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湖北省荆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湖北省荆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荆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1小题)
1.(2022•荆州)“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试管B中出现 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4小题)
2.(2021•荆州)增氧剂可用于给鱼池增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增氧剂的增氧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该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可以表示为2Na2CO3•3H2O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容易分解。
【提出问题】增氧剂真的能增氧吗?
【初次探究】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无气泡产生;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作出猜想】该兴趣小组结合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测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
【再次探究】该兴趣小组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另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溶液中含有H2O2。该操作中H2O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待步骤(1)完全反应后,将所得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Na2CO3
【得出结论】该增氧剂的增氧原理为 。
【评价反思】该增氧剂的保存方法为 。
3.(2020•荆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
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Ⅲ: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 色
猜想Ⅱ正确
(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正确
【分析评价】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再次探究】
如果要验证猜想Ⅲ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填序号)。
①锌粒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铁 ⑤氢氧化钾 ⑥硫酸铜 ⑦碳酸钙 ⑧硝酸铵
【拓展应用】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4.(2019•荆州)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肯定含有K2CO3
(2)将操作(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色
肯定含有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 。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 ;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2018•荆州)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 。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 。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 (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三.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6.(2020•荆州)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标号)。
(3)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装药品,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收集气体;⑤连接仪器;⑥点燃酒精灯,加热;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⑤③②⑥④①⑦
C.⑤③②⑥④⑦①
D.⑤②③⑥④①⑦
(4)如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AF,则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
(填“m”或“n”)端相连。
7. (2019•荆州)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酒精灯加热时,应用温度最高的 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结束后,若要分离出MnO2,除A~F中相关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写名称)。
8.(2018•荆州)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 。
(3)如图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9.(2021•荆州)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五.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0.(2022•荆州)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化学式为 。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六.物质的鉴别、推断(共2小题)
11.(2020•荆州)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12.(2018•荆州)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是物质F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 。
(2)化学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
(3)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
七.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13.(2022•荆州)硫酸铜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15%的硫酸铜溶液6.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若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
(1)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4.(2021•荆州)工业制得的碳酸钾中常含有氯化钾。现取含氯化钾杂质的碳酸钾样品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向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7.8g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 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2020•荆州)现有盛88.4g 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的大烧杯,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C段可以观察到大烧杯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3)B点时,大烧杯中的溶液pH 7(填“>”、“=”或“<”)。
(4)C点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6.(2019•荆州)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7.(2018•荆州)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CaCl2﹣111 HCl﹣36.5 Na2CO3﹣106
NaCl﹣58.5 CaCO3﹣100 CO2﹣44 H2O﹣18)
(1)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1小题)
1.(2022•荆州)“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碳酸钠溶液 。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Cl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试管B中出现 浑浊 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a(HCO3)2CaCO3+CO2↑+H2O 。
【解答】解:【实验结论1】溶液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强;
【实验结论2】根据题干信息: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则ab段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bc段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点pH为7,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实验结论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试管B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故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H2O。
故答案为:【实验结论1】碳酸钠溶液;
【实验结论2】为Na2CO3+HCl=NaHCO3+NaCl;NaCl;
【交流反思】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浑浊;
【拓展应用】Ca(HCO3)2CaCO3+CO2↑+H2O。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4小题)
2.(2021•荆州)增氧剂可用于给鱼池增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增氧剂的增氧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该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可以表示为2Na2CO3•3H2O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容易分解。
【提出问题】增氧剂真的能增氧吗?
【初次探究】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无气泡产生;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作出猜想】该兴趣小组结合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测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
【再次探究】该兴趣小组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另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适量二氧化锰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含有H2O2。该操作中H2O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2)
待步骤(1)完全反应后,将所得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Na2CO3
【得出结论】该增氧剂的增氧原理为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
【评价反思】该增氧剂的保存方法为 密封、干燥、低温保存 。
【解答】解:【再次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另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其完全溶解,再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
待步骤(1)完全反应后,将所得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溶液中含有Na2CO3
故填:适量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22H2O+O2↑;氯化钡溶液。
【得出结论】
该增氧剂的增氧原理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故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评价反思】
该增氧剂的保存方法:密封、干燥、低温保存。
故填:密封、干燥、低温保存。
3.(2020•荆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
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Ⅲ: 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 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 紫 色
猜想Ⅱ正确
(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正确
【分析评价】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
【再次探究】
如果要验证猜想Ⅲ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①④⑤⑦ (填序号)。
①锌粒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铁 ⑤氢氧化钾 ⑥硫酸铜 ⑦碳酸钙 ⑧硝酸铵
【拓展应用】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钾、氢氧化钾 。
【解答】解:【猜想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
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Ⅲ: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猜想Ⅱ正确。
故填:紫。
(2)【分析评价】
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故填:NaCl+AgNO3═AgCl↓+NaNO3。
【再次探究】
①锌粒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能够说明猜想Ⅲ正确;
②铜丝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
③二氧化碳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
④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黄色,能够说明猜想Ⅲ正确;
⑤溶液中已经含有酚酞溶液,若盐酸过量时,开始加入少量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时,应该不变红,若立即变红,则盐酸不过量,能够说明猜想Ⅲ正确;
⑥硫酸铜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
⑦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能够说明猜想Ⅲ正确;
⑧硝酸铵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
故填:①④⑤⑦。
【拓展应用】
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KOH+HNO3═KNO3+H2O,
56 63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钾过量,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钾和过量的氢氧化钾。
故填:硝酸钾、氢氧化钾。
4.(2019•荆州)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肯定含有K2CO3
(2)将操作(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色
肯定含有 KOH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 除去K2CO3 。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 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 ;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K2CO3=BaCO3↓+2KCl 。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KOH=K2CO3+H2O 。
【解答】解:【实验探究】肯定含有碳酸钾,则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红色,说明含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钾,故填:KOH;
【评价反思】①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除去碳酸钾,防止对氢氧化钾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填:除去K2CO3;
②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是因为氢氧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析出形成沉淀,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
加入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故填:BaCl2+K2CO3=BaCO3↓+2KCl。
【拓展应用】敞口放置则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填:CO2+2KOH=K2CO3+H2O。
5.(2018•荆州)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 将尾气点燃 。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 Cu和Cu2O的混合物 。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 (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解答】解:(1)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将尾气点燃;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那应该是没有氧化铜的,氧化铜是黑色,所以生成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Cu和Cu2O的混合物;
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所以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溶液变蓝色,固体溶解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mg ng
=
n=,所以当n>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故答案为:(1)将尾气点燃;
(2)Ca(OH)2+CO2=CaCO3↓+H2O;
(3)Cu和Cu2O的混合物;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溶液变蓝色,固体溶解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
三.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6.(2020•荆州)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D (填标号)。
(3)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装药品,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收集气体;⑤连接仪器;⑥点燃酒精灯,加热;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C 。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⑤③②⑥④①⑦
C.⑤③②⑥④⑦①
D.⑤②③⑥④①⑦
(4)如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AF,则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
n (填“m”或“n”)端相连。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可以用A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可以用A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因此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是AD。
故填:AD。
(3)正确的操作顺序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制取气体,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以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熄灭酒精灯,因此顺序是⑤③②⑥④⑦①。
故填:C。
(4)如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AF,则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n端相连。
故填:n。
7.(2019•荆州)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酒精灯加热时,应用温度最高的 外 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A、C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
(3)实验室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结束后,若要分离出MnO2,除A~F中相关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漏斗 (写名称)。
【解答】解:(1)酒精灯的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常用外焰给物质加热;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可选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
(1)外;
(2)A、C; CaCO3+2HCl=CaCl2+CO2↑+H2O;
(3)漏斗。
8.(2018•荆州)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 A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3)如图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 AC (填字母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解答】解:(1)仪器x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装置A,即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用石灰石与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氢气从b端通入,该选项能成功;
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用装置G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从b端进入,水从a端排出,该选项不能成功;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成功;
D.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G来干燥氢气时,氢气应从长管进入,即a端进入,该选项不能成功。
故选:AC。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9.(2021•荆州)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③⑥或①②⑥⑨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试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b 进入(填“a”或“b”)。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⑥或①②⑥⑨;
(2)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有:③④⑤⑦⑧,还需要一种仪器是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b进入。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⑥或①②⑥⑨;
(2)试管;2KClO32KCl+3O2↑;
(3)b。
五.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0.(2022•荆州)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 。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
(3)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化学式为 Cu(NO3)2 。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l、Cu、Ag (填元素符号)。
【解答】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3)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化学式为Cu(NO3)2;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Cu、Ag。
故答案为:(1)过滤;
(2)2Al+3H2SO4═Al2(SO4)3+3H2↑;
(3)Cu(NO3)2;
(4)Al、Cu、Ag。
六.物质的鉴别、推断(共2小题)
11.(2020•荆州)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CO 。
(2)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4)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③ (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1)根据D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液,可知D为氢氧化钙,而D与E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推断E为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D为氢氧化钙,E为碳酸钠,两者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所以五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B与C都有氧元素,且含有另外一种相同元素,组成气体,则B与C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选择,碳酸钠可与二氧化碳相互制备,所以可以推测C为二氧化碳,则B为一氧化碳,而A含有氧元素,能生成二氧化碳也能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氧气,氧气少量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气足量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满足上述逻辑框图,所以推出A为氧气,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D为氢氧化钙,E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CO。
(2)C二氧化碳,生成E碳酸钠,可以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3)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多变一,为化合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相互交换组分,并有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没有涉及的反应有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②③。
12.(2018•荆州)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是物质F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 FeCl3 。
(2)化学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 Fe+2HCl=FeCl2+H2↑ ;③ 4Fe(OH)2+O2+2H2O=4Fe(OH)3 。
【解答】解:(1)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黄色溶液和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A是氧化铁,B是铁,C是氯化铁溶液;故答案为:FeCl3;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4Fe(OH)2+O2+2H2O=4Fe(OH)3;
七.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13.(2022•荆州)硫酸铜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15%的硫酸铜溶液6.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若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
(1)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
(2)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2% 。
【解答】解:(1)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34,故答案为:34;
(2)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40g×8.5% x
x=1.6g
(3)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3)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
14.(2021•荆州)工业制得的碳酸钾中常含有氯化钾。现取含氯化钾杂质的碳酸钾样品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向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7.8g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2HCl=2KCl+H2O+CO2↑ 。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 3.1 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
(2)根据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可得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2.4g÷=6.9g,所以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0g﹣6.9g=3.1g;
(3)设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73 44
6.9g x y
x=3.65g,y=2.2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47.8g+2.2g﹣10g=40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1%。
故答案为:(1)K2CO3+2HCl=2KCl+H2O+CO2↑;
(2)3.1;
(3)9.1%。
15.(2020•荆州)现有盛88.4g 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的大烧杯,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
(2)BC段可以观察到大烧杯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4.4 g。
(3)B点时,大烧杯中的溶液pH > 7(填“>”、“=”或“<”)。
(4)C点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AB段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2)BC段可以观察到大烧杯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88.4g+200g﹣284g=4.4g。
故填:4.4。
(3)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大烧杯中的溶液pH大于7,
故填:>。
(4)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200g×9.8%×÷=28.4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16.(2019•荆州)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Na2SO4、Fe2(SO4)3 (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
(1)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所以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2)加入NaOH溶液40 g时,此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而硫酸铁没有开始反应,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生成的硫酸钠和尚未反应的硫酸铁,对应的化学式为 Na2SO4、Fe2(SO4)3。
(3)设与Fe2(SO4)3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240 214
x 10.7 g
=
x=1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5%
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故答案为:
(1)2NaOH+H2SO4=Na2SO4+2H2O;
(2)Na2SO4、Fe2(SO4)3;
(3)15%。
17.(2018•荆州)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CaCl2﹣111 HCl﹣36.5 Na2CO3﹣106
NaCl﹣58.5 CaCO3﹣100 CO2﹣44 H2O﹣18)
(1)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 。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答】解:根据pH变化可知,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BC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CD段是碳酸钠过量。
所以BC段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CD段是碳酸钠过量由于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
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z,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20g×10.6% y x
==
x=0.88g
y=2.34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10g×10.6% z a
==
z=1g
a=1.17g
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4%
答:(1)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
(3)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进行了如下探究,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SO4中的一种,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