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十)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十)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十)生物试卷一、单选题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其发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所有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共同构成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
B. 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S”形
C. 褐色雏蝗活动能力强,因此,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D. 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每年气候的波动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长快,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无瓣海桑由幼苗迅速长成高大植株,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 鱼甲在这四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
B.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 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 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类。如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B. h中有植物固定的能量,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
D.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如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 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 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D. 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下列关于桑(蔗)基鱼塘所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
B. 陆地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遵循了循环原理
C. 桑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遵循了协调原理
D. 鱼塘中四大家鱼混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遵循了整体原理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B. 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C. 利用4VA诱杀蝗虫可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
D. 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齐民要术》记载了--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 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 “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菌种选育过程中,可以利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
B. 虽然青霉素是抗生素,但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严格灭菌
C.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pH呈酸性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pH呈碱性时产生谷氨酸
D. 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提取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有几项( )
①干热灭菌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发酵初期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③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④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涂布器需酒精浸泡后灼烧灭菌
⑤培养基、锥形瓶都要进行干热蒸汽灭菌
⑥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A. 三项 B. 二项 C. 一项 D. 四项拟采用“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的方法繁殖一种名贵花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愈伤组织是一团高度液泡化、有特定形态的薄壁组织
B. 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大于1时,诱导生芽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哺乳动物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haESCs)是指只含有一套染色体(性染色体只含X染色体)、拥有类似于正常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类群,可分为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和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两种类型,在研究隐性基因突变、表观遗传修饰和配子发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haESCs可以只增殖而不发生细胞分化
B. 推测仅携带Y染色体的早期单倍体胚胎可能难以发育到个体
C. haESCs与成体干细胞类似,可诱导分化成各种功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D. haESCs中通常不含等位基因,为获取遗传操作的动物模型提供了新思路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可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涉及核移植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
B. 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 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①~④表示相关的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 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
C. 图1中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 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了推进乡村报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该系统中的生产者之一
B. 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有叶绿体,利于筛选杂种细胞
B. 流程中A处理可利用酶的高效性使用纤维素酶、果胶酶,B处理可使用离心法
C. 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直接分化成为杂种植株
D. 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并能通过父本进行传递洗手液中添加抑菌物质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从口入”。常见的抑菌物质包括植物源抑菌物质、食用菌源抑菌物质和微生物源抑菌物质。为了研究这三类抑菌物质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将不同的致病菌接种于含三种抑菌物质的培养基中,测定菌悬液的细胞密度,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对照组植物源抑菌物质食用菌源抑菌物质微生物源抑菌物质金黄色葡萄球菌9.330.640.320.03致病性大肠杆菌6.220.530.190.02注:cfu•mL-1指每毫升样品中培养出的菌落数A. 测定细胞密度需将适量的菌悬液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B. 培养基中的抑菌物质为细菌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C. 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比,植物源抑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更弱
D. 微生物源抑菌物质可能通过阻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核内DNA的复制,从而抑制其繁殖黄粉虫可以吞食、降解塑料,利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如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富集培养基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琼脂等,酵母膏能提供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B. 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300个/mL
C. 将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用于相关研究
D. 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较大单菌落,纯化后进行降解效率分析杨梅果实风味独特,酸甜适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下列是制作杨梅酒和杨梅醋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制取发酵液:向杨梅汁中加入白砂糖,将糖的质量分数调至8%,灭菌冷却→酒精发酵:接种酵母菌,恒温发酵→果醋发酵:加入酒精,接种醋酸菌→取样检测:对发酵产物进行检测
(1)传统发酵中,发酵液虽然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这是由于果酒发酵的 ______条件抑制了杂菌的生长。
(2)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场所是 ______,该阶段应该将温度控制在 ______;温度适宜时果酒发酵时间较短,原因是 ______。
(3)杨梅醋的发酵过程中,除去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往发酵液中持续地通入 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
(4)如图表示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糖度(葡萄糖的质量分数)和酒精度(酒精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发酵前24h,糖度变化很小,酒精度上升很慢,其原因是 ______。96h后酒精度和糖度的变化都趋于平缓,其原因是 ______。
(5)泡菜也是传统发酵食品,深受大家喜爱。泡菜制作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______,其制作过程如下,请完成表。操作步骤简要操作过程制备盐水用清水和食盐配制成质量分数百分比为5%-20%的盐水,并① ______ 。材料装坛将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块状或条状,晾干后装入泡菜坛内,② ______ 。加入盐水将盐水缓缓倒入坛中,使盐水没过全部材料,盖好坛盖。液封发酵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并在发酵过程中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根据室内温度控制发酵时间。
某地区对受污染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吸收、吸附、转化和降解河流中有机物污染和有毒物质,效果显著。下列图表是科研团队利用铜钱草、红波等水生植物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水生植物对水中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 反应器TPNH4+NNO2-N进水水质
/(mg•L-1)①铜钱草3.010.50.08②红波3.010.50.08③铜钱草+红波3.010.50.08出水水质
/(mg•L-1)①铜钱草1.93.00.07②红波1.71.50.04③铜钱草+红波1.62.30.008注:TP指水体中总含磷量,NH4+N指氨态氮,NO2-N指亚硝酸态氮。
(1)当水体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很快消除,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该河流污染初期水体中的TP、NH4+N、NO2-N等含量较高,导致 ______等大量生长,形成“水华”,进而引起鱼虾死亡,水体发臭,这种连锁反应机制属于 ______。
(2)对TP、NH4+N、NO2-N去除效果最有效的反应器(植物)是 ______。
A.①③②
B.③①③
C.③②③
D.③③③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同样的装置通过通气增氧,其他条件不变,每天定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如图所示,第7天后NH4+N、NO2-N、NO3-N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4)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利用生态浮床技术修复水体,该技术是将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能有效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 ______,浮床植物还能通过 ______抑制水中藻类光合作用。
(5)在上述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主体作用,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生态修复后该河流再现水质清澈,水草繁茂,鱼跃鸟闹的景象,成为休闲晨练的公园,这种变化属于群落的 ______,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价值,此修复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______。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问题:
(1)如图是细胞融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若A、B是植物细胞,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______,若将D培育成植株,还需利用 ______技术,培养基中加入蔗糖,作用是 ______。在培养时还需注意 ______(至少答3点)等培养条件。
②若A细胞和B细胞均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从A细胞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______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方法。
(2)植物细胞工程有一项应用是培育“脱毒苗”,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创造“无菌无毒的环境”,脱毒苗中的“毒”是指 ______,“无菌无毒环境”中的“毒”是指 ______。培育脱毒马铃薯时,外植体宜选用 ______。
(3)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胞核移植,早期的细胞核移植操作会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再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后期的核移植操作是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射到 ______时期的去核卵母细胞外的透明带位置,再通过电刺激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从而实现供体细胞核进入去核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接着用 ______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与前期相比,后期核移植操作的优点是 ______(至少答2点),克隆动物培养成功证明了 ______。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霉菌毒素中污染范围最广、毒性作用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ZEN广泛存在于各类谷物及饲料中,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微生物降解法可有效清除ZEN,相关研究如下:
(1)取样:从 ______的养殖场中采集青贮饲料、发霉玉米、发酵玉米浆、土壤和动物粪便等样品。
(2)筛选:配置 ______培养基,以 ______为唯一碳源,以 ______为指标筛选样品中能有效降解ZEN的微生物。
(3)培养:经过初筛和复筛后,取培养液接种于含有ZEN的LB液体培养基中,以不接菌的含有ZEN的LB液体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培养48h。用酶标仪检测培养液中ZEN的残留量,计算菌株降解效率。菌株降解效率(%)=______。
(4)经研究菌株NA-J21和菌株MLS-H32的ZEN降解效率相对较高,为进一步测定菌株对ZEN降解特性的研究,科研团队测定了菌株发酵液不同细胞体系对ZEN 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出:______。
(4)进一步研究菌株不同活性成分的ZEN降解情况,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得出结论为:______,可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破伤风的快速检测及治疗。如图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制备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示意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注射的物质是 ______。
(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______。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 ______和 ______等技术手段。
(3)过程⑤所用的HAT培养基从用途上看属于 ______。在该培养基上,______细胞会死亡,从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______。
(4)过程⑥中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上,使每孔细胞不超过1个,通过培养让其增殖,然后利用 ______原理检测各孔上清液中细胞分泌的抗体,筛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抗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有两条H链和两条L链组成。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体结合抗原的V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天然的抗体左右两个V区结构完全相同,只能结合相同的抗原。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以得到双功能抗体(又叫双特异性抗体),它的两个V区能结合不同的抗原。双功能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可作为“生物导弹”:用其中一个V区识别癌细胞表面 ______,用另一个V区将T细胞等杀伤细胞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的位置,其中T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属于 ______免疫。
答案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BD
16.【答案】BD
17.【答案】AD
18.【答案】ABCD
19.【答案】CD
20.【答案】
(1)缺氧、酸性
(2)细胞质基质 18-30℃此时与果酒发酵相关的酶活性高,发酵速度快
(3)无菌氧气/无菌空气 C2H5OH+O2CH3COOH+H2O
(4)此阶段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高浓度的酒精和代谢废物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而影响发酵
(5)乳酸菌 将盐水煮沸冷却待用 装入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
21.【答案】
(1)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蓝藻 正反馈
(2)C
(3)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不断将NH4+N氧化为NO2−N进而形成NO3−N
(4)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遮光
(5)生产者、分解者 次生演替 直接和间接 减少污染、生物处理、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
22.【答案】
(1)①再生细胞壁 植物组织培养 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 光照、温度、pH、气体环境
②灭活的病毒
(2)病毒 代谢废物 茎尖
(3)MⅡ中期 物理或化学 使克隆动物更像供体动物,操作方便,对卵母细胞损伤较小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3.【答案】
(1)霉菌毒素污染严重
(2)选择 ZEN 降解效率
(3)(对照组ZEN含量-试验组ZEN含量)÷对照组ZEN含量×100%
(4)菌株活细胞反应体系的ZEN降解效率均明显高于灭活细胞体系,且在相同细胞体系中菌株NA-J21的ZEN降解效率高于MLS-H32
(5)菌株无细胞上清液对ZEN降解效率明显高于细胞内容物,且在相同活性成分下,菌株NA-J21的ZEN降解效率高于MLS-H32 2种微生物发挥ZEN降解能力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外
24.【答案】
(1)破伤风类毒素
(2)特异性强、纯度高、可大量制备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3)选择培养基 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4)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5)抗原 细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九)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