.过湿
5.D 由材料可知,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气体、支撑植物体的作用,南方地区雨量丰富、土壤含水量大,为了更好地适应过湿的环境,榕树长出了许多气生根,气生根能够辅助呼吸,D项正确。过酸、过干、过碱的环境都不会导致榕树出现气生根,A、B、C项错误。
[2022河北唐山高一(上)期末考试]板根现象(见下图)常见的植被分布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据此回答6—7题。6.图示板根现象常出现在( )A.常绿阔叶林区 B.亚寒带针叶林区C.落叶阔叶林区 D.热带雨林区
6.D 由材料可知,板根现象常见的植被分布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故该区域为热带雨林区,D项正确。板根现象不是常绿阔叶林区、亚寒带针叶林区以及落叶阔叶林区常见的现象。
[2022河北唐山高一(上)期末考试]板根现象(见下图)常见的植被分布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据此回答6—7题。7.图示板根现象常出现的植被分布区 (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终年高温,降水丰沛C.夏季短促,冬季漫长 D.终年温和,气候湿润
7.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板根现象常出现在热带雨林区,该区域终年高温,全年皆夏,降水丰沛,B项正确。
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我国北方某中学校园内一棵树在夏季和冬季的景观。据此回答8—9题。 夏季 冬季8.该树木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C 由材料可知,该树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树叶茂密,冬季树叶凋落,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
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我国北方某中学校园内一棵树在夏季和冬季的景观。据此回答8—9题。 夏季 冬季9.该树木最可能分布在 (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热带雨林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 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A 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我国北方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A项正确。
下图是非洲草原景观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图示景观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B.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C.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四季分明,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知识点 3 草原与荒漠
10.C 由景观图可以直接观察出,图中有草原、长颈鹿等,是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C项正确。
下图是非洲草原景观图。据此回答10—11题。11.下列关于图中植被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B.树叶缩小为针状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D.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11.C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植被的特点是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C项正确。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的森林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项错误。树叶缩小为针状的森林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B项错误。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的森林植被是热带雨林,D项错误。
下面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回答12—13题。 12.三种植物形态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海陆位置C.地形类型 D.水分条件
12.D 瓶子树生长在草原地区,在雨季吸收水分,储水备用;在旱季落叶,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滴水叶尖”主要是由于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且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骆驼刺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根系十分发达,可以从沙漠和戈壁地下深处吸取水分和营养。由此可以看出,三种植物形态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条件,选择D项。
下面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回答12—13题。 13.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C.群落结构简单 D.叶面宽大
13.C 骆驼刺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差,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稀少,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树叶多为尖尖的细小叶片,A、B、D项错误,C项正确。
1.D 根据材料信息“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不耐寒”可知,该植物生长的地方气温较高、干燥少雨,故根肥大、茎粗壮主要是为了储存水分,D项正确。
北京市某中学生暑假期间在某植物园拍摄了一张“沙漠玫瑰”的照片(见下图),经查阅资料得知,该植物因其原产地接近沙漠且花朵红如玫瑰而得名。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不耐寒。据此回答1—2题。1.“沙漠玫瑰”根肥大、茎粗壮主要是为了( )A.增加光照B.降低温度C.抵抗强风D.储存水分
2.D 由材料信息“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可知,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土壤干裂才浇水和长时间阳光下暴晒,都不是植株枯萎的原因;由材料信息“不耐寒”可知,北京市冬季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会使植株枯萎,D项正确。
北京市某中学生暑假期间在某植物园拍摄了一张“沙漠玫瑰”的照片(见下图),经查阅资料得知,该植物因其原产地接近沙漠且花朵红如玫瑰而得名。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不耐寒。据此回答1—2题。2.该同学也养殖了一盆“沙漠玫瑰”,半年后发现植株慢慢枯萎,可能原因是 ( )A.室内空气过于干燥B.长时间阳光下暴晒C.土壤干裂才浇水 D.室内温度比较低
3.A 由材料信息可知,木奶果是常绿乔木,C项错误。木奶果高5—15米,胸径达60厘米,且茎上开花、茎上结果,可推断其分布区的主要植被属于热带雨林,A项正确,B、D项错误。
[2022八省(市)联考湖北地理改编]木奶果是常绿乔木,高5—15米,胸径达60厘米。木奶果是一种茎上开花、茎上结果的树种。下图为木奶果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木奶果分布区的主要植被属于 (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4.D 由上题分析可知,木奶果所属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落叶和发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没有耐寒和耐旱的特性,A、B项错误;热带雨林地区降水较多,热量丰富,因此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植被全年生长旺盛,各月都有花开,C项错误、D项正确。
[2022八省(市)联考湖北地理改编]木奶果是常绿乔木,高5—15米,胸径达60厘米。木奶果是一种茎上开花、茎上结果的树种。下图为木奶果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4.木奶果所属的植被类型特征为 ( )A.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B.具有耐寒和耐旱的特性C.植物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D.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5.D 图片中有茶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所在的拍摄地应位于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D项正确;太行山区、长白山区位于温带,昆仑山区位于高山高原地区。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当对着植物拍摄时,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图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类软件时的三幅手机截屏。据此回答5—6题。5.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同学所在的拍摄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6.A 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中,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应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适宜在中层;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A项。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当对着植物拍摄时,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图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类软件时的三幅手机截屏。据此回答5—6题。6.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7.B 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故B项正确。
天然植被一般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同时,植物生长过程中,也会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某年 8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了罕见的暴雨,使寸草不生的沙漠开满鲜花,智利的植物学家称之为“沙漠的花田”,这种奇特景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读图回答7—8题。7.该“沙漠的花田”所在地的植被类型为 ( )A.草原 B.荒漠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D 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了罕见的暴雨,使寸草不生的沙漠开满鲜花,所以荒漠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
天然植被一般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同时,植物生长过程中,也会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某年 8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了罕见的暴雨,使寸草不生的沙漠开满鲜花,智利的植物学家称之为“沙漠的花田”,这种奇特景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读图回答7—8题。8.“沙漠的花田”的出现说明荒漠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气温 B.土壤 C.地貌 D.水分
9.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植物极易发生冻害,北极棉花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种子的安全,少受冻害,B项正确。在严寒的北极地区,植物首要的目标是生存,因此扩大种子的传播距离不是绒球最主要的作用,A项错误。北极棉花是像蒲公英一样靠风力播撒种子的,而不是靠昆虫授粉繁殖的,C项错误。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叶面水分蒸腾少,D项错误。
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北极棉花选择在相对温度最高的一个月,完成开花结果。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回答9—10题。9.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的最主要作用是 (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
10.C 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且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A项错误;蜡质层一般是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减少叶面水分的蒸腾而生长的,B项错误;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北极棉花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C项正确;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不强,D项错误。
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北极棉花选择在相对温度最高的一个月,完成开花结果。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回答9—10题。10.下列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根系发达而深长B.叶面具有蜡质层C.叶片常年呈绿色D.抗病虫害能力强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孙德尔本斯红树林位于恒河与其他河流交汇冲积形成的三角洲沿岸地区。红树林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抵御风浪袭击,是鱼虾生长的有利场所。下面图1示意孙德尔本斯红树林的位置,图2示意红树林景观。 图1 图2(1)分析该地区适宜红树林生长的原因。(2)简述红树林对鱼虾生长的有利影响。
11.【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再结合孙德尔本斯的地理位置即可回答。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浪袭击,从而为鱼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并且保护鱼虾免受天敌捕食;其次,红树林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从而为鱼虾提供丰富的饵料。【答案】 (1)孙德尔本斯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优越;孙德尔本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土,适宜红树林生长。(2)大量的泥沙沉积物、枯枝落叶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虾提供丰富的饵料;红树林树干、树根结构复杂,为鱼虾提供栖息的场所,且能够保护鱼虾免受天敌捕食。
1.[2022福建南平高一(上)期末考试]福建省南平市某中学同学设计实验识别土壤性质。阅读实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红壤、砂土样本各150克,纱布,水,小刀,量杯2个,矿泉水瓶2个。 实验步骤: Ⅰ.取适量的两种土壤样本分别放入两个容器,轻轻捣碎,用手指研磨,感受土壤矿物质颗粒大小。 Ⅱ.取适量土壤分别加适量水搅拌,试着用手搓一搓,看哪种土壤更容易搓成土条,判断土壤黏性大小。 Ⅲ.用小刀分别将2个矿泉水瓶横向对半割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用纱布封住瓶口,做成漏斗,扣在下部分的上方,做成2个简易装置(见下图)。 Ⅳ.分别将100克的红壤和砂土样本装入两个漏斗中,由两位同学量取等量的水,同时以同样的高度和速度倒入土壤中,观察记录渗水速度和收集的水量。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填写实验结果记录表(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将红壤改良为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的措施。
1.【解析】 第(1)问,通过实验步骤Ⅰ可以得出:红壤颗粒小,砂土颗粒大;通过实验步骤Ⅱ可以得出:红壤更容易搓成土条,表明红壤黏性更大,砂土不易搓成土条,表明砂土黏性更小;通过实验步骤Ⅲ、Ⅳ可以得出:红壤土质黏重,渗水速度慢,收集水量少;砂土土质松散,渗水速度快,收集水量多。第(2)问,理想的农业生产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肥。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红壤具有土质黏重的特点,不利于通气透水,可以通过掺入沙子、增大土壤颗粒进行改良。【答案】 (1)(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小、大、大、小、慢、快、少、多(2)掺入沙子,增大土壤颗粒。
[2022江苏江阴高一(上)期末考试]读某地森林土壤剖面的分层图,回答2—3题。2.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最大,质地粗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较深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2.B 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深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B项正确。由图可知,该土壤有机层厚度不大,A项错误。淋溶层一般不含枯枝落叶,C项错误。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呈棕色或红棕色,D项错误。
[2022江苏江阴高一(上)期末考试]读某地森林土壤剖面的分层图,回答2—3题。3.该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 )A.温暖多雨B.炎热干燥C.寒冷潮湿D.寒冷干燥
3.A 土壤偏红是因为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温暖多雨的气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强,A项正确。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4.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知识点 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4.D 我国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多为红壤,由于人类长期栽培水稻,增施有机肥,梯田里的土壤形成了肥力极高的水稻土,D项正确。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5.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的水稻土 ( )A.厚度增加 B.有机质含量减少C.物质迁移速率变慢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5.D 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增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变薄,A项错误;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随海拔的变化,其含量变化不大,B项错误;修建梯田,地面经过平整,物质迁移速率相差不大,C项错误;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正确。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不同方位的土壤(见下图)。据此回答6—7题。6.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质地较细
6.B 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土壤质地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B项正确。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不同方位的土壤(见下图)。据此回答6—7题。7.与黄色土壤相比,青色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物与气候 B.地形与气候C.成土母质与时间 D.耕作方式与时间
7.A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据图可知,青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黄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降水较中部地区多,植被生长更茂盛,生物量更大,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A项正确。
[2022山东临沂高一(上)月考]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我国东北某地黑土有被盗挖现象。上海市的王先生热爱在室内阳台种植花草,看到黑土盗采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而是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据此回答8—9题。8.下列关于我国东北黑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冷湿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②富含腐殖质,呈酸性③土质疏松,盐碱化明显④蓄水、保水功能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知识点 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8.C 我国东北黑土在冷湿环境下形成,微生物活动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①正确;土壤的酸碱性与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有关,与腐殖质含量关系不大,②错误;我国东北黑土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盐碱化不明显,③错误;我国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蓄水和保水功能强,④正确。C项正确。
[2022山东临沂高一(上)月考]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我国东北某地黑土有被盗挖现象。上海市的王先生热爱在室内阳台种植花草,看到黑土盗采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而是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据此回答8—9题。9.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 ( )A.提供矿物质 B.减小温度差C.固定并通气 D.提供有机质
9.C 蛭石和河沙较鸡粪、牛粪、草炭密度大,重量大,在土壤中起固定作用,同时也起通气和透水的作用,C项正确。供给花草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主要来自鸡粪、牛粪和草炭,而不是蛭石和河沙,A、D项错误。在室内阳台种植花草,温差较小,且蛭石和河沙与鸡粪、牛粪、草炭混合后,对土壤温差的改变较小,B项错误。
10.[2022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期末考试]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2021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碱化。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丘洼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下图为土壤盐渍化过程示意图。(1)北丘洼地区春季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结合上图,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2)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会加剧土壤盐渍化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灌溉会使 上升,从而促使水中挟带的 到达地表。盐渍化导致该地土壤板结严重,肥力下降。
(3)说明土壤盐渍化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北丘洼地区对盐渍化土壤进行综合治理。下图示意三种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方法。(4)说出图示三种方法在治理土壤盐渍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0.【解析】 第(1)问,由材料可知,盐渍化是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其盐分来自土壤底层或地下水,而盐分的向上移动是由地下水上升造成的。北丘洼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土壤中水分蒸发旺盛,导致地下水向上移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容易聚集于地表。第(2)问,春季降水少,农田大水漫灌使地下水水位上升,溶解了大量盐分;此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从而促使地下水挟带盐分向上移动,在表层土壤中积累。第(3)问,由上问可知,盐渍化会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对农作物的危害:一方面是土壤板结硬化,阻碍农作物根系向下生长;另一方面是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养分供应不足等。第(4)问,读图可知,在农田中修建排水管渠,可以通过暗管排出一部分含盐地下水,从而抑制土壤盐渍化;深耕土壤一方面能够疏松土壤,加大土壤空隙,减弱土壤中水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可以把含盐分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改良土壤物理性状;覆盖秸秆能够阻隔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避免阳光直射,从而降低土壤温度,抑制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聚集。【答案】 (1)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土壤中水分蒸发旺盛,盐分易聚集于地表。(2)地下水水位 盐分(3)土壤板结,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养分不足等。(4)修建排水管渠,可以排出一部分含盐地下水,从而抑制土壤盐渍化;深耕土壤能够疏松土壤,另外把含盐分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从而改良土壤物理性状;覆盖秸秆能够阻隔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抑制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聚集。
1.A 由材料可知,利用该仪器可以将不同粒径的土壤进行分离,从而判断该仪器主要用来检测油菜地土壤的质地。A项正确。
[2022湖北武汉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某研学小组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热带地区的某油菜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将土壤充分干燥并在仪器上进行分离,得出该地土壤粒径组成。下图示意分离出的土壤组成及其占比。据此回答1—2题。1.图示仪器主要用来检测该油菜地土壤的 ( )A.质地 B.肥力C.水分 D.孔隙
2.B 由图中土壤组成及其占比可知,该油菜地砂粒较多,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弱,有机质容易分解,保肥性弱。增加灌溉频次、减少深耕次数均不利于保肥,A、C项错误。地膜主要用来保温和保湿,我国热带地区水热充足,一般不需要利用地膜覆盖育苗,D项错误。增施粒状肥料有利于肥料的长时间吸收,B项正确。
[2022湖北武汉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某研学小组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热带地区的某油菜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将土壤充分干燥并在仪器上进行分离,得出该地土壤粒径组成。下图示意分离出的土壤组成及其占比。据此回答1—2题。2.该油菜地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增加灌溉频次 B.增施粒状肥料C.减少深耕次数 D.地膜覆盖育苗
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形成的;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是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读图回答3—4题。3.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沿海,地形平坦 B.蒸发旺盛,降水较少C.终年高温,草原广布 D.流域较小,河流短小
3.B 材料信息表明,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说明该岛西南部具有干热的气候特征。地处沿海,地形平坦不是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原因,A项错误;该岛西南部纬度低,光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且该岛中部多山,西南部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多下沉气流,降水较少,从而形成干热气候,进而有利于形成燥红土,B项正确;终年高温,不一定形成干热环境,C项错误;流域较小和河流短小与干热环境、燥红土分布关系不大,D项错误。
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形成的;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是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读图回答3—4题。4. 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的共同特征有 ( )①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较慢 ②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④生物循环速度较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C 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均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风化作用强,成土作用较快,生物循环速度较快,①④错误;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均呈红色,主要是因为铁铝氧化物明显积聚,②正确;热带、亚热带地区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容易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低,③正确。故选择C项。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区有大面积富硒土壤。下表示意新平县哀牢山不同海拔样本土壤硒含量,采样点选择考虑了分布的均匀性。据此回答5—6题。5.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区土壤中的硒元素主要来源于( )A.成土母质B.植物C.大气 D.人类活动
5.A 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A项正确。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区有大面积富硒土壤。下表示意新平县哀牢山不同海拔样本土壤硒含量,采样点选择考虑了分布的均匀性。据此回答5—6题。6.土壤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成土母质C.坡度 D.光照
6.A 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不断增加,选项中的几个因素中,只有热量是随着海拔升高呈递减的趋势,说明土壤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主要是受热量的影响,A项正确。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0×103 μm3的生物总量,但活的植物体如植物的根系等不包括在内。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上游河谷在土层0—10厘米各类植被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回答7—8题。7.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7.C 读图可知,各类植被土壤微生物量夏秋季多,冬春季少,C项正确、A项错误;该图信息反映的是土壤微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不能反映土壤微生物量与海拔和纬度的关系,B、D项错误。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0×103 μm3的生物总量,但活的植物体如植物的根系等不包括在内。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上游河谷在土层0—10厘米各类植被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回答7—8题。8.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秋季 ( )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B.微生物繁殖快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8.A 秋季枯枝落叶多,生物的分解量大,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大,A项正确。秋季,天气转凉,降水逐渐减少,土壤湿度和温度较低,因此微生物繁殖慢,B、C、D项错误。
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发展,我国采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的面积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但由于新地面积有限,蔬菜需求量大幅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年产量,我国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时常常多年连作。下表为我国某地日光温室内韭菜连作不同年限时农作物和土壤变化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该温室多年连作后土壤的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类型改变 B.土壤肥力提高C.土壤容易板结 D.土壤生产力上升
9.C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pH不断下降且下降到小于7、表土盐分浓度上升,判定该温室多年连作后土壤呈酸化趋势且表土盐碱化加重,土壤易板结,C项正确;土壤质地没有发生变化,土壤类型没有改变,A项错误;土壤有机质下降了,因此土壤肥力下降了,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土壤的生产力下降了,D项错误。
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发展,我国采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的面积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但由于新地面积有限,蔬菜需求量大幅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年产量,我国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时常常多年连作。下表为我国某地日光温室内韭菜连作不同年限时农作物和土壤变化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10.为实现温室内土壤的良性发展,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列做法最科学的是( )A.增施化肥 B.采用滴灌技术C.适量掺石灰 D.作物轮作栽培
10.D 为实现温室内土壤的良性发展,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做法最科学的是作物轮作栽培(不同农作物对营养盐分的需求不同,轮作有利于土壤的良性发展且可以减少作物病虫害),D项正确;增施化肥易导致土壤板结(应施有机肥),A项错误;适量掺石灰只能中和土壤酸性,不能减轻表土盐碱化,对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C项错误;采用滴灌技术对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B项错误。
易错点 误认为荒漠地区的植物均具备根须发达、叶片短小的特征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生命植物。一年生短生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回答1—3题。1.齿稃草生长旺盛的月份为 ( )A.1—2月B.4—5月C.7—8月D.9—10月
1.B 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齿稃草不耐旱,生长期间需要合适的水分条件,同时因为其不耐高温,必须避开夏季,所以在当地积雪消融、水分条件改善的春季生长旺盛。B项正确。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生命植物。一年生短生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回答1—3题。2.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C.根须细 D.花期长
2.C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加之其生长环境水肥不足,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项错误;齿稃草为短生命植物,因其生长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项错误。齿稃草需要在最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不把有机质过多消耗在生长其他部位),又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因此根须较细,C项正确。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生命植物。一年生短生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回答1—3题。3.相比南疆,北疆短生命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年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3.A 短生命植物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光照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项正确、B项错误。年温差大与风力大使短生命植物的生长环境更为恶劣,不利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项错误。
错因分析 第1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仔细审读出材料中“春雨型”“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等信息,误认为盛夏季节水热条件更充足,更利于齿稃草生长。第2题易错的原因是误认为干旱地区植被根系都发达,而忽视了齿稃草是短生命植物这一重要信息。第3题易错的原因是把年温差大等同于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大使短生命植物的生长环境更为恶劣,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积累养分。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物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C.寒冷 D.炎热
疑难点 1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
1.A 该植物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且范围广,有利于充分吸收地下深层的水分。故该植物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A项正确。湿润地区植物根系一般较浅,B项错误。寒冷或炎热都不是植物根系发达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随着全球变暖,该植物生长地区蒸发加剧,则该类植物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2.C 随着全球变暖,该植物生长地区蒸发加剧,则该类植物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便获取足够支撑其生存的水分,C项正确。地上部分植株可能变得更矮小,A项错误;地上部分叶片可能变小或变成针叶状,B项错误;地下部分分支增多,D项错误。难点透视 本题组的难点是不会判断植被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获取水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根的吸收,干旱地区的植物为了在其生长环境中获得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生长出了发达的根系。随着环境的变化,植物根系会有相应的变化。
土壤墒情通常用土壤含水量来衡量,适宜的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保障,而饱和墒(含水量>20%)和失墒(含水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二节土壤pptx、第一节植被pptx、章末整合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知识网络构建,答案C,答案A,答案D,步骤二·微专题讲练,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章综合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