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案02 教学设计_ 大学之道 (第2课时)2 (1)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案02 教学设计_ 大学之道 (第2课时)2 (1)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读“三纲”“八目”,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时 四、解读“三纲”“八目”。(一)三纲1.何为“三纲”?明确:《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亲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2.“三纲”之间的关系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如果)不止于规矩,爽(违背,差错)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谓大人之学。——王阳明《亲民堂记》(二)八目 1.何为“八目”?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八目”之间的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资料补充】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尊敬老人)而民兴孝,上长长(敬重长辈)而民兴弟(“悌”),上恤孤而民不(通“背”,背离、背叛,背弃信义),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之道(模范作用)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推行教化)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长辈对晚辈的爱)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一国作乱,其机(关键)如此。《诗》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合家相亲和睦),而后可以教国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诗经》上说:“姑娘出嫁,合家欢快。”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对于)其所亲爱而辟(偏见)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同情怜悯)而辟焉,之其所敖惰(傲慢,懈怠)而辟焉。故好(喜欢)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偏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谓自谦(,满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家中独处)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遮遮掩掩、躲避),掩其不善而著(彰显)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严峻)乎!”富润(装饰)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礼记·大学》(三)“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五、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六、课后作业1.背诵本文,梳理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2.学完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结合自身经验和社会现实谈一谈,不少于150字。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文本,思维提升,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案,共7页。

    高中语文7 兼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 兼爱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