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第8页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49张,共49页。
    宦海浮沉 乱世抉择——《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知人论世曹操: 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代表作是诗歌:《龟虽寿》、《观沧海》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以弱胜强,战胜袁绍,统一北方)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爱惜人才、行事果断、知人善任 vs 敏感多疑、阴险狡诈)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课外积累: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写作背景 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证,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大致来说,此诗写于赤壁大战前后,时曹操已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立志建功立业,《短歌行》就是这种抱负的写照。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为官十三年)早年:28岁前, “大济苍生”中年:29——41,“误入歧途”晚年:41岁后, “归隐田园” 作者简介陶渊明把归隐时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唐 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田园诗派创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9写作背景短歌行二、读诗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园田居(其一)二、读诗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指导朗读节奏与重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把握情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慢(沉郁悲壮气沉声低)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慢(苍劲悲凉气沉声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慢(惆怅轻柔气徐声柔)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慢(深沉悠长气徐声柔)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气舒声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快(轻快高昂气满声高)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慢(沉郁悲壮气沉声低)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慢(深沉悠长气徐声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慢(沉郁悲壮气缓声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快(深沉悠长气徐声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快(慷慨激昂气满声高)节奏&情感《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朗读对照注释 诗句疏通《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对照注释 诗句疏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服装)的学子哟,你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对照注释 诗句疏通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少无 适俗 韵, 性 本爱 丘山。误入 尘网 中, 一去 三十 年。羁鸟 恋旧林, 池鱼思故 渊。适应世俗情调、风度天性、本性田园生活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这里应是“十三”笼中鸟水潭《归园田居》(其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间守正不阿暗淡的样子轻柔的样子罗列、排列遮蔽词义疏通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词义疏通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闲静的屋子 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指归耕园田  门庭尘俗杂事思考:通过诵读,你读出两位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什么?归忧找出“忧”的诗句。忧三、析诗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忧人生短暂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比喻三、析诗歌添加标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二忧求贤难得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用典三、析诗歌添加标题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用典三、析诗歌二忧求贤难得添加标题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二忧求贤难得 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比喻、设问三、析诗歌添加标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二忧求贤难得 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比喻、设问三、析诗歌添加标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用典三、析诗歌二忧求贤难得添加标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用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用典三、析诗歌二忧求贤难得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用典典故类试题解题技巧 解读用典类或借古讽今类诗歌,需要把握关键的两点:一是彼时彼境彼情,即典故本身的意义;二是此时此境此情,即作者用典的意图。具体解题思路如下:(1)明典故,即明确典故的来源。这需要我们平时对典故有一定积累和识记,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典故,更要熟知其寓意内涵和出处。另外,诗歌下面的注释中往往点明典故的出处。(2)辨典故,即辨明用典的形式。辨明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是引用还是化用;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明确诗人对所用典故的态度,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里,离题万里。(3)析典故,即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找到彼时彼境彼情与此时此境此情的契合点,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感情所在。一方面阅读全诗,抓住上下语境中作者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态度;一方面知人论世,考虑诗人个人的处境,包括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一统天下人生苦短内容图示叹人生短暂 忧贤才难得唤贤才到来 诉雄心壮志小结: 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伟业之叹。三、析诗歌找出与“归”有关的诗句归三、析诗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静动近远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三、析诗歌思考:“园田”有什么,作者必须要归向“园田”?手法: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何谓“白描”? 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写景状物,言简意丰(作用)三、析诗歌思考:归向“园田”之后,作者的生活如何?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析诗歌思考:“樊笼”、“尘网”指代的是什么?诗中还有哪句也是表示这样的意思?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樊笼”“尘网”表现了做这个怎样的情感? 三、析诗歌思考:作者“归”园田,除了对官场的厌恶,还有其他原因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比喻和拟人。(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内容图示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白描归园田居远近结合回归自然田园风光村居闲适直抒胸臆性本误落景物优美心旷神怡无尘杂有余闲复返自然呼应开头动静结合有声无声结合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内容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赋诗《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归园田居》四、领悟不同的人生抉择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五、讨论思考:面对人生,他们为何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一个选择世俗多数人认可的也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并非无志之人,也非佛系而为。性格使然,人生境遇使然,曹操的忧思和悲凉,是因为宏伟的志向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忧伤;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是因为远大抱负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后的离去,选择那个年代或许更不容易的独守自我,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寻得心理安慰的同时保持自我的高洁,恐怕不必曹操的忧思来的沉重。一个是外显,一个是内隐,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本身也就是一种志向。 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