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课件ppt
展开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4C29C5523DFD90441A821C3B6C57B7ECA05501558D9645970DF6BE1B97DF6BC639CC225952C3B761E4136CBB1E5C474DE5FBC9EA4170A096C134CA1DAF2BA7E35E824B8C916DABA6
诵读诗歌,理解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诵读诗歌,理解七律的基本特点
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特色
1、解读题目2、看作者 知人论世3、研读注释,对诗句进行描摹4、理解诗歌的表达的情感5、诗歌的表现手法
登高一呼时才懂,始终在为你心痛。
站在高处,必然远眺,天地就在眼前,宇宙更显宏大,个人更觉渺小,对比之下,更容易让人心生感慨,思绪万千。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712—770),字子美,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情感基调:悲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BA856A36A8C95B1E14AE03A3D8D2C3563D42796F1E89AAC8410B802B81D8526B28460A5B7D72B88354E8B612503A8D6D15C35FF82356A4CD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寒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主要是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十分悲凉凄异 “猿鸣三声泪沾裳”
均为冷色调,苍凉的画面,传达诗人内心凄凉的情感
深秋找不到食物的鸟,与鸟群失散,孤独痛苦、倦飞欲还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视线由高到低,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形象得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沉郁的情感。
这首诗歌中是人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颔联选取“落木”“长江”两种意象,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意境。“落木萧萧”引起诗人的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引起诗人的身世之慨。“无边”“不尽”使“落木”和“长江”更加形象,也在无形之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前两联写景,各有什么特点?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让读者用想像补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chōng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旨 本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们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诗人面对苍凉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秋之情,诗人备尝穷困潦倒之苦,忧国忧民,是自己白发长满双鬓,再加上因病戒酒,悲愁就更难排解。
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秋风萧瑟,草木枯黄。那些悲秋的士大夫们,在理想、事业上的不尽如人意,主张不被采用带来的失意、苦闷颓丧,或者生命进程中的老弱病痛带来的人生易老、生命坎坷的痛苦和悲伤等抑郁阴沉的内心体验,正好契合了秋天蕴藏的衰落、衰败、衰亡、衰竭、衰老、衰退、衰弱、衰微等象征繁华的消逝和一个更加残酷的未来的精神悲情。秋,触动了他们的苦痛,暗示了他们追求希望的无奈。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杜甫亦是如此。杜甫的《登高》作于秋天,直接写到了秋景和秋思。时世艰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渗透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杜甫的“悲秋”实际上悲的不是秋,而是安史之乱后的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秋天的萧瑟之景和万物消亡的凄凉正是当时社会动乱的真实写照。所以,杜甫的“悲秋”,融人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适用话题:“悲秋情怀”“文人与秋天”“坦然面对”
高中8.2 登高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8.2 登高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0.1 劝学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10.1 劝学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劝学》与荀子,自学检测,研读课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比喻探究及写作练习,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写作练习,文言知识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寓情于景,沉郁悲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