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名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名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24亿亩,人均占有量仅1,西安市城市功能格局的演变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三大典型绿洲,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布在塔里木河干流上游、黑河中游和石羊河中下游。近几十年来,三大典型绿洲湿地出现面积衰减、空间格局破碎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图1示意三大典型绿洲湿地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三大内陆河流域共同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水系发达,地表径流丰富 B.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达
C.人口密集,土地资源不足 D.昼夜温差大,风沙天气多
2.图示三大典型绿洲湿地服务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过度,湿地破坏严重 B.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程度加剧
C.湿地保护较好,开发程度下降 D.人工湿地增加,替代作用显著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除港、澳、台)耕地面积为20.24亿亩,人均占有量仅1.5亩。图2为2017年各省(区、市)耕地撂荒面积和撂荒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2017年,我国耕地撂荒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山西 B.内蒙古 C.黑龙江 D.甘肃
4.耕地长期撂荒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 B.物种入侵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鲁尔区是德国工业化时期的重要区域,而多特蒙德则是鲁尔区鼎盛时期的核心工业城市。在老工业时代,多特蒙德形成了煤矿采掘与钢铁冶炼一体化的产业路径。2019年,多特蒙德人口达60.1780万人,成为德国第八大城市。图3为多特蒙德区位图。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多特蒙德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所经历的先后阶段是
A.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振兴期 B.发展期—成熟期—转型期—衰败期
C.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振兴期 D.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衰败期
6.阻碍多特蒙德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②劳动力素质较低 ③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④受政策限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成为优化城市产业空间结构和重塑城市功能格局的重要力量。西安市既是文化资源丰富的知名古都,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具有强烈的产业关联型和环境氛围导向型特征。图4示意西安市主城区和圈层划分。据此完成7~8题。
7.西安市主城区中对文化产业吸引力最强的是
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传统内城区
C.国际港务区 D.经济技术开发区
8.西安市城市功能格局的演变有利于
①扩大城市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②保持城市功能区的同心圆结构,缩小城区间发展差距
③改善传统内城区环境,吸引人口向传统内城区回流 ④形成城市新增长极,使城市功能格局多核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兴建于东非高原的青尼罗河上,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是非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使近70%的埃塞俄比亚人乃至周边国家的人民用上清洁的水电能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输电线路通过铺设地下电缆,修建混凝土网柱以及增加电力传输站等措施,为向肯尼亚输电提供了保障。图5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输电线路图。据此完成9~10题。
9.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发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A.3~5月 B.6~9月 C.10~12月 D.12月~次年2月
10.该输电工程采用铺设地下电缆的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线路穿越沙漠,避免风沙危害 B.预留野生动物通道,保护生态环境
C.降低施工难度,减少资金投入 D.地质条件复杂,减轻地质灾害威胁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是中国近代纺织产业发源地,西樵镇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的美誉。时至今日,西樵纺织产业形成以大量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2008~2016年,西樵纺织产业在地区产业中所占比例和专业化程度都有所下降,专业化指数从0.73降至0.57,而镇政府也大力发展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推动地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据此完成11~12题。
11.西樵镇吸引纺织产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有
①生产原料优质 ②劳动力丰富 ③企业生产规模大 ④产品研发能力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近年来,西樵镇纺织产业在地区产业中的占比和专业化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原料供不应求 B.产业结构调整 C.资金投入不足 D.消费市场萎缩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之一,黄河流域灌溉面积约570.4万公顷,80%分布在宁蒙河套平原、汾河盆地和黄河下游平原。引黄灌区对保障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及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引黄灌区出现了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图6为黄河流域五大灌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黄河流域五大灌区土壤养分失衡的主要表现是
A.土壤疏松度显著下降 B.土壤透水性变差
C.土壤有机质分解变慢 D.土壤盐碱化加剧
14.治理黄河流域五大灌区土壤养分失衡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生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B.推广滴灌技术,种植有机绿肥
C.实施耕地撂荒,降低耕作强度 D.开挖排水渠,降低地下水位
洞头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属于海岛县。根据海洋生态适宜性的空间评价结果,洞头海域可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适度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4类功能区。图7为洞头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区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洞头海域四类功能区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优化开发区 B.适度开发区 C.一般保护区 D.重点保护区
16.为提升洞头海域生态服务功能,应
A.完善无居民岛基础设施,提高岛屿的环境承载力
B填海造陆,增加洞头县城市建设用地
C.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D.扩大海域养殖面积,提高海洋经济效益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灌丛沙堆是沙粒在风力作用下遇到灌丛阻拦后堆积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的荒漠地区及海岸地区。老鼠艻是典型的海岸沙生植物,生长于高潮位线以上的海岸沙堆及邻近海滩,是优良的海边固沙植物。东海岛处于湛江湾和雷州湾之间,岛屿东海岸发育有近20km的砂质海滩,海滩后缘为几道高大的海岸沙堤,岛上年平均风速为4m/s。岛上生长有老鼠艻,且老鼠艻灌丛在沙堆集中分布。图8示意东海岛地理位置和海滩灌丛沙堆分布。
(1)指出东海岛灌丛沙堆的分布特征。(6分)
(2)说明东海岛灌丛沙堆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东海岛上老鼠艻的生长特征。(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天然的潮湿环境和充足的雨水,使得亚马孙雨林并不像其他森林一样容易发生自然林火,其多数林火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玛瑙斯(3°S,60°W)位于亚马孙雨林的心脏地带,当地农民一般会选择在某些月份通过火烧清理田地,为发展养殖业、矿产业提供可用的土地。图9示意玛瑙斯多年月均气温和降水量。
(1)据图推测玛瑙斯林火多发的月份,并说明推断理由。(6分)
(2)该地雨林一旦发生林火,很难被扑灭。试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6分)
(3)简述林火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与乡村两大区域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独特空间,边缘效应明显。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经济特区。全市由岛屿(厦门本岛、鼓浪屿等)及大陆两部分组成,其中陆域面积(含滩涂)1699km2。自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至2018年,厦门市人口从92.3万人增加到4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从6.4亿元增加到4791.4亿元。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厦门城乡交错带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图10示意厦门市地理位置和1990~2018年厦门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构成与动态度。
(1)指出城乡交错带体现出的边缘效应特征。(4分)
(2)推测1990~2018年厦门市城乡交错带的空间演变。(6分)
(3)说明1990~2018年厦门市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6分)
福建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l.D 2.A 3.D 4.B 5.A 6.C 7.A 8.C 9.B 10.D 11.A 12.B 13.D 14.B 15.A 16.C
17.(1)灌丛沙堆大致呈条带状沿海岸线平行分布;灌丛沙堆主要分布于海岸前丘与沙滩之间;东北部灌丛沙堆分布数量较西南部少。(6分)
(2)海岛上风力大,风力搬运作用强;海滩面积广,为沙堆的发育提供了物源;海岸生长灌丛沙生植物,起到减风、固沙的作用,有利于沙堆的形成。(6分)
(3)老鼠艻秆部平卧地面,且平卧部分长;秆部粗壮、坚实,表面具有蜡质层,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4分)
18.(1)月份:7~10月。(2分)理由:天然的潮湿环境和充足的雨水不利于林火形成,而玛瑙斯7~10月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利于林火形成。(4分)
(2)雨林面积广,林火易大面积蔓延;旱季持续时间较长;受丛林阻隔,交通不便。(6分)
(3)有利影响:有利于热带雨林森林的更新;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燃烧产生大量的灰烬,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等。(答出两点,4分)
不利影响: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造成大气污染;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能力下降等。(答出两点,4分)
19.(1)功能互补突出;土地、景观、产业、人口等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过渡性和动态性。(4分)
(2)早期城镇聚落与乡村地区间缺乏关联互动,不存在明确的城乡交错带;快速城市化阶段,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被大量使用,导致低密度开发,城乡交错带空间迅速扩张;后期随着城市扩张、边缘效应减弱以及城市空间的优化,城乡交错带面积收缩。(6分)
(3)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其中耕地转出量最大;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复杂无序,景观呈破碎化。(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联考二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联考二地理试题doc、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