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人谈读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2270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件 3 次下载
- 月迹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件 2 次下载
-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件 2 次下载
- 我的“长生果”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件 2 次下载
- 习作:推荐一本书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件 3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我们已经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五个学年了,同学们是否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呢?我们又该如何读书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人文主题解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说读过的经典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读,在熟读的同时深入思考,自能领悟其中的含义。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第一篇课文阐述了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后两篇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还阐明了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启发我们学以致用。
语文要素解读:这一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方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大家通过梳理相关信息,能更好地把握内容要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我的“长生果”》1课时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选自《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
①记住:博闻强识。②标志,记号:款识。
①知识;见解:见识。②认得;知道:识字、认识、相识。
①喜爱(跟“恶”相对):好学。②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①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②表示赞许、同意、结束或转换话题等:好,就这么办。
同“智”,表示智慧的意思:是知也。
①知道:知无不言。②使知道:通知。③知识:求知。④知己:知友。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难道、怎么”等。
“岂”字下面是“己”,最后一笔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
岂敢、岂止、岂有此理
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根据偏旁,分辨字音、字义
巧记:①用语言教诲,所以“诲”是言字旁。②心里后悔,所以“悔”是竖心旁。③侮辱人格,所以“侮”是单人旁。
一、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读文言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古:这里指孔子以前的历代文化。
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组词的方法进行理解。查阅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根据“古今异义”现象,在比较中正确理解字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先猜一猜,再和同学、老师交流。结合学过的成语、古诗文帮助理解。
二、再读文言文,读准节奏,读通句子
再读文言文,尝试根据“据意停顿”,为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第一则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参考
三、再读文言文,理解大意
再次朗读文言文,结合对字词的理解,想想这则文言文每句话的意思。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译文】聪敏并且喜爱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知满足,教诲别人不会疲倦、不耐烦。
【译文】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的文化,并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译文】人读书求学,就像追赶什么一样,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担心会丢掉。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并没有什么收获,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学习。
熟读第一则文言文,背诵积累
在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则文言文,并尝试背诵。
概括出每句话的主要内容,理清内容的先后顺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根据填空练习,记忆背诵。
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聪敏并且喜爱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知满足,教诲别人不会疲倦、不耐烦。
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的文化,并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人读书求学,就像追赶什么一样,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担心会丢掉。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并没有什么收获,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学习。
精读第二则文言文,理解字词,读懂文意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组词的方法进行理解。查阅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根据“古今异义”现象,在比较中正确理解字词在文言中的意思。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先猜一猜,再和同学、老师交流。结合学过的成语、古诗文帮助理解。
默读文言文,结合教材注释和上节课总结的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小组合作,理解本则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结合对文言文的理解,运用“据意停顿”的方法,划分第二则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第二则文言文朗读节奏参考
梳理读书方法,交流读书体会
默读这两则文言文,梳理其中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并完成表格。
这两则文言文都是在谈读书,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
第一则文言文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实事求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积极进取、多记多背、不知满足,而且不能只想不学。 第二则文言文选自《童蒙须知》,主要讲的是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强调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谈到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对自己的启发。
学完这两则文言文,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些读书体会:看过的书不少,但记住的内容却不多。明明书才看完不久,却不能完整准确地复述它的内容。现在看来,原因就是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履行“三到”原则。有时眼睛在看书,心里在想其他的事情;有时候心和眼到了,却没开口读……以后,我也要学习朱熹先生的读书方法,读书时力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我读书时常常不求甚解,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去深究,而是选择“跳过”。所以,我读书的速度看似很快,实则效率很低,有些内容读完了也不理解,更别说记住和应用了。学完第一则文言文,我知道了这其实是读书的态度不端正所导致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端正态度,多想、多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点。
学完这两则文言文,我明白了在学习中虚心诚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不能不好意思问,更不能不懂装懂,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及时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当自己有问题时,要通过多种方法及时解决。当别人有问题请教自己时,也要热心地给予帮助。互帮互助,这样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在读书时,不能骄傲自满,要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同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根据理解再次朗读第二则文言文,并尝试背诵。
提出读书的观点:“三到”
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到”之间的关系
余尝谓 ,谓 。 不在此,则 不看仔细, 既不专一,却只 ,决 ,记亦 。三到之中, 最急。心既到矣, 岂不到乎?——[宋]朱熹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评优课课件ppt
2021学年25 古人谈读书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25 古人谈读书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人谈读书,读书三有,井蛙窥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英语下册课件-Unit 6 会变身的动词-人教PEP版.: 这是一份五年级英语下册课件-Unit 6 会变身的动词-人教PEP版.,文件包含27《我的“长生果”》课件ppt、27《我的“长生果”》教案doc、五年级上册语文27我的“长生果”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当堂达标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