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屈原列传(第1课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64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9 屈原列传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 屈原列传教学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知识卡片,课文探究,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课文分析,第一部分内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文学常识,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2. 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3. 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司马迁(约前145 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为写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99 年,李陵率军出击匈奴,遭大军伏击,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遇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主要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注:2019 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分别选用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商君列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013 年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选用了《史记·南越列传》,2009 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选用了《史记·叔孙通列传》。)
《屈原列传》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历史人物评传,相当于现在的“人物述评”。“传”与“评”相结合,“传”中寓“评”是本文的特色。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年轻时受到楚怀王信任,后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疏远流放,最终悲愤交加,自投汨罗江而死。
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 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是全书的总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名篇有《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名篇有《陈涉世家》《越王勾践世家》等;“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方面代表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如《商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等;“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史记》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它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穷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屈原的宗族、官职之后,先用三个短句从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介绍屈原,然后“入”“出”对举,交代屈原在楚国内政、外交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对屈原才干、能力的概括性评价,又为下文写上官大夫“争宠”“害其能”张本。
2.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
“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点明屈原创作《离骚》的外因。这四个短语作“疾”的宾语,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屈原所痛恨的对象,这四者也是后句中“忧愁幽思”的原因。“呼天”“呼父母”是“忧愁幽思”的外在表现,以此说明屈原创作《离骚》与“忧愁幽思”有关,是“劳苦倦极”“疾痛惨怛”时的情感宣泄。
3.作者分析幽怨产生的原因有何用意?
一方面,揭示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内因——“穷”“怨”;另一方面,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寄寓了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4.从楚怀王第二次被骗放走张仪可看出什么问题?
一方面说明楚怀王昏庸,另一方面说明当朝重臣、怀王宠姬等辈贪婪鄙陋。这也正是屈原这样的端方正直之人不见容于朝廷的重要原因。
5.“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品质特点?
充分表现了屈原不计个人恩怨,对楚国充满热爱,对国君忠心的品质特点。
6.赏析“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段话。
从普遍意义上说明君王举贤治国的美好愿望以及“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见解深刻,寄托着作者特有的政治幽愤。
7.“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 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这两句在语气上有何特点?表明了屈原怎样的态度?
屈原用“察察”与“汶汶”、“皓皓”与“温蠖”的对比,喊出两个带有强烈反问语气的感叹句,表明了他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坚持操守的态度。
8.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悲其志”、念其人、寄同情、发感慨等复杂的感情。作者列举读过的屈原的作品,悲其高远志向不得实现;过屈原自沉处,垂涕“想见其为人”,表追思与缅怀;借贾谊《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的同情及对屈原自沉汨罗做法的惋惜;又借贾谊《服鸟赋》中“同死生,轻去就”的思想,感慨自己的处境遭遇,抒发了茫然若有所失的矛盾复杂情感。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手法,记述了屈原的生平及其从被信任到被疏远,从被免官到被流放而最终自沉汨罗的若干事迹,介绍、评价了屈原的高洁志向和对楚国的赤诚之心,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赞美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洁情操。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悼屈原、感自身的深切叹惋之情和抑郁不平之气。
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内容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
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4--10)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第三、四部分: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12)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1.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2.第1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 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 “甚任之”? 3.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忌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强行改变草稿,屈原不同意。上官大夫就诋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以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1.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
2.王甚任之: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王怒而疏屈原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研读评价《离骚》一段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屈原痛恨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谄媚之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被(当世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疾病伤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暗指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近的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第3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 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纲领。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出文章的第二大段写屈原的去留关乎楚国命运;由“志洁行廉”引出第三大段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自沉汨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教学ppt课件,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句默写,课文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教学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史记体例,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历代帝王政绩,大事年表,问题探讨,渔父的处世态度,渔父在文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2,第12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