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5 ml/,7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试卷
化 学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Mg-24 Cl-35.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滑雪是北京冬奥会的重点比赛项目,下列滑雪用品涉及的材料中,不属于高分子的是
A.滑雪杖—— 合金 |
B.滑雪板—— 聚乙烯 |
C.滑雪头盔—— 聚酯硬塑料 |
D.防护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2.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Na2S | B.S | C.SO2 | D.H2SO4 |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氨的电子式: |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C.乙醇的分子式:C2H6O | D.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4.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
A.稀硝酸 | B.浓硝酸 | C.稀硫酸 | D.稀盐酸 |
5.下列关于二氧化氮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水反应 | B.有刺激性气味 |
C.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 D.无色气体 |
6.下列物质中,通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Na | B.Cu | C.Ag | D.Fe |
7.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N2 | B.工业合成氨 |
C.闪电时N2转化为NO | D.豆科植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氨 |
8.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所含元素相同 | B.都属于多糖 |
C.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 D.都是天然高分子 |
9.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H4 | B.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
C.含有极性键 | D.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10.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 B.石油分馏 | C.蛋白质变性 | D.乙烯聚合 |
11.右图为酸雨形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B.酸雨的pH小于5.6 |
C.酸雨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 |
D.含硫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
12.已知:NaOH + HCl === NaCl + H2O,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吸热反应 |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D.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B.图2所示反应为吸热反应 |
C.锌锰干电池中,锌筒作正极 |
D.蓄电池充电时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14.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用冰箱冷藏以保鲜食物 | B.酸浸时先将矿石粉碎 |
C.食盐中添加碘酸钾预防缺碘 | D.食品抽真空包装 |
15.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铁与硫反应:2Fe + 3S === Fe 2S 3 |
B.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 + 5O2 ==== 4NO + 6 H2O |
C.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 + 2H2S === 3S↓ + 2H2O |
D.铜与稀硝酸反应:3Cu + 8H+ + 2NO− 3 === 3Cu2+ + 2NO ↑ + 4H2O |
16.实验室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产品中混有的乙酸、乙醇 |
B.右侧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
C.加入过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
D.实验前先加入乙醇,再缓缓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燃烧 |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C.乙醇与钠 | D.甲烷与氯气 |
1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 |
B.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 |
C.实验时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 |
D.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无法形成喷泉 |
19. 下列“实验结论或解释”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或解释 |
A. |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 浓硫酸有吸水性 |
B. |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含有NH+ 4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2− 3 |
D. | 铜丝加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铜和浓硫酸不反应 |
20.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下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 + Cu2+=== CuS↓+ 2H+ |
B.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
C.过程③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
D.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 + O2 === 2H2O + 2S↓ |
21.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工业上常用“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酸化的海水中通入氯气的反应为:Cl2 + 2Br- === Br2 + 2Cl- |
B.海水中Br-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溴的富集 |
C.“吸收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 + Br2 + H2O === SO3 + 2HBr |
D.“吹出法”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和冷凝等环节 |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7题,共58分。
22.(3分)补齐物质与其用途之间的连线。
物质 用途 A.碳酸氢钠 a.漂白、防腐 B.二氧化硫 b.制造玻璃 C.二氧化硅 c.植物生长调节剂D.乙 烯 d.膨松剂 |
23.(8分)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发生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时至4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
(3)4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
(4)8min时,v正__________v逆(填“>”、“<”或“=”)。
(5)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的速率发生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② 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L,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24.(7分)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有60%来自海水。一种从海水的母液中提取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从原料价格、取材方便等角度考虑,沉镁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
a.氢氧化钙 b.氨水 c.氢氧化铜
(2)加入沉镁试剂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
(3)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海水中镁的含量为1.2 g·L-1,则1L海水理论上可制得MgCl2的质量是____ g。
25.(8分)阅读下列短文并填空。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四大办奥理念之首,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首次服务体育赛事的大批量氢燃料客车在北京冬奥会上闪亮登场。
氢燃料大客车从车辆排放端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氢燃料电池是氢气和氧化剂通过特定装置发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氧化剂和还原剂不接触即可在电池内部发生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电能。
氢燃料客车还搭载了“U度”综合热管理技术。该技术可将氢燃料电池所产生的“废热”循环利用,为车内采暖、除霜、除雾提供能量。该车的极寒动力电池能让车辆实现零下30摄氏度极寒低温起动。
未来,氢燃料客车有望从“冬奥平台”出发,将应用场景拓展延伸至更多领域。
(1)氢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涉及的能量转化形式有_____________。
a.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氢燃料电池生成1 mol H2O时,通过线路的电子是______________mol。
(4)下列关于氢燃料客车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氢燃料客车环保,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b.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2H2+O2 === 2H2O
c.氢燃料客车不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26.(11分)乳酸乙酯(F)是一种食用香料,可用淀粉为原料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
(1)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4)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F中含有酯基和羧基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c.可以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中的醛基
27.(9分)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可用NH3将NO2还原,减少二氧化氮的污染。某同学在实验室对该反应进行了模拟,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制备NH3,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装置B内的干燥剂是_______。
(3)若收集NH3应采用_______法进行收集。
(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铜丝设计为可抽动的目的_______。
(5)M装置可将NH3与NO2转化为环境友好的气体,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8.(12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序号 | X | 实验现象 | |
Ⅰ | 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 |
Ⅱ | 含NaOH的BaCl2溶液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
Ⅲ | 品红溶液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请回答:
(1)实验室用铜和浓硫酸共热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试管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Ⅰ,推断无色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K+、Mn2+、H+和 。
(4)实验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5)实验Ⅲ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取下该试管并在试管口套上气球,加热,无色溶液恢复至红色,冷却后,发现溶液颜色再次变浅。解释“无色→红色→颜色变浅”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
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A | A | C | B | D | A | B | C | D | B | A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答案 | D | D | C | A | C | B | D | B | C | C |
|
答案说明:
1. 化学(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适度扣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2分给1分,反之,亦如此。1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不配平为0分,2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物质写对给1分,条件和不配平扣1分。
2. Ⅱ卷的多项选择题,选对一个给1分,选错一个扣1分,最低0分。
3. 分析解释类的与标答不同但合理答案可酌情给2分或1分。
22.(3分)(每空1分)B—a,C—b;D—c
23. (8分)
(1)(2分)2A B
(2)(2分)0.025 mol/(L▪min)
(3)(1分)否
(4)(1分)=
(5)(共2分)①增大 ②减小
24.(7分)
(1)(1分)a
(2)(2分)过滤
(3)(2分)Mg(OH)2 + 2HCl + 4H2O === MgCl2·6H2O
(4)(2分)4.75
25. (8分)
(1)(2分)H2
(2)(2分)bc
(3)(2分)2
(4)(2分)ab
26. (11分)
(1)(2分)羟基
(2)(2分)2CH3CH2OH+O2 2CH3CHO + 2H2O
(3)(2分)
(4)(2分)
(1分)酯化或取代
(5)(2分)ac
27.(9分)
(1)(2分)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1分)碱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
(3)(1分)向下排空气
(4)(2分)Cu+4H++2NO− 3=== Cu2++2NO2↑+2H2O
(1分)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2分)6NO2+8NH37N2+12H2O
28.(12分)
(1)(2分)Cu + 2 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
(2)(2分)除去多余SO2,防止污染环境
(3)(2分)SO2− 4
(4)(2分)SO2 + 2 OH-=== H2O + SO2− 3
(2分)Ba2+ + SO2− 3=== BaSO3↓
(5)(2分)SO2遇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释放SO2,溶液恢复无色;温度降低,SO2在品红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溶液颜色变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