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14.1 促织教学课件ppt
展开1. 了解蒲松龄生平经历及《聊斋志异》的相关内容以知人论世。2. 抓住小说的叙事线索,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3. 体会小说辛辣的讽刺意味,明确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他以毕生精力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作品。《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自小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才援例为岁贡生。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
“促织”,蟋蟀的别名。以“促织”为题,点明写作对象,表明人物的命运随着促织而起伏摇摆,揭示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唐宋以来,从宫中到民间,斗蟋蟀的游戏蔚然成风。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技艺·斗物》中的记载:“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仅苏州一地,就要征收上千个促织,加上与之相关的奢靡之物(如烧制豪华考究的装蟋蟀的盆、罐),其劳民伤财,可以想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吴越之地一些浮浪子弟斗蟋蟀,一次所下赌注动辄“数百金”,“至有破家者”。更有甚者,苏州一些军户竟可以用捉到的蟋蟀抵军功。蒲松龄在他的《淄邑流弊》一文中记载:“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富户”。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如公门,视官长如阎罗,畏衙役如狼虎。……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蒙签票之严催,惟思典质,以免官刑。故中人之产于此立尽。”
促织,这种昆虫常出现在古人的诗歌中。如《诗经• 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诗经• 豳风• 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人把蟋蟀鸣叫的声音附会成“催促织布”,遂称之为“促织”。《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就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的诗句。蟋蟀的雄虫好斗,且后腿粗壮,善于跳跃。唐宋以来,从宫中到民间,斗蟋蟀的游戏蔚然成风。
1.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什么深意?
点出了成名一家苦难的社会背景,揭示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宫中”二字把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为主人公成名一家悲剧性的遭遇做了充分的铺垫。
成名妻子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提炼了当时社会中人们陷入绝境时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的现实,但神灵的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的情节,实际上反映了成名夫妇现实中已无生路。
2.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义?
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安危,而是上哪儿捉蟋蟀,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3.成名“目不交睫”“僵卧长愁”是担心儿子的安危吗?
少年第一次“笑”,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形若土狗”,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出少年对成名促织轻视鄙夷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挑逗促织,但促织“仍不动”,于是“又笑”,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4.少年“三笑”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围绕一只小虫,成名的心理活动由“惴惴”到“大喜”,由“大喜”到“失色”,又由“失色”到“惊喜”。他的内心变化,写得错落有致,时悲时怒,时喜时愁。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其命运紧密联系——区区小虫关系着成名一家之祸福安危,得之则化祸为福,失之则大难临头,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使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5.成名捕得小虫之后,和“蟹壳青”搏斗时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心理变化?有什么深层含意?
作者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己虫”的既小且劣,神情呆笨,表明成名是抱着“拼博一笑”的绝望心理比斗的。“村中少年”的屡次讥笑,与其“蟹壳青”最终战败形成极大反差,增强了戏剧性。成名进献促织时,县令也“见其小,怒诃成”;及至“与他虫斗”,“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语言的波澜曲折,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6.文中多次描写斗促织的情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文章最后出现了“异史氏曰”一段议论性文字,揭露各级官员讨好皇帝、搜刮贡物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批判了“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也对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饱受虐吏猾胥迫害的平民百姓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7.小说的最后,为什么出现一段议论性文字?有什么作用?
起因 宫中尚促织 民间纷献媚开端 成名充里正 被逼交促织高潮 失虫又复得 小虫勇无敌结局 抚军厚赏赉 成名终得福评点 君王无儿戏 小民祸福倚
揭露官贪吏虐同情民生疾苦
本文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遭遇,表现了主人公由悲到喜、喜极而悲、悲极复喜的情绪变化,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抚军、县令、里胥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聊斋志异·促织,蒲松龄,走近蒲松龄,《聊斋志异》,诵读正音,名作状每年,判断句,形作名献媚巴结,名作动有才能,名作状用笼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14.1 促织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14.1 促织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预习检测,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写作主旨,朗读课文,自读课文,新知讲解,文言实词卡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