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设计_怜悯是人的天性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设计_怜悯是人的天性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中心思想,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相关背景。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课文,揣摩其语言和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辨析其先进性和局限性,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倘有了同病相怜的侣伴,天大的痛苦也会解去一半。
    ------(英)莎士比亚《李尔王》
    共同的悲鸣是把两颗心结合得更紧的强力黏合剂。
    —----塞《圣女贞德》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英)弗培根《论嫉妒》
    感受着怜悯的力量,也意识到你我皆有怜悯之心,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卢梭说“怜悯是人的天性”。
    2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在性质上,这是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著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的。
    3、作者介绍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个钟表匠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逃亡瑞士。1778年在巴黎逝世。 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植物学通信》等。
    4、题目解说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本文题目的意思是: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全文分析
    1.字音字形
    妨碍(ài) 汲汲(jí) 摒弃(bìng)
    2.词语解释
    嗜血成性:意思是爱好吸血成了习性,指贪婪地进行敲诈勒索,榨取民脂民膏。
    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
    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3.如何理解“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
    这句话写出了怜悯心对人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以“温柔的声音”来指怜悯心对人们的熏陶,写出怜悯心熏陶人们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文章围绕“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论点,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
    明确:
    第一段引出接近中心论点的论题,作者首先从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话题的引出,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了准备。
    三、四段批驳“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梳理自的观点。 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论证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作为自己批驳的靶标,采用分析推演和归谬论证等方法,彻底驳倒“人天生是恶人”这一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点;第二个层次,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动物、残暴者尚有怜悯之心的事实,树立起自己的观点。
    第五段指出“怜心”的作用。 作者指出,“怜悯心”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甚至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软化人的心灵 “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
    最后,作者甚至将怜悯心上升到人类存亡的高度,来评价它的巨大作用。
    六、中心思想
    本文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的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七、布置作业
    《修辞立其诚》强调为文为人要“真”,《怜悯是人的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两篇文章都涉及立身处世的原则问题。请联系文章,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拓展延申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定位,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技法指引,任务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