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六国论(第2课时)1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07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课件ppt
展开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六国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燕前221年灭齐
学生课前积累,搜集有关六国和秦的相关历史资料。思考:在上面的列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六国不断地贿赂秦国,灭亡的速度很快。质疑:我们的发现和苏洵的观点是否一致呢?
1、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梳理论证思路。
观点:六国破灭,非并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再读课文,作者是如何来论证六国灭亡的?
①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小邑 大城得百倍 亡百倍大欲 大患得难 献易有限 无厌奉繁 侵急颠覆 宜然不尽 不灭
齐人未尝赂秦与嬴不助五国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事实论证
魏韩楚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燕刺客不行赵良将犹在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3、作者想借六国灭亡说明一个怎样的道理?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情感?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文章的第四段是作者就以上的论述发表感慨。第五段是继续发表意感慨。第四段是针对历史,第五段是针对现实。具体针对北宋王朝的对外政策,王朝如果敢于斗争,或许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却“以天下之大”向辽政权和西夏政权屈服,一味妥协退让,不敢进行斗争,这就连六国也不如了,最终必然会得到六国破灭一样的后果。
1、第四段和第五段都是议论,有什么不同?
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
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尝试背诵。1.六国破灭,__________,战不善,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不灭。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非兵不利 弊在赂秦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宋)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苏辙和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答案: 苏辙认为,“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用“/”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少于5处。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答案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探讨六国灭亡的文章很多,三父子都写过《六国论》,都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虽然角度不同,但是我们应该能够看到,这些士人们都有着家国情怀,都想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当时的发展,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考察当今的得与失,为国家的发展进自己的一份力量。上谏者的建议重要,而贤明的皇帝更是难能可贵。我们今天看来,这些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弊 分②赂秦而力亏在 (魏韩楚)赂 并 列 递 进秦 分③不赂者以赂者丧 (齐燕赵)
1.背诵全文。2.翻译重点语句。3.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题目解说,文学常识,写作背景,课文探究,内容小结,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主题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简介,整体感知,生字正音,梳理课文基本内容思路,第一段,疏通内容,第二段,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深入探究,重要字音,知识梳理,通假释义,“当”同“倘”如果,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